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一国[1]2003年在《战后日本主银行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文中研究说明世界正处在经济结构、行为、政策及制度发展变化的时期,其中各国和国际金融体制的变革可能是最深刻的。特别是针对各国发展中和转轨中的市场经济而言,分析和比较一些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辉煌和挫折是大有裨益的。曾几何时,日本的经济风光无限,“东亚模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作为同处东亚经济、文化圈的东亚各国同样对日本的金融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没有一个体制是在真空中发展的;一个国家金融体制的设计取决于其自身的传统、现存制度、目标及政策。虽然金融制度和金融改革的大多数问题具有共性,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完全照搬别国的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要想弄清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轨迹和脉络,分析其金融体制的变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本文选择的战后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命题又和金融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首先从历史沿革、行政支持和文化积淀叁方面分析了该体制形成的原因;其次对它的发展与演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变化;最后对该体制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深入领会和理解主银行制度所揭示的日本银企关系的变化趋势,分析其经验与教训,必然对我国的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企关系的重塑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发展及其金融体制的演变我们要继续高度关注,以其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少走弯路。
韩璐[2]2006年在《日本主银行体制的演进及其对中国金融制度安排的启示》文中认为日本主银行体制是一种独特的制度安排,它曾有力地支撑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可是现在却又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制度性障碍。本文从这一体制的形成与演变入手,分析了对于不同阶段日本经济所产生的促进与局限作用。并通过横向比较,揭示出日本主银行体制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与美英等国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相比,各有优势并且互补性很强。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日本主银行体制作为后发国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借鉴意义。
刘丹[3]2008年在《日本主银行体制的兴衰》文中研究表明日本的主银行体制是日本银企之间主要的融资和治理体制,它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初期,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该体制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也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日本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主银行体制赖以存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发挥作用的根基开始削弱,该体制由兴盛转为衰落。由于未能及时的改革,该体制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80年代末期严重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一直在泥沼中挣扎,不良债权的扩大,大量金融机构和企业倒闭。这时日本政府才意识到要彻底的改革日本的金融旧体制,包括主银行体制。我国与日本共处在东亚的经济和文化圈,贸易往来相当的密切,有着相似的发展背景,中国的经济与日本的经济之间的相关性毋庸置疑。在这个时候,重新审视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经济正处于转轨中的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为叁章,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第一章简要介绍日本主银行体制的概念和特征,在特征中从主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主银行之间的关系以及监管当局与银行业的关系叁个方面来论述。第二章以主银行与企业的关系、监管当局与银行业的关系为主线详细分析了主银行体制的兴衰过程和日本政府对该体制进行的改革。第叁章运用关系型融资理论论证了主银行体制兴衰的原因,并且探求了日本未来的企业融资模式,最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启示。
参考文献:
[1]. 战后日本主银行体制的形成与演变[D]. 邓一国. 苏州大学. 2003
[2]. 日本主银行体制的演进及其对中国金融制度安排的启示[D]. 韩璐. 吉林大学. 2006
[3]. 日本主银行体制的兴衰[D]. 刘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