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重庆兴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8399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逐步广泛,其结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有关规范对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未进行详尽的规定,如双向框架梁钢筋同时穿过柱节点的井字梁交叉点,如何保证其保护层,梁柱节点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施工措施问题等。在施工中被忽视,为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基于此,本文依据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首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特点和应用要点进行研究,最后结合工程案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能形成内部大空间的建筑平面布置。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出现梁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少放,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当等问题,为工程质量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必须通过对施工设计规范要求分析,寻求相应的有效对策。1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分析

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得知,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相比较来讲,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承载力较为突出,建筑工程项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施工工序比较复杂,自工程项目施工初期的作业材料准备到后续的施工与养护,其施工工序特别的复杂,对施工作业材料的要求也比较高。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容易破损,在一些建设规模特别大的建筑工程项目之中,若采用的作业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者施工环节存在违规操作,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较多裂缝。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易变性特点,因为临时承载系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承受相同的荷载,若荷载过大,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出现显著变化。

(4)钢筋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碳化现象,外界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出现化学反应,在施工环节,二氧化碳会进入到混凝土的内部,出现严重的碳化现象。如果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碳化现象,同时会伴有收缩现象,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大面积裂缝。

2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要点

2.1梁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配置

框架结构指由梁与柱以刚接连接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由于柱端箍筋加密区要保证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的要求,设计根据不同抗震等级采用不同的箍筋形式,柱梁节点区钢筋密集,当抗震等级为1级时,梁柱接头部位,箍筋绑扎不方便。施工中往往先安装梁底模,造成节点区箍筋不能及时调位,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梁柱节点施工复杂性主要表现在节点构造复杂,箍筋绑扎不便。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后柱节点箍筋绑扎困难,在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不符合规范。采用分层箍筋操作难度大,如采用原位绑扎钢筋,其缺陷是板的模板无法安装,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所有钢筋均需在事故楼层堆放,支模与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窝工现象严重。框架结构点关键区受力情况复杂,框架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节点核心区应配置水平箍筋,保证强柱弱梁的设计思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了框架节点位置应配置水平箍筋,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小于0.6%,0.5%,0.4%,节点核心区内箍筋作用与柱端不同,箍筋密集,不便使用,应按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配置。对无抗震设防的框架节点核心区内水平箍筋可适当降低要求。

框架节点核心区柱内必须设置水平箍筋,有抗震防设要求的框架节点区中水平箍筋按设计要求配置。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采用复合箍,体积配箍率不得小于1.2%,对一级抗震箍筋肢距应小于等于200mm。箍筋最大间距一级时≤100mm≤6d,二级时≤8d≤100mm。无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节点区,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对于四边有要求的核心区,可仅沿节点周边设置矩形箍筋。

2.2模板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在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环节,作业人员可采用多层模板支架系统进行承重,在实际施工过程之中,作业人员要注意以下问题:

(1)提高定位标高的准确性,放线定高环节要详细记录下各项数据,并进行复测,提高定位标高数据的精确性。例如,在某建筑工程项目之中,作业人员通过做好定位标高工作,并合理控制基础模板垂直度,能够有效减少作业偏差的产生。针对模板与垫层结合部位,可以使用较为细腻的水泥砂浆来填补,从根本上减少漏浆现象的出现。

(2)混凝土振捣过程当中,需要使用模板支撑体系来承载,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比较高,模板要具备容易拆卸特点。

2.3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在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环节,作业人员要结合不同部位,科学选择混凝土强度级别,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通过对混凝土进行科学的配比,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强度,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在浇筑混凝土前,针对模板的具体位置与截面尺寸进行科学的检查,保证模板尺寸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提升模板支撑体系的可靠性。

此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作业人员还要进行有序的浇筑与振捣,如果柱子高度超过3.0m,需要采用两次浇筑方法进行浇筑,浇筑完毕后,进行有序的振捣,每次浇筑时均需伸入柱模内部,一直振捣到柱底出浆,防止出现过振与欠振现象。第二次浇筑结束后,作业人员还要进行振捣,将振动棒伸入到第一层大约10.0cm位置,保障层次咬接更加牢固。在梁与板混凝土施工环节,针对高度超过50.0cm的梁体,可以采用分层浇筑方式,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0cm。梁与板浇筑过程当中,可以使用泵送的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保持布料的均匀性,防止出现集中布料现象。因为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比较大,在浇筑结束后,作业人员还要进行二次振捣,并做好相应的抹压工作。

3工程案例分析

某办公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布置为一字型,地层中间位置为大厅,房间基本开间为3.6m,走廊宽度为2.4m,建筑物总高度为20.7m。柱距为7.2m,主梁截面尺寸为300mm×750mm,基础柱截面积为700mm×500m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抗震防烈度为6级。

施工加载方式比整体加载方式结构产生的荷载效应更大,应加大对走廊次梁附近薄弱环节的荷载控制,采取控制人员荷载的方式,防止出现因局部受力过大产生结构破坏。我国建筑安装程质量检验中,模板工程质量不进行评定,隐蔽工程质量验收中往往存在检查不够仔细的问题。模板工程质量直接影响施工中结构的安全,如模板支撑存在的问题是周转次数多,造成混凝土构件变形过大,对模板工程质量应加以重视。为防止模板工程出现质量缺陷,施工中绘制关键性轴线控制图,垂直度以经纬仪检查控制。回填土分层夯实,重要模板经设计计算,模板尺寸偏差按规范要求检查验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例如钢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模板施工技术应用要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等等,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更加稳固,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康海.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碳排放核算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2]陈加军.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混凝土结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3]马军卫.新型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8.

[4]田明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期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

[5]柏文峰.云南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D].清华大学,2009.

标签:;  ;  ;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