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磨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耐磨损,机构,凸轮,复合材料,磨损,可靠,插秧机。
耐磨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赵匀,黄节泵,张玮炜[1](2011)在《旋转式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耐磨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曲柄摇杆乘坐式水稻插秧机,旋转式水稻插秧机速度提高了1倍,移箱机构速度和秧箱质量增加,使双螺旋轴滑道两端冲击载荷增加了5倍,滑块和双螺旋轴两端滑道磨损严重。为了减小磨损和冲击,在双螺旋轴两端配置缓冲弹簧。通过建立滑道、滑块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以及编写优化程序,得出双螺旋轴两端回转槽优化曲线和缓冲弹簧弹性系数。优化后,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滑块与双螺旋轴两端滑道的作用力显着减小,使采用尼龙替代优质钢材加工双螺旋轴具有可行性。对各种尼龙材料和钢材加工的双螺旋轴和滑块进行了耐磨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耐磨尼龙66双螺旋轴和45号淬火钢滑块能够满足插秧机的工作寿命要求。(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何韶君[2](2008)在《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耐磨损设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的润滑状态及磨损判断等问题,首次将EHL理论应用于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中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对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的油膜厚度和膜厚比的计算,判断该输出机构的润滑状态及磨损程度;为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的耐磨损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何韶君[3](2007)在《刮板输送机中行星齿轮传动的耐磨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刮板输送机中行星齿轮传动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并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分析了传动润滑状态与磨损的关系,为刮板输送机中行星齿轮传动的耐磨损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07年07期)
陈敏[4](2003)在《现代内燃机耐磨损设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现代内燃机设计中 ,为保证和提高内燃机主要零件的耐磨损性能 ,在材料选择、热处理、表面强化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技术(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3年05期)
车建明[5](2001)在《C/Cu材料耐磨损设计准则研究中的均匀设计与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均匀设计方法进行C/Cu复合材料的磨损试验设计 ,不仅大大减少了试验次数 ,而且使所选试验点都具有“代表性”。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可靠度与载荷、速度的回归方程 ,为研究C/Cu复合材料的耐磨损设计准则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01年06期)
罗庆生,韩宝玲[6](2001)在《基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条件的滚动轴承耐磨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理论和条件 ,阐述了基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耐磨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1年02期)
罗庆生,韩宝玲[7](2000)在《饮料高速灌装机灌料行程控制凸轮机构的耐磨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理论和条件 ,阐述了基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凸轮机构耐磨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本文来源于《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期刊2000年05期)
张玉环,史道济,车建明[8](1999)在《均匀设计在研究C/Cu复合材料耐磨损设计准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均匀设计安排 C/ Cu 复合材料的磨损试验,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可靠度与载荷p、速度v 的回归方程,它有助于对 C/ Cu 复合材料磨损性能设计准则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数理统计与管理》期刊1999年05期)
李闪,胡秉辰,徐杰[9](1998)在《平底直动从动杆盘状凸轮机构的耐磨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凸轮机构的失效形式,提出了耐磨损设计的准则;阐述了按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设计平底直动从动杆盘状凸轮廓线及按赫兹应力确定凸轮宽度的设计方法.这对重载或中高速传力凸轮机构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来源于《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车建明[10](1996)在《C/Cu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及耐磨损设计准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简称C/Cu复合材料)是可用作无润滑摩擦副的一种新材料,研究其摩擦磨损性能和新的耐磨损设计准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MG-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无润滑条件下,对C/Cu复合材料与45钢组成的摩擦副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试验设计方法的研究。通过对全因素试验设计、单因素轮换试验设计、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找出了一种适合磨损试验特点的试验设计方法——均匀设计法。这种方法不仅适合多因素,更适合多水平的试验设计。使用这种方法,可避免传统磨损试验中单因素轮换试验和盲目选取试验点所造成的试验结果不能全面反映磨损规律的缺点,不仅使所考察的因素空间足够大,而且使所选的试验点都具有“代表性”,实现了多因素科学搭配。从而大大减少了试验次数,提高了试验效率,且使试验数据的统计结果具有优良性。为磨损试验参数设计的规范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二.磨损率概率预测的研究。将磨损率作为一个随机变量,运用试验设计技术和概率与数理统计原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具有一定可靠度的试验统计数据,确定C/Cu复合材料磨损率的分布参数。导出了磨损率与载荷、速度及可靠性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C/Cu复合材料磨损率的概率预测。统计检验表明所建立的磨损率预测方程具有高度显着性,并有确定的预报精度。这种理论和方法对建立各种材料的磨损率预测模型具有通用性。叁.磨损特性的研究。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和电子探针技术,揭示了C/Cu复合材料磨损表面中介膜的显微形貌、组成成分及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重点探讨了磨损表面材料“反向”转移的现象、规律及发生原因,阐明了两硬度相差较大的物体相摩擦时,不仅较软材料向较硬材料表面粘附,在一定条件下,也出现较硬材料向较软材料表面粘附的现象。同时,还探讨了磨损率、摩擦系数随载荷、速度的变化规律,阐明了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随载荷、速度从优到劣的转化条件,给出了摩擦磨损状态的转变图。为寻求C/Cu复合材料副的最佳工况条件提供了依据,从而也进一步丰富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理论.四.耐磨损设计准则的研究。对C/Cu复合材料的磨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引入可靠性技术,建立了不同许用临界磨损率下材料的R—p—v曲线族及其计算方法。为使用C/Cu复合材料提供了科学、可靠的设计数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1996-09-01)
耐磨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的润滑状态及磨损判断等问题,首次将EHL理论应用于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中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对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的油膜厚度和膜厚比的计算,判断该输出机构的润滑状态及磨损程度;为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的耐磨损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磨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赵匀,黄节泵,张玮炜.旋转式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耐磨损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11
[2].何韶君.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耐磨损设计的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
[3].何韶君.刮板输送机中行星齿轮传动的耐磨损设计[J].煤矿机械.2007
[4].陈敏.现代内燃机耐磨损设计技术[J].润滑与密封.2003
[5].车建明.C/Cu材料耐磨损设计准则研究中的均匀设计与回归分析[J].机械设计.2001
[6].罗庆生,韩宝玲.基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条件的滚动轴承耐磨损设计[J].润滑与密封.2001
[7].罗庆生,韩宝玲.饮料高速灌装机灌料行程控制凸轮机构的耐磨损设计[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0
[8].张玉环,史道济,车建明.均匀设计在研究C/Cu复合材料耐磨损设计准则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
[9].李闪,胡秉辰,徐杰.平底直动从动杆盘状凸轮机构的耐磨损设计[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8
[10].车建明.C/Cu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及耐磨损设计准则的研究[D].天津大学.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