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利率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利率,体制,利率市场化,债利,商业银行,双轨制,学制。
利率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丁波,巴曙松,马小可,金玲玲[1](2012)在《银行表内理财产品助益中国利率体制并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以来,在多重因素刺激下获得快速发展的表内理财产品在改变银行传统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也在逐渐开启的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产生着"反脱媒"效应,并对产品综合定价机制、收益率曲线和隐性利率保险机制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论文检视了银行表内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经济体的经验,对其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并试图以此作为促进中国利率体制并轨的突破口。插图:张超(本文来源于《农村金融研究》期刊2012年09期)
巴曙松,王月香[2](2011)在《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应是促进双轨制利率体制的平稳渐进并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不断提速,商业银行将面临新的经营压力和风险挑战。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部分商业银行在市场化竞争中将逐渐被边缘化,而部分银行则会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的质的飞跃。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商业银行需要迎难而上,苦练内功,争取短期内实现发展模式的新突破。但是,由于农村在中国经济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服务于农村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也具有相对的脆弱性,因此,如何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尽快确定自身的发展模式,促进竞争策略的转型,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亟待考虑的问题。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金融业界的人士,针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科学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如何确定自身的发展模式和竞争策略的转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金融》期刊2011年24期)
[3](2011)在《美日利率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利率市场化是在高利率背景下以资金大规模地向自由利率的金融商品市场流入为突破口的,是一个典型的发达金融市场逐渐向政府管制“倒逼”的案例。其主要特点是为规避管制,银行业通过发掘法律漏洞,不断创新出各种新的金融工具和业务。1980年美国会通过了《放松对存款(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金融报》期刊2011-02-18)
罗纳德·麦金农,张晓莹[4](2010)在《新的汇率体制还是新的利率体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国家在改造不被喜欢的美元本位制方面都有自己的既得利益,但在众多改造步骤中首先应该劝说美联储放弃"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并同时逐步撤出短期利率为零的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10年24期)
胡雪琴[5](2008)在《二元利率体制下SHIBOR定价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SHIBOR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市场的讨论热点,有报道称央行将在7月份推动SHIBOR利率小额点击成交。市场担心此举措对SHIBOR利率的走势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也引起了基于SHIBOR利率的浮息债和利率衍生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08-05-16)
张铃[6](2007)在《我国利率体制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约95%以上的消费品价格和85%以上的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大部分的劳务价格己由市场关系自主决定,这标示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程度己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但与此相比,金融部门的体制改革则相对滞后。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金融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作为货币资金价格的利率却仍然由政府等非市场力量所控制。利率体制的改革不但滞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较其它金融部门的改革也显得尤为滞后。为此,有必要对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加以进一步的研究。由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拥有比中国更多的市场化改革经验,利率体制改革也不例外,因此在利率体制改革时我们完全有必要有鉴别的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总结某些国家失败的教训。纵览世界经济发展史,迄今为止,西方利率体制经历了自由化利率体制、管制型利率体制和市场化利率体制几个发展演变阶段。通过分析不难得出,自由化利率体制、管制型利率体制到市场化利率体制,实际上是一个阶段性的循序过程,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完全自由化到直接调控再到间接调控的变迁过程。现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在全世界经历了20多年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国家确实从中获益不少,金融效率得到提高,资金分配得到优化,整个经济、金融系统得到改善;但也有一些国家遭受了挫折,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有的国家的经济甚至出现了倒退。由此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深思考,在中国的特殊国情里,利率体制改革应该迈向何处。有鉴于此,笔者以西方国家的利率体制变迁方向为参照物,深入到我国建国后各个阶段利率体制的变迁轨迹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各个阶段利率体制的内容、特点、原因和利弊找寻与西方各国的利率体制变迁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利率体制的变迁趋势与西方很多国家是相同的,从管制型利率体制到市场化利率体制的变迁是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我们的利率体制市场化程度离已经成功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鉴于中国国情,目前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还缺少必要的条件,如果冒然完全利率市场化将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因此我们不能照般西方某些国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我们必须采用渐进的方式。本文按照以下的逻辑思路展开,首先论述世界经济史上利率体制的变迁轨迹从而引发对中国利率体制变迁的思考。然后分别考察改革前计划经济时期、计划商品经济时期和利率市场化实践时期各个阶段利率体制的内容、特点、原因、利弊等来找寻我国利率体制的内在变迁逻辑和为什么要利率市场化的问题,最后痛过分析到目前为止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障碍,风险等,来回答怎样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就笔者的学识,我认为本文在以下的方面有一定的新意:第一,根据我国改革前计划经济时期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利率管制的程度的不同将两个阶段的利率体制分别称之为集中管制型利率体制和严格管制型体制,使它们的特点一目了然。第二,明确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可以坚定我们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决心。第叁,给出了在条件成熟时怎样进一步进行利率市场化,尤其是怎样完全放开存贷款利率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07-11-01)
曾祥文[7](2005)在《逐鹿汇率 博弈新元素——利率体制转向汇率体制的证券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7月21日晚,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这是一个信号,不仅预示中外贸易格局会发生长期变化,同时也对处于动荡中的证券市场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从利率决定机制到汇率决定机制,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博弈阶段。人民币适当升值是政府明智的(本文来源于《股市动态分析》期刊2005年30期)
王艳[8](2004)在《利率原理和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不仅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变量,也是市场经济最基础的变量之一。利率借助利率机制发挥其调节功能。因此,缺少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市场经济至少是不完整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地位被重新确立,各国货币当局在制定影响经济运行的各项政策时,都以利率政策为中心。 本文从利率的涵义作为切入点,论述了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到凯恩斯主义、金融抑制、金融深化理论以及新凯恩斯主义利率理论。尽管利率管制还是自由化一直是利率原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主要问题,但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整合之后,可以发现这些表面明显对立的观点在其内在逻辑上却是相通相容的。争议产生的根源在于现实中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形关系以及各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不同。在不同的原理中,利率水平的高低始终是一至关重要的变量,它的形成机制也同样举足轻重。接下来,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入手,分析了利率对宏观经济指标及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这些分析为如何提高利率政策效果做了理论铺垫。当然利率政策的发挥作用还要受到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在总结各国利率体制改革经验和教训之后,从利率体制历史变迁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的情况展开实证分析,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到低水平的利率安排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所内生的,并在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维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WTO的加入,原有的利率体制造成的效率损失迅速上升,利率体制改革显得紧迫而必要。针对我国利率体制改革,本文分析和判断了其进程;挖掘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分析了我国利率与宏观经济指标间敏感性;指出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及其原因,并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条件。(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4-05-01)
陈宁,安帮勇[9](2004)在《利率理论与中国利率体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利 率 是 资 金 的 价 格 ,反 映 资 金 的 供 求 状 况 ,同 时 又 受 到 物 价 水 平 、经 济 周 期 和 预 期 的 影 响 。 由 于 市 场分割,形 成 了 不 同 种 类 的 利 率 。但 利 率 之 间 又 存 在 着 联 系 ,从 而 相 互 影 响 。利 率 是 连 接 货 币 因 素 与 实 际 经 济 因 素的中 介 变 量 ,作 为 调 节 经 济 活动 的 重 要 杠 杆 ,已 经 越 来 越 受 到 各 国 的 重 视 。 我 国 的 利 率 体 制 曾 对 经 济 起 到 过 重要的 促 进 作 用 ,但 随 着 我 国 市场 经 济 的 发 展 ,目 前 的 利 率 管 制 已 经 严 重 的 束 缚 了 经 济 的 发 展 。 因 此 ,要 加 深 对 利率理 论 的 认 识 ,对 利 率 的 市 场化 进 行 可 行 性 分 析 ,努 力 创 造 条 件 ,实 现 利 率 市 场 化 。(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04年04期)
杨再平,郑晓哲[10](2004)在《利率市场化必须面对的——中国利率体制的主要矛盾和利率市场化将面临的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麦金农的理论,利率市场化已是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最为关键的一步。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管制,成为其改革的最大障碍。尽管我国对利率体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向利率市场化方面迈出了很大步伐,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对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在逐步发挥,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利率体制仍然烦琐,复杂,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有新的突破,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数字财富》期刊2004年03期)
利率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1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不断提速,商业银行将面临新的经营压力和风险挑战。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部分商业银行在市场化竞争中将逐渐被边缘化,而部分银行则会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的质的飞跃。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商业银行需要迎难而上,苦练内功,争取短期内实现发展模式的新突破。但是,由于农村在中国经济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服务于农村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也具有相对的脆弱性,因此,如何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尽快确定自身的发展模式,促进竞争策略的转型,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亟待考虑的问题。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金融业界的人士,针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科学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如何确定自身的发展模式和竞争策略的转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利率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丁波,巴曙松,马小可,金玲玲.银行表内理财产品助益中国利率体制并轨[J].农村金融研究.2012
[2].巴曙松,王月香.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应是促进双轨制利率体制的平稳渐进并轨[J].中国农村金融.2011
[3]..美日利率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
[4].罗纳德·麦金农,张晓莹.新的汇率体制还是新的利率体制[J].中国金融.2010
[5].胡雪琴.二元利率体制下SHIBOR定价困境[N].第一财经日报.2008
[6].张铃.我国利率体制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7].曾祥文.逐鹿汇率博弈新元素——利率体制转向汇率体制的证券市场[J].股市动态分析.2005
[8].王艳.利率原理和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04
[9].陈宁,安帮勇.利率理论与中国利率体制改革[J].江汉论坛.2004
[10].杨再平,郑晓哲.利率市场化必须面对的——中国利率体制的主要矛盾和利率市场化将面临的风险[J].数字财富.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