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界面追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界面,可用性,雾滴,硫脲,曲率,硫酸盐,用户。
界面追踪论文文献综述
张庆海[1](2019)在《MARS:多相流界面追踪问题的理论框架及高阶数值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界面追踪是多相流最基本最重要的子问题之一.现有方法的思路是把其中的几何和拓扑问题转化为求解数值偏微分方程,从而避免处理这些复杂的几何和拓扑结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提出的MARS理论和高阶数值方法试图运用几何和拓扑的工具来解决几何和拓扑的问题.这篇综述性文章将简明扼要的介绍MARS理论和其衍生方法的核心内容,包括殷空间(连续介质流相的数学模型)、殷空间上的布尔代数及其算法实现、流相拓扑变化的同调分析、捐献区间(标量守恒率下相空间中的粒子分类和通量计算解析解)、VOF方法的收敛阶证明、一个四阶精度的界面追踪方法cubic MARS、以及一个四阶及以上精度的曲率估计算法HFES.经典数值测试的结果表明cubic MARS和HFES无论在效率上还是精度上相对于现有方法都具有很大优势.(本文来源于《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李森,吕伟,郭伏,刘成龙[2](2019)在《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即时通讯APP导航界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手机应用(Applications,APP)以其实时性、跨平台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成为互联网时代满足用户"碎片化"需求的重要媒介,其导航系统的设计优劣直接影响了用户的操作效率、学习成本与用户体验。方法本文以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类APP导航为研究对象,首先确立了用于评价导航系统可用性的意向词对开发了相应的问卷;其次选取了代表性的IM类APP,通过人机界面元件解构方法提取了导航系统的关键设计要素,运用Mocking Bot设计了12款导航系统原型。结果结合问卷调查与眼动追踪技术对设计的导航系统原型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最佳的导航设计方案;最后以优化后的微信APP为例对最佳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结论研究以产品可用性为出发点,以IM类APP导航设计为例,提出了基于设计者视角的APP导航设计与评价方法,为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提供了方法借鉴。(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京,马峻,吕世霞[3](2019)在《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WinCC界面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传统界面评估方法中的主观影响和误差,使用眼动仪对3种WinCC显示界面进行了数据认读和异常数据搜索实验,实验数据与界面主观评价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增大显示数字的字号及增加背景提示色面积有助于数据认读的效率提高;注视点个数、注视总时间、眼跳次数、扫视总长度、平均瞳孔直径5个眼动指标对客观评价界面的具有可用性。(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张伟[4](2019)在《铂电极上硫(-Ⅱ)化合物电氧化的界面物种在线追踪与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硫(-Ⅱ)化合物(硫代硫酸盐和硫脲等)的电催化氧化过程非常复杂,其氧化产物和反应机理受电极电势、电极类型、溶液pH和反应底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电化学分析-色谱联用技术(CV-HPLC、CV-CE)对硫代硫酸盐和硫脲在多晶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微米尺寸的取样装置(自制)对电极表面物质进行在线取样并通过HPLC分离分析电极产物,通过在线取样和非在线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电泳分析时间过长的问题,实现了实时检测电极/电解液界面上物种的组成及浓度变化的目的,从而揭示氧化(中间)产物的分布与电极电势间的依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硫(-Ⅱ)化合物电氧化反应的机理。硫代硫酸盐(S_2O_3~(2-))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和氧化产物强烈依赖于所施加的电极电位。氧化过程涉及S_2O_3~(2-)在电极表面的吸附、电子转移、物质传递、表面反应及均相化学反应等。在循环伏安扫描正扫过程中出现两个氧化峰,且峰电流和扫速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表明S_2O_3~(2-)的氧化过程为扩散控制,对电极反应参数进行计算,得到第一个氧化峰的决速步转移电子数n_a为1 eq.mol~(-1),电子转移系数a约为0.78,反应的转移电子数n_1为4.2;第二个氧化峰决速步转移电子数n_a,为1 eq.mol~(-1),电子转移系数a,约为0.57,反应的转移电子数n_2为3.2。当E>0.35 V时检测到S_4O_6~(2-)的产生,在0.8 V形成一个峰值,此氧化峰主要发生的反应是S_2O_3~(2-)氧化生成连四硫酸根(S_4O_6~(2-)),同时,S_4O_6~(2-)继续发生均相岐化反应生成连叁硫酸根(S_3O_6~(2-))和连五硫酸根(S_5O_6~(2-))。氧化产物SO_4~(2-)从0.5 V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加,到1.4 V时毛细管电泳检测到大量SO_4~(2-)存在,SO_4~(2-)的生成主要是单质S的氧化所致,同时还有少量源于SO_3~(2-)和S_4O_6~(2-)的氧化。根据硫元素守恒,所有的产物S、S_3O_6~(2-)、S_4O_6~(2-)、S_5O_6~(2-)、SO_4~(2-)、SO_3~(2-)中的硫元素均来自反应物S_2O_3~(2-),根据在线高效液相色谱得出的数据分析得出0.8 V和1.4 V处两个氧化峰硫氧化(中间)产物的比例。本文利用CV-HPLC技术对硫脲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当E<0.5 V时,主要是硫脲的吸附过程;E>0.5 V开始检测到电氧化产物二硫甲脒且浓度急剧增加,并在0.9 V~1.2 V形成浓度平台,此电势范围内主要发生二硫甲脒的生成反应;当E>1.1 V时,开始检测到氧化中间物甲脒亚磺酸且其浓度在1.4 V时达到峰值,与循环伏安曲线中1.4 V处的氧化峰对应,即此氧化峰对应二硫甲脒氧化生成甲脒亚磺酸的电子转移过程;当E>1.5 V时开始检测到氧化中间物甲脒磺酸,与此同时E>1.4 V甲脒亚磺酸的浓度开始下降,电化学反应为甲脒亚磺酸氧化生成甲脒磺酸。通过研究电极表面的取样对硫脲、二硫甲脒电氧化过程的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发现当本体溶液中物质参与电化学反应时,取样导致传质过程加快,氧化峰电流变大;当电极氧化中间产物发生电化学反应时,取样会导致电极表面上的中间物的浓度降低,对应氧化峰的电流减小。通过对电极表面取样过程对某个峰电流的影响的分析可以判断某电位下的电极反应是本体溶液中的物质还是电极中间产物控制的电化学反应。通过硫代硫酸盐和硫脲在多晶铂电极表面电氧化产物的CV-HPLC分析发现,二者都在相同的施加电位(约为0.80 V和1.35 V(SCE))出现氧化峰,两个电流峰和产物浓度峰值相对应,表明在空白溶液中形成的两种活性铂氧化物(Pt-OH_(ads)和Pt-O_(ads))可作为反应的催化桥梁,即硫代硫酸盐和硫脲通过多晶铂电极的间接催化而非直接催化氧化,从而证明铂氧活性物质Pt-OH_(ads)和Pt-O_(ads)在电氧化过程中起到了介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茹平[5](2019)在《基于眼动追踪的移动端界面可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网民逐渐增多,各类移动应用程序层出不穷,用户拥有更自由的选择权,下载安装或者卸载应用程序。企业面对海量的竞争对手、同质化产品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做出符合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是从事设计相关人员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作为互联网企业来说,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用户体验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用户研究有各种方法,关于如何将这些研究方法,有效整合运用在特定的项目中,没有统一的指导。本文旨在整合提出可用性研究方法,为用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移动端界面眼动可用性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得出国内文献中关于移动端界面眼动可用性的研究,主要是在可用性评估方面,而关于可用性研究以及动态界面眼动可用性研究探讨极少。外文文献中关于可用性研究较多的是通过组合适合于项目特征的研究方法,分析可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整合一套适用于移动端界面眼动可用性研究的方法。以信息加工理论、用户体验、可用性、眼动追踪作为理论基础,指导该方法的建立。同时分析移动端的特征,建立移动端可用性分层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该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用于指导分析可用性问题。以11.4.3和11.5版本的稻壳商城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可用性分层模型构建的合理性。最后将两个版得出的可用性问题进行设计再验证。本文整合一套适用于移动端界面眼动可用性研究方法,其中对移动端动态界面的眼动数据分析进行探讨,在学术研究方面,填补国内关于此项研究的空白,同时为执行移动端眼动可用性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6)
关斯斯,于帆[6](2019)在《基于眼动追踪的自动售货机人机界面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升不同年龄层用户对自动售货机人机界面的使用体验。方法将自动售货机人机界面原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眼动仪测试方法,结合可用性测试量表对两种机型的人机界面进行评估,分析中老年组与青年组的眼动测试结果。结论智能带屏型自动售货机使用体验更为良好,在具体的自动售货机人机界面设计时,设计师应当注重用户注意分配能力与多通道联动作用,以增强人机互动性,保证界面布局合理性以及提升信息提取有效性为设计原则,为自动售货机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安晓龙,吕云卓,覃作祥,陆兴[7](2019)在《同轴送粉激光3D打印光粉耦合作用以及熔池气液界面追踪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激光3D打印作为一种"无需工具"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摆脱了传统加工方式的约束,将有可能改变产品的生产模式,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利用层层堆积的精密加工模式,使得高精度复杂结构制造变为可能。这将极大简化产品设计环节,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度,缩小产品的研发周期。相对于利用切削机床对毛坯进行加工的"减材制造",3D打印制造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3D打印技术实际上是一个"逐点扫描-逐线搭接-逐层堆积"的循环往复过程,在长时间的加工过程中,零件的不同部位材料均经受着一系列短时变温、非稳态、强约束、循环固态相变的微热处理过程。这种微热处理的加热及冷却速度极快、相变持续时间极短,且每一微热处理的相变温度、加热及冷却速度和相变持续时间均随热循环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使得激光3D打印的金属构件显微组织结构独特,并表现出对加工工艺条件强烈的依赖性,进而影响成型零部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因此,实现对激光3D打印金属零部件显微组织结构、冶金缺陷的主动控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其中掌握同轴送粉金属激光3D打印加工过程中粉末流与激光束的耦合作用,以及熔池气-液自由界面的传质和扩展特征,是选择最优加工参数,获得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金属零件的关键。然而,采用试验分析途径难以精确并定量地揭示上述问题,但数值仿真模拟却能有效揭示其微观规律。例如在光-粉耦合作用方面,目前大部分研究学者从单个粉末颗粒到粉末流对激光束产生衰减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激光束与粉末相互作用的机理;另一方面其他研究人员从粉末颗粒对激光束吸收和散射的角度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米氏散射理论和朗伯-比尔定律仿真分析计算了粉末流与激光束的相互作用。而包含粉末流对激光束产生衰减以及粉末流吸收并反射、散射激光等多角度多因素的数值模型却鲜有报道,因此,这些方面是学者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同轴送粉金属激光3D打印仿真模拟的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了3D打印过程中的光-粉耦合作用、熔池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追踪等。(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1期)
袁经超,朱子镝,张方舟,张丹,张伟刚[8](2018)在《一种基于Boltzmann方程的碳基复合材料氧化烧蚀微观界面的追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碳基复合材料的非均相特点,构建环境-纤维—中间相-基体多相单胞烧蚀模型,应用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Boltzmann方程,求解该扩散—表面非均相氧化反应体系中各相的空间演化过程,实现对介尺度下烧蚀界面的精确追踪。本文先对两相单胞模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与解析解一致的结果,验证了模型。再对叁相单胞模型的烧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氧化烧蚀界面的形貌主要取决于相邻两相之间的状态;气相浓度的线性化假设在远离界面处具有合理性,但在界面附近气相浓度呈非线性分布。由于扩散的限制,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相在氧化烧蚀过程中存在最大烧蚀深度。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烧蚀深度与舍伍德数、纤维半径和反应速率比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的界面追踪算法在求解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8年05期)
李晓英,周大涛,黄楚,孙淑娴[9](2018)在《基于眼动追踪的自助挂号机界面可用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交互界面可用性设计的合理性,综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构建基于眼动追踪和可用性问题量表评估模型,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对现有某医院自助挂号机交互界面进行改良设计,利用Axure7.0提取交互界面原型,对其进行眼动追踪定量绩效测试,获取有效率、效率、扫描轨迹图等数据指标;结合用户访谈输出的可用性问题统计量表,提取出挂号机交互界面的改良要素,指导界面设计改良。通过可用性评估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相关产品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8期)
葛家儒[10](2018)在《追踪捕捉农药雾滴撞击茶叶叶面界面沉积机理及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然而,自2012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量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茶叶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不符合动植物卫生国际质量标准~([1])。农药残留超标不但能降低茶叶的品质、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污染了自然生态环境,是目前制约我国茶业国际化战略的最大“瓶颈”。因此,研究茶叶生长过程中,有效控制农药使用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选用亲水性茶叶-舒茶早,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在Gambit中进行模型的建立以及网格划分,然后在ANSYS Fluent14.0中应用气液两相流动界面追踪的复合Level Set-VOF方法和连续性表面张力模型,分别从横向与纵向上对单个农药雾滴撞击舒茶早叶面界面沉积、反弹以及溅射现象进行数值模拟,从液相分布、表面润湿性、压力分布以及速度分布分析叁种常用的不同农药雾滴(如百菌清、乐果和马拉硫磷)理化性质对撞击茶叶表面的动力学行为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由于农药雾滴撞击茶叶叶面运动过程中,雾滴与茶叶叶面的接触角是动态变化的,论文中应用Fluent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导入动态接触角(Dynamic Contact Angle)程序,在对比分析农药雾滴撞击茶叶叶面沉积机理的四个关键因素之后,测量分析每个时间步的接触角变化,得到接触角的变化与铺展过程的关系,完善了对农药雾滴撞击茶叶叶面整个过程的数值分析。本文还考虑茶叶叶片表面存在的蜡质,通过在数值分析计算模型中加入蜡质层,并采用动态接触角模型模拟农药雾滴撞击含蜡质的舒茶早叶面过程,并对比分析其在相同工况下的液相分布、表面湿润性、压力分布、速度分布以及动态接触角变化,得出茶叶叶面的蜡质对农药雾滴撞击后运动过程中铺展、分裂、回缩等各个阶段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了解不同农药雾滴理化性质对撞击茶叶叶面的沉积机理及效应的影响,对增加农药雾滴在茶叶叶面上的附着率,减少雾滴的滚落、反弹或溅射,使之在茶叶叶面上稳定沉积,为提高农药的生物防治效率和减少农药残留提供有力的理论分析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界面追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手机应用(Applications,APP)以其实时性、跨平台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成为互联网时代满足用户"碎片化"需求的重要媒介,其导航系统的设计优劣直接影响了用户的操作效率、学习成本与用户体验。方法本文以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类APP导航为研究对象,首先确立了用于评价导航系统可用性的意向词对开发了相应的问卷;其次选取了代表性的IM类APP,通过人机界面元件解构方法提取了导航系统的关键设计要素,运用Mocking Bot设计了12款导航系统原型。结果结合问卷调查与眼动追踪技术对设计的导航系统原型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最佳的导航设计方案;最后以优化后的微信APP为例对最佳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结论研究以产品可用性为出发点,以IM类APP导航设计为例,提出了基于设计者视角的APP导航设计与评价方法,为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提供了方法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界面追踪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海.MARS:多相流界面追踪问题的理论框架及高阶数值方法[J].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2019
[2].李森,吕伟,郭伏,刘成龙.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即时通讯APP导航界面设计[J].人类工效学.2019
[3].王京,马峻,吕世霞.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WinCC界面评价[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4].张伟.铂电极上硫(-Ⅱ)化合物电氧化的界面物种在线追踪与反应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9
[5].张茹平.基于眼动追踪的移动端界面可用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关斯斯,于帆.基于眼动追踪的自动售货机人机界面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9
[7].安晓龙,吕云卓,覃作祥,陆兴.同轴送粉激光3D打印光粉耦合作用以及熔池气液界面追踪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8].袁经超,朱子镝,张方舟,张丹,张伟刚.一种基于Boltzmann方程的碳基复合材料氧化烧蚀微观界面的追踪方法[J].新型炭材料.2018
[9].李晓英,周大涛,黄楚,孙淑娴.基于眼动追踪的自助挂号机界面可用性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10].葛家儒.追踪捕捉农药雾滴撞击茶叶叶面界面沉积机理及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