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花江苏省响水县陈家港中心小学224600
摘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要注意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如《金色的鱼钩》,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班长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着眉头硬咽了下去。教师在教这段话时,就应抓住“硬”字让学生理解,“硬咽”是什么意思?老班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白了,这里的“硬咽”是明明咽不下去,还要勉强往下咽。班长这样做是为了把鱼汤省下来给小战士吃,好让他们坚持走出草地。这样,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受到了舍己为人思想的教育。
二、要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得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我爱故乡的杨梅》,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杨梅的热爱,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者描述故乡杨梅的可爱,实际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时,学生往往会提出:“董存瑞为什么不想其它办法炸碉堡,为什么用手托着,牺牲自己呢?”这时老师就需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当时情况的紧急和董存瑞的献身精神,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三、要注重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笔者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总结全文:回顾这篇课文,作者离开自己的祖国,心情异常复杂。这包括对亲友送别的由衷感激、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对自己离国而去的深深自责、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热切希望。从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郑振锋先生的殷殷爱国志、拳拳爱国情。教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对作者无比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要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如学习了《珍贵的教科书》、《一定要争气》后,要引导学生奋发学习建设四化的本领;学习了《列宁和卫兵》,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制度;学习了《寒号鸟》,则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办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这些都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提高思想觉悟。
参考文献
[1]周凌枝寓德育于语文教学[J].学苑教育,2010(05)。
[2]程俊把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J].成功(教育),2010(04)。
[3]阎淑珍语文教学中的德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4)。
[4]钱雅莲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4)。
[5]金桂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升华[J].中国校外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