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滚动转子压缩机,进气流道,脉冲流动,CFD仿真
脉冲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潘刚,岳宝,曹红军,周亚运[1](2019)在《基于CFD压缩机进气流道脉冲流动传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滚动转子压缩机气缸吸气-压缩过程周期性的快速进行,制冷剂气体在进气流道内呈现出脉冲流动状态。本文分别采用稳态和非稳态两种CFD仿真模型,对压缩机进气流道内流动传热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计算得到的温度分布规律相似,但非稳态模型计算得到的进气流道出口温度值偏高约1.5℃。脉冲流动使管路连接处和锥形管处的换热强化,壁面附近制冷剂气体的局部温度升高约10℃。制冷剂气体的回流对进气流道出口温度的影响较小,出口温度的升高主要受到的脉冲流动换热的影响。制冷剂气体与管壁之间的传热主要集中在进气流道的水平段,为总传热量的85%。锥形管区域制冷剂气体流速大、温度高,是水平段制冷剂气体-管壁传热量最大的区域。(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1)
赵显一,崔柱洪,姬忠礼[2](2019)在《烛状陶瓷过滤器脉冲反吹过程中气体流动的实验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脉冲喷嘴的周围,脉冲气体会伴随着低压发生振荡现象.存在着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它可以通过周围清洁气体的损失来增加脉冲反吹气体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在实际操作系统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证.利用陶瓷过滤装置对喷嘴周围脉冲气体的瞬态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在脉冲喷吹过程中,脉冲喷嘴附近压差将被分析,测量最大压差或最小压差,使脉冲气体流动性能被展示出来.在脉冲喷吹的过程中,在喷嘴周围观察到了负压区域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当脉冲气体离开脉冲喷嘴时,在脉冲气体膨胀扩散过程中,振荡波的脉冲传播被发现,且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展示了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成玉国,夏广庆[3](2019)在《脉冲感应式电推进中平面型线圈激励等离子体的流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应等离子体推力器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空间推进方式,受到复杂瞬态电磁场的影响,流场中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的时变特性难以实验测量。采用单流体磁流体力学理论,结合高温气体的热力学和输运模型,数值计算初始静止且无预电离的情况下,等离子体参数的二维分布,着重分析等离子体在前半周期内的流动特征。对内径ri为0.05m,外径ro为0.15m的线圈计算表明,其等离子体-线圈耦合距离约为0.032m,以Ar为工质情况下,有效冲量产生时,高价离子(Ar3+,Ar4+)与低价离子(Ar+,Ar2+)由于受电磁力影响不同,产生了局部分离电场,推动了电流片运动,且在电流片内部,前缘主要为低价离子,后缘主要为高价离子。单脉冲能量210.7J、峰值径向磁感应强度为0.5T、有效作用时间约12μs条件下,5μs时刻的Ar2+,Ar3+的最大数密度大于6×1021m-3,且大于Ar+,Ar4+的数密度。电流片运动大于耦合距离后,受径向运动以及激励电流反转的影响,线圈表面等离子体磁场非线性特征显着,而前缘磁场维持规则分布。对外径为0.15m,0.3m和0.5m的线圈计算发现,ro为0.5m时,电流片径向均匀长度达到0.3m,表明较大线圈尺寸除增加耦合距离外,可提高径向电流密度的均匀性。(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谢理科,梁华,李军,苏志,魏彪[4](2019)在《微秒脉冲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延迟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PFC)能有效抑制翼型附面层分离,增加升力,推迟失速,应用前景广阔。流场的延迟效应是指采用PFC进行流动控制时,激励关闭后,流动控制效果仍存在的现象。本文对新型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μs-DBD)的体积力和冲击波特性进行测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风洞实验,进行流场的延迟效应研究,测试μs-DBD的延迟时间和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μs-DBD能同时产生体积力和冲击波作用,同时也能在流场中产生明显的延迟效应,延迟时间不小于1200s,远大于毫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AC-DBD)产生的延迟时间(150s);激励电压和来流速度越大,翼型迎角越小,延迟效应越强;等离子体激励能使流场失稳分岔,并转变为更优的分岔解;延迟效应研究在节约能耗、延长激励器寿命、PFC控制律设计和风洞实验方法优化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郭斯茂,郭玉川,王冠博,米向秒,钱达志[5](2019)在《脉冲加热条件下垂直上升管内流动不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释能是未来基于惯性约束聚变或聚变-裂变混合堆能源系统的固有特性,掌握脉冲加热条件下冷却剂流动不稳定基本特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对新型脉冲能源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脉冲加热条件下的垂直上升管内流动不稳定进行了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热负荷的增加,管内会依次发生叁种不同的流量脉动或流动不稳定现象,分别为过冷流动条件下微幅脉动、饱和蒸汽两相流动密度波不稳定以及出口过热条件下复合不稳定。研究还揭示了脉冲加热功率、脉冲周期、占空比等脉冲热负荷特征参数对叁种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影响规律。本研究对脉冲能源系统热工水力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永龙[6](2019)在《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强化换热及流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激振荡脉动效应能有效提高流体的湍流强度,无需外部激励,通过自激振荡腔室结构和参数调整即可实现脉动的持续高效,无需附加重构系统,减小了整个系统的控制难度。本文将现有脉动强化换热技术与自激振荡脉冲效应的优势相结合,为解决利用脉动流实现高效强化传热的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引入自激振荡瞬时涡量脉动效应实现脉动强化传热机理的精准科学解释并创新性地建立其热流道设计方法,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于脉动效应强化换热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脉动效应换热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脉动流强化换热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自激振荡腔室产生脉动射流的原理及强化换热原理。(2)基于脉动剪切层涡流运动的自激振荡脉冲射流换热特性研究进行分析,对自激振荡腔室下游流道出口处一个周期内脉动剪切流涡量场与流场进行分析,揭示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强化换热的根本原因;通过研究得到脉冲射流管径与换热管管径比值对强化换热起到决定性作用,分析了不同比值下换热管内流体流动状态对换热特性与阻力特性的影响。(3)利用大涡模拟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换热管内的流体的流动状态及压力场进行详细探讨,通过分析不同腔室无量纲结构参数对脉动射流性能及空化的影响,以综合性能评价体系来评判换热性能强弱,对不同腔室无量纲结构参数与换热性能及阻力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自激振荡腔室结构设计方法。(4)基于次生涡的生成原理,提出了消除次生涡的壁面设计方法,利用次生涡与中心大涡环的分界点来设计消除次生涡的新型腔室壁面结构,并对腔室内流动状态、射流出口速度、换热特性进行计算和和分析。(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泽宇,徐晓,王磊,夏琴香[7](2019)在《脉冲电流对30CrMnSiA合金钢流动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30CrMnSiA合金钢的室温成形性能差,为探究30CrMnSiA材料电流辅助成形的可行性,基于不同试验参数的电流辅助拉伸试验,研究了温度及脉冲电流参数(电流密度、脉冲占空比和频率)对30CrMnSiA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30CrMnSiA的强度及伸长率随温度及电流密度的升高而下降,受脉冲占空比和频率影响不大;脉冲电流能抑制动态应变时效的强化作用,并促进碳化物的析出,使材料塑性下降。基于Voce模型基础,建立了考虑应变速率、温度及脉冲电流参数影响的30Cr Mn Si A电流辅助流动应力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的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材料在电流辅助条件下的流动应力。(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姜大吉[8](2019)在《基于脉冲锯齿形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翼型流动控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分离现象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许多负面效应的产生,这对于飞行器而言尤为常见。该现象不但会影响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带来能源的浪费,甚至可能造成飞行事故,因此对飞行器的流动分离现象进行主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应用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主动控制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的主流主动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飞行器的升力,减小阻力,同时增大失速角,这对于飞行器性能提升以及能源节省有重要意义。虽然该控制方法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等离子体激励器对机翼的控制效果,我们对传统的激励器进行了形状以及激励模态的改进,并基于此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本文应用非稳态正弦激励下的锯齿型等离子体激励器对失速后NACA0015翼型的表面流动分离现象进行主动控制,主要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包括改进后的激励器在静止空气中的工作特性探究、对于机翼升阻比提升效果的探究,并重点探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器优化后的控制机理。针对这些目标,我们完成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对于其对机翼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提升,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内容,包括雷诺数(Re)为0.77×10~5的机翼阻力系数以及雷诺数为1.0×10~5的升力与阻力系数测量。经研究发现,采用非稳态激励方法能有效提升NACA0015翼型失速后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在雷诺数为0.77×10~5时,最优控制参数为F~+=0.6(F~+=f_bc/U_∞,其中f_b,c与U_∞分别为脉冲频率,机翼弦长及来流速度),占空比DC=5%,此时达到最优控制效果即失速角α延迟3度,升阻比C_L/C_D提升155.4%,且相较于稳态节约了95%的能量输入。在雷诺数为1.0×10~5时,最优控制参数变为F~+=1.0、DC=60%,此时,失速角延迟2°,最大升力系数增大15%,升阻比提升176.9%,且相较于稳态节约了30%的能量输入。为了探究非稳态锯齿形等离子体激励器带来以上性能提升的控制机理,我们展开了二维图像测试(PIV)以及热线实验。研究发现,在静止空气中,非稳态控制能够使锯齿形激励器产生不同于稳态控制下的周期性变化漩涡结构。当深入探究锯齿形等离子体激励器在6m/s的来流速度以及不同非稳态工况下的控制机理时,我们发现,对于F~+=0.6,DC低于10%工况,机翼吸力面存在偏向于机翼表面周期性变化的大尺度拟序结构,这些结构的存在充分的增强了来流与机翼表面的动量传输,因此大幅度提升了机翼的升力。而对于F~+=0.6,DC大于50%工况,则是实现了层流到湍流的提前转捩,同时机翼表面的周期性变化漩涡结构虽然给其带来了升力的提升,但相较于前者,这些结构的位置更偏向于流向平面,因此提升效果有所减弱。(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苏明旭,Muhammad,Abdul,Ahad,蒋永,吴威,杨荟楠[9](2018)在《超声脉冲反射法和激光吸收光谱法同步测量流动液膜厚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液膜流动现象在工业过程中广泛存在,对流动液膜厚度测量方法的测量研究至关重要。首先利用已知液膜厚度的标准具(100~1000μm)对超声脉冲反射法和激光吸收光谱法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超声脉冲反射法测量液膜厚度的平均测量误差为1.07%,激光吸收光谱法测量液膜厚度的平均测量误差为1.29%。同时结合两种方法对流动液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液膜在低速/中速/高速流动时,两种方法测量流动液膜的平均厚度吻合良好,平均厚度差值分别为16.59、16.26、13.36μm,流动液膜厚度的标准方差的相对偏差分别为0.29%、7.71%、25.37%,且在叁种不同速度下两种方法测得在1s的周期内液膜波动次数一致。(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张坤,陈颂英[10](2018)在《自激脉冲空化喷嘴叁维非稳态流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RNG k-ε、Realizable k-ε、标准k-ω和SST k-ω这4种湍流模型,对低压自激脉冲空化射流喷嘴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验证其对脉冲空化喷嘴内部叁维非定常流场模拟的适定性,研究表明RNG k-ε模型的模拟精度高且易收敛,网格无关性验证和时间步长分析说明应尽量减少时间步长.基于叁维非稳态空化模型,考虑重力因素,对喷嘴腔室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压力、速度、水蒸气体积分数和温度的分布云图,分析了1个周期内腔室内部空化初生、能量集中和释放的演变过程,解释了空化射流的产生机理,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腔室内部流场演变的正确性,考虑重力因素,进行喷嘴内部流场叁维模拟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脉冲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脉冲喷嘴的周围,脉冲气体会伴随着低压发生振荡现象.存在着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它可以通过周围清洁气体的损失来增加脉冲反吹气体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在实际操作系统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证.利用陶瓷过滤装置对喷嘴周围脉冲气体的瞬态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在脉冲喷吹过程中,脉冲喷嘴附近压差将被分析,测量最大压差或最小压差,使脉冲气体流动性能被展示出来.在脉冲喷吹的过程中,在喷嘴周围观察到了负压区域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当脉冲气体离开脉冲喷嘴时,在脉冲气体膨胀扩散过程中,振荡波的脉冲传播被发现,且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展示了很好的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潘刚,岳宝,曹红军,周亚运.基于CFD压缩机进气流道脉冲流动传热的研究[C].2019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2].赵显一,崔柱洪,姬忠礼.烛状陶瓷过滤器脉冲反吹过程中气体流动的实验研究(英文)[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成玉国,夏广庆.脉冲感应式电推进中平面型线圈激励等离子体的流动特征分析[J].推进技术.2019
[4].谢理科,梁华,李军,苏志,魏彪.微秒脉冲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延迟效应研究[J].推进技术.2019
[5].郭斯茂,郭玉川,王冠博,米向秒,钱达志.脉冲加热条件下垂直上升管内流动不稳定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6].王永龙.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强化换热及流动特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7].李泽宇,徐晓,王磊,夏琴香.脉冲电流对30CrMnSiA合金钢流动应力的影响[J].锻压技术.2019
[8].姜大吉.基于脉冲锯齿形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翼型流动控制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9].苏明旭,Muhammad,Abdul,Ahad,蒋永,吴威,杨荟楠.超声脉冲反射法和激光吸收光谱法同步测量流动液膜厚度[J].化工学报.2018
[10].张坤,陈颂英.自激脉冲空化喷嘴叁维非稳态流动的数值模拟[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