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针状碳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化物,针状,白口,遗传性,合金,铸铁,弯曲。
针状碳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侯艳嫔[1](2004)在《原材料中针状碳化物在低铬白口铸铁中的遗传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金属遗传性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剖析了低铬白口铸铁磨球组织中因存在针状碳化物而引起破碎率高的原因。在深入分析原材料中针状碳化物的遗传效应对低铬白口铸铁组织与性能影响的基础上,以探讨针状碳化物的遗传机理,改善针状碳化物的不良遗传效应为宗旨,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深入研究了原材料及其相应的低铬白口铸铁中针状碳化物的组织形态、化学成分以及微观结构;并采用重熔、过热以及电磁搅拌叁种工艺措施,探讨消除不良遗传物质——针状碳化物的最佳途径,为铸造合金遗传性研究以及提高耐磨材料的服役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不同原材料中针状碳化物对低铬白口铸铁的遗传效应的研究,发现原材料中存在针状碳化物者,其获得的试样中也存在同样的组织,其中以全白口生铁和废机铁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低铬白口铸铁试样中针状碳化物遗传现象最为明显。分别对原材料及其制备的低铬白口铸铁中的针状碳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及微观结构探讨得出,原材料中针状碳化物主要化学成分为C、Fe,低铬白口铸铁中针状碳化物化学成分为C、Fe、Cr:原材料及低铬白口铸铁中的针状碳化物其微观结构均为斜方晶格结构。这一论据有力地证明了针状碳化物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 在研究改善针状碳化物的遗传效应时分别采用重熔、过热、电磁搅拌叁种工艺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叁种工艺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针状碳化物的遗传性。增加重熔次数使得针状碳化物尺寸减小,数量增加;提高熔炼温度和增大磁场强度,则使得针状碳化物尺寸减小,数量下降,电磁搅拌对针状碳化物的削弱作用明显优于重熔与过热,同时电磁搅拌对低铬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也强于重熔及过热处理。(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04-01-01)
汪林,叶锐曾,周守礼,杜宝泉[2](1990)在《GH220合金中晶界针状碳化物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在1123K,392MPa下周期持久断裂过程中晶界针状碳化物的析出过程。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实验采用二种热处理工艺,得到二种不同的晶界状态:直晶和弯晶。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晶界状态,晶界碳化物都有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过程。而弯晶处理的合金,首先发生由弯晶向平直晶界的转变,即尺寸较大且不规则状的晶界碳化物逐渐断裂成颗粒状排列的晶界碳化物,该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这就解释了弯晶合金比如直晶合金针状碳化物量少的原因。提出了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模型。(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1990年03期)
针状碳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在1123K,392MPa下周期持久断裂过程中晶界针状碳化物的析出过程。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实验采用二种热处理工艺,得到二种不同的晶界状态:直晶和弯晶。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晶界状态,晶界碳化物都有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过程。而弯晶处理的合金,首先发生由弯晶向平直晶界的转变,即尺寸较大且不规则状的晶界碳化物逐渐断裂成颗粒状排列的晶界碳化物,该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这就解释了弯晶合金比如直晶合金针状碳化物量少的原因。提出了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针状碳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侯艳嫔.原材料中针状碳化物在低铬白口铸铁中的遗传效应[D].河北工业大学.2004
[2].汪林,叶锐曾,周守礼,杜宝泉.GH220合金中晶界针状碳化物的成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