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传播的大众化论文-杨云,纪大为,王晓艳

人际传播的大众化论文-杨云,纪大为,王晓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际传播的大众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少数民族社会,人际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人际传播的大众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云,纪大为,王晓艳[1](2014)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讨——以少数民族社会人际传播视野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当代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现状,阐述了少数民族社会人际传播特点,提出了利用人际传播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要对少数民族社会"公共空间"充分加以利用;发挥有威望的意见领袖作用;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4年07期)

于玲玲[2](2007)在《电视访谈节目:人际传播的大众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谈话体为主要内容的访谈类节目悄然兴起并形成气候,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甚至各个频道,都有自办的访谈类节目。其兼具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特点,所实现的是大众传播的人际化和人际传播的大众化。在电视访谈节目大量涌现的同时,笔者发现其存在取向片面的问题,也就是只注重电视访谈节目的大众传播目的,而忽视访谈中人际传播的真正内涵,表现在表演至上、煽情泛滥、问答机械化,由于其忽视了大众传播的人际性而使得人际传播的大众化效果并不如意。笔者认为电视访谈节目理想的传播效果是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真诚沟通和交流,引导嘉宾“侃侃而谈”、“畅所欲言”,双方从“面对面”达到“心连心”,进而既真正打动现场的观众,又能够使电视机前的观众同现场的主持人、嘉宾一起产生情感共鸣。本文将从电视访谈节目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特征入手,引入“实质意义”的人际传播概念,即人际传播双方超出各自社会角色的束缚,使人际传播更接近一个人的完整特性,达到“我”与“你”的最终“相遇”,实现由“面对面”到“心连心”的转变。所谓“相遇”,是指人通过传播与交流,由彼此相处,而相互了解的交往过程。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改善交流情境、创造和谐氛围和协调传受关系叁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求改善电视访谈节目中人际传播的大众化效果,提高节目自身的竞争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7-06-30)

张舒,方永明[3](2004)在《人际传播的大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第一时间》其实是将与当事人在交流中所了解的故事,通过主持人以聊天的形式告诉给千千万万不在场的观众,这是一个将人际传播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而这种人际交流的内容,又让大众传播取得很好的收视效果,使电视这种大众传播更吸引观众、更具人际(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04年05期)

易蓉蓉[4](2004)在《人际传播的大众化过程: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的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传播学角度而言,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中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人际传播,而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媒传递给非现场观众是大众传播。究其实质,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是一个将人际传播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即人际传播的大众化过程。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只有既适合人际传播又适合大众传播。(本文来源于《山东视听》期刊2004年01期)

人际传播的大众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谈话体为主要内容的访谈类节目悄然兴起并形成气候,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甚至各个频道,都有自办的访谈类节目。其兼具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特点,所实现的是大众传播的人际化和人际传播的大众化。在电视访谈节目大量涌现的同时,笔者发现其存在取向片面的问题,也就是只注重电视访谈节目的大众传播目的,而忽视访谈中人际传播的真正内涵,表现在表演至上、煽情泛滥、问答机械化,由于其忽视了大众传播的人际性而使得人际传播的大众化效果并不如意。笔者认为电视访谈节目理想的传播效果是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真诚沟通和交流,引导嘉宾“侃侃而谈”、“畅所欲言”,双方从“面对面”达到“心连心”,进而既真正打动现场的观众,又能够使电视机前的观众同现场的主持人、嘉宾一起产生情感共鸣。本文将从电视访谈节目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特征入手,引入“实质意义”的人际传播概念,即人际传播双方超出各自社会角色的束缚,使人际传播更接近一个人的完整特性,达到“我”与“你”的最终“相遇”,实现由“面对面”到“心连心”的转变。所谓“相遇”,是指人通过传播与交流,由彼此相处,而相互了解的交往过程。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改善交流情境、创造和谐氛围和协调传受关系叁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求改善电视访谈节目中人际传播的大众化效果,提高节目自身的竞争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际传播的大众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杨云,纪大为,王晓艳.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讨——以少数民族社会人际传播视野角度[J].新西部(理论版).2014

[2].于玲玲.电视访谈节目:人际传播的大众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张舒,方永明.人际传播的大众化[J].当代电视.2004

[4].易蓉蓉.人际传播的大众化过程: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的本质[J].山东视听.2004

标签:;  ;  ;  ;  

人际传播的大众化论文-杨云,纪大为,王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