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干旱区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论文摘要

通过对分布于中国干旱区规模最大的线性遗址明长城9处不同气候分区地点表面剥离形态特征的调查与统计,结合逐地逐层样品的颗粒分析、孔隙率及易溶盐含量实验结果,揭示了表面剥离所具有的二元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不同条件下逐地逐层土体不同条件下的颗粒分析实验、缩限含水量测试以及剥离形态、颗粒组成和含盐特征值与环境因素和夯土性质因素特征的联合分析,初步阐释了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特征形成及发育过程中盐分分异、不均匀收缩两个重要机制;证实了环境因素和夯土自身因素对表面剥离发育形成和发展的控制性影响.

论文目录

  • 1 二元结构特征
  •   1.1 现场调查
  •     1.1.1 平面特征
  •     1.1.2 剖面特征
  •   1.2 室内测试
  •     1.2.1 颗粒组成
  •     1.2.2 孔隙率
  •     1.2.3 w(易溶盐)特征
  •   1.3 二元结构的提出
  • 2 二元结构形成机制
  •   2.1 盐分分异机制
  •   2.2 不均匀干缩机制
  • 3 分析与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崔凯,张影会,谌文武,朱鸣基

    关键词: 土遗址,剥离,二元结构,盐分分异,气候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考古

    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245,41562015),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2017IRT17_51)

    分类号: TU-87;K878

    DOI: 10.13885/j.issn.0455-2059.2019.05.012

    页码: 647-654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5180K

    下载量: 97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干旱区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