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5G通信、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的快速发展,使得高速、高密度电路广泛地应用在电子设备中,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引入了不可忽视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问题。电磁环境的恶化对器件工作、人员安全和军事作战带来了新的挑战,常规的电磁吸波、滤波、屏蔽手段已经不再适用,急需寻找新型的EMI抑制方法。与此同时,以新型二维材料和人工超表面为代表的阻抗表面,以其独特的电磁性能,正带给电子领域多方面的应用革命。本论文针对电磁干扰抑制面临的新挑战,基于石墨烯薄膜和人工超表面这两种阻抗表面,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分别设计了新型的电磁吸波、滤波、屏蔽等电磁干扰抑制结构。最后,将所设计的电磁屏蔽结构应用于相关企业的“散热器+芯片封装”产品中。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设计了光学透明的石墨烯微波吸波体。我们制备的图案化石墨烯样品克服了石墨烯在GHz频段主要呈现电阻、电抗较小的弱点,突破了 Salisbury型吸波体的介质厚度须为四分之一波长的限制,并取得了 80%左右透光率和90%以上的峰值吸波率。同时我们发展了增强其工作带宽和吸波率的方法,其工作带宽可增大3 GHz,峰值吸波率可提升至100%。我们进一步利用图案化石墨烯在GHz频段的可调电阻特性和可调层数的方法,制作了频率可调的微波吸波体,分别取得了 0.8 GHz和1.2 GHz的可调频率范围。这些吸波体在民用的智能窗户和军用的观察窗口的电磁干扰抑制中有较大应用前景。2、研究了超表面在多层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EMI中的应用。我们特别研究了有限宽度的超表面,即表面波传输线结构,从而与PCB走线兼容。我们对单层的表面波传输线通过等效电路建模推导的色散关系解析式,其计算的色散曲线与前人工作相比,可减小均方根误差最高达50%;我们进一步提出将表面波传输线嵌入到带状线结构形成复合结构,我们提出了两种方法来分别抑制该结构中不同阶数的电磁传播模式,形成滤波特性。我们据此设计的低通滤波器通带为DC-9.2 GHz,阻带宽度可达18 GHz(9.6-27.6 GHz);带通滤波器通带为6.4-21.1 GHz(相对带宽高达107%),阻带为DC-6.4 GHz和21.6-28.7 GHz。相比前人工作,我们制作的滤波器实现了更宽的工作频带和更小的阻带辐射,这对于保持高速电路的信号完整性、减小滤波器件的电磁辐射干扰具有重要意义。3、设计了吸波型的超表面传输波导。一方面,区别于传统的反射型波导滤波器,我们设计了吸收型的滤波结构。通过在传统矩形波导中放置周期刻蚀的薄膜材料,我们使得波导内不同频率传播的模式有巨大的损耗上的差异,从而实现对特定频段电磁波的吸收,同时保持其他频段内的低损耗传输。实验中,我们在12-18 GHz范围内实现了一个吸收频段(反射系数和传输系数均小于-10 dB)和两个传输频带(反射系数小于-10 dB,传输系数约-3 dB)。这种吸收型的新型波导滤波器,可以解决传统方案端口反射较大的问题,实现无反射的端口间电磁互扰抑制。另一方面,区别于传统的屏蔽材料应用方案,我们将屏蔽材料制成超表面结构,并将其应用于“散热器+芯片封装”场景下。该结构可以在相同体积情形下,急剧增大电磁噪声沿平板波导的传播损耗,理论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在12-28 GHz的宽带范围内将传播衰减因子提高130 rad/m左右,这解决了非封闭式屏蔽罩的屏蔽效能难以提升的难题。我们在实际产品中进行了实验验证,相比传统屏蔽方案,该设计在12-28 GHz宽带范围内提升了 5 dB的噪声屏蔽效能(Shielding Effectiveness,SE)。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易达
导师: 魏兴昌
关键词: 阻抗表面,电磁干扰,石墨烯,超表面,吸波体,滤波器,电磁屏蔽
来源: 浙江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电信技术
单位: 浙江大学
分类号: TN973.21;O441
DOI: 10.27461/d.cnki.gzjdx.2019.000033
总页数: 147
文件大小: 14079K
下载量: 269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熔融沉积成型的多层石墨烯吸波体的快速制备及其性能[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01)
- [2].一种基于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可调吸波体特性分析[J]. 中国舰船研究 2020(02)
- [3].尖劈形状吸波体空缺反射模型探析——以2011年研究生数学建模赛题为例[J]. 智富时代 2016(S2)
- [4].高Q值超薄完美吸波体设计方法研究[J]. 物理学报 2013(24)
- [5].基于石墨烯光电特性的超宽带可调超材料吸波体设计[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6].加载二氧化钒的太赫兹宽带可调超材料吸波体设计[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7].双频段太赫兹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及传感特性研究[J]. 微波学报 2020(04)
- [8].多层宽频带电阻膜吸波体的研究[J].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9(01)
- [9].一种带宽展宽的等离子体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J]. 激光技术 2019(02)
- [10].一种加载超材料吸波体的新型二面角反射器的设计[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11].宽带超薄完美吸波体设计及在圆极化倾斜波束天线雷达散射截面缩减中的应用研究[J]. 物理学报 2013(12)
- [12].左右手材料的双层吸波体的设计与仿真[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13].基于等效介质原理的宽角超材料吸波体的理论分析[J]. 物理学报 2020(05)
- [14].基于等效传输线理论的高效超宽带吸波体[J]. 微波学报 2020(04)
- [15].超材料复合吸波体的设计与研制[J]. 装备环境工程 2020(08)
- [16].基于微滴喷射成形的多层超材料吸波体设计与制造[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20(10)
- [17].一种极化无关的多频带超材料吸波体的仿真与实验研究[J]. 材料导报 2016(S2)
- [18].超材料吸波体设计方法研究进展[J]. 舰船电子工程 2017(09)
- [19].基于石墨烯互补超表面的可调谐太赫兹吸波体[J]. 物理学报 2016(01)
- [20].基于分形结构的太赫兹超材料吸波体[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21].基于超材料与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的薄型宽频带吸波体的设计[J]. 物理学报 2012(13)
- [22].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吸波体的电磁特性研究[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1(10)
- [23].磁/电介质复合材料结构型吸波体制备及吸波性能[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20(05)
- [24].太赫兹波超材料吸波体的特性分析[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12)
- [25].有源雷达吸波体加载调控特性研究[J]. 微波学报 2016(05)
- [26].基于超材料的偏振不敏感太赫兹宽带吸波体设计[J]. 物理学报 2014(17)
- [27].“三明治”型超材料吸波体及其设计优化的研究现状[J]. 材料导报 2017(03)
- [28].基于柔性介质的可调吸波超材料研究[J].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17(01)
- [29].一种基于十字镂空结构的低频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与制备[J]. 物理学报 2014(18)
- [30].基于超材料吸波体的低雷达散射截面微带天线设计[J]. 物理学报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