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i80船用钛合金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邓亚杰,黄海广,张浩泽,史亚鸣,张玉勤,蒋业华[1](2021)在《退火温度对TA31钛合金大口径无缝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利用真空自耗电弧炉+电子束冷床炉熔铸了Ti-6Al-3Nb-2Zr-1Mo (TA31)钛合金圆锭,通过铸坯直接斜轧穿孔制备出φ178 mm×12 mm大口径无缝管,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800、850、900、950℃)对TA31钛合金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态无缝管为变形的魏氏组织,主要由片层状α相集束和原始β相晶界组成;退火处理后,片层状初生α相减少,原始β相晶界消失,组织逐渐均匀化,但当退火温度超过900℃后,α相集束粗化并转变为网篮组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先略微降低后缓慢增大,而伸长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断口形貌由韧性+准解理混合型断裂逐渐变为韧性断裂再转变为韧性+准解理混合型断裂。综合分析认为,短流程制备的TA31钛合金大口径无缝管适宜退火温度为900℃左右,此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平均值分别为873 MPa、785 MPa和12.8%。
罗策,颜燕,刘婷,白焕焕,卢凡,马婉莹,张媛媛[2](2021)在《ICP-OES测定TA31钛合金中化学成分的4种不同酸体系样品制备方法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ICP-OES测定TA31钛合金中铝、铌、锆、钼、铁、硅6种元素含量的硫酸-硝酸、氢氟酸-硝酸、氢氟酸-硫酸-硝酸和盐酸-氢氟酸-硝酸4种不同酸体系样品制备方法的试剂用量、处理温度和制备时间进行了比较,并对4种样品制备方法对应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氢氟酸-硝酸体系下的试剂用量最小,盐酸-氢氟酸-硝酸体系下的试剂用量最大,此两种样品制备方法均在常温下进行,无需加热,溶解时间较短;4种样品制备方法对应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按照硫酸-硝酸、氢氟酸-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硝酸、氢氟酸-硝酸的顺序依次升高;检出限和定量限基本一致;铝、铌、锆、钼、铁5种元素在4种制备方法下均可得到一致的检测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整体上良好,氢氟酸-硫酸-硝酸制备方法下精密度略差;硫酸-硝酸和氢氟酸-硫酸-硝酸制备方法下,硅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差,不适合硅含量的测定。
邓亚杰[3](2021)在《TA31钛合金无缝管的短流程制备及热处理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Ti-6Al-3Nb-2Zr-1Mo(TA31)钛合金,是一种近α型钛合金。具有高的强度、塑性和耐腐蚀性,尤其具有高的断裂韧性、应力腐蚀断裂韧性、冲击韧性及可焊性等特点,其管材、板材以及型材在海洋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今TA31合金无缝管的制备,主要采用至少3次自耗电弧熔炼炉(VAR)熔炼的TA31合金铸锭,经过锻造后通过轧制、拉拔、旋压等方法制备出成品的无缝管。该制备工艺存在制备周期长、成型工艺复杂、成材率低等问题,大大提高了TA31合金无缝管的制备成本,限制了其合金无缝管的广泛应用。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高效短流程的制备工艺,用来缩短工艺流程、降低制备成本。首先采用VAR炉熔炼技术将原料合金化,之后通过电子束冷床熔炼炉(EB)进行重熔,直接获得TA31合金铸锭。之后不经过锻造直接进行斜轧穿孔获得TA31合金无缝管。本文分析了VAR+EB熔炼的TA31合金组织成分及热变形行为,同时经过免锻直轧获得了TA31合金无缝管,并对无缝管进行了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无缝管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获得了以下结论:经VAR+EB熔炼的TA31合金铸锭,各元素成分满足国标GB/T 3620.1-2016的要求,且各元素分布均匀,铸锭组织为粗大的魏氏组织。通过热变形行为研究获得合金在变形参数下的流变应力,进而建立了VAR+EB熔炼TA31合金铸锭的本构方程,获得材料的热激活能为790.478k J/mol,热力学指数为4.070。同时建立了ε=0.6时的热加工图,铸锭的失稳区为低温高应变区,铸锭的加工安全区为高温高应变区。通过短流程制备的TA31合金无缝管,轧制态的无缝管组织为变形的魏氏组织,其中有明显的加工流线,组织不均匀。其力学性能平均值为Rm=854MPa、Rp0.2=730MPa和A=10%。对无缝管进行800~950℃的退火处理,随退火温度提高,组织逐渐均匀,晶粒逐渐由﹤01 0﹥向﹤0001﹥方向偏移,晶粒的择优取向先减弱后增大再逐渐减弱。当退火温度达到900℃时,TA31合金无缝管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片层状的初生α相和原始的β相晶界消失,组织十分均匀,晶粒在靠近于﹤0001﹥方向上具有较强的择优取向,其力学性能平均值为Rm=873MPa、Rp 0.2=785MPa和A=12.8%。此时TA31合金无缝管的力学性能达到了传统工艺得到的TA31合金无缝管的力学性能。综上表明,经短流程无缝管的制备工艺得到的TA31合金无缝管可以达到传统工艺得到的无缝管的力学性能。与传统工艺相比,据有成型周期短、工艺流程简单、成材率高等优点,大大降低了TA31合金无缝管的制备成本,以促进TA31合金无缝管的广泛应用。
尹艳超,于冰冰[4](2020)在《650℃时效对TA31钛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对TA31钛合金进行650℃时效处理,分析了固溶后不同制度650℃时效TA31钛合金的显微组织,并进行了拉伸及夏比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效工艺对TA31钛合金强度、塑性、冲击韧性及试样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650℃时效后,固溶态TA31钛合金中的针状马氏体α’和亚稳态β相发生分解,生成弥散稳定的α+β相,提高了TA31钛合金的强度。退火态、淬火态、时效态的TA31钛合金断后伸长率及断面伸缩率变化不大,均具有良好的塑性。退火态TA31钛合金冲击韧性最高,940℃固溶后降低,再经650℃时效后未发生显着变化。
孙朋朋,李鹏,李梁,李瑞武,齐风华[5](2019)在《不同热处理制度对TA31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固溶时效,退火)对TA31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OM、TEM、SEM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形貌,采用拉伸试验机测试了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变点之下依次选取不同固溶温度(920、940、960、980℃)对TA31合金试样进行固溶+时效工艺处理,当固溶温度低于960℃时,时效后的强度随固溶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固溶温度大于960℃后,强度降低;αkv值随固溶温度升高而增大。试样固溶时效态的拉伸强度高于试样退火态的强度。TA31合金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含量减少,且组织中存在等轴初生α相+β转内细小的针状次生α相。
缪顿[6](2019)在《氧元素对TA31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锻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氧元素作为最常见的杂质元素,对钛合金的加工过程及力学性能有极为显着的影响,因此研究氧元素含量对TA31合金热变形过程及热锻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严格控制合金熔炼过程原料中杂质元素尤其是氧元素的含量,并添加TiO2的方式熔炼出实验所需不同氧元素含量的铸锭。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不同氧含量的铸态Ti-6Al-3Nb-2Zr-1Mo钛合金进行热模拟实验,获得在不同温度和变形速率下热压缩变形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分析和计算热变形应力应变曲线获得氧含量为0.096 wt.%、0.5 wt.%(质量分数)Ti-6Al-3Nb-2Zr-1Mo钛合金的本征方程和热变形组织。对比观察后发现,提高氧元素含量会显着提高合金热变形激活能,抑制合金塑形变形;但适当的氧含量又可以促进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使得动态再结晶发生的温度降低,再结晶变形所需的变形速率也有所提高。从而影响钛合金热变形过程的加工范围(加工温度、加工速率),影响钛合金动态再结晶形核;但过量的氧含量也会造成合金热变形过程中流变失稳导致加工区域变小。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热加工工艺,将合金中杂质元素氧的含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取得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在钛合金中添加氧可显着改变合金的热变形组织,同时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通过对熔炼获得的额不同氧元素含量的铸锭(氧含量0.042 wt.%、0.07 wt.%、0.096wt.%、0.11 wt.%、0.14 wt.%、0.2 wt.%、0.3 wt.%、0.4 wt.%、0.5 wt.%、1 wt.%)进行锻造加工获得相应氧含量的锻棒。对不同氧含量锻棒的拉伸性能进行试验,得到相应的试验数据,并对氧原子在钛合金中各种强化机理进行表征和计算。锻造显微组织表明,氧原子的加入可以显着降低热变形后的晶粒尺寸,产生细晶强化作用。氧原子作为间隙固溶原子产生的固溶强化作用能显着提高合金强度,此外氧原子的加入会导致加工硬化更加显着变形组织位错密度升高,位错强化效果进而提高合金拉伸强度。同时随着氧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断裂韧性也会出现明显下降。
张蕊[7](2018)在《海洋工程用钛TA2表面Ag/TiO2梯度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文中认为Ti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优异的抗腐蚀性、无磁性、加工性好等特点,是目前首选的舰船结构材料之一,但Ti材料耐磨性较差、易擦伤及粘附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随着海洋工程对船用钛及钛合金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单一的改性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制备含有纳米结构的复合薄膜成为Ti材料表面改性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Ti与Ag共溅射、热氧化相结合在Ti表面构建Ag/TiO2梯度复合薄膜,并对其界面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本实验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SMAT)在工业纯钛TA2表面制备了超细晶层,平均晶粒尺寸为122.44 nm,晶粒的细化由位错的滑移与孪晶的交割共同实现,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样品形成了晶粒尺寸沿厚度方向逐渐增大的梯度结构。对表面纳米化后的TA2样品进行真空退火研究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SMAT TA2在450℃及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500℃及以上退火时发生了明显的晶粒长大。本实验通过磁控共溅射分别在粗晶TA2及SMAT TA2基底上沉积Ti-Ag薄膜,薄膜均匀性致密性良好,当溅射时间为20 min时膜厚为494.37 nm,表面的平均颗粒尺寸为121.93 nm;溅射时间为60 min时膜厚为1098.22 nm,表面的颗粒尺寸为516.75 nm。Ag弥散分布在薄膜中,有部分团聚现象,含量均稳定在5 wt%左右。对磁控溅射的样品进行热氧化,温度为450℃,保温1 h,样品表面变为蓝紫色,微观形貌发生变化,膜层均匀致密。溅射20 min的样品热氧化后薄膜厚度为583.46 nm,氧化层厚度为110.58 nm;溅射60 min的样品热氧化后薄膜厚度为1236.54 nm,氧化层厚度为173.08 nm,氧化产物均为金红石型TiO2。热氧化后Ag依旧弥散分布在膜层之中,由于Ag颗粒在TiO2膜层中不同晶面的生长速率不同,团聚颗粒的尺寸大小及分布也有所不同。完成梯度复合薄膜的制备后,本实验对薄膜样品及原始样品进行了摩擦磨损对比试验,发现样品的磨损方式主要为磨粒磨损,随着载荷的增加样品的磨损程度也增加;相同载荷条件下SMAT TA2样品的耐磨性优于粗晶TA2样品,SMAT TA2为基底的复合薄膜样品耐磨性优于粗晶TA2为基底的复合薄膜样品;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样品的耐磨性提高;梯度复合薄膜使得TA2的耐磨性显着改善,且载荷越大薄膜的减磨效果也越明显;梯度复合薄膜与样品基底结合良好,表面的TiO2层使得样品表面的硬度大大增加,同时Ag粒子作为软金属不仅可以避免薄膜的脆性,同时还起到了润滑作用,使梯度复合薄膜样品的耐磨性得到大幅改善。
罗策,刘婷,白焕焕,黄永红,李剑[8](2016)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Ti80钛合金中铝铌锆钼铁的酸体系溶解条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Ti80钛合金样品的快速有效溶解,并制得适用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Ti80钛合金中铝、铌、锆、钼、铁含量的样品溶液,对硫酸-硝酸、硝酸-氢氟酸、硫酸-氢氟酸-硝酸及盐酸-氢氟酸-硝酸4种酸体系对应的溶解条件进行了探讨。对4种溶解体系分别进行不同条件试验,根据溶解现象及样品溶解的完全程度初步确定了每种酸体系的溶解条件。硫酸-硝酸溶解体系的溶解条件为:10.0mL硫酸(1+1),290310℃下加热溶解,溶解完全后逐滴加入硝酸至溶液褪色;硝酸-氢氟酸溶解体系的溶解条件为:预先在样品中加入10.0mL水,然后相继加入2.0mL硝酸和2.0mL氢氟酸,直至样品溶解完全;硫酸-氢氟酸-硝酸溶解体系的溶解条件为:预先在样品中加入10.0 mL硫酸(1+3),然后加入2.0mL氢氟酸使样品溶解完全,加入2.0mL硝酸至溶液褪色,再加热至冒烟;盐酸-氢氟酸-硝酸溶解体系的溶解条件为:预先在样品中加入15.0mL盐酸(1+1),然后加入1.0mL氢氟酸使样品溶解完全,加入2.0mL硝酸使溶液褪色。在初步确定的溶解条件下,分别采用4种溶解体系对Ti80钛合金样品进行溶解,制得样品溶液;对样品溶液中铝、铌、锆、钼和铁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酸体系对应的溶解条件下制得的样品溶液均适用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Ti80钛合金中铝、铌、锆、钼和铁含量,确定的4种酸体系对应溶解条件合理。
罗策,李剑,黄永红,雷小燕[9](2015)在《ICP-OES法测定Ti80钛合金中铝铌锆钼铁硅》文中研究指明采用ICP-OES法测定了Ti80钛合金中铝、铌、锆、钼、铁、硅元素的含量。用H2O-HCl-HF-HNO3(5+5+1+1)对样品进行溶解;确定了各元素测定谱线为Al 394.401nm、Nb 269.706nm、Zr 339.197nm、Mo202.031nm、Fe 259.939nm、Si 288.158nm;建立了校准曲线,各元素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测定了方法检出限,各元素检出限均小于0.003%;测定结果的RSD/%在0.79%3.42%之间(n=7),加标回收率在97.0%104.0%之间。
赵教育,张亚娟,袁满,张卫国,李宁[10](2015)在《Ti80钛合金光谱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海绵钛,Al-Mo,Al-Zr,Al-Nb,Al-Si中间合金等为原材料,通过真空自耗电极电弧炉和真空自耗电极电弧凝壳炉复合熔炼工艺和均匀化变形加工工艺制备了国内首套Ti80(Ti-6Al-3Nb-2Zr-1Mo)钛合金光谱分析标准物质,方差法检验表明各元素均匀性良好。经9家权威实验室协作定值,Al,Nb,Mo,Zr,Fe,Si,C 7种元素的标准值准确可靠,不确定度水平达到了同类样品国际先进水平。该套标准物质各元素成分梯度分布均匀,线性与一致性良好,在不同型号直读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上的应用效果良好。
二、STi80船用钛合金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Ti80船用钛合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退火温度对TA31钛合金大口径无缝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2 试验结果及讨论 |
2.1 退火温度对TA31合金无缝管显微组织的影响 |
2.2 退火温度对TA31合金无缝管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 不同退火温度下TA31合金无缝管的断裂机理 |
3 结论 |
(2)ICP-OES测定TA31钛合金中化学成分的4种不同酸体系样品制备方法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 仪器工作条件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4种酸体系的样品制备方法比较 |
2.2 检测方法性能指标比较 |
2.2.1 方法灵敏度与工作曲线 |
2.2.2 方法检出限与定量限 |
2.2.3 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 |
3 结论 |
(3)TA31钛合金无缝管的短流程制备及热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钛及钛合金简介 |
1.1.1 钛及钛合金的类型 |
1.1.2 钛及钛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
1.2 海洋工程用钛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国内外海洋工程用钛的研究现状 |
1.2.2 我国海洋工程用钛存在的问题 |
1.3 TA31 钛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TA31 合金的研究现状 |
1.3.2 TA31 合金铸锭的熔炼方法及存在问题 |
1.4 TA31 合金无缝管坯的制备 |
1.4.1 挤压 |
1.4.2 斜轧穿孔 |
1.5 TA31 合金无缝管的热处理工艺 |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 |
1.6.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6.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过程 |
2.1 TA31 合金铸锭的熔炼过程 |
2.1.1 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炉熔炼(VAR炉熔炼) |
2.1.2 电子束冷床炉熔炼(EB炉熔炼) |
2.2 TA31 合金铸锭的热压缩试验过程 |
2.3 TA31 合金无缝管的制备过程 |
2.4 TA31 合金无缝管的退火工艺方案 |
2.5 性能检测分析与方法 |
2.5.1 化学成分检测 |
2.5.2 差热分析 |
2.5.3 物相检测 |
2.5.4 组织与结构观察 |
2.5.5 力学性能检测 |
第三章 铸锭的组织均匀性及其热变形行为分析 |
3.1 铸锭的成分均匀性分析 |
3.2 铸锭的显微组织分析 |
3.3 铸锭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
3.3.1 热变形参数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 |
3.3.2 热变形参数对合金组织的影响 |
3.3.3 本构方程的建立 |
3.3.4 热加工图的建立 |
3.4 小结 |
第四章 TA31 合金无缝管的轧制及退火工艺研究 |
4.1 TA31 合金轧制态无缝管的显微组织分析 |
4.2 TA31 合金轧制态无缝管的力学性能 |
4.3 不同退火温度下TA31 合金无缝管的显微组织 |
4.3.1 不同退火温度对无缝管显微组织的影响 |
4.3.2 不同退火温度对无缝管微结构的影响 |
4.4 不同退火温度下TA31 合金无缝管的力学性能 |
4.5 断口形貌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
(4)650℃时效对TA31钛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试验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显微组织 |
2.2 室温力学性能 |
2.3 断后形貌分析 |
3 结论 |
(5)不同热处理制度对TA31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1 不同热处理制度的合金力学性能 |
2.2 不同热处理制度的微观组织 |
2.3 不同热处理制度的断口形貌分析 |
3 结论 |
(6)氧元素对TA31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锻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钛合金发展及应用情况概况 |
1.2.1 钛合金的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 |
1.2.2 钛合金显微组织 |
1.3 钛合金加工技术及应用现况 |
1.3.1 钛合金加工技术 |
1.3.2 钛合金应用现况 |
1.4 钛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 |
1.4.1 钛合金热变形行为简介 |
1.4.2 研究现状 |
1.4.3 TA31 合金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研究方案 |
2.2 实验方法 |
2.2.1 合金熔炼 |
2.2.2 合金成分测定和相变点测定 |
2.2.3 热模拟实验 |
2.2.4 锻造加工 |
2.2.5 力学试验 |
2.2.6 微观组织分析与表征 |
第3章 氧元素对TA31 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不同氧含量TA31 热变形行为 |
3.2.1 不同氧含量TA31 真应力应变曲线及其特征分析 |
3.2.2 热变形过程的本构方程及变形激活能 |
3.3 不同氧含量TA31 热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 |
3.3.1 氧含量0.096 wt.%TA31 铸造合金热变形过程组织演变 |
3.3.2 氧含量0.5 wt.%TA31 铸造合金热变形过程组织演变 |
3.3.3 氧含量对TA31 铸造合金热变形组织的影响 |
3.4 不同氧含量合金热加工图及加工工艺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氧含量对TA31 锻造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不同氧含量TA31 合金锻造合金组织分析 |
4.3 氧含量对TA31 合金拉伸性能及断裂韧性的影响 |
4.3.1 氧含量对TA31 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
4.3.2 氧含量对TA31 合金拉伸断口及断裂机制的影响 |
4.4 氧含量对TA31 合金拉伸性能影响机理 |
4.4.1 固溶强化作用 |
4.4.2 位错强化作用 |
4.4.3 细晶强化作用 |
4.5 氧含量对TA31 合金冲击韧性及断裂机制的影响 |
4.5.1 氧含量对TA31 冲击性能的影响 |
4.5.2 氧含量对TA31 冲击韧性及断裂机制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7)海洋工程用钛TA2表面Ag/TiO2梯度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钛及钛合金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
1.2 钛及钛合金的表面改性方法 |
1.2.1 表面纳米化 |
1.2.2 激光表面改性 |
1.2.3 离子注入 |
1.2.4 微弧氧化 |
1.2.5 物理气相沉积 |
1.2.6 化学气相沉积 |
1.2.7 双层辉光等离子技术 |
1.2.8 溶胶凝胶法 |
1.2.9 热氧化 |
1.2.10 发展趋势 |
1.3 贵金属在船用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
1.4 课题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预处理 |
2.1.1 实验材料 |
2.1.2 预处理 |
2.2 表面纳米化 |
2.3 TA2表层纳米晶热稳定性研究 |
2.4 磁控共溅射镀膜 |
2.5 热氧化 |
2.6 摩擦磨损试验 |
2.7 分析测试 |
第三章 Ag/TiO2梯度复合薄膜的结构表征 |
3.1 表面纳米化 |
3.1.1 微观结构 |
3.1.2 热稳定性 |
3.2 磁控溅射 |
3.2.1 溅射功率及气压的确定 |
3.2.2 溅射时间的确定 |
3.2.3 成分分析 |
3.2.4 结构分析 |
3.3 热氧化 |
3.3.1 宏观形貌 |
3.3.2 成分分析 |
3.3.3 结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g/TiO_2梯度复合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 |
4.1 磨痕形貌 |
4.2 摩擦系数 |
4.3 磨损体积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Ti80钛合金中铝铌锆钼铁的酸体系溶解条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及工作参数 |
1.2 试剂与材料 |
1.3 分析谱线 |
1.4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各溶解体系溶解条件的初步确定 |
2.1.1 硫酸-硝酸溶解体系 |
2.1.1. 1 硫酸浓度 |
2.1.1. 2 硫酸加入量 |
2.1.1. 3 加热温度 |
2.1.2 硝酸-氢氟酸溶解体系 |
2.1.2. 1 水加入量 |
2.1.2. 2 硝酸加入量 |
2.1.2. 3 氢氟酸加入量 |
2.1.3 硫酸-氢氟酸-硝酸溶解体系 |
2.1.3. 1 硫酸浓度 |
2.1.3. 2 硫酸加入量 |
2.1.3. 3 氢氟酸加入量 |
2.1.3. 4 硝酸加入量 |
2.1.4 盐酸-氢氟酸-硝酸溶解体系 |
2.1.4. 1 盐酸浓度 |
2.1.4. 2 盐酸加入量 |
2.1.4. 3 氢氟酸加入量 |
2.1.4. 4 硝酸加入量 |
2.2 各溶解体系溶解条件的验证及确定 |
2.2.1 待测溶液中铝、铌、锆、钼和铁的稳定性考察 |
2.2.2 待测溶液中铝、铌、锆、钼和铁的测定 |
3 结语 |
(9)ICP-OES法测定Ti80钛合金中铝铌锆钼铁硅(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
1.1仪器及工作参数 |
1.2试剂与材料 |
1.3样品溶液的制备 |
1.4校准溶液制备 |
1.5分析谱线的选择 |
2结果与讨论 |
2.1样品溶解方式 |
2.2分析谱线 |
2.3校准曲线、线性方程、线性相关系数与检出限 |
2.4精密度试验和加标回收试验 |
3结论 |
(10)Ti80钛合金光谱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标准物质成分设计 |
2标准物质样品制备 |
3均匀性检验 |
4稳定性考核 |
5标准物质定值 |
6成线性考核 |
7比对结果 |
7.1标准值不确定度比较 |
7.2金相组织比较 |
7.3一致性考核 |
8结论 |
四、STi80船用钛合金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退火温度对TA31钛合金大口径无缝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邓亚杰,黄海广,张浩泽,史亚鸣,张玉勤,蒋业华. 金属热处理, 2021(11)
- [2]ICP-OES测定TA31钛合金中化学成分的4种不同酸体系样品制备方法比较分析[J]. 罗策,颜燕,刘婷,白焕焕,卢凡,马婉莹,张媛媛. 化学试剂, 2021(10)
- [3]TA31钛合金无缝管的短流程制备及热处理工艺研究[D]. 邓亚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650℃时效对TA31钛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尹艳超,于冰冰.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20(03)
- [5]不同热处理制度对TA31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孙朋朋,李鹏,李梁,李瑞武,齐风华. 热加工工艺, 2019(14)
- [6]氧元素对TA31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锻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 缪顿. 燕山大学, 2019(03)
- [7]海洋工程用钛TA2表面Ag/TiO2梯度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 张蕊.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2018(05)
- [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Ti80钛合金中铝铌锆钼铁的酸体系溶解条件探讨[J]. 罗策,刘婷,白焕焕,黄永红,李剑. 冶金分析, 2016(10)
- [9]ICP-OES法测定Ti80钛合金中铝铌锆钼铁硅[J]. 罗策,李剑,黄永红,雷小燕. 化学工程师, 2015(10)
- [10]Ti80钛合金光谱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J]. 赵教育,张亚娟,袁满,张卫国,李宁. 化学分析计量,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