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作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的有效措施

垄作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的有效措施

一、垄作区田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纯乾,李凤鸣,柳金库,丛子健,丁宏宇,赵旭珍[1](2021)在《适宜东北地区的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北地区坡耕地占该区耕地总面积的58.73%,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由于东北地区属于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因此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极其重要。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蓄水截流,固土减蚀,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降低面源污染,具有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陈靖天[2](2021)在《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灌木种类筛选及栽植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黑土地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土壤肥沃,质地松软,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农耕土地。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人类的耕作和生态破坏,导致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退化日益加剧,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坡耕地侵蚀沟严重危害着东北黑土区的粮食生产,植物措施是侵蚀沟治理中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针对近年来侵蚀沟治理中栽植灌木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的问题,选择了6种灌木,以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覆盖地膜和短截油漆封顶三种栽植方式为处理,进行了春、秋季栽植时期成活率、相对生长速率、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今后侵蚀沟治理中的适宜灌木选择和相对应的栽植方式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覆盖地膜处理会显着增加春季栽植的紫穗槐和柠条的成活率,而春、秋两季节栽植下,短截油漆封顶处理均会显着增加珍珠梅的成活率。在同一栽植方式下,紫穗槐、沙棘、柠条在春季栽植时的成活率均高于秋季栽植。6种灌木中,对环境适应性最强的是珍珠梅,其次是榛子,在不同的处理下这两种灌木的成活率均在80%以上,最低的是梭梭,成活率在8%以下。(2)不同栽植方式对不同灌木树种生长的影响不同。覆盖地膜和短截油漆封顶可显着提高紫穗槐苗木的株高、地径、冠幅、根长和分枝数的相对生长速率,只有覆盖地膜处理下可显着提高柠条的株高、地径、冠幅和根长的相对生长速率。而在不同的栽植处理下对珍珠梅、榛子、沙棘的株高、冠幅等指标有增加的趋势,但总体来说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对比5种灌木植物生长指标的相对生长速率,春季栽植的效果显着好于秋季。(3)在春季栽植时,覆盖地膜可显着增加5种灌木可溶性糖含量,但对秋季栽植的灌木影响不显着。在无处理条件下,秋季栽植的紫穗槐、珍珠梅、榛子、沙棘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春季。覆盖地膜处理可显着增加春季栽植的灌木可溶性蛋白含量,对秋季栽植的灌木影响不显着。在无处理条件下,5种灌木可溶性蛋白含量值差异较大,由大到小排序为柠条>紫穗槐>沙棘>榛子>珍珠梅。(4)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春季栽植下不同处理对5种灌木各指标的影响效果为: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无处理,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处理下植物综合排序为:紫穗槐>柠条>沙棘>珍珠梅>榛子;综合评价秋季栽植不同处理对4种灌木个指标的影响效果为:覆盖地膜>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无处理>短截油漆封顶,覆盖地膜处理下植物综合排序为:紫穗槐>珍珠梅>榛子>沙棘。(5)梭梭和秋季栽植的柠条成活率低,不能很好的适应侵蚀沟坡耕地的环境,不适宜作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的水土保持植物。综合考虑建议在东北黑土区以春季栽植+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顶处理的紫穗槐和柠条作为侵蚀沟治理中的植物和栽植方式;秋季栽植时可以使用珍珠梅和榛子,具体是否使用覆盖地膜的栽植方式,需根据地区气候和侵蚀沟坡度做进一步研究。

周晓莹,贾立志,桑卫国[3](2020)在《基于文献统计的CSLE模型中耕作措施因子的确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CSLE模型中T因子的确定方法,收集并筛选了关于全国各水土保持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与传统耕作相比减少侵蚀的研究成果,利用文献统计的方法,计算并得出了我国6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在6个水土保持区的T因子取值。结果表明:(1)东北黑土区免耕秸秆覆盖、等高耕作和垄作区田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T因子分别为:0.20±0.14,0.52±0.25,0.15±0.12;(2)北方土石山区免耕、垄作区田和等高耕作+植物篱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T因子分别为:0.51±0.25,0.46±0.24,0.17±0.09;(3)西北黄土高原区免耕、免耕秸秆覆盖和等高耕作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T因子分别为:0.73±0.17,0.69±0.22,0.27±0.22;(4)南方红壤区免耕秸秆覆盖和等高耕作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T因子分别为:0.11±0.08,0.54±0.32;(5)西南紫色土区免耕秸秆覆盖、等高耕作、等高耕作+植物篱和聚土免耕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T因子分别为:0.44±0.29,0.48±0.27,0.47±0.24,0.32±0.15;(6)西南岩溶区免耕和等高耕作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T因子分别为:0.49±0.33,0.38±033。由此可知,在同一水土保持区,不同耕作方式的T因子取值不同,相同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不同的水土保持区的T因子取值也有较大差异。

刘卉芳,单志杰,秦伟,殷哲[4](2020)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评述》文中指出东北黑土区被誉为国家粮食生产与供给的"稳压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与利用、保护不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东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的疏理与分析,总结出当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概述了在漫川漫岗区、丘陵沟壑区和农牧交错区推广应用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角度,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和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牛晓乐[5](2019)在《内蒙古扎赉特旗冒山小流域保护性耕作措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势头越来越猛烈,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经营管理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向恶化趋势发展,水土流失现象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生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选取冒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辅助,结合小流域土地资源调查、土壤养分空间分析进行以农业利用为目的的土地潜力评价,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冒山小流域保护性耕地措施,以期为有效保护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结合相关数据,运用科学合理的理论分析方法,得到以下结论:(1)冒山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异系数为17.34%~40.81%,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在流域中间位置较东西两侧含量偏高。(2)冒山小流域土地潜力评价结果分为Ⅰ等地、Ⅱ等地、Ⅲ等地、Ⅳ等地、V等地、Ⅵ等地6个等级,占小流域土地面积比值分别为10.67%、30.04%、33.41%、9.42%、10.99%、5.38%。(3)在相同降雨条件下,横坡耕作、竹节垄Ⅰ、竹节垄Ⅱ较顺坡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流减沙作用,竹节垄Ⅱ效果最为显着。竹节垄Ⅱ与横坡耕作比较,产流起始时间延长38min,单次降雨径流量减少57.1%,产沙量减少51.9%;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0~20cm 土层平均含量分别提高5.89%、11.48%、16.54%、21.75%。(4)梯度增施有机肥,除碱解氮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随增施有机肥量增加而增加。(5)地埂植物篱较顺坡耕作、横坡耕作有明显的保水固土效益,径流量分别减少81.53%和65.71%,侵蚀量分别减少74.89%和54.26%。土壤养分方面,地埂植物篱较顺坡耕作和横坡耕作分别提高15.89%~36.05%和3.64%~13.47%。

陈玎烨[6](2019)在《农户种植行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其中农田径流侵蚀作为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引起科学家广泛关注,探索不同种植行为对农田径流侵蚀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因子值,对我国水土流失侵蚀预报和优化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调研现有文献资料基础上,收集农田产流产沙实验结果,探究不同种植措施对农田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利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对不同措施进行相互对比,对水土流失影响程度定量分析及排序,从而确定不同种植措施下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特征,在RUSLE模型支持下进行模拟和取值,对我国南方农业区主要种植措施P值进行估算,定量分析我国南方农业区不同种植措施水土保持效应。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施氮量和施肥类型对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合理采取减氮措施有助于减少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流失。农家肥和化肥的配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流失,在现有的施肥环境下适当提高农家肥比例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2)耕作方式对水土耕作方式的选择对水土流失有一定影响,免耕措施较翻耕和少耕能够有效减少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垄向的不同对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有显着影响,其中横坡垄作显着减少了两者的流失,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降低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作用,麦秸对减少径流量作用最大,而其他秸秆减少土壤侵蚀量的作用最大。(3)我国南方农业区的植物篱、秸秆还田、免耕、免耕+秸秆还田、横坡垄作和横坡垄作+秸秆还田的P值分别为0.48、0.56、0.58、0.05、0.40和0.03,利用RUSLE模拟效果较好。与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相比,横坡垄作和秸秆还田的组合措施减沙效应最好,达到97%,免耕+秸秆还田为95%,其次是横坡垄作,减少了60%的土壤流失量,植物篱和秸秆还田措施分别为52%和44%,最后是免耕,减少了42%的土壤流失量。横坡垄作+秸秆还田的模式水保效益最高,可在我国南方农业区推广,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设。

牛晓乐,秦富仓,杨振奇,李龙,李晓琴,刘力川[7](2019)在《黑土区坡耕地几种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东北黑土区作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其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早已备受关注。【目的】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强度,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方法】在10°坡径流小区上,对比分析了黑土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坡耕地坡面产流、土壤侵蚀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竹节垄Ⅱ与横坡耕作相比,产流起始时间延长38 min,单次降雨径流量减少57.1%,产沙量减少51.9%;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89%、11.48%、16.54%、21.75%。【结论】在相同降雨条件下,横坡耕作、竹节垄Ⅰ、竹节垄Ⅱ较顺坡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流减沙作用,竹节垄Ⅱ效果最为明显。

赵伟[8](2017)在《坡耕地应用不同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文中认为众所周知,坡耕地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只有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治理,才能逐步缓解水土流失的危害,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为发展特色产业、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也只有以坡耕地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线,才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改观治理区的生态环境,促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的提升。文章简析了坡耕地的概况及其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具体案例指出了坡耕地应用不同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谢庭生,谢树春,赵玲,杨安琪[9](2015)在《红壤低丘坡耕地垄作草垱区田的种植效应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使"垄作区田"这一农耕措施在多雨地区不降低水土保持作用,在湖南省衡南县油子岭低山丘陵区,选取横坡种植、垄作区田、垄作草垱区田共3个不同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为试验处理,以传统顺坡垄作为对照,通过坡面径流小区试验,对湘中红壤坡耕地垄作草垱区田种植效应进行了研究。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各小区径流量、侵蚀量、养分流失量均是顺坡耕种(CK)>横坡耕作(CT)>垄作区田(RA)>垄作草垱区田(PF),而作物产量则相反,产量从高到低依秩为PF>RA>CT>CK;产流、产沙达最大值的时间是暴雨后10Min、5Min,和前人研究结果均是10Min有区别。因此,垄作草垱区田是红壤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应用前景广阔,应积极的加以推广。

姚志杰,牟雪,尹晓静[10](2015)在《坡耕地农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防蚀机理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于防治土壤侵蚀、促进农业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从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糙率;增加植被覆盖;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三方面着手,介绍了等高耕作、水平沟种植、覆盖耕作、深耕松法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防蚀效果及其机理。

二、垄作区田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垄作区田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适宜东北地区的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东北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
2 适宜东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2.1 等高耕作技术
    2.2 垄作区田种植技术
    2.3 秸秆粉碎深翻还田种植技术
        1)秸秆粉碎:
        2)翻压还田:
        3)整地:
    2.4 免耕+秸秆覆盖还田种植技术
3 结论

(2)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灌木种类筛选及栽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侵蚀沟研究现状
        1.2.2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
        1.2.3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的治理与修复
        1.2.4 植物护坡技术与作用
        1.2.5 灌木生长状态与水土保持效应关系
        1.2.6 灌木生理指标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
        1.2.7 栽植技术措施
        1.2.8 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1.2.9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土壤类型
        2.1.4 试验区概况
    2.2 供试灌木树种特点及选择依据
        2.2.1 供试树种
        2.2.2 供试灌木特点及选择依据
    2.3 研究方法
        2.3.1 试验样地选择
        2.3.2 实验处理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土壤样品采集及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2.4.2 栽植前灌木苗木生理指标调查
        2.4.3 栽植后灌木成活率及生理指标调查
        2.4.4 灌木相对生长速率
        2.4.5 隶属函数
        2.4.6 灌木生理指标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季节与不同栽植方式对灌木成活率的影响
        3.1.1 紫穗槐成活率
        3.1.2 珍珠梅成活率
        3.1.3 榛子成活率
        3.1.4 沙棘成活率
        3.1.5 柠条成活率
        3.1.6 梭梭成活率
    3.2 不同季节与不同栽植方式对灌木生长指标的影响
        3.2.1 灌木株高
        3.2.2 灌木株高相对生长速率
        3.2.3 灌木地径
        3.2.4 灌木地径相对生长速率
        3.2.5 灌木根长
        3.2.6 灌木根长相对生长速率
        3.2.7 灌木冠幅
        3.2.8 灌木冠幅相对生长速率
        3.2.9 灌木分枝数
        3.2.10 灌木分枝数相对生长速率
    3.3 不同季节与不同栽植方式对灌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3.3.1 灌木可溶性糖含量
        3.3.2 灌木可溶性蛋白含量
    3.4 基于隶属函数分析法的综合评价
        3.4.1 春季栽植时不同处理下灌木的综合评价
        3.4.2 秋季栽植时不同处理下灌木的综合评价
4 讨论
    4.1 不同季节与不同栽植方式对灌木成活率的影响
    4.2 不同季节与不同栽植方式对灌木生长指标的影响
    4.3 不同季节与不同栽植方式对灌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文献统计的CSLE模型中耕作措施因子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黑土区T因子取值
    2.2 北方土石山区T因子取值
    2.3 西北黄土高原区T因子取值
    2.4 南方红壤区T因子取值
    2.5 西南紫色土区T因子取值
    2.6 西南岩溶区T因子取值
3 结 论

(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
    1.1 水力侵蚀
    1.2 风力侵蚀
    1.3 冻融侵蚀
2 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2.1 工程措施
        2.1.1 坡改梯
        2.1.2 微地形整治
        2.1.3 坡面径流调控
        2.1.4 沟道防护
    2.2 生物措施
        2.2.1 自然生态恢复
        2.2.2 人工植被修复
    2.3 耕作措施
        2.3.1 保护性耕作
        2.3.2 鼠道耕法
        2.3.3 秸秆还田
3 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典型
    3.1 漫川漫岗区治理模式
    3.2 丘陵沟壑区治理模式
    3.3 农牧交错区治理模式
4 新时代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1 问题
    4.2 展望
        (1)深入研究黑土区水土保持基础理论
        (2)大力提升黑土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3)全面加强黑土区农田保护与绿色发展科技支撑
        (4)创新开展黑土区水土保持示范推广

(5)内蒙古扎赉特旗冒山小流域保护性耕作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黑土区研究现状
        1.2.2 土地资源潜力评价
        1.2.3 水土流失研究进展
        1.2.4 保护性耕作措施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扎赉特旗基本情况
    2.2 冒山小流域基本情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自然条件
        2.2.3 社会经济状况
    2.3 冒山小流域生态现状
        2.3.1 生态环境现状
        2.3.2 水土流失现状
3 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3.1 土壤养分的统计特征
    3.2 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3.3 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
    3.4 不同地形因子下土壤养分特征
        3.4.1 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土壤养分
        3.4.2 不同坡度下的土壤养分
        3.4.3 不同坡向下的土壤养分
    3.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
    3.6 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交互作用下土壤养分
    3.7 小结
4 小流域土地资源潜力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单元划分
        4.1.2 评价因子选取
        4.1.3 限制因子权重确定
        4.1.4 土地潜力评价指标构建
    4.2 潜力评价结果分析
        4.2.1 Ⅰ等地
        4.2.2 Ⅱ等地
        4.2.3 Ⅲ等地
        4.2.4 Ⅳ等地
        4.2.5 Ⅴ等地
        4.2.6 Ⅵ等地
    4.3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4.4 小结
5 坡耕地保护性耕作
    5.1 横坡耕作及竹节垄措施
        5.1.1 竹节垄承雨能力分析
        5.1.2 不同耕作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1.3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2 增施有机肥
        5.2.1 增施有机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2.2 增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3 地埂植物篱措施
        5.3.1 地埂埂间距确定
        5.3.2 地埂植物篱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3.3 地埂植物篱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4 小结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农户种植行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Meta分析
        1.2.2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进展
        1.2.3 不同种植行为对径流侵蚀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区域概况
    2.2 数据来源
        2.2.1 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数据来源
        2.2.2 P值计算数据来源
    2.3 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2.3.1 网状关系图
        2.3.2 异质性检验
        2.3.3 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的一致性检验
        2.3.4 合并效应量
        2.3.5 排序概率图
    2.4 P值计算方法
        2.4.1 P值实测值计算方法
        2.4.2 非标准化小区P值标准化
        2.4.3 基于RUSLE模型的P值模拟值计算方法
        2.4.4 模拟验证与评价
3 不同种植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3.1 不同施氮量的径流侵蚀特征
        3.1.1 不同施氮量的径流特征
        3.1.2 不同施氮量的侵蚀特征
        3.1.3 施氮量与径流侵蚀关系
    3.2 不同施肥类型的径流侵蚀特征
        3.2.1 不同施肥类型的径流特征
        3.2.2 不同施肥类型侵蚀特征
        3.2.3 施肥类型与径流侵蚀关系
    3.3 不同耕作方式的径流侵蚀特征
        3.3.1 不同耕作方式径流特征
        3.3.2 不同耕作方式侵蚀特征
        3.3.3 耕作方式与径流侵蚀关系
    3.4 不同垄向的径流侵蚀特征
        3.4.1 不同垄向径流特征
        3.4.2 不同垄向侵蚀特征
        3.4.3 垄向与径流侵蚀关系
    3.5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径流侵蚀特征
        3.5.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径流特征
        3.5.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侵蚀特征
        3.5.3 秸秆还田方式与径流侵蚀关系
4 基于RUSLE的南方农业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P值研究
    4.1 结果分析
        4.1.1 P值计算和模拟结果
        4.1.2 模型验证结果
        4.1.3 实测P值的差异性检验
    4.2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参与的项目
致谢

(7)黑土区坡耕地几种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节垄承雨能力分析
    2.2 不同耕作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3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坡耕地应用不同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坡耕地的概况
2 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1 地貌因素
    2.2 植被破坏的影响
    2.3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3 坡耕地应用不同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1 秸秆还田和土地深松
    3.2 实施“坡改梯”建设
    3.3 垄作区田

(9)红壤低丘坡耕地垄作草垱区田的种植效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 1 试区概况
    1. 2 试验设计
    1. 3 观测项目及方法
    1. 4 试验过程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 1 垄作草垱区田的保持水土效应
    2. 2 垄作草垱区田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效应
    2. 3 垄作草垱区田提高作物产量效应
3 结语

四、垄作区田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适宜东北地区的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技术[J]. 李纯乾,李凤鸣,柳金库,丛子健,丁宏宇,赵旭珍.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1(05)
  • [2]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灌木种类筛选及栽植技术研究[D]. 陈靖天.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文献统计的CSLE模型中耕作措施因子的确定[J]. 周晓莹,贾立志,桑卫国.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6)
  • [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评述[J]. 刘卉芳,单志杰,秦伟,殷哲. 泥沙研究, 2020(04)
  • [5]内蒙古扎赉特旗冒山小流域保护性耕作措施研究[D]. 牛晓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6]农户种植行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D]. 陈玎烨.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7]黑土区坡耕地几种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 牛晓乐,秦富仓,杨振奇,李龙,李晓琴,刘力川.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5)
  • [8]坡耕地应用不同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 赵伟.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04)
  • [9]红壤低丘坡耕地垄作草垱区田的种植效应试验[J]. 谢庭生,谢树春,赵玲,杨安琪.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06)
  • [10]坡耕地农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防蚀机理及效果研究[J]. 姚志杰,牟雪,尹晓静.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03)

标签:;  ;  ;  ;  ;  

垄作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的有效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