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乐教学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声乐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基础发音和呼吸,锻炼学生正确的声音观念,使学生不仅能唱,还能创造。对此,我们必须在新一轮的高校课程改革环境下,不但摸索声乐教学的新形式,促进高校声乐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向培养全面型音乐人才转变。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革目标改革途径
一、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声乐教学是音乐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占学科最大的专业基础性学科。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大多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也都互相模仿,而并未注重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在现代声乐教学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注重声乐理论教学,对学生乐理基础知识的教育较为深刻,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歌唱技巧,养成规范的发音习惯,不过长期偏重于理论的教学,学生被动受课,不利于其创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由于一些教师声乐专业水平不够、教材编写失衡、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因素也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效果,导致高校声乐教学逐步滞后于社会的需要以及新时期音乐改革的目标。
(一)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传统,互相模仿现象突出。
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专业课程,一直是音乐教育的重点,高校在建设音乐课程体系时大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声乐课程教育之初,由于缺乏完整、完善的教学方式,也尽量模仿或者沿袭音乐专业也院校的教学模式,各院校之间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可变性不强。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高校音乐教育也开始出现新局面,但由于长期传统的声乐教育观念束缚,现代声乐教育模式建设仍然迟缓,高校虽然对声乐教学改革有一定的认识,但也都仅限于皮毛,其声乐教学模式仍未有效转变。
(二)高校教师对声乐教学改革缺乏深入理解。
目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师来源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其一为直接从音乐专业院校毕业,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但是其对歌唱实践较为缺乏;其二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歌唱家,但是其在教学经验以及系统理论知识基础方面却稍有欠缺。在高校声乐教学环境中,多数教师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高校之间声乐教师学术交流缺乏,并且青年教师进修机会也十分稀少,这种现状导致高校声乐教师对声乐改革缺乏更为深入的理解,限制了教师在改革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得声乐教学效果达不到现代音乐教改的标准。
(三)学生理解偏差,导致声乐学科结构失衡,
当前,我国音乐专业学生主要以艺体特长生源进入高校音乐专业,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成绩并不高,综合能力也不强,学生基础能力的薄弱必然会影响音乐专业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而现在音乐专业学生以八零、九零后为主,学生主观意识强,对待问题具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也容易受到当前社会表象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学生在进行声乐学习时,往往对民族唱法、西洋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这三种基本的声乐类型具有自己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出于就业的考虑,注重通俗唱法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唱法的学习,导致学生音域狭窄,嗓音结构固化、各声区不平衡,发音有瑕疵,限制了学生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且由于这种理解性得偏差,导致学校不得不在通俗唱法课程上倾注更多的精力,最后使得高校声乐学科结构失衡现象突出。
(四)声乐教学价值观错位。
声乐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它从属于音乐教育理念之中,老师在选择声乐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思想以及审美能力出发,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声乐价值观。然而,在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大多照搬西方音乐价值理念,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强调西化教育。在声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多以外国歌曲、歌剧为主,而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所占比例则较小,尤其是以民歌、戏曲以及原生态民族唱腔为代表的民族传统音乐形式更是难以得到学生的亲睐。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在思想上和审美方式上大多具有严重的西化倾向,极大地影响了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五)声乐教学辅助设施滞后于现代教学的需要。
现代声乐教学注重对学生全面声乐基础知识的培养,它比较依赖于教材和教学辅助设备的支出。教材的选择时高校进行声乐教学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声乐教材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材自身编写不规范、内容陈旧,并且教师在教材选择上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教材与声乐实际教学不配套的现象严重阻碍着高校声乐教学的进步。要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除了要依靠专业的教师以外,还需要具有必要的教学设备作为支撑,然而,许多高校在音乐辅助设备建设方面较为落后,其设备更新缓慢,甚至仍然沿用老旧设备,音响音质失准,难以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
(六)声乐实践环节缺乏。
声乐实践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高校在培养学生声乐技巧的同时,还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除课堂训练以外,还包括岗位实习训练、舞台实践等内容。然而,就目前来看,高校声乐教育并不重视声乐实践的教育,学生通过专业的声乐课堂教育大多能掌握全面的声乐技巧和基础知识,但是却缺乏实践的机会,缺少舞台表演的经验,最终影响学生在具体表演时的临场发挥效果。
二、声乐改革的目标
现代声乐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的声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相对于传统声乐教学来说,现代声乐改革更注重对个人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声乐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下,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培养真正的音乐人才。当前高校声乐改革的目标应在于以下几个方向:
(一)掌握全面的音乐声乐基础知识。
当前高校声乐教育主要以学生选择为主,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与喜好选择声乐的主修课程,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学习。现代声乐改革要改变这种单一教育的模式,培养学生全面、平衡的声乐基础知识,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二)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创作是创新的具体表现,在现代声乐教育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歌唱演奏技巧,还必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创作、去创造、去尝试新的演唱技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
(三)强化就业导向服务。
当前社会正呈现音乐人才需求量大与人才就业难的两极矛盾,一方面,社会急需大量专业性强、基础功底扎实的专业音乐人才;另一方面,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较弱,实践能力不强。因此,现代声乐改革必须从促进学生就业的角度去进行改革,强化就业导向服务教学。
三、声乐改革的主要途径
(一)转变声乐教学理念
要对声乐教学进行改革,首先必需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对声乐教育教学改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现代高校培养的人才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他们需要千锤百炼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教师要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
1、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观,详细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及实际声乐基础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积极性。
2、要树立新型的声乐价值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选择哪一种唱腔的狭隘思维,也不能将学生限制在单一的演唱领域,而要鼓励、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声乐基础知识,训练不同音域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不排斥、不贬低其他唱法,尊重声乐教育的不同流派与教育方式,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转变声乐教学模式
声乐教学的改革必然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方式之中,要培养现代音乐人才,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以及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以新颖、正确的方式进行演唱和发声。对此,高校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高校必须不断完善声乐教学体系,加强基础课程建设。从教材编写或采编、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到开展综合性声乐技能教学,高校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混合演唱、独唱表演、演唱比赛、合作演唱等形式的声乐训练方式。
2、高校要拓宽课程选修知识,以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为主要出发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高校在基础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适当开设相关欣赏课及表演课,同时还要加强对通俗音乐、美声及民族唱腔的训练,各学生更多的选择方向,拓宽其音乐层面。
(三)完善高校声乐软硬件建设
声乐改革离不开相关辅助设施的支持,要提高声乐教学效果,那么就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声乐软硬件服务。对此,高校要加大投入力度,引入先进的、高音质的多媒体播放设备,让声乐教学更趋真实。并且要培养学生应用现代设备制作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创作的能力。
(四)推行声乐实践教学
高校声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对于声乐教学的改革也应该以具体应用为主要目标,让学生能够将声乐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工作之中。对此,高校在进行声乐教育是,要大力推行声乐实践教学,通过与社会的基础或者岗位的实习让学生不断发现自我学习中的不足,并且为自己的音乐演唱事业积累经验,以更好地实现就业目的。
注:
[1]孙辉.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教与学[J].中州大学学报,2010(5).
[2]李晓亮.我国当代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及其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2002.
[3]唐方方.高职声乐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邮编:4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