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刘孝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世说新语,经籍,刻本,写本,佛教,别传,绍兴。
刘孝标论文文献综述
王澧华[1](2019)在《异同与得失:《世说》与刘孝标《世说注》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分类逐条、精简记述魏晋名士的佳言趣事,《世说注》则是对它的补充注释,前者意在风流鉴赏,后者则考证其真实性,可见二者有好尚与体类之异。研读《世说注》1880条注释,其重点在集史传以叙身世,备异闻兼究虚实,间或解释字词与典故,可见刘孝标的作注意图,重在《世说》真人逸事的史传相关性与传闻可信度。故《世说注》与裴松之《叁国志注》为近,而与汉儒训诂文辞音义、训释名物制度之传统相背远。《世说》采缀近代名贤相传佳话,旨在彰显风范,而又不避习语,口吻酷肖,刘注以注史体例注志人小说,着意备异征实,而轻忽字词训释,在增强《世说》史学征信力的同时,也部分背离了原着的好尚立意与秉笔倾向,并由此带来顾此失彼、反客为主与凭空发难的注书缺失。(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阳清[2](2018)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征引僧人别传述微——兼论僧人别传在中世僧传文献中的学术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孝标《世说》注征引僧人别传多种,涉及支道林、佛图澄、尸黎密、释道安等四位高僧行迹。这些僧人别传产生于《高僧传》之前,有些甚至早于《高逸沙门传》和《世说》,并与六朝僧传形成纵向关联,昭示出某种文化背景和文学习尚,有助于僧人类传和综合性传记的文本建构,客观呈现出了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考察《世说》刘注征引僧人别传,探讨六朝僧人别传的存录情况,梳理唐宋之际的僧人别传文献,同时分析诸种僧传形态及其力量对比,可见僧人别传往往因其数量最多、贡献最大,从而在中世僧传文献中享有至关重要的学术地位。(本文来源于《现代传记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邵宁[3](2018)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书的时代特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孝标在注释《世说新语》时,征引涵盖经、史、子、集四部的典籍达450余种,这些引书一方面体现了典籍的流传情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魏晋的时代文化,甚至昭示了后世文体的分化。(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Z1期)
李菲菲[4](2016)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评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的体例,历代学者都有过研究和论述。有学者将其体例具体分为补阙、纠缪、备异、论辩、存疑、释典、梳理、别见八端,其中尤以补缺、纠缪两者最为重要。本文旨在结合上述八端,对《德行》第四则、第叁十则,《政事》第十六则,《文学》第一则、第九十七则,《赏誉》第九十五则,《品藻》第五十一则,《纰漏》第叁则进行评议。(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8期)
卫云亮[5](2014)在《《世说注》作者刘孝标南朝仕历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注》作者刘孝标为南朝着名文士,由于《南齐书》、《梁书》及《南史》等史书对其生平的记载或较为隐晦,或抵牾处颇多,致使刘孝标的一些生平重要事迹还很模糊。本文主要对刘孝标在南齐初仕国职的时间、任职刑狱参军的时间以及在梁朝奉诏校书的时间等几个重要的关节点进行首次考证,从而使刘孝标在南朝的生平仕历基本得到廓清。(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宫潇[6](2014)在《浅论《世说新语》叙事省略的空白艺术——与刘孝标《注》文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在叙事中运用了省略的空白手法,不但为编者舒展地设置情节提供广阔的回旋余地,也为广大读者的思考与想象留下了无限品味的空间。本文通过《世说新语》正文与刘孝标《注》引文的比较,为读者展示《世说新语》独特的叙事省略艺术。(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02期)
李建华[7](2013)在《绍兴刻本篡改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考——以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晏殊手校,《世说》多非旧貌,尤其是刘孝标注文,删改最多。日本馆藏之唐写本《世说》残卷和宋人篡改前之类书引文为我们提供了晏殊篡改至误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08期)
孟真[8](2012)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与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研究现状。首先是中国古代对《世说新语注》的研究,第二是近现代对于《世说新语注》的研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世说新语注》的研究呈现不均衡发展,对刘《注》保存的小说资料的文学上的分析几乎空白,对刘《注》与《世说新语》的补充丰富之功及对《世说新语》得以保存至今的意义也有待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第二部分,刘孝标生平创作研究。首先梳理刘孝标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情况,并对较少研究的刘孝标《注》创作动机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对有争议的刘《注》创作时间的问题做出推断,将《世说新语注》与《叁国志注》并举,分析异同,厘清《世说新语注》诞生的背景和渊源。第叁部分,阐述《世说新语注》中小说资料的分类标准。提出《注》中保存了大量的小说资料这一问题,对保存的资料进行整理是有意义的。但由于古小说的复杂情况,需要对如何对这些小说资料进行界定和分类的问题专门阐述。这一部分提出了本文的分类标准,并将《注》中小说资料分为志人、志怪、别传类准小说、历史散文中的小说资料四类。第四部分,在第叁部分分类的基础上,对《注》中志人、志怪、别传类准小说、历史散文中的小说资料分别作了整理和分析,阐述其内容、艺术成就、小说因素等,对于一部分散佚且无辑本的资料作了佚文整理工作。第五部分,针对《世说新语注》实际上是对《世说新语》的补充的问题,从叁个方面展开论述:注文对人物形象的充实、注文对故事情节的丰满、注文对背景环境的补充。第六部分,分析《世说新语注》对《世说新语》传播与欣赏的重要意义。《世说新语注》为《世说新语》疏通了文意,并赋予了其多方面的意义,对其得以在历史洪流中保存至今有重要作用。将《世说新语注》中保存的资料与原文对读,更可感受《世说新语》的独特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9)
郭长波,郭海文[9](2012)在《刘孝标着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孝标作为梁朝着名学者,一生着述宏富,《隋书·经籍志》多有着录。但由于种种原因,散佚诸多,只能从《隋书·经籍志》《山东通志》等文献中查其篇目。刘孝标着作可考证者涉及史部、子部、集部七类凡七种,并笔受吉迦夜所译佛经五种,而终以《世说注》闻名。(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徐永峰[10](2012)在《裴松之《叁国志》注与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裴松之的《叁国志》注和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两者已经融为一体。目前,史学界对注书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还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一部书的个别研究。试将裴松之的《叁国志》注与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放在时代背景下,从注书的背景、方法和所引书目叁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刘孝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刘孝标《世说》注征引僧人别传多种,涉及支道林、佛图澄、尸黎密、释道安等四位高僧行迹。这些僧人别传产生于《高僧传》之前,有些甚至早于《高逸沙门传》和《世说》,并与六朝僧传形成纵向关联,昭示出某种文化背景和文学习尚,有助于僧人类传和综合性传记的文本建构,客观呈现出了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考察《世说》刘注征引僧人别传,探讨六朝僧人别传的存录情况,梳理唐宋之际的僧人别传文献,同时分析诸种僧传形态及其力量对比,可见僧人别传往往因其数量最多、贡献最大,从而在中世僧传文献中享有至关重要的学术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刘孝标论文参考文献
[1].王澧华.异同与得失:《世说》与刘孝标《世说注》新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阳清.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征引僧人别传述微——兼论僧人别传在中世僧传文献中的学术地位[J].现代传记研究.2018
[3].邵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书的时代特色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4].李菲菲.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评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5].卫云亮.《世说注》作者刘孝标南朝仕历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宫潇.浅论《世说新语》叙事省略的空白艺术——与刘孝标《注》文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4
[7].李建华.绍兴刻本篡改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考——以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为中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
[8].孟真.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与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9].郭长波,郭海文.刘孝标着述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0].徐永峰.裴松之《叁国志》注与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的比较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