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食管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综合护理,食管癌,早期肠内营养
早期食管癌论文文献综述
周春燕[1](2019)在《综合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39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EEN不耐受发生率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8d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EEN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d ALB与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降低食管癌术后EEN不耐受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付瑞壮[2](2019)在《放射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早期食管癌采用放射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怀疑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超声内镜诊断及放射诊断,以电子纤维镜活检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诊断和放射诊断的误诊率、检出率,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放射诊断影像结果。结果 80例患者经电子纤维镜活检均确诊为早期食管癌。超声内镜诊断检出64例(80.00%),误诊16例(20.00%);放射诊断检出77例(96.25%),误诊3例(3.75%)。放射诊断检出率高于超声内镜,误诊率低于超声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放射诊断结果 ,半环征和环征食管癌患者共有8例,直径为1~2 cm;6例患者双边征和管壁局部增厚,环征患者管壁为1.3 cm;3例患者具有泡沫阴影和结节状的阴影,边缘非常模糊;2例患者为斑状钡影,切线轮廓发生中断,具有斑点状;2例钡影大小为1~2 cm,表面平坦且出现隆起。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放射诊断,具有很高的检出率和符合率,可以为医生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马伟钦,林少斌,陈钦明,陈伟平[3](2019)在《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只进行简单的病理活检;观察组采用复方碘溶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操作,对不染色区域、染色区域、可疑部位进行活检。结果经过不同的病理检查后,观察组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后发现早期食管癌8例(20.0%),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0例(50.0%),重度非典型增生3例(7.5%);对照组早期食管癌3例(7.5%),轻中度非典型增生15例(37.5%),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2.5%),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可以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期刊2019年11期)
陈鑫,孙志红,葛鹏[4](2019)在《胸腹腔镜Ivor-Lewis术在老年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腹腔镜Ivor-Lewis术在老年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胸腹腔镜Ivor-Lewis术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A组,行McKeown术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术后24 h的血清ACTH及Cor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早期食管癌患者中应用胸腔镜Ivor-Lewis术较McKeown术的应激反应更小,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1期)
张帆[5](2019)在《胸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影响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研究组给予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0期)
向京元,令狐恩强,李隆松,师永盛,邹家乐[6](2019)在《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用于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手术治疗的共68例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组45例和ESTD组23例。对比分析ESD组与ESTD组在术中出血、穿孔、剥离速度、治愈性切除率的表现。结果安全性,ESD组1例(2.2%)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ESTD组2例(8.7%)发生迟发性出血,该3例出血患者通过热止血钳电凝处理均成功止血,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5)。ESD组无穿孔出现;ESTD组1例发生术中穿孔,以钛夹及生物蛋白胶有效封堵穿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有效性,ESD组40例(88.9%)实现治愈性切除,ESTD组21例(91.3%)达到治愈性切除,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ESD组病变剥离速度为(33.2±13.4)mm~2/min,ESTD组病变剥离速度为(41.8±17.3)mm~2/min,两组相比,ESTD组要显着快于ESD组(P=0.027)。结论与传统ESD相比,ESTD对于病变黏膜剥离速度更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切除术式。(本文来源于《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美东,初元[7](2019)在《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及证据的积累,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被证实有确切的疗效,已成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等。针对不同具体病变选择适当的内镜治疗方式,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术前评估、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上仍有尚待解决的问题,这制约了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发展和临床进一步推广。本文通过对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方法和疗效进行述评,阐明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有临床资料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彭旭阳,吴明,吴紫祥[8](2019)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治疗通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管癌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位居前列[1]。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成熟,食管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术后恢复更快;但手术并发症仍偏多,这其中的重要因素是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食管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和肿瘤本身的影响[2],患者术前出现体质量下降风险较(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黄小波[9](2019)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放化疗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对食管癌放化疗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7例食管癌化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28例实施常规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29例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肠胃道功能及营养状态恢复情况,观察两组化放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组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化放疗有效率86.21%、护理满意度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1%、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57%、4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放化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显着,能显着提升放化疗疗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本文来源于《慢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月晓,陈健[10](2019)在《顺铂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顺铂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108例,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相同的微创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于术前联合顺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54例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2个疗程的顺铂化疗,无因化疗导致的死亡病例,临床获益率为100.00%。顺铂化疗过程中的主要毒性反应有白细胞减少症、胃肠道反应等,且均为Ⅰ—Ⅱ度,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患者可耐受。观察组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为98.15%(5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4%(4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07%(13/54)、33.33%(1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无患者死亡,生存率为100.00%;对照组1例患者死亡,生存率为98.15%。结论:顺铂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近期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09期)
早期食管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早期食管癌采用放射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怀疑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超声内镜诊断及放射诊断,以电子纤维镜活检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诊断和放射诊断的误诊率、检出率,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放射诊断影像结果。结果 80例患者经电子纤维镜活检均确诊为早期食管癌。超声内镜诊断检出64例(80.00%),误诊16例(20.00%);放射诊断检出77例(96.25%),误诊3例(3.75%)。放射诊断检出率高于超声内镜,误诊率低于超声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放射诊断结果 ,半环征和环征食管癌患者共有8例,直径为1~2 cm;6例患者双边征和管壁局部增厚,环征患者管壁为1.3 cm;3例患者具有泡沫阴影和结节状的阴影,边缘非常模糊;2例患者为斑状钡影,切线轮廓发生中断,具有斑点状;2例钡影大小为1~2 cm,表面平坦且出现隆起。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放射诊断,具有很高的检出率和符合率,可以为医生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食管癌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春燕.综合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体会[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付瑞壮.放射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马伟钦,林少斌,陈钦明,陈伟平.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
[4].陈鑫,孙志红,葛鹏.胸腹腔镜Ivor-Lewis术在老年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5].张帆.胸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影响比较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
[6].向京元,令狐恩强,李隆松,师永盛,邹家乐.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7].徐美东,初元.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现状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彭旭阳,吴明,吴紫祥.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治疗通路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9
[9].黄小波.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放化疗效果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9
[10].张月晓,陈健.顺铂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