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模型论文-王凯超,汪磊,孟祥燕,齐昂,肖扬

沉降模型论文-王凯超,汪磊,孟祥燕,齐昂,肖扬

导读:本文包含了沉降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轨道交通,不均匀沉降,隧道模型,精确测量

沉降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超,汪磊,孟祥燕,齐昂,肖扬[1](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不均匀沉降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沉降是上海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受土体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轨道交通地下隧道会因附加应力而产生变形,严重可能引起开裂渗水等危险后果。为预防危险的发生,设计了模型箱体,通过调节箱底有机板的倾斜程度模拟土体沉降过程,应用静态应变测试仪和TST3822EN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软件测量分析隧道模型的变形程度和受力情况,探寻土体沉降对轨道交通地下隧道的影响。经过对比验证,定量分析了土体沉降对隧道各部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土体发生沉降后的一段时间内,地下隧道各部位所受影响差别显着,表现为"边缘大,中间小"的一般规律。该结果可改善隧道不均匀沉降,为后期隧道施工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边学成,陈华晗,何波,宫小青[2](2019)在《循环荷载下土工格栅加筋铁路道床累积沉降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散粒体道床层的循环累积变形是有砟轨道沉降的主要来源,文章采用有砟轨道路基模型试验来研究道砟层与底砟层间布置土工格栅加固道床控制有砟轨道沉降,开展了高速和重载等不同列车荷载下与不同类型土工格栅加固条件下的多组循环加载试验,加载过程中全程监测道砟层累积沉降、轨枕振动、道砟层底部土压力与土工格栅应变数据并进行分析,以研究土工格栅控制有砟轨道道床沉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对于控制道砟层累积沉降具有较显着的效果,但当土工格栅的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刚度对土工格栅控制沉降效果的影响不大;土工格栅能够显着减小轨枕下方道砟层土压力峰值,从而降低道砟磨耗破碎程度及由此引起的道床沉降;道砟层累积沉降的发展意味着道砟颗粒的错动,而道砟颗粒的错动与位移将引起嵌锁于道砟层中的土工格栅发生张拉,从而土工格栅将反过来对道砟颗粒的进一步位移错动形成侧向约束,体现于宏观即表现为道砟层累积沉降得到控制。(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贾尚华,王琰,陶利,韦坤[3](2018)在《垃圾填埋场压缩沉降模型对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生活垃圾(MSW)压缩量大,垃圾土沉降预测对于垃圾填埋场意义重大。各国学者对垃圾沉降模型较为重视,目前提出的沉降模型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基于土力学压缩固结理论的沉降模型、经验模型、流变及蠕变模型、生物降解模型和综合类模型。经过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前叁类模型存在明显的缺陷,只能反映出某一方面的沉降机理;生物降解模型和综合类模型可以反映多个沉降机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所有的生物降解类模型没有考虑环境等因素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综合类模型虽然结合了多种沉降机理对垃圾土沉降进行了预测,但是其预测的总沉降只是多种沉降机理引起沉降的迭加,在机理方面没有突破。所以不完善的有机物降解规律和不同种类垃圾土特性成为MSW沉降问题研究的瓶颈。在有机物降解规律和垃圾土特性基础上发展的综合类沉降模型将会是将来沉降模型研究的主流方向。(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陶力铭,陈中天,王宇皓,王凯,徐汪豪[4](2018)在《砂性地层中地层损失引起的地表沉降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所引起的地层损失会引发地表沉降,影响施工的安全和稳定。为研究砂性地层中地层损失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文章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埋置在地层中液囊体积的减少来模拟地层损失。试验得出,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生地层损失的情况下,地层损失率大小、砂层含水情况以及地下水位改变对地表横向沉降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地层损失率的增加会引起地表沉降增大;地层损失在湿砂地层中引起的沉降小于干砂地层;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均会使地层损失引起的地表沉降增大。(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S2期)

罗跃,叶淑君,吴吉春,章艳红,焦珣[5](2018)在《地面沉降模型的参数全局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地面沉降模型(COMPAC模型)参数自动校正(或反演)的效率,降低不确定性,使用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以静态和动态的方式分别计算上海市地面沉降模型中5个参数(弱透水层渗透系数、塑性贮水率、弹性贮水率、前期最低水位和含水层贮水率)的一阶、交互和总敏感度,讨论不同变形阶段和参数区间对敏感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含水层贮水率的敏感度较小,说明该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有限,该模型不能准确地反演该参数. 2)各参数敏感度在不同变形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弹性变形阶段,土层变形量主要受弱透水层弹性贮水率的影响;塑性变形阶段变形量主要受弱透水层塑性贮水率、渗透系数和前期最低水位的影响,说明模型可在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2个阶段分别校正参数. 3)模型参数的交互敏感度较大,但通过分析观测数据,确定参数的合理区间,可以减小交互敏感度,即减小了"异参同效"性,降低了参数校正或反演的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高峻峰,曾刚,全峰,王婧,张献旭[6](2018)在《垃圾填埋场沉降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沉降是垃圾填埋场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关键问题之一,对填埋场库容的预测、覆盖系统和气体导排系统、以及场地再利用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沉降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垃圾填埋场沉降模型,总结了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典型取值范围,并探讨了各沉降模型的优缺点,为填埋场沉降模型研究提供了方向性的借鉴。(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8-20)

郭帅杰,周亚东[7](2018)在《考虑地下水位下降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地下水位降低同区域性沉降直接相关,为研究区域沉降地区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问题,对地下水位降低情况下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作用发展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桩土荷载传递和桩侧土体极限抗剪强度理论,本文建立考虑地下水位降低影响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模型,根据沉降模型关于不同初始地下水位及不同深度地下水位降低情形的计算结果,确定地下水位降低引起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以及桩侧摩阻力分布特征。研究结论:(1)初始地下水位对桩土沉降变形的影响随地下水位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总体处于较低水平;(2)地下水位降低幅度和水位线位置均影响桩土沉降变形,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将引起更严重的地基沉降变形;(3)地下水位降低引起桩土附加沉降的作用机理类似于大面积堆载,并将引起桩顶附近桩侧负摩阻力的增加;(4)本研究成果可为地下水开采诱发区域性地面沉降地区的刚性桩负荷地基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为高铁路基沉降控制提供可靠的设计计算依据。(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亮,原敏,杨艳艳[8](2018)在《运用可视化地面沉降模型开展课堂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工程地质现象。通过可视化地面沉降模型能模拟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后形成区域性地面沉降和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过程及现象,用于实验室教学,加深学生对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面沉降现象的理解。(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01期)

李笑,黄啸荣,唐志豪,李亮[9](2017)在《运用可视化地面沉降模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是指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者(老师)与接受者(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进行的。在众多的教学手段中,实体模型无疑是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实体模型演示能使教学更加的直观,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原理。(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48期)

秦耀军,李辉,杨亚宾,贾超[10](2017)在《德州地区地面沉降模型参数随机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采地下水对于地面沉降影响较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漏斗,对人民的生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以德州市德城区为计算背景,基于蒙特卡罗随机性分析方法以及固结理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建立叁维地面沉降模型,对参数孔隙率进行随机性分析并且对地面沉降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深层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为研究区域沉降现象的治理提出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7年05期)

沉降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散粒体道床层的循环累积变形是有砟轨道沉降的主要来源,文章采用有砟轨道路基模型试验来研究道砟层与底砟层间布置土工格栅加固道床控制有砟轨道沉降,开展了高速和重载等不同列车荷载下与不同类型土工格栅加固条件下的多组循环加载试验,加载过程中全程监测道砟层累积沉降、轨枕振动、道砟层底部土压力与土工格栅应变数据并进行分析,以研究土工格栅控制有砟轨道道床沉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对于控制道砟层累积沉降具有较显着的效果,但当土工格栅的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刚度对土工格栅控制沉降效果的影响不大;土工格栅能够显着减小轨枕下方道砟层土压力峰值,从而降低道砟磨耗破碎程度及由此引起的道床沉降;道砟层累积沉降的发展意味着道砟颗粒的错动,而道砟颗粒的错动与位移将引起嵌锁于道砟层中的土工格栅发生张拉,从而土工格栅将反过来对道砟颗粒的进一步位移错动形成侧向约束,体现于宏观即表现为道砟层累积沉降得到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降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超,汪磊,孟祥燕,齐昂,肖扬.城市轨道交通不均匀沉降模型设计[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边学成,陈华晗,何波,宫小青.循环荷载下土工格栅加筋铁路道床累积沉降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3].贾尚华,王琰,陶利,韦坤.垃圾填埋场压缩沉降模型对比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

[4].陶力铭,陈中天,王宇皓,王凯,徐汪豪.砂性地层中地层损失引起的地表沉降模型试验[J].现代隧道技术.2018

[5].罗跃,叶淑君,吴吉春,章艳红,焦珣.地面沉降模型的参数全局敏感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6].高峻峰,曾刚,全峰,王婧,张献旭.垃圾填埋场沉降模型研究进展[C].《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8

[7].郭帅杰,周亚东.考虑地下水位下降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模型[J].铁道工程学报.2018

[8].李亮,原敏,杨艳艳.运用可视化地面沉降模型开展课堂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

[9].李笑,黄啸荣,唐志豪,李亮.运用可视化地面沉降模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

[10].秦耀军,李辉,杨亚宾,贾超.德州地区地面沉降模型参数随机分析研究[J].地下水.2017

标签:;  ;  ;  ;  

沉降模型论文-王凯超,汪磊,孟祥燕,齐昂,肖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