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惰性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子,惰性,流化床,烟气,干燥,中微子,惰性气体。
惰性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任文省,李晨光,刘新,苏明,赵德山[1](2019)在《基于α粒子对惰性气体的辐照诱导发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核电与核工业领域,时常存在着对封闭腔体内气体成分做分析检测的需求,现行最常应用的手段是质谱取样分析,但是该方法普遍存在着取样破坏气体成分、需要转运容器费时费力且时效性差等问题。理论上来讲,气体在α粒子长时间辐照条件下,一方面有可能会辐照分解,导致气体成分发生变化;另外一方面,气体在辐照条件下,电子有可能从分子轨道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而在电子从激发态退激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发光。于是,我们课题组一直尝试对这种单光子水平的极弱光进行捕获,并希望能将其应用到基于α粒子辐照的封闭腔体内气体成分的原位无损检测。基于此,我们通过光路设计、光学耦合和光学器件的筛选等自主搭建了一套基于辐照诱导发光的光谱测量系统,用于开展α粒子对各种惰性气体的辐照诱导发光的机理及应用研究。从实验结果来看,对于惰性气体N-2、Ar和He在α粒子辐照条件下于紫外波段都可以找到独自的特征峰,意味着可以方便的实现定性分析。同时发现气体的发光强度随着气体压力的改变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非常好的正相关,意味着有望较好的实现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佚名[2](2017)在《幽灵粒子惰性中微子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家们曾猜测的一种只会与物质粒子发生短暂引力反应的神秘亚原子粒子可能并不存在,至少当前的反应堆数据的情况是如此。科学家们长期以来就注意到在核反应堆中产生的反中微子数量,理论与实际观测之间存在偏差,反中微子就是中微子的反粒子,因而有人提出这种差异是否有可能是存在一种所谓"惰性中微子"所导致的。但如今新的分析认为,这种在理论上被假设出来的粒子可能并不存在。(本文来源于《科学大观园》期刊2017年10期)
马会利[3](2014)在《分子与惰性金属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论文主要展示了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一些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包含两项:一是在时间域中发展和完善了包含振动能级贡献的电子谱和共振拉曼光谱的微分截面的数学表达,并利用其详细的研究了一系列处于气相及液相中分子的单/双光子吸收、发射和(超)共振拉曼光谱;另一项工作是研究小尺寸孤立的惰性金属纳米粒子及纳米粒子对的特殊光学性质。这些工作从理论上给出了光谱微分截面在时间域中的数学表达式,阐述了惰性金属纳米粒子对中等离子激元的杂化机理;同时也对一系列分子的光学性质做了微观描述,比如:生物分子中的发光基团、自由基、卟啉,以及金属纳米粒子。它有助于人们更容易的理解这些体系中存在的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并有利于生命科学、医学、太阳能电池、以及材料科学的大力发展。具体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有效地描述复杂分子的模式混合和电声耦合效应,我们运用时间相关函数方法构建了时域中线性与非线性光谱的数学表达式。(2)运用已经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模型来研究实际体系。例如,自由基分子中取代基和电声耦合作用对吸收、荧光和共振拉曼光谱的影响;激发态势能面对π共轭分子以及生物发色团中双光子吸收和超共振拉曼光谱的作用。(3)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结合激子耦合理论模型和适当的交换相关泛函,从量子力学角度解释了金属纳米粒子以及粒子间等离子共振的产生和相互作用机理。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时域中发展和完善了包含Duschinsky转动和Herzberg-Teller效应的一系列振动分辨的电子谱及共振拉曼散射谱的微分截面的数学表达式。这些谱包括线性的吸收、发射、圆二色谱和共振拉曼光谱(RRS),以及非线性的双光子吸收(TPA)和超共振拉曼光谱(RHRS)o不同于态求和(SOS)方法,时域中方法不需要对大量中间振动态进行截断和求和,因此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随后使用已建立的光谱理论模型和程序研究了一系列自由基、发色团和π共轭的分子体系。2.对于气相和溶液中分子共振拉曼光谱的计算表明,我们发展的理论方法是正确的,可以重复实验和其它理论方法的结果。基组、理论模型和参考结构对分子的电子和几何结构起着显着作用。TDDFT-TDA近似不适合描述振动分辨的光谱。3对自由基分子的研究表明,虽然TD-B3LYP计算的激发能严重低估了实验值,但却能较好的描述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势能面,因为理论模拟的吸收、荧光和共振拉曼光谱与实验值是一致的。另外,电声耦合会随着取代基团不同而显着变化,但振动频率受到的影响却是有限的。4.对于TPA和RHRS的研究表明,正确的共振态势能面在光谱的模拟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垂直梯度近似会丢失一些重要的电子振动信息。也就是说,模式混合、频率差和Herzberg-Teller效应对TPA和RHRS产生重要的影响。5.对金属纳米粒子的计算说明,长程修正的泛函(LRC-wPBE)才能正确的产生金纳米粒子的等离子特性,不同的粒子尺寸和粒子间距对其等离子吸收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纳米粒子对在较小的粒子间距下甚至会产生新的吸收峰。局域的激子耦合模型无法描述密堆积纳米粒子的光谱。另外,纳米粒子间的耦合方式可以调整其聚集体中的等离子吸收带的位置和强度以及电子转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04-01)
赵思昆,刘巍,沙海飞,张艳莉,王志祥[4](2013)在《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玉米膏的体积传热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及提升玉米膏在惰性粒子流化床中的干燥体积传热系数,在利用现代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技术对床内流场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改用自设计的新型波纹气分板替代了传统的直孔平板气分板。通过实测体积传热系数与进风速率、进风温度等参数间的对应关系曲线,获知了体积传热系数的若干变化规律。借助极差分析的正交实验设计,开展了体积传热系数的参数影响水平及取值优化研究,并基于因次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表达式。结果发现:体积传热系数随进风速率、进料质量流量或惰性粒子静床高的提高而增大,随惰性粒子粒径的提高而减小,随进风温度的提高而先增大后减小;另与传统的直孔平板气分板相比,新型波纹气分板将更有助于提升操作的体积传热系数。同时,各参数对体积传热系数的影响作用强弱依次为进风速率>进风温度>惰性粒子静床高>进料质量流量>惰性粒子粒径,且优化工艺组合为进风速率6.5 m/s、进风温度90℃、惰性粒子粒径1.5 mm、进料质量流量11.5 g/s及惰性粒子静床高40mm,对应的体积传热系数可约达2.76 kW/(m3.℃)。此外,构建得到的关联模型也适于体积传热系数的估算,其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Viet,Hue,NGUYEN,Thi,Anh,Tuyet,NGO,Hong,Hanh,PHAM,Ngoc,Phong,NGUYEN[5](2013)在《粉煤灰作惰性粒子的镍复合镀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粉煤灰(FA)作为惰性粒子,电沉积得到复合镀层Ni/FA。粉煤灰的尺寸为3-7μm,主要成分是72%SiO2和25%Al2O3。进行电沉积的工艺条件是瓦兹镀镍液含粉煤灰的浓度为5、20、50 g/L,电流密度为2、4A/dm2,温度为50℃,磁搅拌速度为250 r/min。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电化学测试和硬度测量来研究复合镀层Ni/FA的形态、成分和性能。镀层中粉煤灰的含量与镀液中粉煤灰的浓度以及相关工艺参数有关。由于镀层中加入了粉煤灰从而使镀层的力学与电化学性能得到改善。复合镀层Ni/FA的硬度达HV430,而纯Ni镀层的硬度只有HV198。电化学测试表明,复合镀层Ni/FA的耐腐蚀比纯镍镀层的高。(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3年08期)
张黎明,郭宏伟,金轶风[6](2012)在《钠碱法惰性粒子流化床烟气脱硫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干法烟气脱硫因其兼有湿法与干法的优点,近些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传统的半干法烟气脱硫主要是以钙基作为吸收剂,它具有脱硫效率高、产物易于处理等诸多优势;同时也存在运行不稳定、黏壁以及动力消耗大等问题。为了解决半干法烟气脱硫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氢氧化钠替代传统的钙基吸收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脱硫效果优于氢氧化钙,相比于钙基脱硫剂不容易堵塞,但也存在成本较高的顾虑,该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本文来源于《能源研究与利用》期刊2012年03期)
刘巍,王守芳,杨松祥,李枫[7](2010)在《惰性粒子流化床在涉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高效的惰性粒子流化床工业设备,简要回顾了其研发历程,明示了相应的操作特性,同时给出了典型的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分别围绕干燥与蒸发两过程操作,列举了该类设备与当前涉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的若干应用与研发实例,并且分析指明了主要的困难与不足之处,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进一步的研发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0年11期)
郭宏伟,袁佳丽,虞维平[8](2010)在《惰性粒子流化床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惰性粒子流化床的烟气脱硫过程进行了试验,分析和研究了Ca/S、入口SO2浓度、静止床高、惰性粒子粒径、近绝热饱和温度和床层温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绝热饱和温度和Ca/S对脱硫效率影响较大,惰性粒子粒径和静止床高对脱硫效率也有一定影响;近绝热饱和温度越低、Ca/S越大、流化床床层温度越低、烟气表观速度越小、惰性粒子粒径越小以及静止床层越高,则烟气脱硫效率越高;当烟气入口SO2浓度小于7×10-4时,随着入口SO2浓度的增大,脱硫效率相应提高;当烟气入口SO2浓度增加到7×10-4以上时,随着入口SO2浓度的增大,脱硫效率反而降低;在基本试验工况下,惰性粒子流化床的烟气脱硫效率达到85%以上.(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李洪亮,柳坤,许艳芳[9](2010)在《惰性粒子对水沸腾传热强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加入不同种类和体积分率的惰性粒子,在垂直管中进行了水的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了叁相流沸腾传热特性。实验中预先对水加热,采用了沸点进料。实验发现,传热膜系数随热通量、液体流量的增加及粒子体积分率的增大而增加。对于不同粒子,这种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但不同粒子对沸腾传热的强化效果不同。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固体粒子的存在,强化了沸腾传热,叁相流沸腾传热系数是相同条件下汽液二相流沸腾传热系数的1.3—1.7倍。(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0年07期)
朱学军,叶世超[10](2010)在《内热式惰性粒子流化床中膏状物料干燥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惰性粒子流化床中膏状物料干燥机理的分析,得到了干燥时间及单位面积床层水分汽化量的数学计算式,可对干燥器的性能进行预测。采用带浸没加热管的惰性粒子流化床对膏状钛白物料进行干燥中试研究,采用气流式喷嘴将膏状物料分散成200~400μm的小液滴喷洒在惰性粒子表面进行干燥,探索了适宜的干燥条件,测定和确定了最佳的干燥工艺参数、操作参数和设备参数。结果表明:该干燥工艺能强化床内传热传质,促进高黏性膏糊状物料很好地分散,床层温度分布均匀,干燥器的操作弹性大,热量消耗低,干燥强度高,传热系数可达300W·m-2·K-1以上。(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惰性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学家们曾猜测的一种只会与物质粒子发生短暂引力反应的神秘亚原子粒子可能并不存在,至少当前的反应堆数据的情况是如此。科学家们长期以来就注意到在核反应堆中产生的反中微子数量,理论与实际观测之间存在偏差,反中微子就是中微子的反粒子,因而有人提出这种差异是否有可能是存在一种所谓"惰性中微子"所导致的。但如今新的分析认为,这种在理论上被假设出来的粒子可能并不存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惰性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任文省,李晨光,刘新,苏明,赵德山.基于α粒子对惰性气体的辐照诱导发光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佚名.幽灵粒子惰性中微子之谜[J].科学大观园.2017
[3].马会利.分子与惰性金属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4].赵思昆,刘巍,沙海飞,张艳莉,王志祥.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玉米膏的体积传热系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
[5].Viet,Hue,NGUYEN,Thi,Anh,Tuyet,NGO,Hong,Hanh,PHAM,Ngoc,Phong,NGUYEN.粉煤灰作惰性粒子的镍复合镀层(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3
[6].张黎明,郭宏伟,金轶风.钠碱法惰性粒子流化床烟气脱硫探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2
[7].刘巍,王守芳,杨松祥,李枫.惰性粒子流化床在涉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研发[J].农机化研究.2010
[8].郭宏伟,袁佳丽,虞维平.惰性粒子流化床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0
[9].李洪亮,柳坤,许艳芳.惰性粒子对水沸腾传热强化的实验研究[J].化学工程.2010
[10].朱学军,叶世超.内热式惰性粒子流化床中膏状物料干燥模型[J].化工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