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肠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消化道,组织学,结构特征
中肠腺论文文献综述
安继宗,徐海龙,王彦怀,田源广,张树林[1](2018)在《口虾蛄幽门胃、中肠、后肠及中肠腺形态组织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渤海湾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幽门胃、中肠、后肠及中肠腺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结构,采用解剖及石蜡切片显微技术观察了口虾蛄消化道形态结构及幽门胃、中肠、后肠及中肠腺的组织构成。口虾蛄消化道由口、食道、贲门胃、幽门胃、中肠、后肠和肛门组成;幽门胃腔分为背室和腹室,背室黏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表面覆盖有薄的几丁质层,腹侧上皮细胞呈低柱状,和黏膜下层向胃腔突起形成皱襞,腹侧表面的几丁质层特化为间壶腹嵴;中肠壁自内向外分别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内壁纵行褶皱明显,外壁被中肠腺包裹;中肠腺上皮细胞有分泌细胞、储存细胞、吸收细胞和胚胎细胞;后肠结构简单,后肠腔大于中肠腔。口虾蛄消化道的结构特征及幽门胃、中肠、后肠结构特点与其肉食性相适应。(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8年08期)
徐国成,马甡,赵新生[2](2008)在《不同营养状况对中华绒螯蟹Z_1幼体中肠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人工育苗的过程中,溞I(Z1)阶段的培育是决定人工育苗成败以及蟹苗质量的关键之一。Z1培育的好坏除了其先天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08年02期)
胡毅,潘鲁青[3](2006)在《10种金属离子对叁疣梭子蟹中肠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10种金属离子(Ag+、Cd2+、Ca2+、Cu2+、Fe3+、Hg2+、Mg2+、Mn2+、Pb2+和Zn2+)对叁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肠腺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A、羧肽酶B、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10种金属离子浓度分别设置为5×10-4、1×10-3和5×10-3mol.L?13个梯度。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低浓度(0.5mmol.L-1)Fe3+、Pb2+、Mn2+及0.5和1mmol.L-1的Ca2+对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显着,Mg2+对蛋白酶的激活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1mmol.L-1的Mn2+对蛋白酶表现为显着激活作用;3种浓度的Ca2+、Cd2+、Mg2+、Mn2+对胰蛋白酶均表现显着激活作用;Ca2+及低浓度的Mg2+和Cu2+对胰凝乳蛋白酶有激活作用;Hg2+及低浓度的Mg2+、Mn2+、Zn2+对羧肽酶A有激活作用;Ca2+及低浓度的Mg2+对羧肽酶B有激活作用;Ca2+、Cd2+、Mn2+和低浓度的Zn2+、Fe3+、Pb2+对淀粉酶表现为激活作用;Zn2+、Fe3+、Mn2+、Cu2+对纤维素酶表现为激活作用。除此之外,金属离子对这几种消化酶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勇江波,丁树茂[4](2003)在《日本对虾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病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6~8月我们分别在山东乳山某育苗场(以下简称A场)和辽宁普兰店国营农场育苗场(以下简称B场)进行日本对虾育苗生产,2个地方都出现了日本对虾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病,俗称“白浊肝”病。当我们发现该病后,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并取得了效果。现将其介绍给大家,望能给从事日本对虾育苗生产的单位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齐鲁渔业》期刊2003年06期)
李贵生,何建国,吴冰,江静波[5](2001)在《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在感染对虾中肠腺中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在养殖早期斑节对虾及养成期斑节对虾中肠腺各部位的分布特点。斑节对虾的中肠腺可分为头部、亚头部、中部、亚尾部和尾部等 5个部分 ,其上皮细胞包括E细胞、F细胞、B细胞和R细胞等 4种类型。头部和尾部均以E细胞为主 ,亚头部、中部和亚尾部均以R细胞为主。在感染度较轻的样本中 ,MBV一般只感染F细胞、R细胞和B细胞。感染度较重时 ,E细胞也同时受累。在养殖早期虾和养成期虾中 ,MBV相对感染度在中肠腺各部分的分布均以中部最高 ,而且以中部的中间最高 ,离中部越远 ,相对感染度越低(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许庆陵,曾庆祝,谢智芬[6](2001)在《扇贝中肠腺脂质的提取及脂肪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连沿海地区养殖的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 Pecten yesoensis中肠腺中的脂质的提取方法及脂质中的脂肪酸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冲气隔氧、提取温度为 1 0 0℃、时间为60 min、料水比为 1 :2条件下 ,脂质的水提取率最高 ,为 3 .0 1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中肠腺脂质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 3 2 .0 %和 3 2 .8% ,其中 2种扇贝中肠腺中 EPA+DHA的含量分别为 1 3 .6%和 1 3 .8%。(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01年01期)
李贵生,何建国,余南,翁少萍,江静波[7](2000)在《对虾中肠腺脂肪酸组分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对虾中肠腺脂肪酸与病毒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了人工养殖的健康斑节对虾、健康日本对虾、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轻度感染斑节对虾、MBV重度感染斑节对虾及患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 (BMNV)病日本对虾中肠腺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 .结果 :养殖健康斑节对虾中肠腺中的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 ( 2 0 64% ) ,一烯酸以油酸含量最高( 2 3 0 7% ) ,多烯酸则以亚油酸所占的比重最大 ( 2 1 72 % ) ,这 3种脂肪酸的总量达 65 4 3% 健康日本对虾中肠腺饱和脂肪酸仍以棕榈酸为主 ( 11 10 % ) ,一烯酸则以二十二碳一烯酸含量较高( 15 2 3% ) ,多烯酸以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较高 ( 9 91% ) ,这 3种脂肪酸的总量为 36 2 4 % 与斑节对虾相比 ,日本对虾中肠腺脂肪酸各种成分的分布较均衡 MBV重度感染斑节对虾中肠腺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均有异于健康虾 ,患病日本对虾中肠腺各种脂肪酸的含量也出现明显的变化 结论 :患病对虾中肠腺脂肪酸代谢障碍(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2000年05期)
朱丽岩,郑家声,王梅林,姜明,刘晓云[8](2000)在《叁疣梭子蟹幼体中肠腺发育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蚤状幼体 I期 (Z1)到仔蟹共六期叁疣梭子蟹幼体固定 ,作横切、纵切和平切的连续切片 ,观察中肠腺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征 ,并研究其细胞的超微结构。叁疣梭子蟹的中肠腺起自前、中肠交界处 ,分左右两部分 ,每部分叁叶 ,由总管与幽门胃和中肠相通 ,中肠腺管的长度和数量随幼体发育而增加。管壁的上皮细胞在各期幼体均可分为四种类型 :E-细胞 (胚细胞 )、F-细胞 (纤维细胞 )、R-细胞 (吸收细胞 )和 B-细胞 (分泌细胞 ) ,它们在中肠腺管中的分布位置和功能各有不同。(本文来源于《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4期)
张志峰,廖承义,姜明,刘晓云,徐怀恕[9](2000)在《中国对虾幼体中肠腺的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组织学、细胞学以及细胞化学等手段对中国对虾中肠腺的结构发生和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肠腺始于N4~5期,为中肠前端先后向两侧突出的2对盲囊,第1对中肠腺育囊至M3期退化消失,成体中肠腺由第2对中肠腺盲囊发育而成。中肠腺小管上皮在Z2期细胞已有了分化,由4类细胞组成,即胚细胞(E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泡状细胞(B细胞)和吸收细胞(R细胞)。电镜下,腺上皮细胞在发育的各个时期基本一致;E细胞的核质比大,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F细胞舍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酶原颗粒,该细胞在微绒毛处可见ACP活性,主要进行细胞外消化;B细胞有明显地微胞饮现象,该细胞内可见明显的ACP阳性反应物质,表现出旺盛的细胞内消化活动;R细胞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丰富,其内贮存有脂肪颗粒和糖原。(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00年03期)
李春盛,刘宁,陆守政,李敏,徐峰[10](1999)在《辽宁省市售贝类中肠腺中软海绵酸染毒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HPLC 检测方法对贝类污染腹泻性贝毒素———软海绵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吊养贝类和某些滩涂养殖贝类普遍受到极微量软海绵酸的污染,但参照国外食品卫生标准,食用是安全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1999年12期)
中肠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人工育苗的过程中,溞I(Z1)阶段的培育是决定人工育苗成败以及蟹苗质量的关键之一。Z1培育的好坏除了其先天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肠腺论文参考文献
[1].安继宗,徐海龙,王彦怀,田源广,张树林.口虾蛄幽门胃、中肠、后肠及中肠腺形态组织学观察[J].河北渔业.2018
[2].徐国成,马甡,赵新生.不同营养状况对中华绒螯蟹Z_1幼体中肠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水产.2008
[3].胡毅,潘鲁青.10种金属离子对叁疣梭子蟹中肠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热带海洋学报.2006
[4].勇江波,丁树茂.日本对虾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病的治疗[J].齐鲁渔业.2003
[5].李贵生,何建国,吴冰,江静波.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在感染对虾中肠腺中的分布[J].水产学报.2001
[6].许庆陵,曾庆祝,谢智芬.扇贝中肠腺脂质的提取及脂肪酸分析[J].中国海洋药物.2001
[7].李贵生,何建国,余南,翁少萍,江静波.对虾中肠腺脂肪酸组分的检测[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0
[8].朱丽岩,郑家声,王梅林,姜明,刘晓云.叁疣梭子蟹幼体中肠腺发育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9].张志峰,廖承义,姜明,刘晓云,徐怀恕.中国对虾幼体中肠腺的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0
[10].李春盛,刘宁,陆守政,李敏,徐峰.辽宁省市售贝类中肠腺中软海绵酸染毒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9
标签: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 消化道; 组织学; 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