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分泌靶抗原6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作为脑膜炎组,选同期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作为非脑膜炎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脑脊液当中分泌靶抗原6指标情况,并对两组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当中早期分泌靶抗原6阳性检出有26例,非脑膜炎组患者阳性检出为0例,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分泌靶抗原6指标检测阳性细胞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相对较高,对分泌靶抗原6阳性细胞百分比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可以有效判断结核性脑膜炎病症的病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检查;分泌靶抗原6;结核;脑膜炎;诊断价值
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不断身高,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较为常见病症,且死亡率相对较高[1]。脑膜炎临床表现症状有多种,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脑脊液改变并不典型,常会出现误诊的现象[2]。本次就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和同期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探讨早期分泌靶抗原6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作为脑膜炎组,选同期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作为非脑膜炎组。脑膜炎组患者男性有32例,女性有28例,年龄均在16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5.2)岁。非脑膜炎组患者男性有31例,女性有29例,年龄均在17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0±5.1)岁。患两组患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一天至两天之间实施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式对脑脊液当中分泌靶抗原6指标进行检测。脑膜炎组患者60例入院之前并没有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两周之后对脑脊液当中分泌靶抗原6指标进行复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操作主要是:收集细胞之后实施MGG染色,通过粟氏法实施细胞学分类计数。免疫希伯胺化学方法主要是:采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采用分泌靶抗原6多克隆抗体试剂。对检测结果的判断主要是单核细胞胞质内部存在棕黄色或者黄褐色颗粒沉积作为阳性细胞。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受试人员分泌靶抗原6指标含量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对不同数据进行对比,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当中早期分泌靶抗原6阳性检出有26例,非脑膜炎组患者阳性检出为0例,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两组受试人员早期分泌靶抗原6阳性检出情况
3讨论
结合杆菌属于细胞内寄生菌种,只是单纯性通过细胞内部存活致病。结核杆菌多是侵入机体定位到巨噬细胞内部。巨噬细胞表面具备许多受体,可以喝结合杆菌相结合参与内摄作用,这种受体主要是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等[3]。分泌靶抗原6属于结核杆菌早期分泌靶抗原,并且分泌靶抗原6仅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群当中,结核分枝杆菌包括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与非洲分枝杆菌等。
刘永莉[4]等人的研究显示,其采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40例脑膜炎患者与40例非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当中单核细胞分泌靶抗原6实施检测。脑膜炎组分泌靶抗原6阳性细胞百分比为24.0%。对照组检出率为0.0%。数据差异显著。按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分泌靶抗原6阳性检出百分比,对曲线进行绘制,对脑脊液当中单核细胞分泌靶抗原6阳性细胞百分比诊断脑膜炎病症灵敏度达到87.5%,特异度为90.0%。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基本相符,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当中早期分泌靶抗原6阳性检出有26例,所占比例为43.3%;非脑膜炎组患者阳性检出为0例,所占比例为0.0%。说明脑膜炎患者早期分泌靶抗原6阳性检出率要显著高于非脑膜炎组人员,且数据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早期分泌靶抗原6指标在结核性脑膜炎病症诊断当中具有应用价值。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脑膜炎病症患者阳性检出率会降低。对原因进行分析,由于患者病程相对较长,患者脑脊液当红则能够结核分枝杆菌量相对较少,单核细胞杀灭,能够有效清除结核分枝杆菌,脑脊液当中抗原阳性细胞会相对减少。此次研究当中发现对照组脑脊液当中单核细胞分泌靶抗原6阳性有4例,其中1例患者的病程超过三个月。主要原因是进入到体内结合分枝杆菌量相对较少,单核细胞内结合分枝杆菌被消除或者降解[5]。因而,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早期分泌靶抗原6检测,能够有效提高病症检出率,促进患者病症的早期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
综上所述,早期分泌靶抗原6指标检测阳性细胞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相对较高,对分泌靶抗原6阳性细胞百分比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可以有效判断结核性脑膜炎病症的病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刚,胡凡,柴文等.超滤浓缩脑脊液ESAT-6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8):25-26,28.
[2]鲁广建,张群妹,张春晓等.脑脊液单核细胞内ESAT-6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5,9(4):14-15.
[3]王娟娟,马利.ESAT-6和干扰素-γ表达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48(2):153-156.
[4]刘永莉,李明武,赖明红等.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诊断价值[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4):327-329.
[5]刘佳庆,张丽霞,孙海柏等.涂阴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天津医药,2017,45(4):418-423.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卫联合项目(项目编号:2018JJ6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