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域防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域,洪水,水利工程,水务局,太湖,河网,廊道。
流域防洪论文文献综述
李迎春[1](2019)在《卫河流域河道及水利工程防洪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河流域防洪重点是确保合河至卫辉市城关共渠右堤、卫辉城关至淇门卫河右堤、道口至浚县城关的卫河右堤,浚内沟口以下的卫河右堤及小滩坡的东防洪堤、安阳河右堤、淇县的城关防洪堤以及京广铁路和中原油田的安全。防汛工作应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坚持防洪除涝并重,在遇到超标准的洪水实施破堤分洪方案时,必须要确保重点地区城镇及滞洪区内群众的安全,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9年09期)
王静,王艳艳,李娜,张念强[2](2019)在《2016年太湖流域洪灾损失及骨干工程防洪减灾效益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2016年太湖流域梅雨期间骨干工程发挥的防洪减灾效益,利用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河段水位过程,将其与河段设计水位比较,推算每个河段两岸的淹没水量。再与DEM和圩堤等阻水构筑物数据相结合,通过空间迭加分析和水量平衡计算,获得洪水淹没的空间分布。建立了流域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洪水淹没分布和社会经济数据,对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将该损失与调查统计的实况洪灾损失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骨干工程在此次洪灾中发挥了约116.12亿元的防洪减灾效益。其中,无锡市和苏州市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分别达到了50.08亿元和44.11亿元。研究成果定量论证了太湖流域骨干防洪工程在2016年洪灾中的经济效益,采用的评估方法对于其他流域或区域防洪工程效益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孙明杰[3](2019)在《本溪市太子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太子河(本溪城市段)防洪治理工程项目概况,对流域内防洪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太子河(本溪城市段)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人员较多,开挖土方量大于回填土石量,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提出加强废气处理、控制废水排放、降噪、封闭固体废物、建设绿化工程多种措施,确保水源地环境安全。(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9期)
高雅玉,田晋华,金霞[4](2019)在《司家沟流域骨干坝防洪能力分析及存在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淤地坝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蓄水保土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显着,很多坝系虽达到淤积年限,但大部分仍未淤满,而在极为缺水的甘肃地区,在保障淤地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若能高效利用坝内的优质水资源,将为缓解半干旱区的水资源危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选择甘肃半干旱区的司家沟为典型流域,分析了流域内淤地坝的水土保持、防洪、设计、蓄水和拦泥现状,结果为:两座骨干坝坝体维持较好,已超过设计淤积年限,仍未淤满,无溢洪道等泄洪设施,防汛道路不畅通;可抵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雨洪资源利用的潜力巨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9期)
郦宇琦,王春连[5](2019)在《基于燕尾洲生态护堤模式的金华江流域防洪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破坏性影响。以金华江流域为研究区,以燕尾洲公园生态护堤设计模式为典型,探究不同生态护堤模式替代水泥堤防产生的流域防洪效应。研究利用SWAT模型,模拟不同设计形式和面积比例的生态护堤,在金华江流域洪水过程的流量调控、洪峰削减与水位调节3个方面所产生的效应。研究发现,随着流域范围内更多的水泥堤防被生态护堤所取代,洪水过程线变得更为平缓,年最大一日洪峰削减率最高可达63%,燕尾洲公园生态护堤模式较水泥堤防有良好的洪水削减作用。燕尾洲公园水位调控效果表明,公园生态护堤能够成功抵御模拟年份内所有场次洪水,且能够有效避免河道的硬化和白化,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李静[6](2019)在《流域防洪能力向百年一遇标准冲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李静)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去年底全面开工。记者昨天从市水务局获悉,目前“苏四期”工程子项目均在稳步推进中:苏州河(真北路—蕰藻浜)堤防达标改造工程已完成近半,预计今年底完成,底泥疏浚工程将于今年内开工;支流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劣V类水体(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8-16)
闫伟伟,何德舜,廖文俊[7](2019)在《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流域防洪排涝规划方案拟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流域河湖密布,水系复杂,水利工程众多,确定合理的防洪排涝规划方案是保障该区域防洪安全的重点。为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文章构建河网规划概化图,建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通过分析现有防洪能力,文章从增加调蓄能力、增加外排能力、高水高排叁方面来拟定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并进行演算。通过方案比选,文章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即方案4。通过湖堤加高加固、退渔还湖、湖区港渠整治、阻水建筑物改造和新建挖沟泵站,涨渡湖涝水可由最短途径直接排入长江,实现了分区排水的目标,防洪排涝调度上更为灵活,技术上更为合理;当泵站设计流量为60 m~3/s时,基本满足设计防洪排涝标准,提水扬程相对较低,可利用现成引水渠,设计引水流量满足提排要求,经济上较优。该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平原水网地区的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8期)
陈瑜彬,邹冰玉,牛文静,秦昊[8](2019)在《流域防洪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我国主要流域防洪预报调度信息化平台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数据处理效率低下、资源共享能力偏弱、软件通用程度欠缺、立体化功能不全等不足,基于面向大数据平台的网络化服务理念,设计开发了流域防洪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重点阐述了面向对象的大数据封装、河网空间拓扑关系概化、契约模式的网络服务构建以及基于JSON的海量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系统在长江流域防洪预报调度决策中的成功应用验证了其可靠性、实用性和扩展性。(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7期)
徐杰[9](2019)在《昌江流域洪水成因分析及防洪治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景德镇位于昌江流域,沿江一带地势低洼,1949年以来多次遭受严重的洪水灾害,外洪内涝严重。本文对景德镇所处的昌江流域洪水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洪水成因及发生过程,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减小洪水对市区造成的灾害,保障市区人民的安全。(本文来源于《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薛志春,游进军,蒋云钟[10](2019)在《基于可变集理论的流域防洪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防洪风险评价是洪水管理决策的有效手段,建立防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将洪水风险定量化与规范化,以便更好的决策,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评价指标本身具有模糊与清晰的二元混合性。在可变模糊集和可变模糊清晰混合集(简称为可变集)的基本思想与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防洪风险评价方法。并将评价结果与同类方法进行比较,得到同样甚至更好、更合理的评价结果。应用该方法对中国东北第二松花江流域进行防洪风险评价,得到流域各个县市的风险评价等级以及流域的整体防洪风险分布图,可知洪水风险由流域自身的发展现状客观决定,不同地区的风险级别程度可以为以后的流域防洪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流域防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评估2016年太湖流域梅雨期间骨干工程发挥的防洪减灾效益,利用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河段水位过程,将其与河段设计水位比较,推算每个河段两岸的淹没水量。再与DEM和圩堤等阻水构筑物数据相结合,通过空间迭加分析和水量平衡计算,获得洪水淹没的空间分布。建立了流域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洪水淹没分布和社会经济数据,对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将该损失与调查统计的实况洪灾损失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骨干工程在此次洪灾中发挥了约116.12亿元的防洪减灾效益。其中,无锡市和苏州市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分别达到了50.08亿元和44.11亿元。研究成果定量论证了太湖流域骨干防洪工程在2016年洪灾中的经济效益,采用的评估方法对于其他流域或区域防洪工程效益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域防洪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迎春.卫河流域河道及水利工程防洪现状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
[2].王静,王艳艳,李娜,张念强.2016年太湖流域洪灾损失及骨干工程防洪减灾效益评估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9
[3].孙明杰.本溪市太子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水利.2019
[4].高雅玉,田晋华,金霞.司家沟流域骨干坝防洪能力分析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2019
[5].郦宇琦,王春连.基于燕尾洲生态护堤模式的金华江流域防洪效应研究[J].生态学报.2019
[6].李静.流域防洪能力向百年一遇标准冲刺[N].文汇报.2019
[7].闫伟伟,何德舜,廖文俊.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流域防洪排涝规划方案拟定[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8].陈瑜彬,邹冰玉,牛文静,秦昊.流域防洪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人民长江.2019
[9].徐杰.昌江流域洪水成因分析及防洪治理措施[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
[10].薛志春,游进军,蒋云钟.基于可变集理论的流域防洪风险评价[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