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前粮食价格相对较低,出现了有田没人耕种的现象。这种情况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与种粮大户就应运而生,而且具有强劲的发展趋势。这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规模化的必然结果。
关健词规模化生产存储发展趋势
一、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与种粮大户储粮现状
大多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种植收获托管型”。农户将无力耕种的土地委托给合作社,交纳一定的费用,由合作社代为耕种、管理和收获,粮食收获后再分给农户,由农户各自保管。二是“种粮经营大户”。由粮食经营大户承包大量的田地,采用机械化作业,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统一管理。三是“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由部分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土地置换或租赁而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粮食生产模式,同时还兼营农资产品、代为土地管理等。所收获粮食有存放场所,依据市场行情而选择有利的销售时机。
二、农村粮食规模化储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粗放式储粮所造成的损失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农民、种粮大户甚至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产后粮食的科学储藏意识依然比较淡薄。长期以来,只重视粮食产前与产中投人,重视粮食的产量而忽视粮食的产后科学储藏。
2.对现代储粮技术缺乏了解
种粮大户对现代储粮技术了解甚少,尽管个别人能意识到仓储方面的不足,希望有所改变,但无从下手。此外,目前适用于规模化粮食生产的储粮设施与技术还比较缺乏。种粮大户或合作社储粮规模介于国家储备库与农民个体户存粮规模之间,照搬国家储备库模式或者采用小户储粮方式都不适用。
3.种粮大户缺乏资金改善储粮设施和装备
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资金流转不畅,经费往往是关键的问题,在储粮设施改善、技术引进方面不能如愿,以致目前储粮设施与技术比较原始简陋。
三、农村粮食储藏的发展趋势
1.粮食的规模化生产引导规模化储藏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农资综合补贴、最低收购价等惠农政策法规下,呈现了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即把土地的承包权量化为股份,然后由乡和村统一实行规模经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从最早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机作业合作社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农业产业化被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农业产业化以粮为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综合开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推动农村经济的2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经济效益。
2.适合于规模化粮食生产的储粮技术应运而生
近年来由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带来的粮食规模化生产已是大势所趋,和粮食规模化生产相适应的储粮技术已引起政府及广大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适用于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储粮设施、储粮技术、流通专用设备的研究已被列入多种类型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一些先期启动的科研项目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在项目的示范区进行了推广示范,如玉米穗干燥技术与设备、专用钢板粮仓、专用清理设备、粮情测控系统等。
3.政府加大对粮食合作社支持的力度
目前各地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但是这些支持主要集中在粮食的产前和产中,如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但是对粮食产后的储藏、流通过程还基本没有支持,如粮食仓房、储粮技术装备还只能靠合作社自筹资金,而一般的合作社或种粮大户资金缺乏,筹集能力差,这种状况限制了农村粮食储藏的水平,难以实现储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所以,呼吁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将粮食产后与产前、产中同样对待,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尽快提升粮食产后的技术水平,减少产后损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4.逐步建立粮食生产储藏技术服务体系
由于我国粮食产前、产后的初期脱节,虽然服务于粮食产前和产中的农机服务机构遍布全国各乡,甚至各村。但是,粮食产后的服务机构和体系一直是个空白,农村储粮没有相关政策和归口管理机构。按我国农村现行的体制,农业部门管的只是产前、产中的选种、播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着重点是如何使粮食增产,达到丰产、丰收。而粮食部门的仓储管理系统则主要是管理国家粮食储备库的粮食,并无农村粮食储粮的管理职责。
目前,管理部门对广大农村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科学保粮的工作重视不够,只重视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的单产,把更多的舆论宣传都放到了粮食生产方面。而忽略了粮食的产后储藏技术,造成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因此必须加大科学保粮的宣传力度,确保粮食产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