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弯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承载力,预应力,静力,能力,楼板,混凝土,木梁。
抗弯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郑福聪,肖云峰,卢杰志,张耀庭,刘勇[1](2019)在《现浇板对PC框架梁端抗弯能力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现浇楼板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抗弯受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SAP2000建立了一系列PC框架的分析模型,并结合既有试验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PC框架结构的板内钢筋应力分布情况,讨论了板厚、梁高对于PC框架梁端负弯矩区板内钢筋应力分布及有效翼缘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C框架现浇楼板内的钢筋应力由梁边至远端逐渐减小并呈现曲线分布,且随着梁高的增大、板厚的增大板内钢筋应力逐渐减小,板顶钢筋应力受板厚变化的影响更大,板底钢筋应力受梁高变化的影响更大,梁高和板厚对于PC框架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影响较大并呈现一定规律性,并通过线性回归拟合得到了以板厚、梁高为自变量的用于估算PC框架结构梁端负弯矩区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王文超,彭亚萍,恽燕春,金鹏[2](2019)在《碳纤维增强复材-混凝土密拼双向迭合楼板抗弯承载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式混凝土双向迭合楼板预制底板外伸钢筋会降低施工效率,如果取消外伸钢筋,双向迭合楼板间采用密拼方案,其拼缝截面承载力会明显下降,板的挠度和裂缝宽度增大。基于上述情况,提出在普通密拼双向迭合楼板拼缝处下表面粘贴碳纤维增强复材(CFRP)片材,形成CFRP-混凝土密拼双向迭合楼板复合结构。结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技术标准和相关研究,分析该新型复合结构的受弯破坏模式,推导其抗弯承载力计算式,并进行算例量化分析,评价CFRP用量、附加钢筋用量、二次受力等因素对该复合结构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新型复合结构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可以达到等同现浇混凝土板的承载力; 2)合理设置CFRP片材用量,可以大量减少迭合面附加钢筋用量,提高经济效益; 3) CFRP片材能满足迭合楼板二次受力的变形需求。(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郭祥伟[3](2019)在《混凝土桥梁抗弯承载能力的退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承载力评估模型。为了确定现有桥梁状态的承载力,采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桥梁结构的材料损伤程度,可以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该方法具有非常明显的实用价值,可以有效反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使用效果,改善现有结构模型,优化综合评价的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5期)
孙全胜,王艳琪,张盛然[4](2019)在《聚氨酯水泥钢丝绳加固T梁桥抗弯承载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聚氨酯水泥钢丝绳加固桥梁的新型桥梁主动加固方法。为验证该加固方法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对聚氨酯水泥的抗拉、抗压进行了测试,对未加固和不同聚氨酯钢丝绳加固方案的3m普通钢筋混凝土T梁进行抗弯承载力破坏试验,通过对比各试验梁的试验数据,分析了聚氨酯水泥钢丝绳的加固效果。室外试验依托某实桥加固工程,分别对加固前后的该桥进行荷载试验,通过对比加固前后荷载试验数据,验证聚氨酯水泥钢丝绳对试验梁刚度、强度以及承载能力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聚氨酯钢丝绳抗弯加固可有效提高试验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加固效果良好,进一步验证了该加固方法的实际工程价值,可用于实际桥梁的抗弯承载能力的提升。(本文来源于《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06-13)
钟绍迪,吴涛,王静怡,吉麒麟,席林[5](2019)在《利用叁点抗弯评估汽车B柱的抵抗变形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B柱一直是汽车侧面碰撞中主要的承力部件,对于汽车侧面碰撞情况中B柱一直是主要的优化对象,优化内容大多包括材料或者结构。对于汽车碰撞这种大变形大位移的情况,部件的抵抗变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该部件的防撞能力,对于优化材料利用叁点抗弯可以很好的评估其抵抗变形能力从而判断其防撞能力,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节省人力物力,既节省了时间也评估了抵抗变形能力。(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7期)
薛智峰,贾卫,武强亚,朱书勤[6](2019)在《(钢管、工字钢)微型桩抗弯承载能力计算用表》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工字钢微型桩抗弯承载能力;计算用表。(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张冲[7](2018)在《雷管壳抗弯能力试验台PLC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管抗弯能力测试是雷管性能测试中重要的试验项目。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简单的手工操作的试验台迚行测试。该系统通过PLC实现夹持力可调、准确定位,实验过程采用可编程控制。在完成工业雷管抗弯试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进程操作、人机隔离,为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煤矿爆破》期刊2018年03期)
周知献[8](2018)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损伤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路网的逐步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工作重心逐步从新建为主向建养并重的方向转移,桥梁加固改造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兴起的热门课题。碳纤维板凭借其优质的材料性能及方便快捷的实用性能而在结构加固补强工程中得以推广使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则借鉴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设计思路,结合了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的轻质高强特性,是一种更加主动、高效的加固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1]。本文共设计了四片混凝土矩形梁,采用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混凝土梁分别进行不加固、粘贴碳纤维板加固、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的静力加载试验,然后从承载能力、挠度、延性、裂缝开展、协同受力、碳纤维板应变分布、平截面假定等角度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有粘结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对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钢筋屈服荷载以及极限荷载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非预应力的粘贴碳纤维板加固方法,在减小混凝土梁的变形挠度、抑制和延缓裂缝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更加显着。(2)鉴于之前研究者大多针对无损的混凝土梁进行碳纤维板加固研究,这与实际加固工程中的加固对象多为损伤混凝土梁的情况不符。本文特别对一片损伤混凝土梁进行了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的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加固后损伤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特性,并与加固无损混凝土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损伤混凝土梁与无损混凝土梁经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的受力性能提高情况保持一致,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能较好地恢复部分损伤构件,并对已有裂缝起到有效的封闭作用,从而提升损伤构件的整体刚度和抗弯承载能力。(3)基于材料本构关系、平截面假定以及力的平衡关系推导了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水平限值、张拉碳纤维板产生的反拱值、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屈服挠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对本文试验梁进行试算,其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表明本文推导的理论计算公式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张晋,沈浩,高森,李维滨,许清风[9](2018)在《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抗弯承载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的抗弯承载能力,结合国内外相关试验研究结论,基于Bazan的木材本构关系模型、平截面假定和极限应变分析方法,提出了受拉破坏模式和受压破坏模式的判别方法,建立了构件极限承载能力公式,算例表明,本文给出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考察了极限承载能力与有效张拉力的关系,研究表明,有效张拉力是影响胶合木梁受弯破坏模式的决定性因素,且木材顺纹受压区下降段的力学性能参数对极限承载能力与有效张拉力之间的关系影响很大;定量地分析了受拉破坏模式和受压破坏模式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预应力筋内力均与有效张拉力近似呈线性关系的性质;分析了预应力筋有效张拉力的上、下限值,分别对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预应力筋刚好屈服、受拉破坏与受压破坏同时发生,并给出了上、下限值解析解的表达形式.(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彭奇[10](2018)在《Q690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抗弯强度和转动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钢由于其高强轻质,更好的塑形和韧性等特点,在大跨度、大空间的工程结构中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高强钢相比普通强度钢材也存在本质上的劣势,如屈服平台的缩减,屈服点不明显,屈强比过高等等,使得高强钢在结构延性的设计中难以发挥作用。对于受弯构件而言,延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应备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也就是结构或构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延性来抵抗地震等强烈荷载的冲击。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名义屈服强度为690MPa的高强钢H形截面受弯构件的转动能力和极限承载力。在有足够侧向支撑布置的情况下,一共有10根高强钢H形截面梁在跨中受集中荷载,最后均发生非弹性破坏。构件的截面设计考虑了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和欧洲钢结构设计规范对截面种类的划分,以研究不同截面类型的抗弯性能和转动能力。转动能力值由梁端转角表示,本文梁端转角采用了叁种方法进行测量。在试验过程中,数字散斑技术(DSCM)被采纳进来,拍摄了全部构件的腹板局部屈曲现象,经分析后,跨中腹板的局部屈曲起始点和扩展范围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为了了解受弯过程中受压翼缘的局部屈曲特性,在受压翼缘靠近跨中位置粘贴了应变片以测量翼缘的曲率变化。同时,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一个叁维壳单元模型建立起来,考虑了实测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和构件的初始缺陷(初偏心和初弯曲)。有限元的计算结果表明,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吻合良好。基于这个有效的有限元模型,本文展开了关于截面尺寸、构件长细比、板件长细比等的参数化分析,充分研究了这些参数对于高强钢受弯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和转动能力的影响。最后,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都和中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美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AISC360-10(2010)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AASHTO LRFD(2004),欧洲的钢结构设计规范EC3(2005)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针对国产Q690高强钢受弯构件的正则化翼缘宽厚比和腹板高厚比应分别控制在9和50,才能够使受弯构件的转动能力达到国际标准3.0以上。本文创新点如下:(1)通过试验研究了Q690高强钢焊接H形梁在跨中单点荷载作用下的抗弯承载力和转动能力;(2)通过试验研究分析Q690高强钢梁延性的具体参数和影响程度;(3)通过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提出了适用于Q690高强钢梁延性发展的翼缘和腹板宽厚比限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抗弯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装配式混凝土双向迭合楼板预制底板外伸钢筋会降低施工效率,如果取消外伸钢筋,双向迭合楼板间采用密拼方案,其拼缝截面承载力会明显下降,板的挠度和裂缝宽度增大。基于上述情况,提出在普通密拼双向迭合楼板拼缝处下表面粘贴碳纤维增强复材(CFRP)片材,形成CFRP-混凝土密拼双向迭合楼板复合结构。结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技术标准和相关研究,分析该新型复合结构的受弯破坏模式,推导其抗弯承载力计算式,并进行算例量化分析,评价CFRP用量、附加钢筋用量、二次受力等因素对该复合结构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新型复合结构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可以达到等同现浇混凝土板的承载力; 2)合理设置CFRP片材用量,可以大量减少迭合面附加钢筋用量,提高经济效益; 3) CFRP片材能满足迭合楼板二次受力的变形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弯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郑福聪,肖云峰,卢杰志,张耀庭,刘勇.现浇板对PC框架梁端抗弯能力影响的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2].王文超,彭亚萍,恽燕春,金鹏.碳纤维增强复材-混凝土密拼双向迭合楼板抗弯承载能力分析[J].工业建筑.2019
[3].郭祥伟.混凝土桥梁抗弯承载能力的退化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4].孙全胜,王艳琪,张盛然.聚氨酯水泥钢丝绳加固T梁桥抗弯承载能力试验研究[C].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下).2019
[5].钟绍迪,吴涛,王静怡,吉麒麟,席林.利用叁点抗弯评估汽车B柱的抵抗变形能力[J].内燃机与配件.2019
[6].薛智峰,贾卫,武强亚,朱书勤.(钢管、工字钢)微型桩抗弯承载能力计算用表[J].陕西建筑.2019
[7].张冲.雷管壳抗弯能力试验台PLC系统研制[J].煤矿爆破.2018
[8].周知献.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损伤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9].张晋,沈浩,高森,李维滨,许清风.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抗弯承载能力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彭奇.Q690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抗弯强度和转动能力研究[D].重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