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基材,氧化碳,硫酸锰,烷烃,分子筛,梯级。
基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郭海军,李清林,张海荣,熊莲,彭芬[1](2019)在《凹凸棒石负载Cu-Fe-Co基催化剂组合体系用于CO加氢制备低碳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IM)和浸渍燃烧法(IMSC)制备了凹凸棒石(ATP)及凹凸棒石-多孔硅胶微球混合物(ATPS)负载CuFe-Co基改性费托催化剂,通过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它们应用于CO加氢制备低碳醇反应。结果表明,IMSC较IM制备催化剂更有利于CuO的负载、分散和还原,促进H_2和CO与Cu活性位的接触,但两者的最佳低碳醇合成温度均为280℃。通过对ATP和ATPS负载Cu-Fe-Co基催化剂(CFCK/ATP、CFCK/ATPS)与Cu/ZnO/Al_2O_3(CZA)甲醇催化剂的组合体系的优化,获得较理想的低碳醇合成催化剂组合体系CZA║CFCK/ATPS-IMSC。利用它们之间的"产物转化耦合效应",实现CO转化率为46.3%,低碳醇选择性为39.6%,C_(2+)醇含量为22.7%。(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陈彬[2](2019)在《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制备研究获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天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尹振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的论文,被选为当期热点文章。该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教授马丁课题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雄课题组等合作,在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制备和氧还原反应(ORR)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1-18)
贾赞蓉,杜立永,丁玉强[3](2019)在《氧气压力对钴基催化剂催化苯乙烯环氧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制备CoO_x/SiO_2、CoO_x/Al_2O_3、CoO_x/改性高岭土催化剂,在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评价催化剂活性,并考察氧气压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XRD、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O_x/改性高岭土催化剂活性最高,且稳定性良好。氧气压力为(0.1~2.0) MPa时,随着氧气压力的增加,CoO_x/改性高岭土和CoO_x/Al_2O_3催化剂上,苯乙烯转化率提高,环氧苯乙烷选择性先增后降;CoO_x/SiO_2催化剂上,苯乙烯转化率提高,环氧苯乙烷选择性降低。适当增加氧气压力促进环氧苯乙烷的生成,但过高的氧气压力导致副产物的产生,氧气压力1.0 MPa最佳。每30 min向反应体系补充氧气至初始压力,苯乙烯转化率上升,环氧苯乙烷选择性小幅度下降。随着充压次数的增加,苯乙烯转化率增大,环氧苯乙烷选择性下降。(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11期)
陈材,陈依文,魏鼎穹,张辉[4](2019)在《基于UiO-66系列衍生碳基材料负载Ru基催化剂研制及其氨分解制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正八面体的UiO-66和UiO-66-NH_2,在氩气氛围下热处理以及氢氟酸刻蚀后,可获得了ZrO_2/CN、ZrO_2/C、CN和C四种载体材料,并以此为载体负载Ru金属。以氨分解制氢为模型反应,采用TEM和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UiO-66系列衍生碳基材料负载钌金属催化剂的的结构-性能关系。研究结果表明:ZrO_2和N元素协同Ru可显着增加氨解性能,2%Ru-ZrO_2/CN在550℃下转化率可达到99.01%以及具有最低的活化能Ea为31.60 kJ/mol。(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新型[5](2019)在《城市环境所在MOFs基催化剂的制备和VOCs催化氧化方面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工业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催化氧化法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VOCs在较低温度下分解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由于其能耗低、二次污染小、可以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VOCs进行有效治理,且技术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VOCs的治理。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环境功能材料与气态污染物控制研究组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为模板,利用MOFs(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张霄玲,李长明,高士秋,许光文,余剑[6](2019)在《低温锰基催化剂开发与冷热电叁联供烟气脱硝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锰氧化物的优良低温脱硝活性及在含硫烟气中易失活特性,本文以失活生成物硫酸锰为前驱体,碳酸盐为沉淀剂,采用沉淀-焙烧法制备出了纳米MnOx催化剂。发现催化剂中硫酸根的存在严重堵塞了催化剂孔结构,减小了催化剂表面积,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在优化工艺参数条件下,通过挤出成型烘干焙烧制备Φ5Χ30mm颗粒状催化剂,针对天然气冷热电叁联供烟气(5000Nm3/h)环境下,将催化剂布置为叁层,进行长周期脱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入口烟气NOx浓度850~1000mg/m3、床层温度140-160℃、空速4500 h-1条件下稳定运行超过1080h,条形Mn Ox催化剂的脱硝率可以稳定在90-95%,催化剂性能的微弱衰减通过取样分析发现该催化剂在高水蒸气环境下,不稳定锰氧化物的溶出沉积导致了该催化剂表面积的减小,使得脱硝活性有降低的趋势。而试验发现Ce O2的可以显着的提高催化剂的抗烧结性,确保了催化剂的高表面积与催化剂的使用稳定性。该锰基催化剂在130-200℃低硫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赵海军,董芳,韩维亮,唐志诚[7](2019)在《Ce基催化剂结构性质对邻二氯苯催化氧化消除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s)由于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热稳定性好和不易被生物降解等特点,在环境中长期累积存在,对生物和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1]。催化氧化消除方法是将烟气中的CVOCs直接分解转化为无毒或毒性小的水、二氧化碳和氯化氢[2]。Ce基催化剂由于具有储氧能力高、氧流动性好和表面具有丰富氧空位的特点在CVOCs的催化氧化消除中具有优异的反应活性。本文以邻二氯苯(o–DCB)为探针分子,通过制备特定形貌的CeMn氧化物催化剂,探讨了CeMn催化剂特定晶面对o–DCB消除效率的影响规律。CeMn氧化物纳米棒在不同方向暴露出(111)、(110)和(100)叁种晶面(图1a,b),而纳米八面体和立方体则分别只暴露(111)(图1c,d)和(100)(图1e,f)晶面。通过活性(图2A)和CeMn氧化物形貌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形貌依赖关系,纳米棒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o–DCB消除活性,T90仅为346℃,其次为纳米八面体和立方体,T90分别为356和360℃。纳米棒催化剂的高活性主要与其高的氧化还原度和丰富的表面吸附氧有关,而纳米八面体的优异活性则主要与其高的比表面积有关,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更多活性位的暴露。图2B给出了不同形貌催化剂表面的反应速率变化,有意思的是反应速率在叁种催化剂表面的变化与宏观反应活性不太一致,这主要是纳米立方体催化剂具有较小的表面积和高的酸密度,而o–DCB的消除受催化剂表面的酸密度影响较大。另外,在反应过程中不同晶面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速率,变化关系为:(110)>(100)>(111)。因此,除了形貌效应外,o–DCB在CeMn氧化催化剂表面的消除还具有晶面效应。(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李芹[8](2019)在《梯级孔丝光沸石负载的钒基催化剂上异丁烷脱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为介孔模板剂合成了具有梯级孔结构的丝光沸石分子筛,并以之为载体通过浸渍负载制备了钒基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程序升温脱附法(NH3-TPD)等技术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由表征结果可知,制备的钒基催化剂上出现了孔径为2~3nm的介孔,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等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弱酸中心数量升高,中强酸及强酸数量下降,催化剂的相对结晶度随模板剂用量的增多也逐渐下降。催化剂上异丁烷脱氢反应评价结果表明,梯级孔结构的引入能够明显改善催化剂的异丁烷脱氢性能,催化剂上异丁烷转化率略微降低、异丁烯选择性明显升高、裂解等副反应受到抑制、积炭的聚合度有所下降。合成时模板剂的添加量存在最优值,V-MOR-2样品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武江红,薛伟,苏立红,栗俊田,王海堂[9](2019)在《不同处理方法对氮化硼负载铁基催化剂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叁种氮化硼(BN)负载的铁基催化剂,将其用于费托合成反应中;结合XRD、TEM、FT-IR和H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形貌特征、还原性能以及F-T合成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u助剂加入不会破坏载体BN的物相结构,而硼砂的加入会提高载体BN的结晶度; Cu助剂和硼砂加入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不明显,但都会使所制备的负载型铁基催化剂还原温度降低。在n(H2_)/n(CO)=2.0、340℃、2 MPa和GHSV=1500 h~(-1)的条件下,叁种催化剂Fe/BN、Fe/BNM和Fe-Cu/BN上的CO的转化率分别为12.3%、36.2%和31.6%,产物中甲烷选择性为57.9%、26.8%和44.7%。Fe-Cu/BN和Fe/BNM两种催化剂活性均比Fe/BN催化剂有所提高,表明BN负载的铁基催化剂可以通过加入助剂以及改善载体与活性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升其对F-T合成反应的催化活性。相关结果可为探索制备高活性的氮化硼基FT合成催化剂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孟令泉,陈欣,徐祖伟,赵海波[10](2019)在《火焰合成Cu基催化剂在甲烷催化燃烧中的烧结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温催化燃烧中烧结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巨大,而火焰合成的纳米催化剂的烧结行为鲜有研究.通过火焰喷雾热解合成了以TiO2、ZrO2、Si O2为载体的一系列Cu基负载型纳米催化剂,并将所合成的纳米颗粒用于低浓度CH4催化燃烧以评价其性能.对比反应前后催化剂的BET、XRD及TEM表征,研究了不同催化剂材料在高温催化过程中晶相转变与烧结之间的竞争关系,并发现了CuO-ZrO2的表面扩散主导以及Cu O-TiO2的晶界扩散主导的烧结机制.从催化燃烧测试分析发现,CuO-ZrO2在600℃对甲烷的催化转化率达到了90%,Cu O-TiO2由于其抗烧结性能较差在800℃才达到88%转化率,而Cu O-Si O2反应性最差,在600℃只有30%转化率.结果表明,ZrO2负载型Cu基纳米催化剂活性较高兼具抗烧结性能.(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基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日,天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尹振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的论文,被选为当期热点文章。该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教授马丁课题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雄课题组等合作,在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制备和氧还原反应(ORR)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郭海军,李清林,张海荣,熊莲,彭芬.凹凸棒石负载Cu-Fe-Co基催化剂组合体系用于CO加氢制备低碳醇[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陈彬.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制备研究获突破[N].中国科学报.2019
[3].贾赞蓉,杜立永,丁玉强.氧气压力对钴基催化剂催化苯乙烯环氧化的影响[J].工业催化.2019
[4].陈材,陈依文,魏鼎穹,张辉.基于UiO-66系列衍生碳基材料负载Ru基催化剂研制及其氨分解制氢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9
[5].新型.城市环境所在MOFs基催化剂的制备和VOCs催化氧化方面取得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
[6].张霄玲,李长明,高士秋,许光文,余剑.低温锰基催化剂开发与冷热电叁联供烟气脱硝应用[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7].赵海军,董芳,韩维亮,唐志诚.Ce基催化剂结构性质对邻二氯苯催化氧化消除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8].李芹.梯级孔丝光沸石负载的钒基催化剂上异丁烷脱氢性能[J].化工进展.2019
[9].武江红,薛伟,苏立红,栗俊田,王海堂.不同处理方法对氮化硼负载铁基催化剂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9
[10].孟令泉,陈欣,徐祖伟,赵海波.火焰合成Cu基催化剂在甲烷催化燃烧中的烧结行为[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