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隐态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态度,贫富,西蒙,患者,污名,地位,评价。
内隐态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边玉芳[1](2019)在《父母对子女与情绪词联结的内隐态度及与情绪预测的关系:基于内隐联想测验(IAT)的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查父母对子女与情绪联结的内隐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与情绪预测的关系,本研究主要采用内隐联想的测试方法展开2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探索父母在子女与情绪联结上的内隐态度。结果表明,与别人孩子相比,父母对自己子女与积极情绪词联结的反应时更短,表明父母存在对自己子女与积极情绪联结的内隐态度。第二个实验将父母随机分成高/低两个不同的认知压力组,比较了两组父母在与父母内隐态度不一致的消极情绪情境下对情绪的预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主要依靠内隐态度组父母比不主要依靠内隐态度组父母对消极情绪的预测分数显着低,说明主要依靠内隐态度组的父母由于对情境信息加工不足,做出了与内隐态度一致的预测得分。本研究说明,父母是否主要依靠子女与情绪词联结的内隐态度进行预测将会影响其对子女的情绪预测水平。(本文来源于《心理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12期)
邱利见,赵文政[2](2019)在《初中教师在品德评价中的内隐态度研究——基于IAT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为例,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李克特量表以及学生品德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初中教师对学习优秀生和学业不良生品德评价的内隐态度,旨在从新的视角探讨品德评价中师评的局限性。研究发现教师对初中生品德评价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且这两种态度之间无显着相关。教师常常对学习优秀生表现出积极的内隐态度,而对学业不良生表现出明显消极的内隐态度和内隐刻板印象。并且,教师对初中生品德评价的内隐态度已经达到无意识、自发信息加工的程度,影响品德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9年21期)
贺雯,员秀,陈昕,赵欢欢[3](2019)在《患者信任、对医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患者信任、对医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患者信任量表、患者外显态度量表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对200名患者进行测查。结果:方差分析发现,相比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对医信任水平更高,对医外显态度更积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医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不存在相关;患者信任与对医外显态度存在显着正相关,与内隐态度不存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者信任正向预测对医外显态度,其中,相比患者信任的技术维度,仁爱维度对对医外显态度的预测力更大。结论:患者信任可以影响对医外显态度,不能影响对医内隐态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蔡佳悦,李丹[4](2019)在《中学生对于体型的外显及内隐态度的性别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学生对于体型的外显及内隐态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egative physical self scale,NPSS)和外部情感西蒙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EAST)对101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外显态度中,男生和女生对体型态度存在显着差异,男生对胖的消极态度评分显着低于女性,而女生对瘦的消极态度评分显着低于男生;在体型的内隐态度中,相容与否主效应显着,性别主效应边缘显着。结论 (1)对体型的外显态度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男生偏向于追求胖一点的体型,而女生偏向于追求更瘦的体型;(2)对体型的内隐态度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他们对自身或异性体型的态度是一致的,即将胖与消极情感联结,瘦与积极情感联结。(本文来源于《教育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赵纹硕,杨一凡,杨以雄[5](2019)在《消费者对知名/非知名服装品牌内隐态度的差异——基于IAT实验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二、叁线城市消费者为被试,使用内隐联想测试(IAT)法分析他们对不同知名度服装品牌内隐态度的差异。实验发现,被试对知名品牌-积极词汇、非知名品牌-消极词汇的反应时间显着短于非知名品牌-积极词汇、知名品牌-消极词汇的反应时间(p<0.001)。实验结果表明,二、叁线城市消费者对知名服装品牌持内隐积极态度,对非知名服装品牌持内隐消极态度。品牌知名度效应可通过消费者内隐态度得以验证。(本文来源于《国际纺织导报》期刊2019年05期)
连双玲[6](2019)在《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不同方言的内隐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内隐态度是语言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表明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区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体对语言内隐态度的重要因素。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影响思维,不同语言因其语法的差异对人们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产生不同影响;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模式以及思维结构;研究表明语言建构和塑造内隐态度,同时,内隐态度作为语言与认知的一个方面势必会受到语言人群不同的思维模式及世界观的影响从而对这一语言本身的内隐态度产生倾向性。当前以语言相对论解释语言内隐态度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同语系语言的比较以及同一语系一种语言(如英语)的研究,而对语系内一类语言与语系外语言的比较研究则基本未涉及。另外,相关研究表明语言区经济地位是影响语言内隐态度的又一重要因素;众多研究均表明语言区经济地位越高,人们对这一语言的内隐态度积极;语言区经济地位越低,人们对这一语言的内隐态度消极。语言区经济地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不同英语形式内隐态度的差异比较,而对除英语外的语言比较则较缺乏。汉语方言历史悠久,使用人口超过10亿,方言种类更是难以计数,对方言内隐态度的研究屈指可数,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语言相对论和方言区经济地位是否同样影响个体对方言的内隐态度呢?基于上述问题以及为了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以云南籍汉族大学生为考察对象,以内隐联想测验为研究方法,探索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不同方言的内隐态度,以验证语言相对论和方言区经济地位对被试方言内隐态度产生的影响。研究1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选取母语语系内的东北方言和语系外的粤语方言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东北方言和粤语方言的内隐态度,以验证语言相对论的观点。实验采用2×2的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方言(东北方言、粤语方言)、任务类型(相容任务:东北方言/积极词汇,粤语方言/消极词汇)、不相容任务:东北方言/消极词汇,粤语方言/积极词汇),因变量为反应时及对数值,结果发现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东北方言的内隐态度积极,对粤语方言的内隐态度消极。研究2采用母语语系内的北京方言和东北方言以及母语语系外的粤语方言和湘语方言进行实验研究,探讨方言区经济地位对云南籍汉族大学生方言内隐态度产生的影响。实验2A为语系内2×2的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方言区经济地位(高、低)、任务类型(相容任务:北京方言/积极词汇,东北方言/消极词汇、不相容任务:北京方言/消极词汇,东北方言/积极词汇,因变量为反应时及对数值,结果表明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北京方言的内隐态度积极,对东北方言的内隐态度消极。实验2B为母语语系外的2×2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方言区经济地位(高、低)、任务类型(相容任务:粤语方言/积极词汇,湘语方言/消极词汇、不相容任务:粤语方言/消极词汇,湘语方言/积极词汇,因变量为反应时及对数值。实验2B结果表明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粤语方言的内隐态度积极,对湘语方言的内隐态度消极。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结论为:(1)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东北方言和粤语方言的内隐态度存在差异,验证了语言相对论的观点。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同一母语语系内的方言内隐态度积极,对语系外的方言内隐态度消极。(2)方言区经济地位对云南籍汉族大学生的方言内隐态度产生影响。方言区经济地位越高,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方言的内隐态度积极;反之,方言区经济地位越低,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方言的内隐态度消极。(3)当对母语语系与语系外方言进行研究时,无论方言区经济地位的差异如何,语言相对论起决定作用;而当控制语言相对论的影响,在同一语系内或语系外方言进行研究时,方言区经济地位起决定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2)
赵鹤宾[7](2019)在《视频接触和内隐态度反馈对大学生抑郁症外显污名和内隐污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症公众污名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普遍存在。公众污名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公众污名所造成的后果比抑郁症本身更为糟糕。公众污名会使抑郁症患者丧失大量正当机会、遭遇社会排斥。此外,公众污名在一定情况下还会转化为自我污名,当抑郁症患者将公众污名化的态度转向自身时,会阻碍患者寻求专业治疗,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甚至会导致患者自杀。鉴于此,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减少抑郁症公众污名的有效方式。其中,接触已被证明能有效减少心理疾病内隐污名和外显污名,内隐态度反馈会进一步增加接触干预效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对于整体“心理疾病”污名的干预,且均是来自于国外。因此,有必要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探讨接触和内隐态度反馈对抑郁症内隐污名和外显污名的影响。对抑郁症污名的准确评估是开展污名干预工作的基础,而当前抑郁症内隐污名的测量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为有效评估内隐态度反馈和视频接触对抑郁症外显污名和内隐污名的干预效果,本文研究一首先编制了测量抑郁症内隐污名和外显污名的测量工具。测量内隐污名的是叁个独立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程序:认知评价SC-IAT、情感反应SC-IAT、行为倾向SC-IAT,测量外显污名的是相对应的语义差异量表。使用这两个测量工具调查了293名大学生抑郁症内隐污名和外显污名现状。结果显示,SC-IAT和语义差异量表能有效测量大学生对抑郁症患者的内隐污名和外显污名,在内隐污名上,大学生对抑郁症患者存在着消极的内隐认知评价、内隐情感反应、内隐行为倾向;在外显污名上,大学生对抑郁症患者存在着消极的外显认知评价。为考察不同干预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症内隐污名和外显污名的干预效果,研究二招募了 106名大学生被试,采用4(内隐态度反馈+视频接触/内隐态度反馈/视频接触/控制组)*3(前测/后测/追踪测)混合实验设计,以内隐污名和外显污名作为因变量,在标准化实验室内通过计算机进行实验。结果发现:(1)就外显污名而言,在后测上,内隐态度反馈+视频接触组大学生在对抑郁症患者的外显认知评价、情感反应以及行为倾向上的得分显着好于控制组,视频接触组大学生在对抑郁症患者的外显认知评价、情感反应上的得分显着好于控制组;在干预一个月后,内隐态度反馈+视频接触组以及视频接触组大学生对抑郁症患者在外显认知评价、外显行为倾向上得分显着好于控制组。(2)就内隐污名而言,在后测上,相较于控制组,内隐态度反馈显着降低了消极的内隐认知评价和内隐情感反应,内隐态度反馈+视频接触、视频接触均显着降低了大学生对抑郁症患者消极的内隐认知评价、内隐情感反应以及内隐行为倾向;在干预一个月后,内隐态度反馈组、内隐态度反馈+视频接触组大学生对抑郁症患者持有显着较少的消极的内隐情感反应和内隐行为倾向;视频接触组大学生对抑郁症患者依然持有显着较少的消极的内隐认知评价和内隐情感反应。(3)不同干预方式对抑郁症外显污名和内隐污名影响存在差异。在外显污名上,干预后测结果表明,内隐态度反馈+视频接触干预、视频接触干预对外显认知评价、外显情感反应、行为倾向的干预效果要好于内隐态度反馈;在干预一个月后,内隐态度反馈+视频接触对外显认知评价、外显行为倾向上的干预效果要好于内隐态度反馈,视频接触在外显污名叁个成分上的干预效果均好于内隐态度反馈;视频接触与内隐态度反馈+视频接触两组间对外显污名的影响并无显着差异。在内隐污名上,不同干预方式对内隐污名的影响并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葛佩兰[8](2019)在《青少年对贫富人群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一生的发展历程中,青少年时期是树立价值观以及发展自我同一性最重要的时期。本研究旨在于揭示青少年贫富观,比较青少年对于贫富人群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并且在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人群不同维度的特征等背景变量下进行探讨。研究以处于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一年级学生为被试,分别采用主观问卷测量青少年的外显贫富态度,用多维度内隐联想测验(Multifactor Traits Implicit Associations Test,MFT-IAT)测量被试的内隐贫富态度,考察两组被试有关贫富的外显和内隐态度上的异同。研究得到了如下一些结果:1.在外显态度上,青少年对贫富人群的态度不一,就整体态度和情感态度而言,被试对穷人和富人均持积极态度;在认知态度上,对富人的能力和外表的评价均高于对穷人的评价;但是在社交维度上,对二者的评价没有差异。2.内隐态度的结果显示,内隐态度上,青少年对富人在能力、外表和社交维度上的评价均高于对穷人的评价。3.青少年在能力、外表和社交维度上对贫富人群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彼此之间相关不显着。4.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对穷人和富人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均无差异;青少年群体都能准确感知自己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整体上,青少年对于贫富人群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既存在一致之处,也存在不一致之处,内隐态度更能反映对于贫富态度的真实情况。(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陈海德,卫婷婷,高崚峰,李新宇,李伟健[9](2018)在《二手烟暴露对非吸烟者吸烟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及其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二手烟暴露对非吸烟者吸烟外显态度和吸烟内隐态度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吸烟外显态度问卷、吸烟内隐联想测验、二手烟暴露问卷等对104名非吸烟者进行测量。结果:(1)二手烟暴露程度较高的被试对吸烟外显态度的消极程度显着低于二手烟暴露程度为无或较低的被试;二手烟暴露程度不同的被试的吸烟内隐态度无显着差异;(2)吸烟外显态度和吸烟内隐态度无显着相关;(3)吸烟外显态度和吸烟内隐态度的关系受到二手烟暴露的调节;二手烟暴露较高,两者显着正相关,而二手烟暴露为无或较低,两者不显着相关。结论:二手烟暴露降低非吸烟者对吸烟的消极外显态度,且提高吸烟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之间的联结。(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李嘉嘉,周斌,徐倩倩[10](2018)在《不同学历护士对残疾人外显和内隐态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残疾人逐步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性操作,而是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护士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要帮助和指导恢复健康的人维护健康,所以探究护士作为医务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残疾人的态度尤为重要。本研究采取两个实验从外显和内隐层面上来探究不同学历的护士对残疾人的态度:实验1是外显层面的态度,采用2(学历:本科、专科)x 2(身体状况:健全、残疾)两因素混合设计,因变量是被试在"残疾人刻板印象内容量表"上的评定分数;实验2是内隐层面上的态度,采用2(学历:本科、专科)x 2(身体状况:健全、残疾)x 2(IAT阶段属性词:积极印象、消极印象)叁因素混合设计,因变量为被试执行IAT不相容任务与相容任务反应时的差值,即IAT效应值。结果表明:(1)在外显层面上,本科和专科两种学历的护士都没有对残疾人表现出更为消极的态度;(2)在内隐层面上,IAT效应值随学历提升而减小,即积极印象增加,消极印象减少,表现出学历上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内隐态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为例,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李克特量表以及学生品德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初中教师对学习优秀生和学业不良生品德评价的内隐态度,旨在从新的视角探讨品德评价中师评的局限性。研究发现教师对初中生品德评价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且这两种态度之间无显着相关。教师常常对学习优秀生表现出积极的内隐态度,而对学业不良生表现出明显消极的内隐态度和内隐刻板印象。并且,教师对初中生品德评价的内隐态度已经达到无意识、自发信息加工的程度,影响品德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隐态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颖,边玉芳.父母对子女与情绪词联结的内隐态度及与情绪预测的关系:基于内隐联想测验(IAT)的发现[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9
[2].邱利见,赵文政.初中教师在品德评价中的内隐态度研究——基于IAT的证据[J].中国德育.2019
[3].贺雯,员秀,陈昕,赵欢欢.患者信任、对医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4].蔡佳悦,李丹.中学生对于体型的外显及内隐态度的性别差异研究[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9
[5].赵纹硕,杨一凡,杨以雄.消费者对知名/非知名服装品牌内隐态度的差异——基于IAT实验数据[J].国际纺织导报.2019
[6].连双玲.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不同方言的内隐态度[D].云南师范大学.2019
[7].赵鹤宾.视频接触和内隐态度反馈对大学生抑郁症外显污名和内隐污名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9
[8].葛佩兰.青少年对贫富人群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9
[9].陈海德,卫婷婷,高崚峰,李新宇,李伟健.二手烟暴露对非吸烟者吸烟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及其关系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10].李嘉嘉,周斌,徐倩倩.不同学历护士对残疾人外显和内隐态度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