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藏控制因素论文-柳娜,周兆华,任大忠,南珺祥,刘登科

气藏控制因素论文-柳娜,周兆华,任大忠,南珺祥,刘登科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藏控制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可动流体,储层物性,孔喉结构

气藏控制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柳娜,周兆华,任大忠,南珺祥,刘登科[1](2019)在《致密砂岩气藏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与山1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前景良好,但储层广泛发育的微纳米孔喉使得多孔喉介质空间内流体赋存、运移规律复杂,导致天然气开采难度较大。为明确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苏里格气田西区主力产气层盒8段与山1段储层开展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及恒速压汞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盒8段与山1段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特征差异明显,前者(平均为48.75%)明显高于后者(平均为23.64%)。②盒8段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受物性及孔喉结构控制明显,优势渗流通道的广泛发育及相对丰富的较大孔喉是储层较高可动流体饱和度的重要控制因素,复杂的孔喉配置关系导致山1段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影响因素复杂。③可动流体综合评价模型表明,强粒间孔-溶孔信号,高过渡半径及高过渡进汞饱和度均是较大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关键控制因素。该研究成果明确了不同段致密砂岩气藏可动流体控制因素,为致密砂岩气藏"甜点"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6期)

魏恒飞,陈践发,陈晓东[2](2019)在《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凝析气藏成藏特征及分布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勘探证实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油气资源分布表现为南多北少。通过西湖凹陷凝析油和凝析气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认为西湖凹陷的凝析油和凝析气具有相同的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均为平湖组煤系源岩生成的油气。根据西部斜坡带和中央反转带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期次及圈闭形成时间研究成果,认为:西部斜坡带油气首先充注在平湖组中,后期由于断层开启调整至花港组中,因压力降低油气分离和天然气散失而在花港组中形成凝析油藏;在中央反转带,由于圈闭定型时间晚,油气主要经历一期成藏再通过断层运移至花港组,花港组上部压力低,使油气分离、天然气散失而形成纯凝析油藏。通过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生烃中心的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断层分布和断穿层位控制着油气藏丰度,超压控制着西部斜坡带凝析油和凝析气藏的分布界面。(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邵映明,陈名,石岩,谢磊,李青[3](2019)在《苏里格X区块盒8段致密气藏地层水赋存状态及控制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苏里格X区块盒8段致密气藏存在的气水关系复杂、无统一的气水界面、气水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应用地质、测井、测试及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该区致密气藏地层水赋存状态及主控因素,将地层水划分为束缚水、毛细管水和可动水3种类型,确认盒8段致密气藏地层水主要受烃源岩生烃强度、储集层非均质性及局部微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烃源岩生烃强度控制区块气水分布的宏观格局,储集层非均质性决定区块局部的气水分布,局部微构造控制同一连通砂体内可动水的垂向运移。该研究为苏里格X区块致密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并为该区块下步勘探开发选区、选井工作提供了指南。(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曹全斌,唐鹏程,吕福亮,范国章,邵大力[4](2018)在《东非鲁伍马盆地深水浊积砂岩气藏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研究区最新的地震和钻井等基础资料,对东非鲁伍马盆地已发现气藏的成藏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伍马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区内烃源岩为裂谷期发育的二迭系—叁迭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泥页岩,储层为古近系浊积砂岩,盖层为古近系发育的几套分布广泛的海相泥岩。分析认为构造活动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良好的盖层条件是油气成藏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指出构造相对稳定区,特别是受晚期伸展构造影响较弱的陆坡区是优先勘探的方向,区块优选应尽量避开通天断裂发育的区域,同时需要重点对区域盖层条件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廖恒杰,杨志兴,李元生,程俊阳,程超[5](2017)在《西湖凹陷气藏出水规律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海西湖凹陷已开发的气藏以水驱气藏为主,大部分气井投产后2~3年开始出水,产量递减快,因此,正确认识边底水气藏的出水规律及控制因素,是成功开发该类气藏的关键。以西湖凹陷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利用产水特征参数判别法和不稳定试井水侵识别法研究了气井的产水特征及水气比上升规律,形成了水驱气藏早期水侵综合识别方法,明确了不同类型水驱气藏的含水上升规律及主控因素。依据气井无水采气期长短及含水上升规律,可将水驱气藏产水特征曲线归结为3种类型,分别为尖峰状竖型、梯状台阶型、凹状缓慢型,其中尖峰状竖型主要受水体大小影响,以强边水气藏为主;梯状台阶型主要受隔夹层发育程度及韵律特征影响,以隔夹层不发育的底水气藏为主;凹状缓慢型主要受储层及水体大小影响,以弱水驱气藏为主。水驱气藏出水规律及控制因素的研究,为水驱气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7年06期)

李宏涛,胡向阳,史云清,肖开华,贾跃玮[6](2017)在《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龙门山前雷口坡组四段气藏层序划分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薄片、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龙门山前石羊场-金马-鸭子河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储层高频层序、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合储层测井解释结果,总结储层在层序和沉积微相中的分布,分析层序沉积对储层发育的控制。结果表明,雷四上亚段构成一个完整四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多个五级和六级高频层序。高频层序的向上变浅沉积旋回特征明显,横向对比好。雷四段上亚段在研究区主要为潮坪相沉积,主要发育潮间带和潮下带亚相,纵向上岩性多变,横向上分布较为稳定。潮间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亚相,可划分为云坪、藻云坪和灰云坪等微相;潮下带可划分为灰坪、藻灰坪和云灰坪等微相。潮间带粉晶云坪、藻(层迭)云坪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微相,一般发育于上、下两个储层段高频层序中、上部,储层旋回对比性好。高频层序控制潮间带有利沉积微相分布,对后期成岩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储层空间展布与储层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7年04期)

仲晓[7](2017)在《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L区气藏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储层烃源岩条件、盖层条件,储层条件和构造条件等方面对L区控气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各个因素对气藏的控制作用,得出控制气藏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张春,杨长城,刘义成,杨学锋,王蓓[8](2017)在《四川盆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流体分布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对四川盆地磨溪龙王庙组气藏流体分布的认识发生变化,由早期的无水气藏或无边底水气藏转变为存在边底水、局部封存水,表现出复杂的气水关系,这制约了气藏的高效开发。为此,本次研究综合现有录井、岩心、测井、地震、测试及生产资料,识别出溶蚀孔洞发育区,在此基础上,采用印模法恢复研究区龙王庙组古地貌格局,结合现今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1)油气分布既受现今构造圈闭控制,又受有利岩相控制,也受古地貌影响;(2)古地貌控制了早期油气聚集,在地势较高的缓坡区聚集油气,在局部洼陷区滞留地层水,在地势变陡的低部位形成富水区;(3)在现今构造圈闭范围内,由于物性、闭合度和海拔高差存在差异,导致东、西部井区含气性不同,西区富气程度优于东区;(4)结合古今构造格局,在古地貌地势低部位(地势低于-300m)、现今构造低部位(海拔低于-4385m)广泛分布边水;(5)当古地貌地势低于-300m时,在现今构造和古地貌相对凸起部位存在局部油气聚集。(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7年03期)

陈占军,任战利,曹展鹏,祁凯,李云[9](2017)在《苏里格大气田盒8段、山1段气藏含气控制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油气成藏理论分析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盒8段、山1段气藏的气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成藏要素对含气性的控制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生烃强度、源储配置等因素决定了不同区域、不同层位气水分布差异的总格局;砂体的展布形态决定了气藏分布的空间形态为大面积分布、纵向多层迭置的岩性集群式成藏。在微观尺度下,物性的致密性及非均质性决定了天然气与地层水在储层内"弥漫式"分布,且不同部位的含气饱和度不均一;同等级别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条件下,大孔大喉的相对含量与含气饱和度呈正相关;由于充注方式的不同,储层之间的含气性也可能存在相对性差异。受成藏要素在不同区带、不同层段的差异性及共同作用的控制,研究区气藏表现为空间分布不稳定,气水含量不统一,气藏的形态介于连续与不连续之间。研究认为,苏里格气田盒8段、山1段气藏类型为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张广权,胡向阳,孙兵,贾跃玮[10](2017)在《松辽盆地龙凤山凝析气藏营四砂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松辽盆地龙凤山地区沉积环境复杂、储层横向对比困难、气藏高产富集规律研究难度大等问题和难点,为明确该地区储层的沉积特征和影响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从区域沉积背景入手,结合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宏观证据与微观证据相结合的沉积学分析方法:通过开展岩心观察与描述、测井精细解释、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以及凝析气藏的相态特征分析,综合研究认为龙凤山气田营四砂组发育扇叁角洲沉积体系,并进一步结合动态测试成果指出分流河道为有利的沉积微相;通过沉积相带展布分析,营四砂组下段发育厚层的多期迭置的分流河道,上段发育多期砂泥互层的分流河道;通过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分析和气藏类型确定,指出该气藏属于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高含油的致密低渗碎屑岩凝析气藏,明确了影响储层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段确定了营四砂组气层的展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井位部署,为气田的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该区储层的沉积特征分析和气层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部署开发井的钻井成功率和产能达标率均达100%。(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气藏控制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际勘探证实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油气资源分布表现为南多北少。通过西湖凹陷凝析油和凝析气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认为西湖凹陷的凝析油和凝析气具有相同的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均为平湖组煤系源岩生成的油气。根据西部斜坡带和中央反转带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期次及圈闭形成时间研究成果,认为:西部斜坡带油气首先充注在平湖组中,后期由于断层开启调整至花港组中,因压力降低油气分离和天然气散失而在花港组中形成凝析油藏;在中央反转带,由于圈闭定型时间晚,油气主要经历一期成藏再通过断层运移至花港组,花港组上部压力低,使油气分离、天然气散失而形成纯凝析油藏。通过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生烃中心的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断层分布和断穿层位控制着油气藏丰度,超压控制着西部斜坡带凝析油和凝析气藏的分布界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藏控制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柳娜,周兆华,任大忠,南珺祥,刘登科.致密砂岩气藏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与山1段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9

[2].魏恒飞,陈践发,陈晓东.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凝析气藏成藏特征及分布控制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3].邵映明,陈名,石岩,谢磊,李青.苏里格X区块盒8段致密气藏地层水赋存状态及控制因素分析[J].录井工程.2019

[4].曹全斌,唐鹏程,吕福亮,范国章,邵大力.东非鲁伍马盆地深水浊积砂岩气藏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J].海相油气地质.2018

[5].廖恒杰,杨志兴,李元生,程俊阳,程超.西湖凹陷气藏出水规律及控制因素[J].岩性油气藏.2017

[6].李宏涛,胡向阳,史云清,肖开华,贾跃玮.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龙门山前雷口坡组四段气藏层序划分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

[7].仲晓.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L区气藏控制因素[J].石化技术.2017

[8].张春,杨长城,刘义成,杨学锋,王蓓.四川盆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流体分布控制因素[J].地质与勘探.2017

[9].陈占军,任战利,曹展鹏,祁凯,李云.苏里格大气田盒8段、山1段气藏含气控制因素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张广权,胡向阳,孙兵,贾跃玮.松辽盆地龙凤山凝析气藏营四砂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

标签:;  ;  ;  ;  

气藏控制因素论文-柳娜,周兆华,任大忠,南珺祥,刘登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