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白坝乡中心小学大竹635100)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恐怕就有“有心栽花花不开”之嫌,那么为什么又不去作“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尝试呢!语文的学习是不能一曝十寒的,非经年累月不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不可切然割裂的,况且学生的禀赋也是十个指头各有短长,如果一味地采用单纯化一的模式,势必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老师的事,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把学生雕琢成一个模样,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直至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就是阅读了,很多也是用来消遣,或者凭兴趣翻翻。
这种现状的存在,我认为与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长期以夹,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以讲代读,喧宾夺主。缺乏课外阅读积累、缺乏课前自读的感悟、探究、发现,这样的语文课怎样上?由于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严重阻碍教学发展。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主体作用发挥不了,就只能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教学的目的演变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自然免不了成了被填之鸭,成了知识的容器。其次,与考试制度有关,以练代讲,本末倒置。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杀着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全班几十人变得步调一致。大量的各种形式的篇目、单元测试题,成了老师的法宝。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割裂为美,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囚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题、四特点”的教学模式,使本来充满魅力与情味的阅读变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最后与学生的生活有关,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阅读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又该怎样优化阅读教学呢?在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读书是每一个人心灵内在的需求,也是心与心的交汇,更是灵魂的畅游。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还应该揭示作品中的艺术技巧;用高品位的书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来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强烈兴趣。只要有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难,也往往自然生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那么我们应做到:鼓励阅读,坚持阅读的无错原则,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要用适当的方法启发引导而不是蛮横地规定阅读任务,坚持多样化,自由的阅读。给予学生选择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可行的阅读方式,允许学生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度,改变语文统一答案的弊端。
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话式”教学,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变得味同嚼蜡,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参与式教学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从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教师走进文本,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组织和引导的“底气”。要做到一读二想。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等。
3、在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4、创设互动交流的和谐平台,燃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才能让这一珍贵的初读熠熠生辉。尊重学生自由的阅读心和表现欲,要在交流中从容而大度地聆听,精细而智慧地甄别,坦诚而热情地参与。
四、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文学素养的形成,道德情操的提升,意志品质的锻炼等都是很重要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比如,语文课开始,教师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课外阅读中收集的趣事奇闻、动物知识、自然景观介绍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为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他们进行交流;班里可每周组织一次故事会,让学生人人准备故事,准备多个故事,带有表情、动作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或复述故事等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领会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绝妙之处和恰如其分的表达方法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使之终身受益。
总之,做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摒弃一切急功近利的想法,紧紧围绕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潜心探究,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语文素养,遵循阅读教学规律,使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