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乙基乙醇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醇胺,乙基,二氧化,水溶液,氨基,氢键,乙酸。
二乙基乙醇胺论文文献综述
储可弘,陈绍云,李强,张华,张永春[1](2019)在《基于N-乙基乙醇胺非水CO_2吸收剂的抗氧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N-乙基乙醇胺(EMEA)+二乙氨基乙醇(DEEA)非水溶液是新型CO_2吸收剂,CO_2吸收量0.68mol CO_2/mol EMEA、CO_2解吸量0.62mol CO_2/mol EMEA及再生能耗7554kJ/kg溶剂,综合性能显着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CO_2非水吸收剂。但溶剂在工业应用中由于气源伴生的氧气影响,会发生氧化降解。本文研究了配方溶剂的氧化降解性和6种抗氧化剂[丁酮肟、乙醛肟、丙酮肟、N,N'-双亚水杨-1,2-丙二胺(BPPD)、邻苯叁酚和碳酰肼]的抗氧化作用。EMEA+DEEA溶剂在13%O_2(体积分数)下氧化30天降解率为7.33%(质量分数)。根据电喷雾质谱结果,推测出EMEA通过两种途径氧化,第一种途径为EMEA担载CO_2生成氨基甲酸盐,然后发生氧化反应,该产物可与EMEA发生酯化反应。氨基甲酸盐也可发生自身酯化反应,然后发生氧化反应。第二种途径为EMEA直接氧化成乙氨基乙酸,然后由两种途径继续反应。第一种途径为乙氨基乙酸继续氧化为羟基乙酸,羟基乙酸可继续与DEEA反应生成N-二乙基-4-羟基-丙酯,第二种途径是乙氨基乙酸直接与EMEA发生羧合反应。DEEA可直接氧化为N-二乙基乙酸,然后与EMEA发生羧合反应。6种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差异明显,6种抗氧化剂对EMEA+DEEA非水溶液的抗氧化效果顺序为:乙醛肟>丁酮肟>丙酮肟>BPPD≈碳酰肼>邻苯叁酚。EMEA+DEEA+乙醛肟抗降解性能最好,降解率为4.00%。(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2期)
陈思铭[2](2018)在《基于乙基乙醇胺的非水溶液法捕集二氧化碳》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回收二氧化碳(CO_2)是温室气体减排和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化学法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其常用溶液为醇胺水溶液,但由于水溶剂高热熔、易挥发、易电离等特点,导致CO_2再生能耗高、溶剂损失大、设备腐蚀严重,限制了该捕集技术的发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研发一种新型非水溶液,使其兼顾高CO_2吸收效率和再生效率的同时,降低再生温度和再生能耗。使用吸收-解吸实验装置和气液平衡实验装置测量了以N-乙基乙醇胺(EMEA)为主吸收溶质的非水溶液的CO_2捕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叔胺N,N-二乙基乙醇胺(DEEA)为反应介质时,非水溶液40wt%EMEA+60wt%DEEA具有最高CO_2吸收量(0.68mol CO_2/mol EMEA)和解吸量(0.62mol CO_2/mol EMEA);在高压下(700kPa),EMEA+DEEA的CO_2吸收量与EMEA+H_2O相近。这也是第一种使用叔胺作为反应介质的报道。使用碳核磁,对EMEA+DEEA吸收CO_2反应机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与EMEA+H_2O吸收CO_2反应机理进行对比。在非水体系EMEA+DEEA+CO_2中,主要产物为氨基甲酸盐,质子化EMEA和质子化DEEA,DEEA可促进EMEA与CO_2反应;在水体系EMEA+H_2O+CO_2中,主要产物为氨基甲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质子化EMEA,水可直接参与化学吸收CO_2形成碳酸盐和碳酸氢盐;EMEA+DEEA+CO_2中的氨基甲酸盐浓度明显高于EMEA+H_2O+CO_2中的氨基甲酸盐浓度。使用吸收-解吸实验装置对溶液稳定性进行考察,EMEA+DEEA的CO_2循环吸收量和解吸量稳定且大于EMEA+H_2O;EMEA+DEEA可发生硫化降解和氧化降解;EMEA+DEEA的热稳定性高于EMEA+H_2O。硫化降解后的EMEA+DEEA可通过离子交换法进行净化。通过测量溶液的密度和粘度,计算其热力学性质。EMEA+H_2O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 EMEA+DEEA;EMEA+DEEA 的热膨胀率大于 EMEA+H_2O;EMEA+DEEA 和EMEA+H_2O的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吉布斯自由能均为正值。使用湿壁柱装置测量EMEA+DEEA吸收CO_2的动力学性质,CO_2在EMEA+DEEA中的化学反应速率随着温度和EMEA浓度的增大而增大;CO_2传质通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为N_(CO_2,313K)>N_(CO_2,328K)>N_(CO_2,298K);其化学反应适用于叁分子反应机理模型。向EMEA+DEEA中添加TiO_2形成“纳米流体”以强化非水溶液捕集CO_2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TiO_2能提高EMEA+DEEA的CO_2解吸速率,解吸量和循环吸收量。(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1-14)
高红霞,刘森,徐彬,梁志武[3](2015)在《N,N-二乙基乙醇胺(DEEA)溶液CO_2吸收解吸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胺法捕集回收二氧化碳工艺存在的最大缺陷是高吸收速率与低再生能耗不能共存,高效溶剂的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筛选出吸收解吸综合性能良好的吸收剂,本文利用溶剂快速筛选实验装置对几种不同醇胺吸收剂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从溶液吸收负载、吸收速率、解吸负载、解吸速率、循环容量及相对再生能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结果显示N,N-二乙基乙醇胺(DEEA)溶液表现出较好的CO2捕获性能。此外,通过溶解度装置、填料吸收塔及再生塔分别对DEEA溶液的平衡溶解度、传质系数及再生能耗进行了实验研究与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溶液浓度会降低其CO2平衡溶解度;增加CO2分压能增加其CO2平衡溶解度;增大进料温度能增加溶液在填料塔中的传质系数;提高富液负载及贫液负载会降低溶液的再生能耗。因此,基于其较好的吸收解吸性能,DEEA是一种可以工业化应用的潜在吸收剂。(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陶灿,解芝茜,鲍俊杰,黄毅萍,许戈文[4](2015)在《N-(2-氰乙基)二乙醇胺改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2-氰乙基)二乙醇胺(NCD)作为扩链剂合成了不同NCD含量的水性聚氨酯(WPUs)。红外光谱测试分析了水性聚氨酯的结构以及NCD的加入对聚氨酯氢键作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氢键作用力随着NCD含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DSC、力学性能和T型剥离强度测试表明:随着NCD含量的增大,聚氨酯的结晶性得到提升,胶膜的拉伸强度及T型剥离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NCD质量分数为6%时,力学强度达到20 MPa,断裂伸长率为394%,T型剥离强度达到29 N/cm。(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5年02期)
张维予,于笑丹,陈健,王万福[5](2014)在《氨基乙基乙醇胺-环丁砜-水溶液吸收CO_2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是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的主要原因,电厂烟道气排放的CO2占总排放量的42%,捕集分离烟道气中的CO2已成为CO2减排的重要手段。醇胺法吸收CO2是目前工业上最广泛使用的烟道气CO2捕集方法之一,针对现有吸收溶剂能耗大的缺点,对反应速率更快、CO2负载更大的新溶剂体系的研究成了目前的热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择了一种多氨基溶剂氨基乙基乙醇胺(AEEA)+环丁砜(TMS)的水溶液体系进行吸收CO2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利用湿壁柱实验装置,测定溶液体系吸收CO2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在快速拟一级反应假设的条件下,建立了CO2在多氨基溶剂中的化学传质模型,并求得反应速率常数的观测值。对吸收CO2后的溶剂中的CO2负载进行测定。通过研究CO2负载与反应速率常数观测值的关系,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0-17)
[6](2013)在《关于N,N-二乙基乙醇胺等258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名单的公告》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第5号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按照《关于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108号)的要求,经组织专家评估,现公布N,N-二乙基乙醇胺等258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名单。特此公告。附件:N,N-二乙基乙醇胺等258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名单.pdf(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二〇一叁年四月十日(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陆诗建[7](2013)在《单乙醇胺-氨基乙基哌嗪复合溶液吸收烟气中CO_2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胺溶液在二氧化碳捕集过程中已获得应用,但存在吸收速率差、吸收量低、再生负荷高等缺点。开发新型配方溶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不同配比的单乙醇胺-羟乙基乙二胺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CO2从复合溶液中初始逸出温度、溶液再生温度、溶液再生率、再生前后溶液pH值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单乙醇胺-氨基乙基哌嗪复合溶液配比为0.6:0.4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6917mol/L;同时再生温度最低,为101℃;再生率最高,为85.46%。(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3年05期)
彭松水[8](2013)在《N-甲基二乙醇胺/哌嗪/羟乙基乙二胺叁元复合溶液捕集烟气中CO_2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吸收法是目前烟气回收CO2技术的研究热点,其中一类重要的吸收剂就是醇胺复合溶液。醇胺复合溶液具有对CO2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成为烟气CO2吸收剂的首选。采用中试连续实验装置,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哌嗪(PZ)/羟乙基乙二胺(AEEA)(摩尔比为0.70∶0.15∶0.15)叁元复合溶液为吸收剂对烟气中CO2进行吸收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吸收剂最佳摩尔浓度为3.0mol/L,最佳吸收温度为40℃,最佳液气比为10L/m3;再沸器的热负荷随着吸收温度、吸收剂浓度以及液气比的增加而增大,脱碳率随着入口烟气中CO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3年02期)
郑精武,周杰,郑飚,乔梁,姜力强[9](2011)在《叁乙醇胺对羟基亚乙基二膦酸镀铜液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A)镀铜液中叁乙醇胺(TEA)对铜还原和氧化过程的影响.用Hull Cell测试阴极电流密度分布,通过电位扫描、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研究铜沉积的电化学行为,通过镀液的吸光度测试和固体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推断配位化合物的形式.结果表明:TEA的加入能够扩大HEDPA镀铜体系的阴极允许电流密度,对铜电沉积有阻化作用,促进铜阳极溶解,并可抑制氢气的析出;随着溶液中TEA浓度增加,在玻碳电极上发生的铜还原过程由电化学控制逐渐转变为扩散控制,可获得结晶细小、表面平整的致密铜镀层.TEA的加入,主要是在HEDPA镀铜体系中形成CuTEA(OH)2配位化合物,并吸附在电极表面而影响电化学反应.(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24期)
曾昂[10](2011)在《二乙醇胺催化脱氢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乙醇胺一步脱氢氧化法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盐(DSIDA),该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反应速率快,反应条件较为温和,在草甘膦生产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围绕二乙醇胺脱氢氧化催化剂进行研究,开发了Cu-Zr和Cu-Co两种体系的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影响因素的探索以及对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对Cu-Zr和Cu-Co体系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组分配比、助剂的添加、制备条件的优化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Co系催化剂相比Cu-Zr系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反应时间缩短,且催化剂更易于从反应产物中分离。通过Fe的掺入使Cu-Co体系催化剂得到了较大的活性提升,并得出以共沉淀法制备的Cu-Fe-Co氧化物催化剂,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大小顺序为:Cu/Fe/Co摩尔比>还原温度>Cu2+初始浓度>沉淀终点pH值>焙烧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大小顺序则为:还原温度> Cu/Fe/Co摩尔比>沉淀终点pH值>Cu2+初始浓度>焙烧温度。本实验还研究了反应工艺条件对催化效果的影响,指出反应条件的变化主要影响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则依次减小。并在最优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工艺条件下得到了亚氨基二乙酸盐的选择性为98.1%,收率为96.4%,反应时间缩短至1.6小时。对该催化剂进行10次重复实验,平均收率为86.5%,平均反应所需时间2.73小时。通过现代分析手段TG/DTA、XRD、BET、ICP、H2-TP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为Cu0、Cu1+, Fe的掺入能改善催化剂表面结构,改善催化剂脱氢氧化性能,并促使Cu在催化剂表面的分布和Cu-Co-O固溶体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12-18)
二乙基乙醇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离回收二氧化碳(CO_2)是温室气体减排和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化学法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其常用溶液为醇胺水溶液,但由于水溶剂高热熔、易挥发、易电离等特点,导致CO_2再生能耗高、溶剂损失大、设备腐蚀严重,限制了该捕集技术的发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研发一种新型非水溶液,使其兼顾高CO_2吸收效率和再生效率的同时,降低再生温度和再生能耗。使用吸收-解吸实验装置和气液平衡实验装置测量了以N-乙基乙醇胺(EMEA)为主吸收溶质的非水溶液的CO_2捕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叔胺N,N-二乙基乙醇胺(DEEA)为反应介质时,非水溶液40wt%EMEA+60wt%DEEA具有最高CO_2吸收量(0.68mol CO_2/mol EMEA)和解吸量(0.62mol CO_2/mol EMEA);在高压下(700kPa),EMEA+DEEA的CO_2吸收量与EMEA+H_2O相近。这也是第一种使用叔胺作为反应介质的报道。使用碳核磁,对EMEA+DEEA吸收CO_2反应机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与EMEA+H_2O吸收CO_2反应机理进行对比。在非水体系EMEA+DEEA+CO_2中,主要产物为氨基甲酸盐,质子化EMEA和质子化DEEA,DEEA可促进EMEA与CO_2反应;在水体系EMEA+H_2O+CO_2中,主要产物为氨基甲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质子化EMEA,水可直接参与化学吸收CO_2形成碳酸盐和碳酸氢盐;EMEA+DEEA+CO_2中的氨基甲酸盐浓度明显高于EMEA+H_2O+CO_2中的氨基甲酸盐浓度。使用吸收-解吸实验装置对溶液稳定性进行考察,EMEA+DEEA的CO_2循环吸收量和解吸量稳定且大于EMEA+H_2O;EMEA+DEEA可发生硫化降解和氧化降解;EMEA+DEEA的热稳定性高于EMEA+H_2O。硫化降解后的EMEA+DEEA可通过离子交换法进行净化。通过测量溶液的密度和粘度,计算其热力学性质。EMEA+H_2O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 EMEA+DEEA;EMEA+DEEA 的热膨胀率大于 EMEA+H_2O;EMEA+DEEA 和EMEA+H_2O的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吉布斯自由能均为正值。使用湿壁柱装置测量EMEA+DEEA吸收CO_2的动力学性质,CO_2在EMEA+DEEA中的化学反应速率随着温度和EMEA浓度的增大而增大;CO_2传质通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为N_(CO_2,313K)>N_(CO_2,328K)>N_(CO_2,298K);其化学反应适用于叁分子反应机理模型。向EMEA+DEEA中添加TiO_2形成“纳米流体”以强化非水溶液捕集CO_2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TiO_2能提高EMEA+DEEA的CO_2解吸速率,解吸量和循环吸收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乙基乙醇胺论文参考文献
[1].储可弘,陈绍云,李强,张华,张永春.基于N-乙基乙醇胺非水CO_2吸收剂的抗氧化剂[J].化工进展.2019
[2].陈思铭.基于乙基乙醇胺的非水溶液法捕集二氧化碳[D].大连理工大学.2018
[3].高红霞,刘森,徐彬,梁志武.N,N-二乙基乙醇胺(DEEA)溶液CO_2吸收解吸性能的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15
[4].陶灿,解芝茜,鲍俊杰,黄毅萍,许戈文.N-(2-氰乙基)二乙醇胺改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合成与性能[J].精细化工.2015
[5].张维予,于笑丹,陈健,王万福.氨基乙基乙醇胺-环丁砜-水溶液吸收CO_2动力学研究[C].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6]..关于N,N-二乙基乙醇胺等258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名单的公告[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3
[7].陆诗建.单乙醇胺-氨基乙基哌嗪复合溶液吸收烟气中CO_2实验研究[J].山东化工.2013
[8].彭松水.N-甲基二乙醇胺/哌嗪/羟乙基乙二胺叁元复合溶液捕集烟气中CO_2中试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
[9].郑精武,周杰,郑飚,乔梁,姜力强.叁乙醇胺对羟基亚乙基二膦酸镀铜液的影响研究[J].化学学报.2011
[10].曾昂.二乙醇胺催化脱氢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盐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