导读:本文包含了定向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药,多相,大连,脱氨酶,合成气,右旋糖酐,还原法。
定向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刘军[1](2019)在《我国高效体农药L-草铵膦定向合成技术研究取得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农药减量增效政策的实施,高效、低毒、绿色农药开发成为农药发展趋势,而高效体化学农药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由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负责的“十叁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高效体农药除草剂L-草铵膦合成技术研究”取得成功(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报》期刊2019-11-25)
魏玉琼[2](2019)在《“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对比法等方法,对湖北工业大学田径兴趣专选课中的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应用,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技术动作实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快速熟练并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运动精品》期刊2019年08期)
郁惠蕾[3](2019)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专用酶制剂的定向创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细化学品应用广泛,种类众多,结构较为复杂,附加值较高,其合成步骤长,产生的废物多。酶具有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强、环境友好等独特优势,因此酶催化已成为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先选择。但是商品化的精细化学品专用酶品种非常少,且适用范围非常有限,需要个性化定制。创制精细化学品合成专(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王熙庭[4](2019)在《兰州化物所实现二氧化碳定向转化合成DMF》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石峰课题组致力于CO_2催化活化和定向转化合成甲基胺及甲酰胺研究(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17, 5:5758; Chem Commun, 2014, 50:189; Chem(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5](2019)在《大连化物所在合成气定向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合成气定向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C-C偶联的精准调控一直是C1化学最核心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煤和天然气高效利用的关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近年来提出了OX-ZEO催化剂设计概念,通过部分还原的金属氧化物和分(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王越[6](2019)在《定向进化L—氨基酸脱氨酶转化合成α—酮戊二酸》一文中研究指出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α-KG)是一种二元短链羧酸,也是连接碳-氮代谢的关键节点,是微生物体内多种化合物的重要前体,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目前,α-KG的生产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催化转化法。其中,化学合成法使用大量有害试剂,严重污染环境且限制其在食品等行业的应用。微生物发酵法存在副产物过多,发酵周期长等弊端。酶催化转化法具有催化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反应副产物少,产物易分离等优点,适合α-KG的生产。本研究利用异源表达来源于Proteus mirabilis的L-氨基酸脱氨酶基因(pm1)的E.coli BL21(DE3)重组菌株催化底物L-谷氨酸钠合成产物α-KG,并从分子改造、表达载体优化、摇瓶和罐上发酵及全细胞转化条件优化等方面提高L-氨基酸脱氨酶合成α-KG的效率。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将异源表达来源于Proteus mirabilis的L-氨基酸脱氨酶基因pm1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20b-pm1)进行摇瓶上的发酵和全细胞转化的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种子培养时间10 h,诱导温度20℃,诱导时间12 h,诱导剂IPTG浓度0.06 mM,诱导时刻为菌液OD_(600)值为3.0时;最佳全细胞转化条件为:转化温度30℃,pH 6.0,细胞浓度为20 g·L~(-1),最终α-KG产量达到61.80 g·L~(-1),底物摩尔转化率为39.6%。(2)通过在线网站SWISS MODEL获得来自Proteus myxofaciens的L-氨基酸脱氨酶晶体模型,与PM1同源性达93.74%。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后,分析该模型的结构,对其关键位点周围氨基酸进行饱和突变。通过多轮筛选后,获得六株产量高于对照的突变体,分别为G206R、P272F、V276C、V283I、E340S、E340G,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2.5%、18.2%、14.8%、4.5%、27.6%、17.0%。随后进行多轮复合突变,突变体G206R/P272F/V276C/V283I/E340S产量最高,达100.96 g·L~(-1),底物摩尔转化率为64.7%。(3)验证分子改造后的最适转化条件。通过在摇瓶上进行最优复合突变体G206R/P272F/V276C/V283I/E340S的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温度、pH和细胞量的优化。确定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0,最适细胞量20 g·L~(-1)。(4)对重组大肠菌株进行表达载体拷贝数优化。构建不同拷贝数表达载体pRSFDuet-1、pETDuet-1、pCDFDuet-1、pACYCDuet-1的重组质粒,发酵及全细胞转化对比产物α-KG生成量。结果显示含有pACYCDuet-1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产量最高,为106.37 g·L~(-1),底物摩尔转化率为68.1%,且培养结束时菌浓为对照的2.25倍,更有利于下一步的全细胞转化。(5)3 L发酵罐上进行发酵和全细胞转化条件及底物添加方式优化。确定发酵过程中最佳搅拌转速为400 rpm,最佳通气量为3.0 sL·min~(-1)。全细胞转化过程中最佳搅拌转速为600 rpm,最佳通气量为3 sL·min~(-1)。底物分叁次加入,总浓度150 g·L~(-1),最高产量达93.46 g·L~(-1),底物摩尔转化率为79.8%。(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黄双霞[7](2019)在《基于右旋糖酐蔗糖酶催化受体反应定向合成低聚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低聚糖可作为益生元使用,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结构、降低血脂、提高免疫力等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医药、饲料等领域。传统的直接提取法、酸水解法或酶水解法等制备方法存在产物质量差及产率低,操作步骤冗杂且成本较高等问题。而酶法合成低聚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体系简单及产率高等优点。右旋糖酐蔗糖酶可催化蔗糖水解成D-葡萄糖残基并不断转移至糖链形成右旋糖酐;但小分子糖类受体存在时可催化D-葡萄糖残基与受体连接合成低分子量的产物低聚糖。本课题针对低聚糖合成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小分子糖类受体干预反应体系,研究右旋糖酐蔗糖酶不同受体反应催化产物低聚糖的聚合机理,揭示外源受体对酶法合成右旋糖酐反应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入右旋糖酐酶,研究双酶法对受体反应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调控机制,以期为酶法催化受体反应定向合成低聚糖奠定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结果如下:(1)右旋糖酐蔗糖酶受体反应催化产物分析检测方法的构建。基于右旋糖酐蔗糖酶催化单底物蔗糖合成右旋糖酐过程中低分子量产物的发现,构建凝胶过滤色谱柱与氨基型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柱两种检测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凝胶过滤色谱柱双柱串联可有效分离右旋糖酐蔗糖酶受体反应中的多糖、低聚糖及单糖,跟踪监测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变化情况;氨基型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柱可分离鉴别并定量分析不同聚合度的低聚糖及某些糖类的同分异构体。同时,通过重复性、精密性及加标回收实验证明了这两种色谱柱检测方法的精密性、重现性及稳定性良好。(2)右旋糖酐蔗糖酶受体反应合成低聚糖的过程规律及其机制研究。利用叁种小分子糖类受体(葡萄糖、麦芽糖及乳糖)分别干预酶法合成右旋糖酐的反应体系,探讨了右旋糖酐蔗糖酶不同受体反应催化产物低聚糖的聚合规律,研究了供受体比例、右旋糖酐蔗糖酶酶量及底物浓度对低聚糖和右旋糖酐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低聚糖产量及得率、蔗糖转化率与受体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在不同受体分子作用下右旋糖酐蔗糖酶均会同时催化两种转糖基反应,即受体反应与多糖链延伸反应,聚合成两种分子量差异极大的产物(低聚糖与右旋糖酐)。受体分子的强弱决定了两种反应的竞争程度,但受体的存在对糖链延伸反应聚合形成副产物右旋糖酐的分子量(Mw>106 Da)及其结构影响不大,表明受体作用不会改变右旋糖酐蔗糖酶催化右旋糖酐聚合的活性位点。受体比例越大,其与受体产物及右旋糖酐糖链竞争D-葡萄糖残基的能力越强,越容易合成低聚合度的产物,因此小分子量片段(3.6×102Da~103Da与103Da~104Da)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平均分子量逐渐降低。但不同受体产物的聚合度有所差异,葡萄糖与麦芽糖的受体产物可以作为新的受体物质不断连接D-葡萄糖残基而合成聚合度较高的低聚糖产物,其平均分子量均与受体比例、底物浓度及酶添加量成负相关关系;而乳糖受体反应在不同条件下仅合成一种聚合度为3的低聚糖,分子量均为504 Da,说明不同受体产物低聚糖的聚合度与受体分子的结构及性质密切相关,以葡萄糖基为糖单元的受体分子更容易被右旋糖酐蔗糖酶识别与利用而合成聚合度不同的系列低聚糖。此外,相对于葡萄糖与乳糖的受体产物,麦芽糖受体产物的小分子量片段(3.6×102Da~103Da与103Da~104Da)所占比例较大且麦芽糖转化率较高,说明麦芽糖分子与右旋糖酐蔗糖酶的亲和识别作用力较强,可吸附更多的右旋糖酐蔗糖酶促进糖基化聚合反应,使其受体产物低聚糖的得率较高;而葡萄糖与乳糖受体反应产物中大分子量片段(105 Da~106Da及>106Da)所占比例较大,受体产物低聚糖得率与受体转化率均较低,体系合成了较多的副产物右旋糖酐,因此麦芽糖是右旋糖酐蔗糖酶的强受体物质,葡萄糖和乳糖是右旋糖酐蔗糖酶的弱受体物质。(3)利用右旋糖酐酶降解作用调控低聚糖合成过程的研究。小分子糖类受体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低聚糖的定向制备,但体系中会存在较多的副产物右旋糖酐。为了使副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引入右旋糖酐酶对其分子量进行调控。结果发现右旋糖酐酶主要对大分子量右旋糖酐起降解作用而对麦芽糖受体反应的影响较小,反应趋向于合成聚合度较低的低聚糖。随着右旋糖酐酶酶量的增加,反应产物中大分子量片段(>105 Da)被充分降解,小分子量片段(<103 Da)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平均分子量不断降低的同时分子量分布逐渐变窄,说明右旋糖酐酶可有效调控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产生结构更丰富多样的低聚糖;同时,供受体转化率几乎保持不变,低聚糖得率与右旋糖酐酶酶量成正相关关系。此外,在0.3 M蔗糖溶液、不同供受体比例的反应体系中,产物低聚糖平均分子量变化遵循经典Malhortra模型,拟合关系良好。(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章敏[8](2019)在《定向同晶取代法制备Cu/Zn/Al/Zr催化剂及其催化CO加氢合成甲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锌孔雀石(Cu,Zn)_2CO_3(OH)_2是合成气制甲醇反应中产生高活性Cu/ZnO催化剂的前驱体物相之一。锌孔雀石经热处理后能够形成CuO/ZnO固溶体,还原后Cu均匀镶嵌在ZnO晶格结构中,与ZnO产生强烈的协同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与稳定性。因此,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Cu/ZnO催化剂的关键在于制备单一锌孔雀石前驱体物相。但传统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的过程中由于同时存在多种离子,Cu~(2+)和Zn~(2+)离子间的沉淀取代存在竞争,取代反应的方向难以控制,制备的前驱体为混合物相,不利于催化剂性能的提升。课题组前期采用定向同晶取代法制备出纯(Cu,Zn)_2CO_3(OH)_2物相,并掺杂一定量的金属Al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Cu/ZnO/Al_2O_3催化剂,极大地提高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然而,Al~(3+)掺杂后,前驱体的物相组成不再单一,出现了(Cu,Zn)_2CO_3(OH)_2和Cu_3Zn_3Al_2(OH)_(16)CO_3·4H_2O两种物相,且富Al的Cu_3Zn_3Al_2(OH)_(16)CO_3·4H_2O结构中包含大量的Zn-Al氧化物结构,易包裹CuO降低Cu物种的分散度,因此水滑石并不是目标高活性前驱体物相。本文采用定向同晶取代法制备了Zr掺杂(Cu,Zn)_2CO_3(OH)_2物相,且将液相还原法应用到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通过调节助剂Zr掺杂量探究了助剂Zr对前驱体物相组成以及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改变还原剂NaBH_4的含量调控催化剂中铜物种的价态(Cu~+/Cu~0比),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定向同晶取代法能够制备出原子级均匀分散的单一(Cu,Zn)_2CO_3(OH)_2物相。但若掺杂较高含量的Al时,部分(Cu,Zn)_2CO_3(OH)_2物相转化为Cu_3Zn_3Al_2(OH)_(16)CO_3·4H_2O。而掺杂Zr~(4+)可以有效抑制水滑石物相的生成,制备出纯的(Cu,Zn)_2CO_3(OH)_2前驱体物相。(2)掺杂Zr~(4+)后,为了保持体系的价态平衡,催化剂中形成了较多的阳离子空缺,将更多的Cu~+固溶在ZnO晶格结构中,形成Cu~0-Cu~+-O-Zn~(2+)/Al_2O_3-ZrO_2活性位点,极大地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此外,Cu~0-Cu~+-O-Zn~(2+)/Al_2O_3-ZrO_2活性位点形成增强了Cu、Zn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其中掺杂量为Zr/Al=30/100时,催化剂的甲醇时空收率最高,为476.0 g?kg_(Cu)~(-1)?h~(-1),约为传统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两倍。(3)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与活性物种Cu的价态密切相关,改变还原剂NaBH_4的含量能够直接调控铜物种的价态(Cu~+/Cu~0比)。当还原剂含量低于100/100时,催化剂中的Cu~(2+)主要被还原为Cu~+;而当还原剂含量高于100/100时,Cu~(2+)主要被还原为Cu~0。其中NaBH_4/Cu=100/100时,固溶在ZnO晶格中Cu~+含量最高,对应甲醇时空收率最高,为289.5 g?kg_(Cu)~(-1)?h~(-1)。(4)在液相还原过程中,(Cu,Zn)_2CO_3(OH)_2结构坍塌,被破坏为金属氧化铜,金属氧化铜易发生团聚降低了催化剂的比表面。随着还原剂NaBH_4含量的增加,催化剂中铜的有效比表面S_(Cu)降低,Cu、Zn间协同作用减弱,导致其催化活性较低。(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陈鹏,万蓬,徐金平[9](2019)在《基于H面3dB定向耦合器的E波段功率分配/合成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H面3dB波导定向耦合器设计了一种E波段四路功率分配/合成网络。首先采用HFSS设计出工作频率为71~78GHz的波导H面3dB定向耦合器,仿真结果表明,该耦合器具有低损耗、高隔离等优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耦合器各个端口的相位关系,设计了功率分配/合成网络的拓扑结构,并建立了完整的HFSS仿真分析模型。在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加工制作了E波段四路功率分配/合成网络实验样品,并进行了一分四和四合一两个网络的背靠背性能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在72~77GHz的频带范围内,该功率分配/合成网络整体插入损耗小于2.2dB,其典型值为1.7dB。(本文来源于《2019第四届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5-29)
潘梦妍,徐显皓,刘延峰,李江华,吕雪芹[10](2019)在《甲壳素酶Chisb的定向进化及生物转化合成几丁寡糖》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壳素酶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如可将虾壳、蟹壳和其他甲壳废物降解成以几丁寡糖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但野生型甲壳素酶催化效率低,大大限制了几丁寡糖的生产。笔者在前期研究中表达了一个具有较高效催化效率的甲壳素酶Chisb,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甲壳素酶Chisb的催化效率,以R13NprB-C-SP-H为亲本,采用易错PCR(Error-pronePCR)技术构建随机突变体文库,对甲壳素酶Chisb进行定向进化。经过96孔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了两个催化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突变体C43D和E336R。对突变体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 C43D和E336R的最适催化温度为55℃, C43D的最适pH为5.0,E336R的最适pH为9.0;其催化效率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35倍和1.57倍;而E336R和C43D催化产几丁寡糖的含量分别为2.53 g/L和2.06 g/L,相比对照(0.89 g/L)分别提高了2.84倍和2.31倍;底物转化率分别为84.3%和68.7%,相比对照(29.7%)分别提高了54.6%和39%。研究表明,通过易错PCR引入随机突变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甲壳素酶Chisb的催化效率。上述研究获得的催化效率提高的正向突变体及其酶学性质分析对生物转化合成几丁寡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定向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对比法等方法,对湖北工业大学田径兴趣专选课中的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应用,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技术动作实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快速熟练并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向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军.我国高效体农药L-草铵膦定向合成技术研究取得成功[N].山东科技报.2019
[2].魏玉琼.“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精品.2019
[3].郁惠蕾.精细化学品合成专用酶制剂的定向创制和应用[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4].王熙庭.兰州化物所实现二氧化碳定向转化合成DMF[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
[5]..大连化物所在合成气定向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J].山西化工.2019
[6].王越.定向进化L—氨基酸脱氨酶转化合成α—酮戊二酸[D].江南大学.2019
[7].黄双霞.基于右旋糖酐蔗糖酶催化受体反应定向合成低聚糖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9
[8].章敏.定向同晶取代法制备Cu/Zn/Al/Zr催化剂及其催化CO加氢合成甲醇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9].陈鹏,万蓬,徐金平.基于H面3dB定向耦合器的E波段功率分配/合成网络设计[C].2019第四届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2019
[10].潘梦妍,徐显皓,刘延峰,李江华,吕雪芹.甲壳素酶Chisb的定向进化及生物转化合成几丁寡糖[J].生物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