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弛豫谱论文_连一苇,李祯,郝晨捷,赵孔双

导读:本文包含了介电弛豫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体积,凝胶,悬浮液,基团,聚苯乙烯,电解质。

介电弛豫谱论文文献综述

连一苇,李祯,郝晨捷,赵孔双[1](2017)在《水/正己烷/异丙醇形成的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介电弛豫谱解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微乳液的缺点,一是为得到单相体系,需要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不利于环境保护;二是制备出的纳米材料,其表面吸附的大量表面活性剂需进行复杂的净化过程才可除去。这些无疑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微乳液的应用,因此制备不含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Smith等人[1]于1977报道了首个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之后国内外的研究关注于拓展其种类、绘制相图、研究其各类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纳米材料制备、酶催化、环境友好反应介质等领域中的应用[2]。虽已有各种技术对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进行过大量表征研究,但对该类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仍未达到完全地理解,目前研究趋势中存在的问题有:需(半)定量描述在水和油中都可溶解的短链醇在无水微乳中各相的分布情况,以及给出连续相和分散相各自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等电学模型化所急需的参数。另一方面,介电性质是物质的重要基础性质之一,决定了微非均匀体系的相行为、电行为和极化行为。很遗憾,据笔者所知,对无表面活性剂微乳的介电性质却鲜有研究。介电弛豫谱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传统微乳液内部结构和动力学信息的有力手段。从介电谱得到的介电参数可研究体系内各时间尺度(数秒级到皮秒级)的多重极化情况,例如离子的热波动、分子中各种偶极极化、分子团重取向以及微结构中的界面极化等[3]。利用介电参数根据Bruggeman有效介质方法、Wagner方程和Hanai模型计算出连续相和分散粒子各自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分散粒子的体积分数等相参数。相参数一方面是完善特殊微乳模型描述和模拟的必要数据,另一方面可用于(半)定量地分析各组分分子在微乳液中的分布[3],还可以了解浓度、温度等对界面结构的影响。因此,如果用介电谱对特殊微乳进行研究,将为理解体系微结构、导电机理、多层次相互作用、(反应物离子)电荷分布、界面处化学进攻(反应)机理提供有用的信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异丙醇、正己烷、水叁种物质所形成的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介电性质。具体测量路径见图1分别为:(1)固定异丙醇与水体积比为17(摩尔比为4),正己烷摩尔分数从0.00%到60.04%的实验路径;(2)固定异丙醇与正己烷体积比为1.37(摩尔比为7比3),水摩尔分数从7.11%到45.03%的实验路径;(3)固定异丙醇摩尔分数固定为0.429,水摩尔分数从7.10%到36.48%的实验路径。浓度变化范围较广,确保了叁条实验路径的样品都既能在单相区内,又可以跨越油包水、双连续和水包油等叁个微区。其中使用电阻系数高于16 MΩcm-1的高度去离子水。测量温度控制在23±0.1摄氏度。对配置好的微乳实验路径中所有样品进行介电测量。测量结果如图2-4所示。从图2-4中可以看到,在100kHz附近观察到至少一个介电弛豫现象。从特征频率的级数可以初步判断此介电弛豫应该是由界面极化所引起。而极化机制需要通过适当的模型函数对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对频率的依赖进行拟合从而得到介电参数,将其中的实验得到的弛豫时间与界面极化理论所计算的弛豫时间进行比较后才可以进一步确定。即通过介电参数的讨论可以得到关于系统的动力学信息。此外,将介电参数带入到Hanai模型可以进一步计算出表征各组成相电学性质的相参数。通过相参数的计算有可能得到短链醇在各组成相中的定量分布,给出连续相和分散相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以及分散相的体积分数等电学参数。本研究拟在微结构、界面性质、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对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进行重要补充,可为进一步理解体系中界面化学反应、设计更优越的新型材料提供积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期刊2017-07-24)

杨曼,苏文娟,赵孔双[2](2017)在《介电弛豫谱对温敏微凝胶中溶剂的定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的定量化会促进对以水为介质的复杂生命机制的理解,例如蛋白质折迭和变性[1]。选择温度敏PNIPAM微凝胶溶液模拟复杂的蛋白质溶液对溶剂水的定量化进行初步探索。在0.5-40 GHz的频率范围内和15-50 oC的温度范围内对叁种交联密度分布不同的PNIPAM微凝胶(DC、LC和HOMO,见Fig1中的插图)水溶液的介电测量发现,叁种PNIPAM微凝胶水溶液在GHz附近,均存在一个明显的、大的由溶剂水分子引起的弛豫过程(Fig.1)。由于PNIPAM侧链与束缚水分子的相互用,该弛豫实际上包含自由水和束缚水两个子弛豫。通过对子弛豫的解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叁个重要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期刊2017-07-24)

苏文娟,刘春延,杨曼,赵孔双[3](2015)在《响应性微凝胶体积相变的介电弛豫谱:模型化解析的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很早,人们就已经对响应性微凝胶的体积相变有了清楚的认识,这归功于各种有效的表征方法,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动态光散射及小角中子散射。本文将以典型的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微凝胶为例,通过解析包括射频和微波的宽频介电谱,介绍该类聚合物在外加交流电场下所产生的响应行为,以及如何从中获取更加细微的结构、动力学以及电性质等信息。研究主要聚焦于叁个方面:(1)不同浓度的PNIPAM微凝胶水溶液介电谱的模型化解析,以及弛豫机制的判定;(2)具有复杂密度分布的PNIPAM微凝胶以及(3)PNIPAM网络中引入带电基团MAA形成的P(NIPAM-co-MAA)共聚微凝胶在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附近的体积相转变。对于上述体系,我们都观察到了各异的弛豫过程,详细的解析结果表明:介电谱可以有效地监测到PNIPAM-based微凝胶在LCST前后的温敏相转变行为。对于浓度变化的体系,提出了快慢弛豫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弛豫模式;并将LCST之后的塌缩微凝胶进行了模型化解析,计算了微球内的电参数;此外,我们还讨论了不同浓度PNIPAM水凝胶体系中发生的几个弛豫过程的热力学。对于具有密度分布的PNIPAM以及P(NIPAM-co-MAA)共聚微凝胶,除了确立了弛豫机制以及球出了电参数之外,还确定了转变温度和宽度与凝胶网络内部交联密度分布及有效电荷密度之间的关系。上述所有结果都基于对介电谱的模型化解析。(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 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5-10-17)

苏文娟,赵孔双[4](2015)在《固定电荷对PNIPAM微凝胶体积相转变的影响——介电弛豫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微凝胶的体积相转变行为对玻璃态转变、聚合物链动力学以及许多生命活动,例如蛋白质折迭和DNA聚集等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如何捕捉体积相转变过程的微观信息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热点课题。然而,PNIPAM微凝胶的体积相转变与聚合物网络内部的有效电荷密度关系十分复杂,至今模糊不清[1]。为此,我们曾利用介电谱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分布的PNIPAM微凝胶的温度依存性,获得了交联密度分布与体积相转变的关系[2];在此基础上,本工作同样利用介电谱研究了中性的PNIPAM以及带电的P(NIPAM-co-MAA)微凝胶在20~50℃的体积相转变行为。在测量的温度范围两个明确的介电弛豫被观察到了,介电解析结果表明,固定电荷的引入几乎不改变PNIPAM微凝胶的转变温度(VPTT),但是会显着影响微凝胶的结构和脱水动力学。Fig.1是PNIPAM和P(NIPAM-co-MAA)微凝胶悬浮液介电谱在20~50℃温度范围内温度依存性的叁维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介电谱的温度依存性与微凝胶粒子带电与否有很大关系:和中性的PNIPAM相比,带电的P(NIPAM-co-MAA)微凝胶的变化较为平缓,尤其在VPTT附近,暗示着固定电荷的引入使微凝胶的体积相转变连续。两种微凝胶在kHz和MHz附近的两个弛豫过程分别是源于对离子极化和MaxwellWagner界面极化。基于对离子极化理论,我们计算出了不同温度下微凝胶粒子的半径(Fig.2,左下)。由此可知,固定电荷的引入,产生了额外的静电效应贡献微凝胶溶胀所需的渗透压,导致微凝胶的溶胀性增加。进一步,将微凝胶悬浮液视为粒子分散系,利用Hanai方程解析出了微凝胶粒子的介电性质(包括介电常数ε_p,电导率K_o及体积分数φ),这里我们主要关注ε_p(Fig.2,右下)。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微凝胶粒子的介电常数ε_p和介质水的介电常数ε_a相近,并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此外,带电的P(NIPAM-co-MAA)微凝胶粒子的介电常数在整个温度范围内比中性的PNIPAM大,这与其内部特殊的极性有关。固定电荷的引入,可能使P(NIPAM-co-MAA)微凝胶网络内部存在额外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因而产生较大的介电常数。(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四分会)》期刊2015-07-17)

韩明娟,王娟,周威,陈明月,赵孔双[5](2013)在《聚苯乙烯/银核/壳复合微球悬浮液的介电弛豫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苯乙烯/银(PS/Ag)核/壳复合微球由于其具有聚苯乙烯的轻质、粒径可调等特点,同时壳层金属银又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表面能和催化性能及导电性能等特性,使得其可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电池电极材料、低温导热材料和微传感器等。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苯乙烯/银核/壳粒子的合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期刊2013-07-21)

韩明娟,万辉,王晓猛,管国锋,赵孔双[6](2011)在《用介电弛豫谱方法考察固载型离子液体萃取脱除燃料油中硫化物的动电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电弛豫谱(Dielectric Relaxation Spectroscopy,DRS)是一种以非入侵方式测量介电常数、电导率随着频率变化的谱学,用来监测许多体系的结构变化,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可以洞察到体系界面和分散粒子的动电/介电性质。离子液体和固载型离子液体萃取脱除燃料油中硫化物的过程,实际上是与界面的动电性质息息相关的。因此,采用介电谱方法以界面的动电性质为基点考察萃取分离机理和动电过程是介电谱方法在萃取分离领域的一个重要实例应用。本文首次考察了Merrifield树脂固载咪唑型离子液体和Merrifield树脂固载咪唑/金属氯化物型离子液体的在模拟汽油中萃取分离噻吩的介电弛豫行为,为萃取机理的解释和介电谱图的解析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7-20)

赵孔双,聂梦云,王华瑞,李娇阳[7](2010)在《PS-PBA粒子分散系的介电弛豫谱解析——同、反离子对弛豫的影响及表界面电参数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近纳米级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PS-PBA)复合微球粒子,并在40Hz~110×106Hz的宽频范围测量了该粒子分散在9种电解质中时的介电弛豫谱,发现了与PS微球粒子分散系不同的特异介电弛豫:低频弛豫对反离子种类具有敏感性而高频弛豫则与电解质种类几乎无关;根据Shilov-Dukhin模型和M-W-O模型分别分析了高、低频率的弛豫机制,并通过对介电谱的Cole-Cole拟合获得了各体系的介电参数.进一步利用Hanai方法由介电参数计算获得了所有体系的相参数;详细分析了体系的内部参数受PS-PBA微球自身结构以及电解质种类影响的原因;讨论了离子扩散系数对介电参数的影响,从而得出了低、高频的弛豫特征时间分别由同离子的扩散系数和反离子的扩散系数所决定之结论.最后,结合Grosse宽频介电理论计算了粒子表面的以及双电层的主要电参数,并分析了电解质种类差异对这些电参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0年08期)

周威,赵孔双[8](2009)在《NaA沸石离子交换过程的介电弛豫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40Hz~110MHz频率段对不同Ca2+交换度的NaA沸石堆积体系进行了介电测量,并利用Cole-Cole公式及Hanai方法对介电参数和相参数进行拟合与解析.结果表明,随着Ca2+交换度的不断增高,堆积体系的介电增量、弛豫频率、弛豫分布系数以及粒子的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粒子的介电常数保持不变.通过综合分析弛豫变化规律与离子交换度的内在联系发现,离子交换后Ca2+选择六元环占位,同时六元环和八元环位置的相邻2个Na+被置换;占据六元环的Ca2+与八元环位置的Na+对沸石粒子的极化贡献等价;Ca2+的进入导致沸石孔道内微观电场多样化.(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陆晴,赵孔双[9](2009)在《纳滤膜/电解质溶液体系的低频介电弛豫谱研究——极化机制和膜孔内电参数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电谱方法因其对非均相体系的敏感性已被成功的应用到了很多膜/液体系。在研究电解质溶液中的纳滤膜时曾发现两个弛豫的介电谱,其中高频弛豫已被确定为由膜液间的界面极化引起并给予了充分的解析,而通常被认为是由膜孔中的对离子极化引起的低频弛豫至今尚未被研究过。(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17)

周威,赵孔双[10](2009)在《聚苯胺包覆二氧化硅电流变液的介电弛豫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包覆聚苯胺的方法对球形二氧化硅粒子进行了表面改性,利用介电弛豫谱分析了聚苯胺包覆后的二氧化硅电流变液介电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包覆聚苯胺后,电流变液的介电增量显着提高,弛豫频率向高频移动。两种变化均对体系的电流变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还发现可以通过调整碱液的pH值改变电流变液的弛豫频率,从而提高改变电流变的电场响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09年03期)

介电弛豫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的定量化会促进对以水为介质的复杂生命机制的理解,例如蛋白质折迭和变性[1]。选择温度敏PNIPAM微凝胶溶液模拟复杂的蛋白质溶液对溶剂水的定量化进行初步探索。在0.5-40 GHz的频率范围内和15-50 oC的温度范围内对叁种交联密度分布不同的PNIPAM微凝胶(DC、LC和HOMO,见Fig1中的插图)水溶液的介电测量发现,叁种PNIPAM微凝胶水溶液在GHz附近,均存在一个明显的、大的由溶剂水分子引起的弛豫过程(Fig.1)。由于PNIPAM侧链与束缚水分子的相互用,该弛豫实际上包含自由水和束缚水两个子弛豫。通过对子弛豫的解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叁个重要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电弛豫谱论文参考文献

[1].连一苇,李祯,郝晨捷,赵孔双.水/正己烷/异丙醇形成的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介电弛豫谱解析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2017

[2].杨曼,苏文娟,赵孔双.介电弛豫谱对温敏微凝胶中溶剂的定量化[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2017

[3].苏文娟,刘春延,杨曼,赵孔双.响应性微凝胶体积相变的介电弛豫谱:模型化解析的优势[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5

[4].苏文娟,赵孔双.固定电荷对PNIPAM微凝胶体积相转变的影响——介电弛豫谱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四分会).2015

[5].韩明娟,王娟,周威,陈明月,赵孔双.聚苯乙烯/银核/壳复合微球悬浮液的介电弛豫谱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2013

[6].韩明娟,万辉,王晓猛,管国锋,赵孔双.用介电弛豫谱方法考察固载型离子液体萃取脱除燃料油中硫化物的动电性质[C].中国化学会第十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7].赵孔双,聂梦云,王华瑞,李娇阳.PS-PBA粒子分散系的介电弛豫谱解析——同、反离子对弛豫的影响及表界面电参数的计算[J].中国科学:化学.2010

[8].周威,赵孔双.NaA沸石离子交换过程的介电弛豫谱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

[9].陆晴,赵孔双.纳滤膜/电解质溶液体系的低频介电弛豫谱研究——极化机制和膜孔内电参数的计算[C].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09

[10].周威,赵孔双.聚苯胺包覆二氧化硅电流变液的介电弛豫谱研究[J].化工时刊.2009

论文知识图

陶瓷样品的介电温谱:(a)介电...包覆前后SOi2电流变液的介电弛豫谱不同温度下玻璃材料的介电弛豫谱陶瓷的介频谱(a)介电损耗;(...2 同时含有低频弛豫(LFDD)和高频弛豫(H...介电谱技术覆盖频率范围示意图

标签:;  ;  ;  ;  ;  ;  ;  

介电弛豫谱论文_连一苇,李祯,郝晨捷,赵孔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