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斥资6000万援藏建村委会

拉萨市斥资6000万援藏建村委会

一、拉萨市投入6000万援藏资金建设村委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锦花[1](2021)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视域下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原创性贡献,是我们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巨大飞跃。国内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联系、情感上相互亲近,各少数民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不是国内各民族简单的组合,而是一个共同体。共同体是中华民族的本质特点,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共同体,其中起着“黏合剂”作用的是历史上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共同居住的广袤国土,是团结一致、驱逐外辱、寻求解放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记忆和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民族成员对共有身份——“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历史传统,源起于传统“华夷一统”思想,在古代无论是“华”,还是“夷”,尽管文化形式各异,居住在不同的区域,但都是炎黄子孙。中原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无论采取武力征服、羁縻、和亲等政策,都在维护国家统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列强入侵、生灵涂炭,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共同反抗外敌入侵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不断衍生和发展,经过抗日战争时期全社会对“中华民族”概念广泛的讨论,社会各界对“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念逐渐接受,中华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国内各民族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极大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提出,是对中华民族与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的认识的一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形势,立足我国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传统,立足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得以基本形成。2014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科学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这一论断的形成,同样经历了逐渐发展形成的过程,经历了从“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确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几个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民族工作规律的认识的深化和飞跃,对中华民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掌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在福建、浙江工作期间,就非常关注西藏。党的十八大以来,亲自主持召开第六次和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机遇西藏特殊关怀,在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十个必须”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新时代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要求和根本引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纲领性原则,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西藏工作实际,深刻揭示了西藏工作的内在规律。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藏面临“五期叠加”新的阶段性特征。西藏作为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成分众多,宗教因素突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将民族宗教因素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来考虑。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实行改革开放,彻底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摆脱了贫困。但是,十四世达赖和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一刻没有停止,境内外企图分裂祖国,破坏安定和平大好局面的反动势力仍然存在,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当“管肚子”的问题解决以后,“管脑子”的问题仍然任务艰巨,如何让西藏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必须按照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要求必须通过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不仅是新时代西藏工作“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要求,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坚持西藏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淡化宗教消极影响,提升西藏各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凝聚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力量。本文的研究主要从理论、政策、实践及反思四个维度出发,进行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梳理、价值意义阐释、实证分析调查、剖析问题实质、路径选择探析。其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国内外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趋势及学术观点,并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主要从多学科视角对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与界定,以期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起、雏形、形成、发展与确立的不同历史形态进行梳理总结,从而夯实研究根基。第二章主要追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首先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共同体思想,其次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再次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寻找关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依据,最后对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论述总结归纳并概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论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提出新时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遵循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还要立足于西藏特殊的民族宗教实际,正确处理好“一”和“多”、“同”和“异”、“恒”和“变”的关系。第四章从历史与现实的层面分析了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依据与现实机遇,从古代西藏各族人民群众与内地其他民族之间的互动,近代以来西藏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巨大历史贡献,以及当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遇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与系统工程战略性工程,关键是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现实命题的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既是理论研究也是现实问题研究,为了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采取对西藏高校大学生、西藏农牧区、西藏城市社区进行定量调查,以问卷调查与访谈方法与形式,分析他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并以此为依据形成了第五章内容,本章主要以社会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为主,以西藏7所高校中的部分在校大学生与教师、西藏农牧区的部分农牧民与驻村干部、城市社区中的部分市民与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累计发放问卷3000余份,访谈人数300余人,并通过SPSS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为论文的研究增加数据支撑与可靠依据。第六章立足实证分析,剖析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为第七章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视域下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构建提供了路径构建依据。着眼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是多样的,其中政治建设是根本保障,经济发展是重要基础,文化认同是精神纽带,社会认知是关键,教育宣传是手段,只有这几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才能使西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更加坚固。

王叶子[2](2021)在《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交通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与机动车普及造成私家车数量急剧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严重,而面向大众的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民主改革62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作为首府城市的拉萨发展尤其迅速,人口不断向中心城区聚集,市区道路在早晚高峰期拥堵严重。虽然城市规划建设的公交线路数量和总里程逐年增加,依旧无法解决拥堵问题,公交运行效率低下,造成市民乘车体验不佳。同时,互联网专车和传统出租车能提供多层次服务,满足乘客个性化需求,激烈的竞争迫使公交车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本文以拉萨市公交乘客为研究对象,以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部分界定了服务质量和公交服务质量的概念,梳理了服务质量和公交服务质量的研究现状,并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进行了阐述,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一是以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为依据,结合拉萨公交独特性并采用专家调查的方式构建了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维度、20个具体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本研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研究数据,并对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二是对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证明问卷的可信度和结构效度较好。同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公交服务质量影响的差异性,为后文提出对策建议时将样本视作整体奠定了基础。最后,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乘客的服务期望和服务感知差距进行分析,从总体、五个维度和20个具体指标分别进行了服务质量差距分析,并运用四象限图对20个指标进行象限划分,明确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优势区域和改进区域。第四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本文结论,一是拉萨市总体服务质量未达乘客期望;二是可靠性、响应性和有形性三个维度服务质量差距较大;三是公交站候车设施完备、公交车内卫生清洁、空气清新、获取公交车进站时间很方便、公交车进站时间准确、公交车进站停靠规范、公交车运行平稳、步行至公交站时间较短、等待公交车时间较短、投诉通道畅通及公交企业处理很迅速和公交车内不拥挤等10个指标急需改进。据此提出提升公交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一是提升履行服务承诺能力,二是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暴占杰[3](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历史性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而这其中,中国共产党对西藏贫困问题的治理实践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原因在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集我国边疆地区、边缘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于一体,加之和平解放前长期遭受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蹂躏,导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就贫困状况而言,西藏贫困人口多且分布广泛,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2011年,西藏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作为国家战略安全屏障,西藏存在境内分裂势力和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威胁国家统一与安全的稳定问题。鉴于此,党中央、国务院将西藏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来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体现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解决西藏的贫困问题能够为推进西藏持续稳定和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上述因素,西藏在党和国家扶贫工作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西藏的扶贫工作既在国家总的扶贫战略框架内开展,又有党中央、国务院超常规的特殊扶持政策的推动。长期以来,学术界偏重于在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下对西藏反贫困实践进行实证研究,而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纵向宏观考察我们党在西藏扶贫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较为薄弱。2019年,西藏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2021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不管是从学术视角来看,还是从时间节点来讲,研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西藏乃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长足发展意义深远。有鉴于此,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基于西藏深度贫困这一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探讨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为主线,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交叉学科研究法等方法。依托包括党和国家以及西藏地方历史文献、着作、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料,并参考相关会议纪要、政策文件、统计年鉴、地方志等材料,历史地、系统地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逻辑,进而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推动西藏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启示,提出了建议。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六章对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展开研究。第一章是绪论。回顾了关于西藏贫困问题与扶贫工作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主题。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能从中把握学术界研究进展,找准研究角度,借鉴前人研究经验,趋避其研究不足之处。这样既可以做到查漏补缺,又可以避免重复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述评,确立了从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贫困问题实践角度着手研究。第二章是关于西藏贫困问题的相关概述。对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念、贫困状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从西藏区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地理、社会、宗教、民族等特点探讨西藏面临的贫困问题。纵向梳理西藏不同阶段的贫困特征,同时横向对比西藏贫困问题与全国其他区域的差异。这既可以有效衔接下文中国共产党西藏贫困治理所做的有针对性工作,也凸显了西藏扶贫工作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同时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何采取超常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开展西藏的扶贫工作。第三章是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理论上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贫困思想,借鉴中国传统反贫困思想和国外有益的反贫困理论,能够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贫困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从实践层面看,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西藏扶持、支援和建设为此后的扶贫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第四章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该部分主要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以中央和西藏地方扶贫政策和取得的成效为标准,将西藏扶贫工作细化为三个阶段,包括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扶贫攻坚阶段、扶贫开发深化阶段,分别论述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方党委、政府都出台了哪些政策,如何具体开展工作,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第五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这一章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具体阐述中央关于西藏的脱贫攻坚政策与西藏精准脱贫具体实践。本章与上一章节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这两章将中国共产党关于西藏扶贫工作的演进脉络,历史经验清晰地呈现出来,为总结经验和启示提供研究基础。具体来说,这一章主要探究中国共产党为推进新时代西藏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的战略规划,构建的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以及施策路径,并总结了脱贫攻坚阶段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第六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本章在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反贫困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解决西藏贫困问题的经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的与时俱进,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还应该展望未来,明确今后推动西藏的扶贫工作和发展应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通过扶贫工作历史性地消除西藏绝对贫困问题,对西藏的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创造了中国减贫治理的“西藏样本”,是中国共产党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光辉典范。探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路径,总结经验和启示,以期对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有所裨益。

本刊编辑部,孙明华,王继勇,董雷,戎文华,马晓雨[4](2021)在《国企扶贫纪略——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文中指出这是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将成为人类减贫的教科书。历史是忠实的记录者,它默默为这个伟大的故事写下精彩注脚——继2005年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将贫困人口减半后,2020年,中国再一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8年间,全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年间,全国上下扶贫一盘棋中,到处都深深刻下了"我的国企"印记。8年间,仅中央企业就定点帮扶248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且全部脱贫摘帽……千年梦想,一朝梦圆。

李雨婷[5](2020)在《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纳金乡塔玛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社区是社会最基层的基础构成单元,基础的稳定对整个城市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党建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细胞,也是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党建的重要课题。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是进入民主改革以后,党的治藏方略始终将这一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置于西藏一切发展的重心地位,其在西藏承担着维护全区稳定和实现全区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双重重任。西藏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西藏长期稳定与民族团结、进行反分裂斗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促进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联系社区群众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藏地区城市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也产生了巨大变革,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新型社会组织的兴起使新时代西藏地区社区党组织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拉萨市城关区不仅是拉萨的政治中心,也是整个西藏自治区的政治中心,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对拉萨市甚至对整个西藏自治区都至关重要。城关区纳金乡塔玛社区作为西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色彩,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塔玛村经过60多年的发展,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藏族村庄转变为拉萨市东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典型先进示范小康社区。选取这一典型社区进行调查分析,对推进西藏自治区的城乡一体化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本文系统阐释社区工作和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并在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及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历史考察的基础上,集中围绕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研究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更侧重对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问题的展开,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调查等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近几年塔玛社区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社区党建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集体经济以及社会民生建设的发展,党员学习教育也逐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其社区党建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逐步成为党建模范社区。但同时也存在西藏其他地区都存在的党员结构老龄化及受教育程度偏低、社区党建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社区党务工作人员流失严重、处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亟待提高、社区党组织共建共驻有待加强、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等五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以及从塔玛社区成功经验受到的启发来思考新时代如何加强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最终得出做好西藏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区域治理与共驻共建机制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等几个方面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推动社区党建更上一层楼。

陈新[6](2020)在《云上绝色谁为客》文中研究表明序藏地华章这是国家的号令!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务实选择。"山陵既固,中夏小康。"小康美好,实现很难。要实现小康,必须消除贫困。贫困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贫困一直是影响时代繁盛的社会阻障,也是影响民生国计和谐的根本原因。

王春焕,郑丽梅,边巴拉姆[7](2019)在《拉萨市农村社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调研》文中认为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农村社会管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制定的贯彻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并且都指明了具体的工作方向。自2011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步伐明显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将社会管理理念提升到社会治理的理念。作为拉萨市三

李媛媛[8](2019)在《西藏教育扶贫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教育扶贫是摆脱贫困和脱贫致富的主要举措,不仅是彻底摆脱贫困的助推器,更是消除“贫困根源”完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路径,也是改善贫困群众和贫困人口由“输血能力”转为“造血能力”的关键因素。2018年8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确实表明,为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和教育水平,改进深度贫困地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大力促进教育扶就业扶贫。西藏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西藏发展的第一民生工程,把教育扶贫作为实现西藏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增强了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取得了显着成效。2018年,西藏自治区共劝返辍学生4460名,全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大力实施项目工程,推动了项目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基本建设资金19.06亿元用于投入到深度贫困县的学校当中。西藏自治区是中央确定的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整体性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西藏是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步,不仅要克服“物质贫困”的堡垒,还要跨越“精神贫困”的桥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西藏自治区坚持“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举措的发展,确保贫困代际“遗传”得到遏制,教育扶贫事业蓬勃发展,为西藏精准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扶贫是其他扶贫举措当中,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贫困人口的精神面貌,最能够改善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激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西藏目前的教育扶贫模式主要有这五种模式“教育投入扶贫模式”、“教育资助扶贫模式”、“教育援藏扶贫模式”、“教育就业扶贫模式”以及“教育结对帮扶扶贫模式”。本文以西藏教育扶贫模式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及调查研究法对西藏教育扶贫模式进行宏观与微观研究。首先从宏观视角对西藏教育扶贫的概况、事实以及模式进行分析。其次从微观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以上五个模式分别选取对应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包括“兄弟连”、“一家亲”、“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教育+技能+就业”以及“手牵手”。最后,通过对宏观及微观的视角进行分析发现,通过教育扶贫模式发现在五种扶贫模式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育投入扶贫模式存在投入成本高,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第二,教育资助扶贫模式存在资金投入成本高,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受资助者资格认定有待提高。第三,教育援藏扶贫模式存在老师与藏族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障碍,援藏教师在藏工作时间与教育周期不相匹配。第四,教育就业扶贫模式存“双师”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品牌特色优势不明显,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教师教科研能力比较薄弱,信息技术专业和文化艺术类专业就业率有待提高。第五,教育结对帮扶模式存在结对帮扶学校之间的互动有待提高,应加大对互联网+使用。通过以上问题发现,据此可知改善办学条件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教育投入扶贫模式;减少因学致贫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教育资助扶贫模式;缩小与内地的教学水平的差距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教育援藏扶贫模式;减少因缺技能致贫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教育就业扶贫模式;缩小区内之间的教学水平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教育结对帮扶扶贫模式;因此,为能以上五种教育扶贫模式更好的推广下去,我们需要解决以上问题,否则不能更好的发挥减贫效应,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须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多方筹措资金,规范贫困资格认定管理,提高农牧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鼓励延长教师援藏时间,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特色专业、骨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类和文化艺术类就业率。以期为我国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少数民区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启发。

夏煜坤[9](2019)在《拉萨市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开启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时代,公共文化依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逐渐成为新时代先进生产力持久发展的重要因子。新时代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根植于我国56个民族上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我国政府在文化服务领域中的作用是适当、合理的使用公共权力来维护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对标公民需求,为公民提供适合、完善的公共资源的相关服务。“嵌入式”社区是指在保障各民族相对稳定、健康、积极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的多民族相互嵌合,主动性的相互包容、深度融合,从而形成新型的彼此紧密连结的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的社会构成和社区环境。我国“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同样对于对社区居民的归属情感,认同情感,合作理念,价值观念以及文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其供给能力的不断强化和供给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既是政府改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状况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又是不断完善政府文化服务职能,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当前国家大力支持、重点发展的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心辐射城市,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谐生态保护区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多项重大决策和部署。拉萨市城关区是西藏自治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同时是重要的创新实践基地。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记录谈话、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到拉萨市城关区在民族地区“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效: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金额不断增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现线上线下的“网络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多和提升,“嵌入式”社区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丰富和提高等。在诸多成效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棘手的问题:政府对“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仍然不够重视,对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相对其他领域仍显得不够,“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体单一化,社区居民充分、直接的表达文化需求的渠道还不畅通,社区居民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热情不够高涨,参与活动的能力也不强、效果并不佳,还有就是因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大量人才的“孔雀东南飞”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城市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的经验,同时紧密围绕着拉萨市城关区“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具体情况挖掘出一些新思路:如政府应强化对“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必要性的新理念,更加深入的探索以人为本的“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形成多元化的“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互相配合的体系,不断改进“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方式,多部门配合保障经费额度的充裕和落实情况的监管,并拓展出“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供给专项资金筹集的多元化渠道,着力提供让居民满意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设备,强调“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相关人才的梯度储备和培养的战略建设等。

格桑卓玛[10](2019)在《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反贫困的成功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民主改革60年是西藏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贫困人口下降最迅速、人民生活改善最为明显的发展时期。西藏是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发展进步的重要历程中都有反贫困实践的印记。

二、拉萨市投入6000万援藏资金建设村委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萨市投入6000万援藏资金建设村委会(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视域下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现状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阐释
        一、治藏方略
        二、民族与中华民族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节 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形成过程
        一、源起:传统“华夷一统”思想
        二、雏形: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形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观念的基本形成
        四、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
        五、确立: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共同体思想
        一、中国史前文明中的共同体思想
        二、古代各民族互动中的共同体思想
        三、大一统国家观中的共同体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
        二、恩格斯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
        三、列宁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观点
        一、毛泽东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观点
        二、邓小平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观点
        三、江泽民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观点
        四、胡锦涛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观点
    第四节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
        一、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章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节 党的治藏方略的形成发展历程
        一、党治藏方略的初步形成阶段(1949—1978)
        二、党的治藏方略的发展完备阶段(1978—2012)
        三、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确立阶段(2012—至今)
    第二节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主要内容及目标任务
        一、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主要内容
        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目标任务
    第三节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题中之意
        三、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中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握三大关系
第四章 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与现实机遇
    第一节 古代西藏各民族与其他民族互动的典型代表
        一、民族互市与王朝朝贡
        二、民族会盟与民族和亲
        三、民族战争与民族贡献
    第二节 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
        一、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
        二、共同抵御外辱扞卫统一
        三、共同丰富发展祖国经济
        四、共同发展繁荣中华文化
    第三节 当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机遇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机遇
        二、党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的战略机遇
        三、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引领机遇
第五章 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证分析
    第一节 西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主位研究:学生调查问卷与访谈统计分析
        三、总结与启示
    第二节 西藏农牧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主位研究:农牧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分析
        三、客位研究:以驻村干部为视角分析农牧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现状
        四、总结与启示
    第三节 西藏城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点社区的选取情况
        三、城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四、总结与启示
第六章 新时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挑战
    第一节 多元文化冲击的复杂性挑战
        一、境内外分裂敌对势力威胁西藏安全稳定
        二、多元文化主义冲击西藏主流文化
        三、藏传佛教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客观性挑战
        一、西藏经济总体发展相对滞后的客观性
        二、西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性
        三、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阻碍性
    第三节 社会领域的复杂性面临多样性挑战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社会认知不足
        二、对自媒体的无序发展的管控不足
        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第四节 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直接性挑战
        一、文化程度偏低与环境影响
        二、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师资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提高带来的挑战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缺乏良性互动
    第五节 培育实践内生动力不足的制约性挑战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主体的困惑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客体面临的困惑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过程面临的困惑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方式的困惑
第七章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视域下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路径探析
    第一节 政治维度:构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依法管理西藏宗教事务、提高藏传佛教中国化水平
        四、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第二节 文化维度: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根基
        二、以推动西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契机,丰富培育内涵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四、以文化互鉴为导向,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第三节 经济维度: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保障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三、建立经济互助机制,形成民族互惠共同体
        四、加大边境扶持力度,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第四节 社会维度: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保障
        一、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良好社会生态
        二、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不断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现实载体
        三、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作用
        四、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五节 教育维度: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动力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融入各级各类教育
        二、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浓厚氛围
        三、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联动作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合力
        四、遵循认知情感规律,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成效
    第六节 认知维度: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
        一、确立培育原则,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指明方向
        二、完善培育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丰富内容
        三、优化培育方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拓宽路径
        四、形成长效机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服务质量
        2.1.2 公交服务质量
    2.2 文献综述
        2.2.1 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
        2.2.2 公交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
        2.2.3 拉萨市公交相关研究
        2.2.4 研究述评
    2.3 理论基础
        2.3.1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
        2.3.2 公共产品理论
        2.3.3 服务型政府理论
第三章 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调查研究设计
    3.1 拉萨市公交发展历程
    3.2 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构建依据
        3.2.2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3.2.3 评价指标选取及指标体系确定
    3.3 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3.4 样本描述性分析
第四章 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评价
    4.1 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问卷信效度分析
        4.1.1 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问卷信度分析
        4.1.2 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问卷效度分析
    4.2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公交服务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4.3 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差距分析
        4.3.1 总体服务质量差距分析
        4.3.2 各维度服务质量差距分析
        4.3.3 具体指标服务质量差距分析
        4.3.4 具体指标的象限分析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提升履行承诺能力
        5.2.2 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
        5.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述
    2.1 贫困理论基本释义
        2.1.1 贫困的定义
        2.1.2 贫困的标准
        2.1.3 贫困的分类
        2.1.4 扶贫的内涵
    2.2 西藏贫困问题的基本状况
        2.2.1 贫困人口较多且分布广
        2.2.2 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
        2.2.3 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
    2.3 西藏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
        2.3.1 严酷的自然生存环境
        2.3.2 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
        2.3.3 落后的基础服务设施
        2.3.4 突出的健康风险问题
        2.3.5 严重的精神文化贫困
    2.4 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2.4.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2.4.2 筑牢党在西藏执政根基的需要
        2.4.3 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第3章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1 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关于反贫困理论
        3.1.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
        3.1.3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反贫困的思想
        3.1.4 西方学者关于反贫困的理论探索
    3.2 实践基础
        3.2.1 1949-1958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3.2.2 1959-1977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第4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
    4.1 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1978-1993)
        4.1.1 出台西藏农牧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4.1.2 改革制约农牧区发展的经济体制
        4.1.3 初步开启西藏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4.1.4 体制改革阶段西藏扶贫成效总结
    4.2 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
        4.2.1 西藏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2.2 新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出台与落实
        4.2.3 扶贫攻坚阶段西藏脱贫工作成效
    4.3 扶贫深化阶段(2001-2011)
        4.3.1 探索适宜西藏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4.3.2 明确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
        4.3.3 夯实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4.3.4 扶贫开发政策落地与基本成效总结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发展的战略抉择
        5.1.1 规划新时代富民兴藏路线
        5.1.2 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5.2 构建西藏精准扶贫的实施机制
        5.2.1 西藏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
        5.2.2 西藏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
        5.2.3 西藏精准扶贫的责任机制
        5.2.4 西藏精准扶贫的投入机制
        5.2.5 西藏精准扶贫的退出机制
        5.2.6 西藏精准扶贫的监督考核机制
    5.3 明确西藏精准扶贫的施策路径
        5.3.1 特色产业开发:撬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杠杆
        5.3.2 易地扶贫搬迁:打破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
        5.3.3 生态保护扶贫:破解“富饶的贫困”陷阱
        5.3.4 大力发展教育:阻断西藏贫困的代际传递
        5.3.5 社会保障兜底:兜住西藏脱贫攻坚的底线
    5.4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工作成效
        5.4.1 第六次座谈会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5.4.2 “三不愁三有三保障”脱贫目标基本实现
        5.4.3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创新与发展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
    6.1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历史经验
        6.1.1 始终坚持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
        6.1.2 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6.1.3 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持续革新
        6.1.4 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
    6.2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对西藏未来减贫与发展的启示
        6.2.1 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
        6.2.2 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
        6.2.3 在脱贫攻坚基础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2.4 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4)国企扶贫纪略——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
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变“输血”扶贫为“造血”帮扶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我心安处是故乡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走在脱贫攻坚最前列
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
    ——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这是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四通八达——打开贫困堵点
    事例一:世界上海拔最高、运距最远、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为世界屋脊织就“民生网”“幸福网”“光明网”
    事例二:“阳光银行”打开了新疆乌恰县巴音库鲁提村的“源头活水”,让当地人们走上了光明致富路
    事例三:以点带面,从线到面,册亨县实现了4G网络及光纤宽带覆盖率“双100%”
    事例四:1.2亿元织就的农村电网,为紫云县打造出强劲的电力“引擎”
    事例五:进山开路,让扶平村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授人以渔——培养新型农民
    事例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产业施策,塔里木油田帮助南疆四地州贫困村村民找到了致富“金钥匙”
    事例二:“授其技、树其人、立其业”,保利集团用“星火”之势,帮助近300名贫困的山里娃走出大山
    事例三:转移就业,永德县“山民”走出大山,越过海洋,走向世界
扶智为本——阻断代际传递
    事例一:志智同扶拔掉“贫根”,中船重工为勐腊县脱贫打下基础
    事例二:建27000平方米校舍,会泽县2520个幼儿学位缺口有了着落
    事例三:建学校、派教师,世界最高的县种下了“智慧果”
    事例四:利用“语言扶贫”,中国移动打破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障碍,让当地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产业帮扶——增强造血功能
    事例一:发展特色种植,南疆腹地“百亩杏园”香飘万里
    事例二:因地制宜,戈壁滩上创造出“绿色”奇迹
    事例三:“公司+合作社+农户”新模式,怒江两岸瓜果飘香,村民生活“甜蜜蜜”
    事例四:加强质检能力,创造区域品牌,绥滨县农产品从“深闺”走向全国
    事例五:增强“自造血”能力,镇雄县雨河镇山鸡变“金鸡”
电商扶贫——塑造名品名牌
    事例一:两天售空一万斤,“线上”销售让姚集镇西瓜“俏”起来
    事例二:1小时30万,直播带货让千里之外的人们尝到小河村的乡野“鲜味”
    事例三:线上“扶贫馆”推动甘南地区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事例四:电商平台让澄城县实现产业扶贫与消费扶贫“无缝对接”,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致富路上领头人
    事例一:王锁军——中建路桥集团驻村扶贫干部当起了农产品推销员
    事例二:翟志彪——“右玉羊肉”背后的合作社牵头人
    事例三:孙玉伟——“蜜蜂书记”采蜜忙
    事例四:吕宝龙——内蒙古一机集团驻村书记“点菜式”扶贫,开胃又解渴
    事例五:罗明元——让上花村焕新颜的“美容师”
金色童年织梦人
    事例一:高锋——“爱心书屋”圆林洞村孩子的梦
    事例二:胡成——在高原上客串老师送知识
    事例三:蓝波——为安宁村的孩子带来梦想和希望的年轻人
    事例四:廖文广——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提升教学质量,创造隆安县30年教育史未有之变化
美丽家园建造人
    事例一:王平——白灵山上步履艰,“三顾茅庐”只为村民更好的生活
    事例二:和晓宏——进组入户动员整组搬迁
    事例三:肖杰才——江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全靠拼命三郎的“加法”
    事例四:沈先祥——为村民安居,不再一场大雨让房子脱一层“皮”
“丁真现象”推动人
    事例一:段玉平——“红色旅游”为改则县带来新生机
    事例二:冯光明、王晓峰——一企一村,北京建工四建牵手延庆下垙村共走致富路
    事例三:周丽锋——“带货主播”为黄花菜拓宽销售链
    事例四:张勇——以订单农业为助推器,当好市场“开拓员”

(5)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纳金乡塔玛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二)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少数民族社区党组织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视野下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问题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城市社区和社区党建的相关概念界定与分析
        一、公民社区与我国城市社区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城市党组织建设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建国初期国家权力转换中的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50 年代后期—70 年代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曲折演变
        三、改革开放启动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历程
        四、快速城市化推进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发展
        五、新时代全面实现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一、和平解放至民主改革是西藏建立基层党组织准备时期
        二、民主改革至自治区成立西藏逐步建立基层党组织
        三、自治区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发展
        四、20 世纪90 年代至党的十八大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迅速发展
        五、新时代西藏城市社区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
    第四节 新时代加强西藏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新时代加强西藏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二、新时代加强西藏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章 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分析——以塔玛社区党组织为例
    第一节 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整体状况
        一、城关区基本情况简介
        二、塔玛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第二节 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阶段性成果
        一、基层党组织队伍发展不断扩大
        二、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助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助推了社会民生建设的发展
        四、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五、完善基层党组织基础配套设施
        六、在职党员进社区搭建党群交流桥梁
    第三节 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实践经验
        一、优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二、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与物质保障
        三、建设活动阵地构建综合服务网络
        四、定期召开社区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会
    第四节 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党员结构老龄化及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社区党建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三、社区党务工作人员流失严重
        四、处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亟待提高
        五、社区党组织党建共建共驻有待加强
        六、需要高度关注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三章 新时代创新拉萨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思考
    第一节 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及建设目标
        一、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二、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的建设目标
    第二节 新时代加强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强化政治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二、加强党员日常思想教育与宗旨意识
        三、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总纲领延伸党组织工作触角
        四、建设强劲有力的党组织高水平人才队伍
        五、创新社区治理以及完善共驻共建机制
        六、以保障民生为重点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云上绝色谁为客(论文提纲范文)

    藏地华章
第一章:千古憾事
    1、他们要干啥
    2、尧舜犹病
第二章:蓝天下的疼痛
    1、高压锅血泪
    2、拦在春天之外
    3、高原的夜
第三章:挣扎
    1、夜风中的凄哭
    2、贫穷结的果
第四章:坐望温饱梦
    1、雕塑
    2、酥油茶
    3、距离
第五章:虔心
    1、萧寒
    2、心
    3、家人
第六章:润物无声
    1、心灵的火焰
    2、甘霖润泽
    3、爱情
第七章:春天的芳香
    1、转行
    2、雪中送炭
    3、坎坷
第八章:与阳光同行
    1、取舍
    2、浇灌
    3、格桑花
第九章:澄澈的心灵
    1、澄澈
    2、美酒的滋味
    3、贫难
第十章:高原绝唱
    1、肺水肿
    2、高血压
    3、他哭着跪下了
第十一章:雪莲花
    1、猝然离去
    2、酥油灯
    3、雪莲
第十二章:藏地胜景
    1、蝶变
    2、和美的华章
    3、藏地胜景
第十三章:云上光辉
    1、被拦车
    2、日日美好
    3、天上人间
    4、云上光辉

(8)西藏教育扶贫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教育扶贫
    2.2 文献综述
        2.2.1 教育扶贫的模式研究
        2.2.2 教育扶贫的功能研究
        2.2.3 教育扶贫的研究方法
        2.2.4 教育扶贫中存在问题研究
        2.2.5 教育扶贫对策研究
    2.3 理论基础
        2.3.1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
        2.3.2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 西藏教育扶贫概述
    3.1 西藏教育扶贫概况
        3.1.1 西藏教育扶贫总体概况
        3.1.2 西藏各市教育扶贫概况
    3.2 西藏教育扶贫事实分析
        3.2.1 贫困代际传递情况
        3.2.2 人力资本情况
    3.3 西藏教育扶贫模式
        3.3.1 教育投入扶贫模式
        3.3.2 教育资助扶贫模式
        3.3.3 教育援藏扶贫模式
        3.3.4 教育就业扶贫模式
        3.3.5 教育结对帮扶扶贫模式
第四章 西藏教育扶贫模式研究——案例分析
    4.1 教育投入扶贫模式案例分析
        4.1.1 案例呈现
        4.1.2 案例分析
        4.1.3 案例启示
    4.2 教育资助扶贫模式案例分析
        4.2.1 案例呈现
        4.2.2 案例分析
        4.2.3 案例启示
    4.3 教育援藏扶贫模式案例分析
        4.3.1 案例呈现
        4.3.2 案例分析
        4.3.3 案例启示
    4.4 教育就业扶贫模式案例分析
        4.4.1 案例呈现
        4.4.2 案例分析
        4.4.3 案例启示
    4.5 教育结对帮扶扶贫模式案例分析
        4.5.1 案例呈现
        4.5.2 案例分析
        4.5.3 案例启示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拓宽教育资金来源渠道,多方筹措资金
        5.2.2 规范贫困资格认定管理
        5.2.3 提高农牧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
        5.2.4 鼓励延长教师援藏时间
        5.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2.6 加大特色专业、骨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力度
        5.2.7 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5.2.8 大力提高结对帮扶学校之间互动
        5.2.9 提高信息类和文化艺术类就业率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拉萨市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社区
        2.1.2 嵌入式社区
        2.1.3 公共文化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整体性治理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第三章 拉萨市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内容
    3.1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构成要素
        3.1.1 主体
        3.1.2 意义
        3.1.3 方式
    3.2 拉萨市嵌入式社区简况
第四章 拉萨市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典型案例分析
    4.1 “跳出多民族一家亲的锅庄舞”——仙足岛社区居委会
        4.1.1 案例呈现
        4.1.2 案例分析
        4.1.3 经验启示
    4.2 “不忘老年人健康的藏医老年保健操”——嘎玛贡桑社区居委会
        4.2.1 案例呈现
        4.2.2 案例分析
        4.2.3 经验启示
    4.3 “用网格管理模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甲玛林卡社区居委会
        4.3.1 案例呈现
        4.3.2 案例分析
        4.3.3 经验启示
    4.4 “让历史催人泪下的长者回忆座谈会”——夏萨苏社区居委会
        4.4.1 案例呈现
        4.4.2 案例分析
        4.4.3 经验启示
第五章 拉萨市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5.2 重视不同群体需求从而增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
    5.3 激发嵌入式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参加的积极性
    5.4 畅通社区居民的需求传输渠道,尊重意愿,及时反馈
    5.5 拓展文化供给专项资金的多元化筹集渠道
    5.6 构建完善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梯队体系建设
        5.6.1 对社区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化培训
        5.6.2 建设一整套区内文化服务人员选拔晋升机制
        5.6.3 强化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致谢

(10)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反贫困的成功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藏贫困状况
    (一) 西藏贫困人口构成与分布
    (二) 西藏贫困成因
        1.地理环境约束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制约
        3.资源开发制约
        4.产业发展约束
        5.能力约束
        6.观念性贫困
二、西藏反贫困历程
    (一) 西藏救济式反贫困阶段: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前
    (二) 扶贫和扶持优抚的“双扶”工作阶段 (1979—1995年)
    (三) 反贫困制度探索和稳步推进阶段 (1995—2012年)
    (四) “精准扶贫”阶段 (2013年至今)
三、西藏反贫困实践的成效
    (一) 西藏贫困规模减少, 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
    (二) 西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三) 西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四) 专项资金扶持增强脱贫成效
    (五) 反贫困体系日益完善
    (六) 思想观念的改变既是反贫困的成果, 也是促进减贫的积极因素
四、新时代西藏反贫困面临的挑战
    (一) 区域发展差距和条件
    (二)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三) 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
    (四) 减贫措施成效的可持续性问题
五、精准扶贫, 迈向小康
    (一) 易地扶贫搬迁
    (二) 产业扶贫
    (三) 生态补偿
    (四) 发展教育
    (五) 发挥援藏潜力, 创造脱贫新动力

四、拉萨市投入6000万援藏资金建设村委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视域下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D]. 张锦花. 西藏大学, 2021(11)
  • [2]拉萨市公交服务质量提升研究[D]. 王叶子. 西藏大学, 2021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D]. 暴占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4]国企扶贫纪略——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J]. 本刊编辑部,孙明华,王继勇,董雷,戎文华,马晓雨. 国企管理, 2021(05)
  • [5]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纳金乡塔玛社区为例[D]. 李雨婷. 西藏民族大学, 2020(08)
  • [6]云上绝色谁为客[J]. 陈新. 西藏文学, 2020(02)
  • [7]拉萨市农村社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调研[J]. 王春焕,郑丽梅,边巴拉姆. 华西边疆评论, 2019(00)
  • [8]西藏教育扶贫模式研究[D]. 李媛媛. 西藏大学, 2019(09)
  • [9]拉萨市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D]. 夏煜坤. 西藏大学, 2019(09)
  • [10]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反贫困的成功实践[J]. 格桑卓玛. 西藏研究, 2019(02)

标签:;  ;  ;  ;  ;  

拉萨市斥资6000万援藏建村委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