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湖南省涟源市人民医院417100

【摘要】目的:探析本院收治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干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于2013年-2015年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确诊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50例采取常规心肌梗死治疗方案患者设为对照组,另50例采取急诊溶栓治疗方案干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两种方案治疗临床效果。结果:经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有6例判定无效,对照组有14例判定无效,总有效率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等事件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急诊科收治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溶栓方案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疗效显著,该方案对保障患者预后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是指因为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的缺氧,诱发的心肌坏死情况,如未能接受有效干预随着病情恶化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该病具有发作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且容易反复发作[1]。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出现剧烈、持久的疼痛,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干预后病情依然无改善的情况,当前临床对此类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为溶栓治疗,能够对冠脉再通,可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及病情。本文旨在更深入急诊科收治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溶栓治疗方案干预临床效果,对本院收治此类患者做相关对照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于2013年7月-2015年9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确诊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发病距离入院治疗时间不超过6h。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范围在35-79岁间,其平均年龄为(57.2±5.1)岁。患者合并疾病如下:53例患者合并高血压,47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位置具体如下:27例患者位于下壁,28例患者位于前壁,23例患者位于下壁与后壁,22例患者位于下壁与前壁。以患者接受心肌梗死相关治疗方案差异,以每组50例分配,将其分为对照组于观察组,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不同方案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相关临床资料,提示两组可进行对照分析研究(P>0.05)。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干预,通过口服方式服用剂量300mg氯吡格雷,0.3mg拜阿司匹林,根据心率选用剂量12.5mg/25mg倍他乐克,10mg硝酸异山梨酯以及10mg瑞舒伐他汀,给予方式均为口服,将溶有25mg硝酸甘油的50毫升生理盐水泵入,参数调整每小时泵入0.6毫升,患者出现低血压情况联合多巴胺对血压指标进行控制,凌静脉推注剂量30mg依诺肝素,后间隔15分钟以皮下注射方式给予60mg依诺肝素[2]。

观察组患者除上述常规治疗外,联合急诊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推注给予剂量15mg2代阿替普酶,后将100mg阿替普酶泵入,每小时泵入50mg,再将50mg剂量阿替普酶以每小时35mg速度泵入。

1.3疗效判断

完成治疗护理后,患者如呼吸困难、心悸、胸痛等急性心肌梗死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无发现有烦躁、发绀等情况,血清酶、心电图检测提示恢复正常或者保持在稳定标准内,并发症得到严格控制,生活自理无问题,判定为显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依然存在轻度发绀,并发症得到基本控制,血清酶、心电图等基本达到正常标准,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等均无变化,部分出现病情恶化的判定为无效[3]。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结果研究所需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后,分别用(±s)、n(%)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数据对照检验用t,疗程对比用X2,分析所得结果<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详情请见表1。

从上表内容可知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等事件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属于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在全世界各国均是人们病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以及对患者生命威胁大等特点,如患者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则患者病死概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因此其治疗难度相对偏大。急性心肌梗塞指人体脑部血流局部忽然出现中断,对应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进而坏死,引发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是当前导致人们死亡的重要原因。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溶栓治疗方案,早期溶栓治疗能够再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让缺血脑组织得到再灌注,缩小心肌坏死范围,保障临床预后效果,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长时间存在剧烈胸骨后疼痛,用硝酸酯类药物临床疗效不如人意。目前对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静脉溶栓治疗,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再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肌得到再灌注,缩小心肌坏死范围,可再通冠脉并缓解病情发展,保障临床预后效果[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早期阶段即对其才去冠脉再通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最大程度降低和控制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概率[5]。临床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治疗方案在于抢救缺血心肌细胞并改善心肌梗死面积,扩张患者外周血管,对心率、心肌收缩力等均有反射性强化效果,改善缺血心肌血液供给还有肺通气,对梗死区域进一步扩张有限制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临床预后效果[6]。硝酸酯类药物能够帮助患者扩张冠状动脉,ACEI类药物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心肌重构以及心脏扩大,β-受体阻滞剂能够纠正患者的心律,减轻患者心肌耗氧情况。常规治疗可以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以及吸氧护理,存在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存在心衰的患者,需要使用利尿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进行治疗。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溶栓治疗有简便、操作容易及性价比高等优势,可让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阿替普酶为临床常用t-PA,与天然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相比,两者性能相接近,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产生,对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有激活作用,相对于激活循环血液当中存在的纤溶酶原,物质转化为纤溶酶的作用更为显著,消化局部纤维蛋白凝块。同时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治疗后死亡事件情况,减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情况发生[7]。在本文中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方案药物中用第2代阿替普酶,从结果数据来看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已经得到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临床症状,疗效突出[8]。

在本文数据中可知接受急诊溶栓治疗方案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等均明显低于应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可知急性溶栓治疗方案有利于降低此类疾病患者死亡率,控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并发症事件[9-10]。

本文研究结果数据中可知联合溶栓治疗患者对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抗心肌梗死治疗干预患者,提示急诊科收治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溶栓方案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疗效显著,该方案对保障患者预后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3):148-149.

[2]刘艳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5,13(8):155-156.

[3]李莉娟,张冬惠,王绍谦,等.瑞通立急诊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16).

[4]白冬阳.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疗效[J].海峡药学,2015(5):192-193.

[5]韦海生,黄伟光,吴登锋.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5(7).

[6]梁志远,廖建军,林县杰.急诊溶栓联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急诊杂志,2016(2).

[7]荆聂麟,丁玲.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3):45-46.

[8]夏月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36-37.

[9]贾红莉,杨黎明.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3):35-36.

[10]闫学斌.急诊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171-172.

标签:;  ;  ;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