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化认知语言学论文-刘晓华,陈静雯

范畴化认知语言学论文-刘晓华,陈静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范畴化认知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日语量词「本」,范畴构建,相似性判断

范畴化认知语言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华,陈静雯[1](2019)在《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日语量词「本」的范畴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理论为基础,以大连外国语大学150名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相似性判断问卷调查,旨在探析学生有关日语量词「本」的范畴构建现状。研究结论将对学习者量词习得及教学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2期)

王毓阳[2](2018)在《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的夫妻称谓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用范畴化理论来分析夫妻称谓语可以探知夫妻称谓语的发展变化历程。典型的夫妻称谓语一般很稳定,使用频率较高,而非典型的夫妻称谓语多是改革开放后从其他环境中借用而来的,模糊性较强,可用于多种场合。现代夫妻称谓语中的戏称、昵称趋于世俗化、口语化、广泛化、去性别化,可使夫妻关系更轻松愉快。(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许涛[3](2018)在《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动词多义性的认知语言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词多义指一种词汇形式具有两个或以上相互关联的义项。它们互不相同却存在联系。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客观现象日趋复杂,人们不可避免需要用原有的词表示其他相关事物,从而产生新旧词义并存现象。传统多义现象研究常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内部结构之中,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相互独立,忽略语言与客观世界的相互关联、人对语言的认知过程,过于强调语言的系统结构。20世纪7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为一词多义现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学者们从语言的外部世界以及主、客观世界相互关系和作用的角度出发解释一词多义现象。由此,认知语言学为词汇多义性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究空间。原型范畴理论源于哲学、人类学和认知心理学,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石。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各个义项成员在多义词的语义范畴内地位不同。所有相关词义中有一个中心或核心意义作为其他词义的原型,即原型意义。其他非典型成员是比喻意义或衍伸意义。在原型意义基础上,其他具有相似性又不完全相同的词义进一步延伸,产生新的衍伸意义,从而形成更大的词义范畴。原型范畴理论对分析一词多义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通过具体词汇实例分析可以验证该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实例研究中发现的不足与缺陷有助于完善理论。作为认知语义学的基石,完善原型范畴理论将进一步推动认知语义学以及认知心理学发展。近年来,我国学者尝试从认知理论视角出发剖析汉语、英语、日语、满语、阿拉伯语等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但对俄语词汇的认知分析相对匮乏。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模式——对俄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阐释。文中拟采用演绎法,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多义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模式对俄语多义词词义的引申机制进行剖析,并揭示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隐喻和转喻的联系。本论文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俄语学习者学习和掌握多义词,并指导其在语言实践中正确运用词汇。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理论简述。主要介绍原型范畴理论内涵、形成及应用,同时简述一词多义现象相关概念、历史及研究现状、国内外俄语学者对该现象的研究;第二章和第叁章通过对认知隐喻理论和隐喻模式,认知转喻理论和转喻模式,以及大量具体语料分析,揭示隐喻和转喻是俄语一词多义现象的引申机制,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具有隐喻或转喻联系。第四章介绍动词一词多义隐喻、转喻模式特征及其区别与联系。通过词汇分析发现,部分多义词既可以从隐喻角度也可以从转喻角度衍生出新义。由此形成第叁种词义扩展模式——隐喻和转喻共同作用模式。研究发现,隐喻和转喻是多义词引申的主要认知机制。在一词多义现象中,部分多义现象由单一隐喻或转喻模式形成,部分多义词在隐喻和转喻模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隐喻与转喻认知方式的共同作用,从一个新的视角丰富了词义。(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26)

车心玉[4](2018)在《探究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诞生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侧重研究语言、思维之间的关系,削弱了占据绝大比重的语义和句法方面研究,尝试从"认知"这一角度去解释人类语言普遍规律。语言使用,和一个人的体验、思维不能分离。语言是人类开展沟通、交流的工具,是对思维的反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还是一种认知工具,表达思维之外,还能帮助认识世界、获取知识。(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08期)

鲁昳[5](2018)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语义链角度分析“miss”的多义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得出一词多义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这个词的原型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而位于范畴核心的中心意义,就是这个词义的原型,其他义项分布在原型周围,这些义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通过语义链串联起来。本文就以动词"miss"为例,分析语义链在多义范畴中的具体体现,并且试图发现对多义实词的习得和教学有益的实际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02期)

杨云侠[6](2017)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大学生英语词汇量匮乏是英语学习的桎梏。认知语言学涵盖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其所包含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于英语词汇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进行阐述,分析和探索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促进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7年12期)

赵静[7](2017)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基本层次范畴认知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针对同一事物产生认知差异的现象存在已久,本文从基本层次范畴的角度入手,结合中西方的实证,做出解释,即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认知其主要由于认知的过程中其基本层次范畴的差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语境,人文模型和认知模式。(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7年02期)

胡惠玲[8](2017)在《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故乡,在希腊哲学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后西方哲学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古代最博学的人物。他的观点在后来对许多领域长生了较深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亚氏的范畴论,来谈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之间的关系。一、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一)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的概述"范畴"一词来自古希腊语,由两个词复合而成:(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3期)

张松松,汪少华[9](2016)在《音乐符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基本层范畴化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和语言同为符号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符号性和理据性,从不同维度映射了人类思维。我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用于音乐的认知加工能力与架构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是一样的,是一般认知能力。基本层范畴化加工能力确保了音乐连贯和主题凸显。(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韩林倩[10](2016)在《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词汇的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和学都存在着诸多的误区,本文主要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来研究英语词汇教学。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探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影响,对加强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6年17期)

范畴化认知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用范畴化理论来分析夫妻称谓语可以探知夫妻称谓语的发展变化历程。典型的夫妻称谓语一般很稳定,使用频率较高,而非典型的夫妻称谓语多是改革开放后从其他环境中借用而来的,模糊性较强,可用于多种场合。现代夫妻称谓语中的戏称、昵称趋于世俗化、口语化、广泛化、去性别化,可使夫妻关系更轻松愉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范畴化认知语言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华,陈静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日语量词「本」的范畴构建研究[J].山西青年.2019

[2].王毓阳.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的夫妻称谓语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3].许涛.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动词多义性的认知语言学分析[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4].车心玉.探究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J].才智.2018

[5].鲁昳.从认知语言学的语义链角度分析“miss”的多义范畴[J].山西青年.2018

[6].杨云侠.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J].海外英语.2017

[7].赵静.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基本层次范畴认知差异[J].西部皮革.2017

[8].胡惠玲.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J].北方文学.2017

[9].张松松,汪少华.音乐符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基本层范畴化视角[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

[10].韩林倩.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述评[J].亚太教育.2016

标签:;  ;  ;  ;  

范畴化认知语言学论文-刘晓华,陈静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