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机制论文_张利亮,刘唐春,谢玉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镇痛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疼痛,机制,芬太尼,艾灸,电针,作用,吗啡。

镇痛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利亮,刘唐春,谢玉海[1](2019)在《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对大鼠疼痛模型镇痛效应的药理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对大鼠疼痛模型镇痛效应的药理学机制。方法取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模型1组(疼痛模型+芬太尼给药镇痛)、模型2组(疼痛模型+布托啡诺给药镇痛),每组各5只。建立疼痛大鼠的动物模型,根据累积疼痛评分法评价大鼠疼痛行为,采用序贯法分别检测布托啡诺、芬太尼的半数有效剂量。将布托啡诺、芬太尼的半数有效剂量同时应用于大鼠,镇痛有效指征为累积疼痛评分<对照组的50%,计算布托啡诺、芬太尼期望质反应率。另取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甲组(1/4芬太尼的半数有效剂量+布托啡诺)、乙组(1/2芬太尼的半数有效剂量+布托啡诺)、丙组(3/4芬太尼的半数有效剂量+布托啡诺),每组各5只。将芬太尼1/4、1/2、3/4半数有效剂量分别联合应用布托啡诺,检测两药联合达半数有效剂量时的布托啡诺剂量,通过两药物的等效曲线评价二者合并的药效性质(拮抗、协同效应或相加作用)。结果对照组、模型1组与模型2组大鼠体重和手术前后机械痛阈值的比较,无显着差异(P> 0. 05)。布托啡诺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为293μg/kg(196~368μg/kg),芬太尼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为4. 0μg/kg(2. 4~5. 1μg/kg)。两药半数有效剂量合并使用的观察质反应率与期望质反应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 0. 05)。甲、乙、丙组大鼠体重和手术前后机械痛阈值的比较,无显着差异(P> 0. 05)。芬太尼1/4、1/2、3/4的半数有效剂量分别联合应用布托啡诺,测出两药联合达半数有效剂量时的布托啡诺剂量分别为150μg/kg(114~184μg/kg)、110μg/kg(82~130μg/kg)、94μg/kg(54~122μg/kg),进一步通过构建两药的Loewe等效曲线图,显示芬太尼与布托啡诺在一定剂量使用范围内具有协同效应,但随着芬太尼用量的增多,其与布托啡诺具有拮抗作用。结论布托啡诺+芬太尼联合镇痛时可独立产生作用,二者合并应用的药理学机制为独立联合作用。按照Loewe等效曲线图结果,提示布托啡诺与芬太尼镇痛联合作用的药效学性质(拮抗、相加或协同效应)可能与二者的用量匹配范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孙可丰,何美蓉,李娜,时思毛[2](201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机制及针灸镇痛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造成的盆腔疼痛病因及机制至今仍不明确。本研究以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对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相关机制研究进行探索。主要从针灸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镇痛功能、改善内分泌功能、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血液流变性4个方面对本病镇痛机制以及相关治疗进行阐述。为临床医生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规范临床指导,提高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班梦祺,曹义,宋永波,吴春福,李春莉[3](2019)在《Syb-pr Ⅱ对叁叉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拟考察Syb-prⅡ对大鼠叁叉神经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首先制备大鼠IoN-CCI模型,并在术后14 d尾静脉给予Syb-prⅡ(1.0,2.0和4.0 mg·kg~(-1))。记录大鼠机械痛及热痛阈值;应用分子生物学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考察叁叉神经元上离子通道的表达、功能及相关通路的变化。结果单次给予Syb-prⅡ后0.5 h,IoN-CCI模型大鼠机械痛及热痛阈值出现明显升高,自发疼痛行为明显改善,镇痛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可持续至4 h;IoN-CCI模型Nav1.8表达显着降低,Nav1.9表达无明显变化,ERK5/CREB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给予Syb-prⅡ后能显着降Nav1.8的表达,能够显着降低ERK5/CREB磷酸化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全细胞膜片钳显示,IoN-CCI模型后Nav1.8电流密度显着降低43.02%,激活曲线向右漂移,失活曲线向左漂移,给予4.0 mg·kg~(-1)Syb-prⅡ能使Nav1.8电流密度着降低38.37%,激活曲线向左漂移,失活曲线向右漂移。Nav1.9通道的电生理特性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Syb-prⅡ对叁叉神经痛大鼠具有显着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叁叉神经元ERK5/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Nav1.8蛋白的表达,并抑制Nav1.8离子通道电流和功能来降低神经元兴奋性而实现其镇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恺,李娜娜,李嵩,孟庆芬,关建丽[4](2019)在《元胡止痛口服液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元胡止痛口服液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缩宫素诱导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考察不同剂量元胡止痛口服液对动物模型扭体反应的影响,并检测大鼠血浆雌二醇(E2)、孕酮(Pro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以及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钙离子(Ca2+)与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元胡止痛口服液可显着减少痛经大鼠模型的扭体次数(P<0.05),降低扭体发生率。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元胡止痛口服液治疗组大鼠血浆MDA水平显着降低(P<0.05),子宫组织PGF2α水平与Ca2+含量显着下调(P<0.05),且子宫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元胡止痛口服液对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具有显着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MDA水平及子宫组织内PGF2α、6-keto-PGF1α、Ca2+含量相关。(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潘景芝,金莎,刘雅婧,崔文玉,孟庆龙[5](2019)在《刺五加多糖镇痛抗炎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刺五加多糖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①将6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刺五加多糖高剂量组(ASPS200)、刺五加多糖中剂量组(ASPS100)、刺五加多糖低剂量组(ASPS50)。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50只小鼠采用热板法或醋酸扭体法建立镇痛模型,各组进行相应干预,测定各组小鼠镇痛率、扭体反应抑制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②将6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刺五加多糖高剂量组(ASPS200)、刺五加多糖中剂量组(ASPS100)、刺五加多糖低剂量组(ASPS50)。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50只小鼠采用鸡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或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建立炎症模型,各组进行相应干预,测定足趾肿胀抑制率、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抑制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刺五加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痛阈值延长(P<0.05),扭体抑制率提高(P<0.05),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不同程度下降(P<0.05);刺五加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刺五加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不同程度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刺五加多糖高剂量组小鼠足趾肿胀抑制率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的抑制率升高(P<0.05),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不同程度下降(P<0.05);刺五加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刺五加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不同程度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刺五加多糖可改善小鼠镇痛抗炎模型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免疫器官指数,调节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唐玉芝,白玉,王越月,罗云,余泽芸[6](2019)在《艾灸影响RA患者的NIK/NF-κB/VEGF通路及抗炎镇痛作用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NIK/NF-κB/VEGF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RA患者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用艾灸治疗。小关节阿是穴、足叁里采用艾灸;大关节阿是穴、肾俞采用隔物灸,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对两组RA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NF-κB诱导激酶(NIK)、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1β的含量。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压痛指数、肿胀指数、ESR、CRP、RF、NIK、NF-κB、VEGF、IL-1β指标均有改善,且艾灸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增强了常规西药对RA患者抗炎镇痛的作用,可能与影响了NIK/NF-κB/VEGF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9期)

王冰,孙义[7](2019)在《芍药苷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芍药苷是芍药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多样,应用广泛。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芍药苷对神经组织、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都显示出良好的镇痛作用。此篇文章通过对芍药苷的镇痛机理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2期)

蒋秋燕,王梦莹,唐乾利,李妹燕[8](2019)在《五行音乐配合电针对分娩疼痛的镇痛效应及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五行音乐配合电针对分娩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用五行音乐加电针分娩镇痛,并与对照组、药物组及电针组进行对照观察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2h内出血量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胎盘组织C-Raf、P-ERK、P-CREB及DYN蛋白与基因表达;ELISA检测产妇血清DYN含量。结果:五行音乐加电针组在镇痛效果、总产程时间、产后2h内子宫出血量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等方面优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ERK信号分子Raf、ERK及CREB磷酸化蛋白与mRNA在各组产妇胎盘组织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五行音乐加电针组及药物组C-Raf、ERK、CREB的表达量降低,DYN的表达量显着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电针组>五行音乐加电针组>药物组。结论:五行音乐加电针对产妇分娩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h内子宫出血量,提高新生儿出生后1、5min的Apgar评分及增加新生儿血氧含量;Raf/ERK/CREB通路分子蛋白与效应分子DYN蛋白存在负相关性。揭示,五行音乐配合电针对分娩镇痛作用及ERK信号通路介导DYN释放产生镇痛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余清文,蒋玲,何祥[9](2019)在《盐酸氢吗啡酮硬膜外超前镇痛用于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效果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盐酸氢吗啡酮硬膜外超前镇痛用于前列腺电切术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前列腺增生行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麻醉后硬膜外腔给予盐酸氢吗啡酮0.3 mg,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手术结束时(T2)、手术结束后24 h(T3)时的平均血压(MAP)、心率(HR),记录T2、T3时点VAS疼痛和Ramsay镇静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0、T2、T3时点血清P物质(SP)、缓激肽(BK)、组织胺(HIS)、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记录术毕至术后24 h内地佐辛的用药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T3时点MAP、HR、VAS疼痛评分、SP、BK、HIS、IL-6、IL-1β、TNF-α、ACTH、Cor、E及NE的含量显着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及IL-10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术毕至术后24 h时地佐辛补救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椎管内注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前列腺患者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的分泌、抑制术后应激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邓国闯,陆明,陈慧,陈罡[10](2019)在《Muse细胞在前列腺炎痛动物模型中的镇痛作用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use细胞是体内移植治疗研究的理想多能干细胞,而前列腺炎痛的机制和Muse细胞对其作用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在前列腺两侧叶注射卡拉胶溶液,建立小鼠前列腺炎模型,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从大鼠骨髓来源的BMSCs中分离的Muse细胞,建立Muse治疗组。通过Von-Frey丝检测小鼠脚底和下腹部的痛觉改变;通过HE(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镇痛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造成的盆腔疼痛病因及机制至今仍不明确。本研究以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对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相关机制研究进行探索。主要从针灸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镇痛功能、改善内分泌功能、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血液流变性4个方面对本病镇痛机制以及相关治疗进行阐述。为临床医生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规范临床指导,提高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镇痛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利亮,刘唐春,谢玉海.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对大鼠疼痛模型镇痛效应的药理学机制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2].孙可丰,何美蓉,李娜,时思毛.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机制及针灸镇痛相关机制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

[3].班梦祺,曹义,宋永波,吴春福,李春莉.Syb-prⅡ对叁叉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

[4].张恺,李娜娜,李嵩,孟庆芬,关建丽.元胡止痛口服液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9

[5].潘景芝,金莎,刘雅婧,崔文玉,孟庆龙.刺五加多糖镇痛抗炎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

[6].唐玉芝,白玉,王越月,罗云,余泽芸.艾灸影响RA患者的NIK/NF-κB/VEGF通路及抗炎镇痛作用的机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7].王冰,孙义.芍药苷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蒋秋燕,王梦莹,唐乾利,李妹燕.五行音乐配合电针对分娩疼痛的镇痛效应及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9].余清文,蒋玲,何祥.盐酸氢吗啡酮硬膜外超前镇痛用于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效果及机制[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10].邓国闯,陆明,陈慧,陈罡.Muse细胞在前列腺炎痛动物模型中的镇痛作用和机制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论文知识图

模型大鼠X线检查术侧胫骨病理学检查(HE染色×100)神经源性疼痛中脊髓镇痛机制模型以胶质细胞为靶点的镇痛机制图1说...化合物Ⅲ、Ⅳ、Ⅴ结构图电针与手针镇痛机制假设

标签:;  ;  ;  ;  ;  ;  ;  

镇痛机制论文_张利亮,刘唐春,谢玉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