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权建设论文_陈忠禹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治权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新农村,经济,自治机关,民族。

自治权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陈忠禹[1](2013)在《论村级党内民主建设与村民自治权保障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之间的关系限定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语境中,就表现为村级党内民主与村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村民自治是我国最广泛意义上的人民民主形态,也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通过村级党内民主建设和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化和村民自治权利的保障。同理,村民自治权保障的扩展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晋中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陈潇潇[2](2013)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县政府自治权实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在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合力作用下,中国的民族问题被置于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国家建设对民族问题的影响日趋凸现,并直接对中国的民族自治权实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挑战亟需回应。有效回应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深入的了解,对民族自治权实施状况有全面客观的评估。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A县为例,在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系构建的宏观背景下,对A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发展轨迹进行个案考察。国家建设问题是多民族国家高度重视的政治问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因素的影响制约。致力于解决民族问题,推进国家建设与民族自治权发展空间的拓展成为寻求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在新农村建设与民族区域自治的互动关系中,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了很多联系机制。本文要旨在为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权实施提供一个解释性的分析框架,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权实施的成效如何?主要面临哪些障碍?新农村建设以何种联系机制推进民族自治权发展空间的拓展?首先,无论是从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系的形成历史,还是从民族自治权的制度设计来考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与我国多民族的具体国情相契合。其次,对A县自治权实施成效的全面考察,也揭示了当前民族自治权实施运转中的一些问题,为民族自治权发展空间的转型提供了可能。最后,作为一种复合型民族自治制度安排,民族自治权体现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等诸多综合统一。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区域自治权实施各要素间的组合方式更具多样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拓展了经济自治权实施的优化路径,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拓展了社会、文化自治权实施的优化路径,村容整洁拓展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管理保护自治权实施的优化路径,同时,这些也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权实施优化路径的思考取向。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国家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运动下民族自治权发展空间的拓展。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和自治机关建设初期,民族区域自治基于中央权威和统治秩序建构的紧迫需要,更侧重于维护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性;进入制度实施阶段后,基于其发展需要,应该更注重对民族自治地方自主性的培育。(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区域自治将会走向协调发展。民族自治权发展空间的拓展力量主要来源于国家建设对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政权体系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所释放和催生出的政治观念、经济资源、社会利益、文化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等新兴要素的不断涌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必须能够协调这些新兴要素,从而推动着民族区域自治发展所需制度空间的拓展。从理论层面,本文丰富了民族自治权实施的内容框架,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权实施提供一个解释框架。从现实层面,案例分析增加了解释框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新农村建设是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民族区域自治应该能够通过改革与调整来适应经济社会基础的变化,从而实现各新兴要素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民族自治权实施的全面推进。(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4-10)

潘高峰[3](2011)在《论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时代特征及建设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权在自身性质、外在构成、内在结构、内容发展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谋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必须重视民族区域自治权的行使和实现。要通过推进自治权回归、自治权内容扩充、自治权行使和实现方式多样化,用好、用足、用活变通权,实现国家权力运作模式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转变,增强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功能和价值,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发展。(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刘燕玲,冉赛光,李宏伟[4](2010)在《论基层政府干预村民自治权行为的可诉性——兼谈新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村民自治权的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干预村民自治事务引起的权力冲突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犯了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通过对河北省一些农村自治情况的调查,本文认为,应当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确保村民实现自治的保障机制。相比其他制度保障,司法保障更具有权威性。因此,将基层政府违法干预村民自治权的行为纳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更具有公平性。(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0年02期)

聂媛媛[5](2008)在《论经济自治权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现代化建设中的保障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这是基于我国国情做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已有50余载,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实践证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实行取得了巨大成功。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叁章《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对自治机关所享有的各类自治权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自治权在运行过程中就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可大致分为叁类:政治自治权、经济自治权、社会事业管理权。经济自治权主要包括合理调整经济制度权、财政税收管理权、贸易及金融管理权、资源开发利用权、环境保护管理权等。在既有的宪政体制下,资源、税收、财政和金融体制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近年来东西部发展差距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使我国的民族问题一再聚焦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上,这决定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已成为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民族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中央政府的扶持和援助,更要看自治机关的经济自治权能否充分有效地落实和实施。落实和保障好经济自治权,对于推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促进统筹发展战略的平稳实施和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全面振兴和共同繁荣,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几次修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经济自治权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经济自治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发重要。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各级自治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有效促进产业格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完善投资环境,使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在平稳发展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同时,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还时有发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突出,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短缺严重;金融市场发展缓慢且不规范,社会信用问题突出,等等。这些问题作为经济自治权的施行客体已经威胁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通过完善经济自治权的落实和实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应经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制定和实施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等专项规划,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经济自治权对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应然保障作用和实然保障作用,指出经济自治权在具体实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据此从以下叁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具体建议:(1)完善经济自治权落实的立法途径。着重从立法的角度来提出建议。(2)完善经济自治权落实的行政途径。主要从自治机关经济职能的划分、提高自治机关行政执法能力等方面阐述如何加强经济自治权的建设。(3)完善经济自治权落实的国家扶助途径。国家应该对自治地方实行特殊的金融政策和税收制度,为经济自治权的落实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8-03-01)

宋才发[6](2007)在《论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中的财政管理自治权》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必须完善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中财政支持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在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财政管理自治权的作用,完善开放与准入制度,引进项目和金融融资,尝试地方政府债券融资,走出一条多元投资之路。(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07年06期)

卢天娇[7](2007)在《小区内停车费用由业主们决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提示】 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小区停车场如何管理成为有车一族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如何破解小区业主车辆“有位不停、无位乱停、地下不停、地面乱停”和物业车位设置不合理乃至收费随意等问题呢?昨日,本报“嘉宾接热线”专栏邀请的嘉宾是市城市管理办(本文来源于《厦门日报》期刊2007-11-03)

常文清[8](2004)在《充分运用经济自治权建设团结繁荣的民族自治地方——评《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部大开发从经济发展上讲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 ,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离不开国家经济利益和各民族经济利益的科学协调和平衡。当前 ,我国的民族问题主要是发展问题。为了快速发展经济 ,各民族自治地方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上 ,并迫切要求大力加强和充实经济自治权。将西部大开发与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自治权相结合进行研究 ,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 ,而且对于做好实际的民族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3期)

贾德荣[9](2003)在《行使民族经济自治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宪法和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但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着经济自治权的有效行使。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及提出相应策略 ,对西部乃至全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S2期)

翟桂荣[10](2003)在《试论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法治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核心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与发展,必须加强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法治建设,主要是落实民族立法自治权、行政管理自治权和完善自治权落实的保障制度。(本文来源于《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自治权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在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合力作用下,中国的民族问题被置于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国家建设对民族问题的影响日趋凸现,并直接对中国的民族自治权实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挑战亟需回应。有效回应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深入的了解,对民族自治权实施状况有全面客观的评估。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A县为例,在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系构建的宏观背景下,对A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发展轨迹进行个案考察。国家建设问题是多民族国家高度重视的政治问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因素的影响制约。致力于解决民族问题,推进国家建设与民族自治权发展空间的拓展成为寻求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在新农村建设与民族区域自治的互动关系中,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了很多联系机制。本文要旨在为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权实施提供一个解释性的分析框架,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权实施的成效如何?主要面临哪些障碍?新农村建设以何种联系机制推进民族自治权发展空间的拓展?首先,无论是从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系的形成历史,还是从民族自治权的制度设计来考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与我国多民族的具体国情相契合。其次,对A县自治权实施成效的全面考察,也揭示了当前民族自治权实施运转中的一些问题,为民族自治权发展空间的转型提供了可能。最后,作为一种复合型民族自治制度安排,民族自治权体现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等诸多综合统一。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区域自治权实施各要素间的组合方式更具多样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拓展了经济自治权实施的优化路径,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拓展了社会、文化自治权实施的优化路径,村容整洁拓展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管理保护自治权实施的优化路径,同时,这些也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权实施优化路径的思考取向。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国家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运动下民族自治权发展空间的拓展。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和自治机关建设初期,民族区域自治基于中央权威和统治秩序建构的紧迫需要,更侧重于维护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性;进入制度实施阶段后,基于其发展需要,应该更注重对民族自治地方自主性的培育。(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区域自治将会走向协调发展。民族自治权发展空间的拓展力量主要来源于国家建设对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政权体系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所释放和催生出的政治观念、经济资源、社会利益、文化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等新兴要素的不断涌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必须能够协调这些新兴要素,从而推动着民族区域自治发展所需制度空间的拓展。从理论层面,本文丰富了民族自治权实施的内容框架,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权实施提供一个解释框架。从现实层面,案例分析增加了解释框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新农村建设是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民族区域自治应该能够通过改革与调整来适应经济社会基础的变化,从而实现各新兴要素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民族自治权实施的全面推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治权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陈忠禹.论村级党内民主建设与村民自治权保障之间的良性互动[J].晋中学院学报.2013

[2].陈潇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县政府自治权实施研究[D].复旦大学.2013

[3].潘高峰.论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时代特征及建设路径[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刘燕玲,冉赛光,李宏伟.论基层政府干预村民自治权行为的可诉性——兼谈新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村民自治权的保障[J].前沿.2010

[5].聂媛媛.论经济自治权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现代化建设中的保障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8

[6].宋才发.论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中的财政管理自治权[J].贵州民族研究.2007

[7].卢天娇.小区内停车费用由业主们决定[N].厦门日报.2007

[8].常文清.充分运用经济自治权建设团结繁荣的民族自治地方——评《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9].贾德荣.行使民族经济自治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10].翟桂荣.试论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法治建设[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叁礼图中的周王城图

标签:;  ;  ;  ;  ;  ;  ;  

自治权建设论文_陈忠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