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蛇眼征,诊治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霞,李贵阳,王法德,张伦忠[1](2019)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报告1例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SAS)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极为少见的脊髓缺血性疾病,并且进展迅速,易误诊和漏诊。收治ASAS患者1例,对其诊疗经过进行总结,旨在提醒临床医师对ASAS提高重视,尤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致残率,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17期)
李敏,杨孝,郑锦旗,张安仁[2](2018)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康复治疗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也称Beck综合征,因脊髓前动脉发生闭塞而引起脊髓缺血性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脊髓缺血性疾病[1]。该病常常导致脊髓缺血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括约肌等功能障碍。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ASAS患者康复治疗进行病例分析。1病例介绍1. 1病史患者男,58岁,于2016年10月30日开(本文来源于《西南军医》期刊2018年06期)
马培锋[3](2018)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50岁,主因"胸痛、双侧下肢无力、排尿障碍、胸部以下感觉减退47 d"于2017年6月16日入院。病史:2017年5月1日晨起(6:00左右)突发前胸及后背胀痛,束带感明显,症状持续约20 min后缓解,自觉双下肢无力,尚可行走,4 h后无力症状逐渐加重,不能独立行走,小便潴留,就诊于当地医院,以"脊髓炎"治疗,15 h后病情达到(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8年09期)
康健捷,邓兵梅,杨红军,彭凯润,王伟民[4](2018)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SAS)的临床特点、MRI特点、病因和预后,提高医师对脊髓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1例ASAS患者的临床特点、MRI特点及治疗和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后背疼痛,双下肢瘫,痛温觉障碍,深感觉和触觉正常,尿潴留及排便障碍,MRI检查弥散序列显示T_(7-8)、T_(11-12)水平脊髓横断前部区域呈高信号影,稍长T2信号,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搜索既往报道的ASAS患者207例,临床表现特征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变水平神经根痛,病变节段以下瘫痪和分离性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以胸段脊髓梗死多见,发病早期MRI弥散序列检查可显示脊髓梗死范围。207例患者中,病因不明者74例(35.8%)。颈部外伤是年龄<18岁患者脊髓梗死的首位病因;主动脉疾病是年龄18~45岁患者脊髓梗死的首位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年龄>45岁患者脊髓梗死的首位病因。结论:ASAS较罕见,临床表现和病因差异很大,脊髓MRI检查弥散序列有助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期刊2018年06期)
李玉荣,刘绪宏[5](2018)在《以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突发的急危重症,一般发病率低,病死率高,但是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就诊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主动脉夹层被发现。主动脉夹层典型症状易被辨别,诊断不难;但是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容易被忽视,易造成误诊[1]。我院曾收治1例误诊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姜乐,张敏敏,吴涛,邓本强,沈红健[6](2017)在《急性颈髓脊髓前动脉综合征2例的诊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SAS)因临床表现多变,无明显特异性,故常与脑卒中、急性脊髓炎等疾病混淆,且临床上极为少见,临床对该病认识不够,加之疾病进展迅速,故常常延误治疗。本文总结2例颈髓ASA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效果,提示超早期及时诊断,行静脉溶栓对ASAS有效。(本文来源于《世界临床药物》期刊2017年10期)
韦莉[7](2017)在《电针治疗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前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脊髓损伤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它是一种少见病但后果严重,可引起难以恢复的截瘫。中医学将之归为"痿证"范畴,针灸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遇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采用电针为主治疗,临床疗效明显。现将案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54岁。初诊日期为2015年12月17日。主诉:腰背部疼痛并双下肢乏力1天。入院前1天出(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王叶苹,赵云[8](2016)在《1例腹腔神经丛毁损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遭受疼痛折磨,其中50%为中至重度疼痛,30%是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1],疼痛给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因疼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控制疼痛成为癌性疼痛患者的姑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用常规镇痛药难以控制的癌性疼痛,常采用神经毁损性阻滞[2]。腹部的顽固性癌痛常进行腹(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6年14期)
孔丽君,邵义泽,王会民[9](2015)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是神经系统疾病中较少见的脊髓缺血性疾病,其临床症状相对复杂,临床漏诊或误诊率较高。1病例报告患者男,74岁,主因"突发四肢无力1d"入院。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腋下肋部疼痛,约2h后出现双下肢无力,症状呈渐进性加重,未予重视,次日出现双上肢无力伴尿潴留,遂就诊于作者医院治疗。既往(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谭贵荣,王玲玲[10](2012)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artery syndrome,ASAS)也称Beck综合征,临床少见,易出现误诊误治。笔者在科室收治了1例以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为主诉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68岁,因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障碍5d入院。患者于5d前晨做饭时,无诱因突然出现左侧髋部及下肢麻木、酸痛,呈持续性渐加重至难忍受,1h候出现活动障碍,行走不能,上肢及头面部无影响,到当地医院诊治,行腰部CT显示"腰间盘膨出",行理疗,未见好转,次日下午患者觉右下肢活动亦欠灵活,但无麻木、疼痛感,无发热,头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2年35期)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也称Beck综合征,因脊髓前动脉发生闭塞而引起脊髓缺血性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脊髓缺血性疾病[1]。该病常常导致脊髓缺血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括约肌等功能障碍。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ASAS患者康复治疗进行病例分析。1病例介绍1. 1病史患者男,58岁,于2016年10月30日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霞,李贵阳,王法德,张伦忠.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报告1例及文献复习[J].中国社区医师.2019
[2].李敏,杨孝,郑锦旗,张安仁.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康复治疗1例[J].西南军医.2018
[3].马培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案[J].中国针灸.2018
[4].康健捷,邓兵梅,杨红军,彭凯润,王伟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
[5].李玉荣,刘绪宏.以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J].武警医学.2018
[6].姜乐,张敏敏,吴涛,邓本强,沈红健.急性颈髓脊髓前动脉综合征2例的诊治探讨[J].世界临床药物.2017
[7].韦莉.电针治疗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7
[8].王叶苹,赵云.1例腹腔神经丛毁损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
[9].孔丽君,邵义泽,王会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一例[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5
[10].谭贵荣,王玲玲.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