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将深塘曝气技术与人工湿地技术优化组合应用于河北省某农村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在河段下游截流蓄水,建设生态组合氧化深塘及潜流湿地系统对黑臭水体进行集中治理后重新排入河道。通过对系统进水及出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系统在不同季节对河道水体水质净化效果,并对工程建设投资及运行费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节,系统出水水质明显提升,出水SS、氨氮和总磷浓度以及COD值均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198-2002)一级A标准,秋冬季节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对河水主要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工程占地面积小,设备能耗低,运行费用仅为0.23元·t(-10。该组合技术对于季节性变化明显的农村河道水质净化效果较好,经济优势明显,可为农村黑臭河道治理技术提供新思路。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晓静,刘晓晓,汪佳慧,王雪娇,季民,栗勇田
关键词: 氧化深塘,潜流湿地,黑臭水体,生化组合单元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秦皇岛天大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秦皇岛河道水质净化实验室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专项(17273905D)
分类号: X522
页码: 1759-1765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635K
下载量: 388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道潜流湿地建设探析——以遵化市沙河水平口引滦水源地保护工程为例[J]. 河北水利 2020(02)
- [2].改进型潜流湿地净化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效果分析[J]. 北京水务 2017(03)
- [3].不同潜流湿地对养猪废水除磷效能的对比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5(19)
- [4].潜流湿地强化增氧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北京水务 2015(03)
- [5].不同类型潜流湿地处理养猪废水的对比[J].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4)
- [6].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水平-沸石潜流湿地运行效果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3(04)
- [7].水平潜流湿地对微污染水脱氮性能的研究[J]. 节能与环保 2020(07)
- [8].浸润线高度对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9)
- [9].间歇曝气对人工垂直潜流湿地氮磷去除性能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08(04)
- [10].人工潜流湿地净化河水工程实例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05)
- [11].潜流湿地系统防堵塞设计及运行措施探讨[J]. 环境保护科学 2009(01)
- [12].一种模块化潜流湿地的构建及其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05)
- [13].水平潜流湿地对城市湖泊污水的净化分析[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01)
- [14].潜流湿地植物优选及对总磷日均去除负荷研究[J]. 环境工程 2015(S1)
- [15].人工生态潜流湿地设计、施工、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关注意事项剖析[J]. 中外建筑 2014(12)
- [16].潜流湿地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中试研究[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04)
- [17].陆浦江人工潜流湿地运行效果评价[J]. 江苏科技信息 2015(27)
- [1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水平潜流湿地磷去除模型[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3)
- [19].潜流湿地填料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19(18)
- [20].我国人工潜流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探析[J]. 中外建筑 2013(04)
- [21].炉渣填料组合潜流湿地对不同污染程度河水处理效果研究[J]. 环境工程 2014(11)
- [22].水平潜流湿地磷去除效果及影响因子分析[J]. 湿地科学 2014(04)
- [23].基于水流模型的串联式水平潜流湿地除磷效果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9)
- [24].潜流湿地去除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处理效果[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06)
- [25].北京汉石桥潜流湿地对总溶解性固体和浊度的去除效果分析[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9(02)
- [26].人工潜流湿地堵塞成因及解决措施[J]. 环境工程 2011(S1)
- [27].人工潜流湿地脱氮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科技 2017(04)
- [28].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目推荐:折流湿地滤池+侧向潜流湿地床污水处理系统装置及方法[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4(01)
- [29].水平潜流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08)
- [30].北方地区受污染河湖水体潜流湿地净化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