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论文_郝佳梦,周庆莹,陈章风,李予煊,闫晓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性疲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疲劳,变异性,心率,疲劳,抗疲劳,建中,熊胆。

运动性疲劳论文文献综述

郝佳梦,周庆莹,陈章风,李予煊,闫晓博[1](2019)在《小建中汤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抗小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Keap1-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探讨小建中汤抗小鼠运动性疲劳的机制。方法将48只小鼠通过游泳筛选后分为正常组(C组)、模型组(M组)、小建中汤低剂量组(SL组)、小建中汤中剂量组(SM组)、小建中汤高剂量组(SH组)、四君子汤组(JZ组),除C组外其余各组分别进行持续10 d的负重力竭游泳实验,并按照200 mg/(kg·d)剂量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小建中汤、四君子汤;第10天后测定各组负重游泳时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股四头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Keap1、Nrf2蛋白含量。结果与M组相比,SL、SM、SH、JZ组游泳时间显着延长;SL、SH、JZ组肌肉GSH-Px、SOD含量显着提高,且MDA含量显着降低(P<0.01,P<0.05);SL、SM、JZ组Keap1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Nrf2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P<0.01,P<0.05)。结论小建中汤通过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继而提高小鼠抗疲劳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童锦锋,宋平[2](2019)在《乳饮料抗运动性疲劳机制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高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研究了乳饮料对运动员的影响,基于对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机制以及乳饮料抗运动性疲劳的试验研究与机制展开全面分析,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如果进行乳饮料的补充,能够维持血红细胞的功能是稳定的,对运动机体内部的CMC水平起到很好的维稳作用,同时还能加快恢复运动机体的体能、消除疲劳。实践分析证明,保护运动机体红细胞的功能,可以通过乳清蛋白饮料的摄入来实现,同时后者还能避免出现降低血红蛋白(HB)水平,消除疲劳、提高体能、积极促进肌肉微结构的维持。(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任笑影[3](2019)在《心率变异性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的进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作为一种监测运动性疲劳的心电指标,能够有效地表示心脏对各种生理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验不断探究其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的可用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6期)

周亮,李铭,刘鹏程,原野,董雯洁[4](2019)在《复方树莓籽粉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树莓籽粉灌胃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方法取SD小鼠80只,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低剂量组(37.5 mg/(kg·d))、中剂量组(70 mg/(kg·d))、高剂量组(150 mg/(kg·d))。空白组给予蒸馏水对照,其他组给予不同浓度的本品所配溶液。各组连续灌胃14 d,测量小鼠体重后,进行游泳,游泳后测量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乳酸(lacticacid,LD)及肝糖原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5),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糖原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复方树莓籽粉具有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黄春艳,周微,刘金丽,佟雷,王妍[5](2019)在《熊胆粉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抗疲劳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熊胆粉用于运动性疲劳大鼠抗疲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旨在为开发缓解疲劳和提高运动能力的系列天然产品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未给药未运动)、疲劳模型组(未给药的运动大鼠)、高剂量给药组[2.8 g/(kg·d)熊胆粉]、中剂量给药组[1.4 g/(kg·d)熊胆粉]、低剂量给药组[0.7 g/(kg·d)熊胆粉]。空白对照组和疲劳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相应剂量的蒸馏水。末次灌胃给予熊胆粉溶液后,将各组大鼠分别置于段氏实验跑台,观察其初始时刻状态,记录并对比各组大鼠跑台运动时间;取血,检测并对比各组大鼠血清血乳酸(BLA)、尿素氮(BUN)表达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取血后将大鼠处死,取大鼠肝脏,精密称取100 mg,另取各实验组大鼠后肢大腿内侧肌肉组织100 mg,检测并对比其肝糖原(LG)、肌糖原(MG)含量。结果:五组运动大鼠中,高剂量给药组运动时间>中剂量给药组>低剂量给药组>疲劳模型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大鼠中,空白对照组血清BLA、BUN表达、LDH活力最低,后依次为高剂量给药组、中剂量给药组、低剂量给药组,疲劳模型组最高。血清BLA、BUN表达五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给药组与高剂量给药组LDH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大鼠中,高剂量给药组大鼠LG、MG表达均最高,后依次为中剂量给药组、低剂量给药组,疲劳模型组表达均最低;各组MG含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给药组与低剂量给药组L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胆粉能够提高运动性疲劳大鼠LDH活力,增加其LG与MG含量,使大鼠BLA含量降低,运动耐力大大增强,药物抗运动性疲劳效果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1期)

惠娟,秦黎黎,傅青兰[6](2019)在《白藜芦醇纳米营养补剂对运动性疲劳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藜芦醇具有强抗氧化性,在抗运动性疲劳方面起到广泛的作用。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提高活性成分化学稳定性、增强活性成分靶向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成本较低等优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白藜芦醇纳米营养补剂对运动性疲劳缓解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白藜芦醇对缓解运动性疲劳具有较好的效果,发现将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白藜芦醇的载体,极大提高了白藜芦醇的溶解度,便于口服定量给药,使其在体内更好地发挥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从而达到更好地缓解运动疲劳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林致辉,刘宏岩[7](2019)在《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中医将运动性疲劳归为劳倦、虚损等范畴。中药在缓解消除运动性疲劳具有多靶点和独特的优势,目前国内外研究中药抗运动性疲劳主要以单味中药、复方中药以及中药提取的有效成分为主。本文就中药抗运动性疲劳中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和中药单体进行梳理,认为今后应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筛选有效方药,缓解、消除运动性疲劳,以期为治疗运动性疲劳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边新博[8](2019)在《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是为了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恢复效果和运动寿命的延续而衍生出来的,它是运用到了多学科知识,从而得以发展,并且促进体育运动恢复的方法与措施的进步与发展。认知人体恢复形式后,避免不必要的干预;避免产生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恢复结果等方法,以期望为教育或训练竞赛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姜韬,吴淼,孔立红,孟培燕,郝青[9](2019)在《内关与足叁里预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内关与足叁里预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于运动前予以针刺干预,穴取内关、足叁里,每天1次,连续5 d;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两组运动前、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两组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水平,心率均较运动前上升(P<0.05,P<0.01),运动后观察组的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水平,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运动后两组血氧饱和度与运动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与足叁里预针刺能有效降低运动性疲劳患者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水平及心率,从而改善运动性疲劳。(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10期)

曹振峰[10](2019)在《基于主观疲劳感和心率变异性相结合的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监测方法,选取海南省高尔夫运动队9名高尔夫运动员以力竭运动方式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叁天的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并在力竭运动前和第一次力竭运动后、第叁次力竭运动后对被试的主观疲劳感和心率变异性进行测试,对叁次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连续多次力竭运动后,高尔夫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显着上升,心率变异性NNMean、SDNN、RMSSD、FPNN50也发生显着变化,说明主观疲劳感与心率变异性都是运动性疲劳的表征;(2)在多次力竭运动后,高尔夫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与心率变异性NNMean、SDNN、RMSSD、FPNN50、LF呈现显着相关,说明二者分别作为运动性疲劳主客观方面的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进一步将主观疲劳感与心率变异性NNMean、SDNN、RMSSD、PNN50指标相结合,建立Fisher判别函数,构建一个主客观相结合、方便快捷的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疲劳评价监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运动性疲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某高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研究了乳饮料对运动员的影响,基于对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机制以及乳饮料抗运动性疲劳的试验研究与机制展开全面分析,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如果进行乳饮料的补充,能够维持血红细胞的功能是稳定的,对运动机体内部的CMC水平起到很好的维稳作用,同时还能加快恢复运动机体的体能、消除疲劳。实践分析证明,保护运动机体红细胞的功能,可以通过乳清蛋白饮料的摄入来实现,同时后者还能避免出现降低血红蛋白(HB)水平,消除疲劳、提高体能、积极促进肌肉微结构的维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性疲劳论文参考文献

[1].郝佳梦,周庆莹,陈章风,李予煊,闫晓博.小建中汤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抗小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童锦锋,宋平.乳饮料抗运动性疲劳机制及应用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9

[3].任笑影.心率变异性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的进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4].周亮,李铭,刘鹏程,原野,董雯洁.复方树莓籽粉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5].黄春艳,周微,刘金丽,佟雷,王妍.熊胆粉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抗疲劳作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

[6].惠娟,秦黎黎,傅青兰.白藜芦醇纳米营养补剂对运动性疲劳影响的研究进展[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7].林致辉,刘宏岩.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J].吉林中医药.2019

[8].边新博.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9].姜韬,吴淼,孔立红,孟培燕,郝青.内关与足叁里预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9

[10].曹振峰.基于主观疲劳感和心率变异性相结合的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监测[J].体育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运动性疲劳的过程运动性疲劳测定探究式教学流程...正常大鼠(左)与运动性疲劳大鼠...运动性疲劳大鼠离体心脏心室内压...一C牛磺酸复合液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正常大鼠与运动性疲劳大鼠和Rb1...

标签:;  ;  ;  ;  ;  ;  ;  

运动性疲劳论文_郝佳梦,周庆莹,陈章风,李予煊,闫晓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