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论文_王卫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低温,表面处理,碳纤维,等离子,介质,粉体。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卫芳[1](2018)在《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材料表面处理及颗粒沉积图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滴颗粒沉积图案的研究,是电力电子技术、材料和化学叁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影响图案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但很少有人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材料表面从而调控颗粒沉积图案。因为低温等离子体的放电形式比较复杂,且难以观察。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入手,探究了一种调控多种材料表面同心环沉积图案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系统。论文中叙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对颗粒沉积图案的影响主要由材料表面的特性决定。为了探究改变材料特性因素,设计了交流可变等离子体实验电源,具体分析了叁相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的参数设定和IGBT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高频变压器铁芯和绕组的选择。利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动态放电图形,以此实时反应放电强度,再根据等效电容分析得出,板-板电极间插入的阻挡介质种类、电源施加的电压大小以及放电气隙都可以影响放电强弱。实验选择了叁种阻挡介质,分别是石英、聚四氟乙烯和氧化铝陶瓷,根据叁者的放电电流对比实验得出,阻挡介质是聚四氟乙烯时,气隙放电最均匀稳定。然后,讨论了电源参数变化时,板-板电极的放电电流和功率的变化情况。由实验发现聚四氟乙烯为阻挡介质时,易形成稳定的丝状放电,更适用于对颗粒沉积图案的调控。利用上述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系统分别处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载玻片表面,通过简易接触角测量装置,捕获接触角图片,使用Image J软件分析图片,进而在处理前后的材料表面,进行颗粒沉积图案实验,借助偏光显微镜采集颗粒沉积图案,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图片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出随着等离子体输入电压的增加,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增强,同心环之间的环环间距显着增加。同时改变溶液浓度,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加,液滴内部同心环减弱,甚至渐渐消失,外部的同心环随着浓度增加渐渐变的清晰。(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8-06-10)

张成,刘兆政,孙明娟,李雪[2](2018)在《低温等离子体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并通过滴水试验、SEM、XPS测试处理效果。与阳极氧化法相比,低温等离子体法能更有效地改变碳纤维的表面性质。滴水试验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的碳纤维表面呈极性,与水的润湿性好;SEM测试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法处理的碳纤维表面沟槽比阳极氧化法的更多,前者表现出更强的表面修饰性;XPS测试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和阳极氧化法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均含有羧基、羟基、羰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的极性官能团总含量为17%。(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S1期)

张爽爽,高士军,金华,纪洪晓,苏红影[3](2017)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纤维桩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和传统纤维桩表面处理对纤维桩与树脂材料的粘结强度影响,得出有效可行的纤维桩表面处理方法。方法玻璃纤维桩分组,A组无特殊处理;B组经氧气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15 min;C组30%H_2O_2浸泡10 min后硅烷化1 min;D组50μm Al_2O_3喷砂后硅烷化1 min。通过微推出测试、叁点弯曲强度检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得到处理后纤维桩的粘结强度、叁点弯曲强度、纤维桩的表面形态。结果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组纤维桩与树脂界面的粘结强度最高,纤维桩叁点弯曲强度与无处理组比较无显着差异。结论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与H_2O_2和喷砂后涂布硅烷偶联剂处理相比粘结强度提升更高,且不影响纤维桩本身的机械性能,可以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期刊2017年02期)

海彬[4](2017)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抑制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树脂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电学性能,被大范围的应用在高压电气设备中。但是环氧树脂材料在直流高压电场下,其金属导体/绝缘材料/气体的叁接触面处容易积聚表面电荷,削弱其绝缘性能,甚至引发沿面闪络事故,严重影响了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本文研究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在环氧树脂材料表面沉积类Si O_2薄膜,在不影响绝缘材料本体性能的前提下改善其表面电学性能,达到抑制表面电荷积聚的目的。本文基于大气压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搭建了一套绝缘材料表面沉积处理实验系统,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与滑动放电作为等离子体源,选用正硅酸四乙酯作为反应前驱物,使其在等离子体中发生反应,在环氧树脂样品表面沉积得到类SiO_2薄膜。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电学特性测试,对比分析沉积处理前后环氧树脂材料表面绝缘性能的变化;然后利用自主搭建的表面电位测试系统,研究了沉积处理对环氧树脂材料表面电荷积聚、分布及消散特性的影响;最后,结合多种测量手段得到的实验结果对沉积处理抑制表面电荷积聚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沉积处理后,在环氧树脂表面生成了一层厚达200 nm以上的致密均匀的类SiO_2薄膜,其主要组成为Si-O-Si与Si-OH基团,呈现珊瑚状颗粒排布并完全覆盖了原有表面上的瑕疵,使表面润湿性提升、粗糙度下降;而且环氧树脂表面与体积电导率均大幅度提升,沿面闪络电压的提升幅度也达到25%以上,其绝缘耐压能力得到了改善。实验中分别采用正负极性直流电晕和脉冲电晕充电后,相对于未处理的环氧树脂,经过等离子体沉积处理后的环氧树脂样品表面电位初始积聚减少、电位衰减速率加快,电位分布更加均匀,表面电荷陷阱能级的深度更浅、密度更小,有利于提升环氧树脂的绝缘耐压水平;而且随着沉积处理时间的延长,对表面积聚电荷的抑制效果也在不断提升。总之,采用等离子体沉积处理可以抑制环氧树脂表面电荷积聚,这对提升绝缘支撑中环氧树脂的绝缘性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正刚,王强,张卫强,张养柱,盛晓晔[5](2014)在《低温等离子体对光缆护套表面处理后印字效果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筒要分析了光缆护套表面标志在施工、维护中的重要性,给出了当前光缆表面喷码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中的作用原理和特点,对比试验了光缆护套表面喷码标志的耐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的光缆护套表面喷码标志的耐磨损性能明显优于未经等离子体处理的普通光缆。(本文来源于《现代传输》期刊2014年01期)

王红卫,宋晓武,张义,翟丽媛,王璐斐[6](2013)在《低温等离子技术在鞋材表面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技术是近几年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其技术手段是通过等离子体对不同材料的表面进行活化处理,使之适应下道工序的技术要求,但并不对材料的表面和性能造成改变,因此,可以替代原来有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工序和操作,达到消除污染,保护员工健康的目的。等离子技术替代处理剂对鞋材表面进行处理,具有处理效果好,消除污染,省电节能,降低成本,减少人工等多项优势,是近几年制鞋工艺中的一次重大革新。(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3年14期)

谭帼馨,陈荣,宁成云,关燕霞,田冶[7](2010)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PEGDA/HEMA水凝胶的时效性及亲水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工艺对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共聚物凝胶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等离子处理的时效性,通过紫外接枝法在等离子处理材料表面接枝丙烯酰胺(AAm),并探讨了时效性对丙烯酰胺接枝率的影响和表面改性后材料的亲水性。研究结果表明,氩等离子处理凝胶材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AAm的接枝率降低,接枝后PEGDA/HEMA材料的亲水性得到改善,材料的亲水性随着AAm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0年10期)

何铁石,周正发,任凤梅,汪瑾,徐卫兵[8](2008)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粉体表面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用于粉体表面处理具有工艺简单、无需溶剂、节能高效等特点。等离子体处理粉体表面利用的放电形式从真空放电到空气压力下的气体放电;范围从无机粉体的表面处理到纳米粉体、有机粉体的表面处理都有涉及。评述了国内外利用等离子体对无机粉体、有机粉体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的进展。(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8年S3期)

吴凌翔,孟晟,钟伟[9](2007)在《PET膜的常压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及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由于其优良的力学性能,被用作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缝合环、心脏修补片、人工韧带和医用缝合线等方面。但是由于聚酯分子结构对称,结晶度高,无高极性基团, 亲水性较差,植入体内时血液相容性也较差。等离子体(Plasma)处理是一种常用的对憎水聚合物进行表(本文来源于《2007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12-01)

胡又平,哈远欣[10](2006)在《准大气压下低温等离子体碳纤维表面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索了在准大气压下(0.08MPa)介质阻挡放电形成辉光放电的过程。通过放电电流的信号采集, CCD 记录等方法比较研究了准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与大气压下的 DBD 放电在其电气特征与放电形貌上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实验研究了准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碳纤维表面处理,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碳纤维表面形貌、表面成分等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经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形貌和活性都有改变,并有利于碳纤维基水泥复合材料的机敏特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06-30)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并通过滴水试验、SEM、XPS测试处理效果。与阳极氧化法相比,低温等离子体法能更有效地改变碳纤维的表面性质。滴水试验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的碳纤维表面呈极性,与水的润湿性好;SEM测试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法处理的碳纤维表面沟槽比阳极氧化法的更多,前者表现出更强的表面修饰性;XPS测试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和阳极氧化法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均含有羧基、羟基、羰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的极性官能团总含量为1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卫芳.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材料表面处理及颗粒沉积图案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

[2].张成,刘兆政,孙明娟,李雪.低温等离子体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研究[J].材料导报.2018

[3].张爽爽,高士军,金华,纪洪晓,苏红影.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纤维桩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7

[4].海彬.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抑制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

[5].王正刚,王强,张卫强,张养柱,盛晓晔.低温等离子体对光缆护套表面处理后印字效果浅析[J].现代传输.2014

[6].王红卫,宋晓武,张义,翟丽媛,王璐斐.低温等离子技术在鞋材表面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皮革.2013

[7].谭帼馨,陈荣,宁成云,关燕霞,田冶.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PEGDA/HEMA水凝胶的时效性及亲水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

[8].何铁石,周正发,任凤梅,汪瑾,徐卫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粉体表面处理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08

[9].吴凌翔,孟晟,钟伟.PET膜的常压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及自组装[C].2007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

[10].胡又平,哈远欣.准大气压下低温等离子体碳纤维表面处理[C].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论文知识图

等离子体处理前后RGP镜片表面SEM形...不同反应功率处理前后聚酯丝网的纵向表..."11经6KV.60s等离子嘴等离子体处理后BKP浆料纤维AFM图原涤纶表面SEM照片BKP浆料纤维AFM图

标签:;  ;  ;  ;  ;  ;  ;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论文_王卫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