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分子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药物,高分子,靶向,载体,叶酸,荧光,纳米。
高分子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孙春阳,于春水[1](2019)在《肿瘤酸度响应高分子药物载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物输送效率,改善药物分布,增强抗肿瘤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然而,研究结果显示,现有载体的设计仍存在诸多瓶颈,如组织渗透、肿瘤细胞摄取和胞内药物释放等,限制了载体疗效的进一步提高。肿瘤基质和肿瘤细胞内的低pH环境是由于肿瘤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造成的,在各种实体瘤中均有发现,以其为基础构建智能响应性高分子药物载体,能够克服系统给药多重屏障,解决载体系统的实际问题,为载体系统的临床转化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屈小中,黄一宁,杨振忠[2](2019)在《基于苯甲酰亚胺的高分子药物载体与支架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苯甲酰亚胺(Benzoic-imine)是近期被报道的少数能够响应由重大疾病引起的体内内源性pH改变的化学结构之一。由于苯环与碳氮双键共轭作用,使其在正常生理pH值(~7.4)稳定,在弱酸性pH值(<6.8)水解。基于苯甲酰亚胺基团的高分子输送体系,能够高效响应实体肿瘤、脑卒中半暗带等由病变组织内部无氧酵解导致的细胞外弱酸性环境,及因细胞内化所形成的内涵体、溶酶体等酸性环境,赋予该类载体被动靶向效应。另一方面,苯甲酰亚胺是一类重要的动态化学结构,由苯甲醛基团与氨基反应键合,反应条件温和。利用该反应能够在生理环境条件下构筑原位交联体系,获得具有注射能力的高分子水凝胶,用于生物活性物质输送或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亚胺形成与水解过程可逆,基于苯甲酰亚胺的生物医用体系不需永久改变材料化学结构,具有明确的代谢途径,为载体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方便。目前,苯甲酰亚胺结构已被用于制备环境响应性高分子组装体系、有机/无机杂化体系及高分子水凝胶。本文将介绍最近几年来基于苯甲酰亚胺基团的高分子药物输送体系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平渊[3](2018)在《基于肿瘤治疗的高分子药物载体递送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可用于装载,传递及释放抗癌药物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在癌症治疗近年来内得到广泛关注。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药物传递效率,并可精确控制载药纳米球的在体内的分布,清除,细胞内吞及肿瘤组织的渗透等参数,因而可有效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此报告将汇报一些我们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将详细阐述一些抗癌药物载体设计的关键性考虑因素。我们的研究为肿瘤药物载体的合理设计及有效传递提供了的可参考方案。(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1-30)
张彦峰,程建军[4](2016)在《实时追踪小分子和高分子药物缀合物的药物释放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癌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中,治疗效果直接相关于该药物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时间相关性~([1])。但是传统分析检测药物在细胞和组织内浓度的方法过于复杂。近年来,结合了癌症诊断和可控药物释放功能的可视化药物载体逐渐被大家重视。但传统体系基本采用将成像基元和抗癌药物分别利用共价键或是非共价键结合到载体中。无论药物在载体中或是已从载体中释放,成像基元引起的成像信号始终不变,造成利用成像设备检测到的信号与药物的释放过程之间没有相关性。我们设计并制备了新型的二硫键连接的"Turn-on"型近红外荧光分子和抗癌药物的小分子和聚合物基药物缀合物~([2])。在还原性条件诱导二硫键断裂后,两种具有类似反应动力学的分子内成环自重排反应发生后诱导释放出具有严格线性比例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和活性药物分子。反应后荧光染料的荧光增强和抗癌药物的释放量具有很好线性关系,近红外信号的增强被用于追踪反应的发生和药物释放过程。利用活细胞成像技术,我们成功的实现了在细胞层次上原位实时定量追踪药物的释放过程。该设计可以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活性物质的释放过程追踪。(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八分会:化学生物学》期刊2016-07-01)
赵世钰[5](2016)在《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及其制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丁酸氮芥是一种药效确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烷基化抗肿瘤药物,但是小分子的苯丁酸氮芥存在对肿瘤组织缺少选择性、毒副作用大等缺点。为增加苯丁酸氮芥对肿瘤靶向性能,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合成一种苯丁酸氮芥与葡聚糖的高分子药物,利用高分子药物的EPR作用,实现肿瘤的靶向给药目的。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以苯丁酸氮芥和葡聚糖为原料,制备了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并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的高分子药物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2、对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进行了体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在中性条件下较稳定,在弱碱性条件下,水解速率增加。根据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在37℃和60℃下水解速率常数,计算得到其水解的表观活化能为44.56±1.82 kJ/mol。3、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脂质体,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磷脂浓度1.00%,磷脂与高分子药物的质量比为40:1,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8:1,水化温度为40℃,超声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分布较好,包封率为84.7%。采用酰肼交联法制备了粒径在218 nm, zeta电位为-28.9±1.99 mV的透明质酸纳米粒,并用于包裹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脂质体。结果表明透明质酸纳米粒包衣前后的高分子药物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84.7%和79.5%,粒径分别为257.1和253.4 nm,说明透明质酸纳米粒包衣对脂质体制剂影响较小。4、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苯丁酸氮芥和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药物与HSA发生了相互作用,荧光猝灭机制为动态猝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自于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力。苯丁酸氮芥及其高分子药物与HSA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5和1.17,结合常数Ka分别为1.95×105 L/mol和1.01×105 L/mol。(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6-05-01)
陶龙,田源,熊向源,李资玲,龚妍春[6](2015)在《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在高分子药物释放体系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由高分子药物释放体系给药的药物,由于载药量不够、或者由于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导致药物外排等种种原因,不能以有效的药物浓度作用于目的器官,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人们已经尝试以不同方式添加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succinate,TPGS)来改良高分子药物释放体系中的各种不足。总结了近几年来各种添加TPGS的高分子药物释放体系的研究进展,对所有TPGS的添加情况进行了分类,从包埋率和载药量的测量,细胞检测以及动物实验等进行概述。以不同的方式添加TPGS均可大大提高高分子药物释放体系的载药量和包埋率,抑制多药耐药性,甚至使抗癌药物达到口服的效果,可从多方面改善高分子释放体系给药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21期)
武伟[7](2015)在《高肿瘤渗透的高分子药物载体的构建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独特的生理学特征使进入肿瘤的大部分纳米药物只能分布在血管周围,难以渗透到血管稀少的肿瘤中心区域,严重限制了药物的疗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发展基于β-环糊精聚轮烷和树枝状聚合物的小尺寸纳米载药体系,系统研究了两种小尺寸纳米载体的合成、修饰和药物负载方法以及它们的体内组织分布和抗肿瘤活性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载体的尺寸、亲水性和表面基团等的优化可以实现其在肿瘤有效富集和渗透的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期刊2015-10-17)
张彦峰,程建军[8](2015)在《实时追踪小分子和高分子药物缀合物的药物释放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制备了新型的二硫键连接的"Turn-on"型近红外荧光分子和抗癌药物的小分子和聚合物基药物缀合物。在还原性条件(如二硫苏糖醇)诱导的二硫键断裂后,两种具有类似反应动力学的分子内成环自重排反应发生后诱导释放出具有严格线性比例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和活性药物分子。反应后荧光染料的最强发射峰发生较大的蓝移(从820 nm到760 nm)和荧光增强,在760 nm近红外荧光强度的增强和抗癌药物的释放量具有很好线性关系,近红外信号的增强被用于追踪反应的发生和药物释放过程。利用活细胞成像技术,我们成功的实现了在细胞层次上原位实时定量追踪药物的释放过程。该设计可以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活性物质的释放过程追踪。(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期刊2015-10-17)
马妍春,朱志新,高莹,闫行,马玉芹[9](2015)在《叶酸靶向的高分子药物胶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研究叶酸靶向的高分子药物胶束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以叶酸为靶向配体,结合多种不同药物,形成不同的高分子药物胶束,实现靶向药物输送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5年08期)
秦翔[10](2015)在《新型含叶酸靶向Pluronic/PLA高分子药物制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靶向型载药系统在克服化疗的无针对性和副反应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它们能够有效地加强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本论文中通过叶酸(Folic acid,FA)修饰的高分子纳米粒子,来研究新型靶向型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在癌细胞治疗方面的作用。新型含叶酸靶向型高分子载药系统是通过叶酸抗原和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 FR)之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来实现主动生物靶向性的。本论文首先设计合成了3种叶酸修饰的聚合物叶酸-Pluronic-聚乳酸(FA-Pluronic-PLA),具体为FA-F87-PLA、FA-F127-PLA和 FA-P85-PLA。 FA-Pluronic-PLA纳米粒子由透析法配制得到。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形态由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两种方法测试。结果表明,FA-F87-PLA、 FA-F127-PLA和FA-P85-PLA纳米粒子的形态均为球形胶束,大小分别为227,228和160 nm。包埋在FA-Pluronic-PLA共聚物所形成的纳米粒子内的抗癌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 PTX),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体外释放行为得到,包埋在FA-Pluronic-PLA纳米粒子内的紫杉醇在最初的6小时内快速释放,之后是一个缓慢的释放过程,药物释放量为61-92%。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研究了包埋紫杉醇的FA-Pluronic-PLA纳米粒子的体外靶向行为。结果显示含有FA靶向的药物载体对癌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非靶向药物载体的细胞抑制率,这说明通过FA-Pluronic-PLA纳米粒子表面的FA与OVCAR-3细胞表面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 FR)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包埋PTX的FA-Pluronic-PLA纳米粒子被更为有效地传递进了OVCAR-3细胞。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 FM)图片显示的靶向行为与MTT结果相一致。本论文进一步通过荧光显微镜对FA-Pluronic-PLA纳米粒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A-Pluronic-PLA纳米粒子主要分布在OVCA R-3细胞的细胞质中。(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期刊2015-05-18)
高分子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苯甲酰亚胺(Benzoic-imine)是近期被报道的少数能够响应由重大疾病引起的体内内源性pH改变的化学结构之一。由于苯环与碳氮双键共轭作用,使其在正常生理pH值(~7.4)稳定,在弱酸性pH值(<6.8)水解。基于苯甲酰亚胺基团的高分子输送体系,能够高效响应实体肿瘤、脑卒中半暗带等由病变组织内部无氧酵解导致的细胞外弱酸性环境,及因细胞内化所形成的内涵体、溶酶体等酸性环境,赋予该类载体被动靶向效应。另一方面,苯甲酰亚胺是一类重要的动态化学结构,由苯甲醛基团与氨基反应键合,反应条件温和。利用该反应能够在生理环境条件下构筑原位交联体系,获得具有注射能力的高分子水凝胶,用于生物活性物质输送或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亚胺形成与水解过程可逆,基于苯甲酰亚胺的生物医用体系不需永久改变材料化学结构,具有明确的代谢途径,为载体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方便。目前,苯甲酰亚胺结构已被用于制备环境响应性高分子组装体系、有机/无机杂化体系及高分子水凝胶。本文将介绍最近几年来基于苯甲酰亚胺基团的高分子药物输送体系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分子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1].孙春阳,于春水.肿瘤酸度响应高分子药物载体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9
[2].屈小中,黄一宁,杨振忠.基于苯甲酰亚胺的高分子药物载体与支架材料[J].高分子通报.2019
[3].平渊.基于肿瘤治疗的高分子药物载体递送系统[C].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2018
[4].张彦峰,程建军.实时追踪小分子和高分子药物缀合物的药物释放过程[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八分会:化学生物学.2016
[5].赵世钰.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及其制剂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6
[6].陶龙,田源,熊向源,李资玲,龚妍春.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在高分子药物释放体系的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2015
[7].武伟.高肿瘤渗透的高分子药物载体的构建及性能研究[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2015
[8].张彦峰,程建军.实时追踪小分子和高分子药物缀合物的药物释放过程[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2015
[9].马妍春,朱志新,高莹,闫行,马玉芹.叶酸靶向的高分子药物胶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
[10].秦翔.新型含叶酸靶向Pluronic/PLA高分子药物制剂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