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喀斯特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喀斯特,植被,隧洞,地区,土壤,石阡,径流。
喀斯特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颖[1](2019)在《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的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问题,运用熵权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的主要影响因子,并通过综合得分结果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的主要影响因子有人类活动影响因子、水量因子和水资源脆弱性因子;从年际变化来看,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整体状态在波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中2001、2003和2006年水资源系统状态较低,2014和2015年得分较高,水资源系统状态明显好转;可见,人类活动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生态的保护、基础水利设施的完善是保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前提,而且能够有利于积极应对异常气候变化下对水资源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磊,熊康宁,杭红涛[2](2019)在《贵州喀斯特地区野生饲用牧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喀斯特地区野生优良牧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可以推进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效率,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为促进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及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挖掘野生优良牧草资源的基础数据及特征成为亟不可待的关键任务。本文依据自然地理学、生态学、营养学、植物学等多学科交叉原理,从贵州喀斯特地区草地资源、野生牧草资源概况、野生牧草的特征及营养价值展开系统分析,重点阐述了野生优良牧草开发利用中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最后总结了喀斯特地区野生优良牧草保护的可行性措施。以期为喀斯特地区野生优良牧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21期)
唐文玲,田丹,盛宇,罗飞[3](2019)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均每日产生的垃圾量逐渐增加,农村生活垃圾呈现多样化、增量化发展趋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日益严重。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通过研究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及产生原因,结合垃圾资源化、无害化以及减量化标准,总结了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提出了将一些措施如:增强人们环保意识、加大乡村规划力度、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开展监督检测等,运用于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活垃圾处理中,以期为改善该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任庆钰[4](2019)在《喀斯特地区隧洞特殊地质洞段处理方法探讨——以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库尾伏流泄洪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为例,分析隧洞施工中出现的冒顶、塌方、大溶洞等典型地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处理方法,可为类似地质条件工程施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许玉凤,陈洪升,傅良同,高礼安,陈如霞[5](2019)在《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旅游发展的互动研究——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利用转型、人为干扰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和趋势,研究了近40年来其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8年间,研究区的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林地增加,建设用地增幅较大。(2)2000年以来草地面积减少和林地面积增加较大;2010年后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较大。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和林地转化,草地主要向建设用地、林地和耕地转化。(3)2005年前旅游发展缓慢,土地利用变动速度较小;2007年和2015年分别进入旅游快速发展时期和转型时期,土地利用变动较大;人类干扰程度呈上升趋势。贵州南部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转型变化与旅游发展阶段有很好的耦合关系,其中旅游发展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侯业楹,徐江,刘灵[6](2019)在《喀斯特地区隧洞涌水处理措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长石板隧洞4#支洞为例,分析喀斯特地区隧洞涌水产生原因,根据隧洞涌水水质情况,进行隧洞涌水处理措施设计。设计优化后,废水处理设施排水口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涌水处理效果较好,该设计方法可供喀斯特岩溶地区修建输水隧洞的引水工程借鉴。(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梁建方,周秋文,韦小茶,马龙生,颜红[7](2019)在《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遥感反演——以涟江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分是水文循环中的关键因素,尤其对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Landsat 8 OLI_TIRS数据,采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对涟江流域的土壤水分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旱情分布较广,轻旱占流域总面积30%。土壤含水量与TDVI较好地符合y=-149.47TVDI+97.255的关系,喀斯特流域土壤含水量可通过TVDI进行估算。土壤水分随着坡度增大而增加,阴坡土壤水分含量大于阳坡与无坡向,季节上冬季大于秋季和春季,春季和秋季差异相对较小。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水涵养能力表现为: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耕地>其他用地。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流域相关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抗旱、防旱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09期)
安显金,李维[8](2019)在《冻融循环和长期放置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解吸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是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环境汇集库,而PAHs的解吸和生物有效性主要受土壤与PAHs相互作用以及自身理化特性等的影响。自然界冻融循环和长期自然作用过程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中PAHs的解吸行为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选取西南喀斯特地区两种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选取菲和芘为代表性PAHs化合物,在实验室中模拟冻融循环和长期放置两种环境过程对土壤中PAHs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和长期放置显着影响土壤对PAHs的解吸行为,在这两个过程中土壤颗粒结构和孔隙等发生变化,可能改变土壤颗粒与污染物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导致深入土壤吸附态PAHs分子与水溶液隔离,致使其解吸能力下降甚至被锁定;冻融循环和长期放置下,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中PAHs的解吸速率与其疏水性呈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杨振华,宋小庆[9](2019)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产流过程及其利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喀斯特地区受表层裂隙发育及石漠化作用的影响,坡地产流过程及各径流成分之间的循环转化机制复杂,导致坡地产流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强烈,成为岩溶水文学的难点之一.以往学者们多采用非岩溶区水文模型与技术研究坡地产流影响因素,以揭示坡地产流的概化过程,并应用多种坡地径流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模式开发坡地水资源,以提升坡地径流的利用效率,但在产流过程研究中忽视了土石界面对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过程的影响以及坡面流与壤中流、裂隙流的相互转化作用,导致坡地产流过程、机制分析不够全面.因此,在总结喀斯特坡地径流产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喀斯特坡地径流产流过程框架;然后结合坡地径流模拟方法与开发利用技术模式,评估现有坡地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推广价值及存在的局限性;最后,从坡地产流过程及其时空差异方面模拟了坡地产流过程,并展望了坡地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程东亚,李旭东[10](2019)在《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地形与人口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山地流域植被变化具有独特性,探究其植被变化特征有利于石漠化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科学实施。本文选取1990-2016年贵州石阡河流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其变化的地形效应和人口效应。研究表明:①1990-2016年贵州石阡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植被恢复取得较好效果;②1990-2016年贵州石阡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地形效应中,随海拔和坡度上升,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稳定上升趋势。随坡向变化中,无坡向地区植被覆盖度最低,其他坡向差异不明显;③1990-2016年贵州石阡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人口效应中,随人口密度上升,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以为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石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喀斯特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贵州喀斯特地区野生优良牧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可以推进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效率,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为促进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及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挖掘野生优良牧草资源的基础数据及特征成为亟不可待的关键任务。本文依据自然地理学、生态学、营养学、植物学等多学科交叉原理,从贵州喀斯特地区草地资源、野生牧草资源概况、野生牧草的特征及营养价值展开系统分析,重点阐述了野生优良牧草开发利用中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最后总结了喀斯特地区野生优良牧草保护的可行性措施。以期为喀斯特地区野生优良牧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喀斯特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颖.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的诊断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磊,熊康宁,杭红涛.贵州喀斯特地区野生饲用牧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中国饲料.2019
[3].唐文玲,田丹,盛宇,罗飞.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绿色科技.2019
[4].任庆钰.喀斯特地区隧洞特殊地质洞段处理方法探讨——以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库尾伏流泄洪洞为例[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
[5].许玉凤,陈洪升,傅良同,高礼安,陈如霞.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旅游发展的互动研究——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9
[6].侯业楹,徐江,刘灵.喀斯特地区隧洞涌水处理措施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7].梁建方,周秋文,韦小茶,马龙生,颜红.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遥感反演——以涟江流域为例[J].人民珠江.2019
[8].安显金,李维.冻融循环和长期放置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解吸行为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9].杨振华,宋小庆.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产流过程及其利用技术[J].地球科学.2019
[10].程东亚,李旭东.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地形与人口效应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