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力宁治疗单纯型流感55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清泉,陈腾飞,赵国桢,刘建平[1](2022)在《中医药治疗流感临床实践指南(2021)》文中研究指明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具有季节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例,死亡风险较高[1-3]。目前国际指南推荐及中国上市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干扰病毒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4]。然而这种抗病毒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可能产生耐药性[5-8],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贾珊珊[2](2021)在《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三味中药提取精制的中药注射剂,具有疏风、清热、解毒之功,临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前关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存在样本量小,结局指标不统一等问题。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还被用来治疗流感、手足口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热毒宁注射液也具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它的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故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稳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芯片分析方法对甲型H3N2流感有症状感染患者对比健康状态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及其甲型H3N2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足口病的分子机制进行预测,利用分子对接对结果进行初步检验,以期为之后的机制研究试验提供方向。研究方法1.Meta分析全面、系统的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热毒宁注射液对比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并提取纳入文献信息,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应用Cochrane Handbook5.1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3.0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敏感性与漏斗图及发表偏倚分析,对不良反应信息进行记录总结。2.芯片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检索并下载甲型H3N2流感感染患者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对基因进行感染前后有无症状分组,使用R软件的limma包分析各组差异基因,绘制韦恩图以观察各组间关系。对有症状感染患者与健康人的差异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将差异基因导入STRING网站或HINT网站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将结果导入Cytoscape软件作图,通过MCODE与cytoHubba插件对蛋白互相网络图进行模块分析与核心基因分析,并采用R软件的clusterProfiler包对蛋白互作网络中差异基因进行GO与KEGG分析。之后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对差异基因以及甲型H3N2流感相关其他基因的作用进行进一步预测。3.网络药理学方法系统、全面检索关于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的中英文文献,获取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通过检索文献、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与SuperPred以获得化合物靶点,检索DisGeNET、GeneCards、DiGSeE以获得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运用Cytoscape进行“化合物-靶点”网络图、“疾病-靶点”网络图的绘制。利用Merge插件对化合物以及疾病的靶点进行取交集以获得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通过Cytoscape的MCODE以及cytoHubba插件对蛋白互作网络进行模块分析以及核心基因分析,得到热毒宁注射液可能作用于疾病的核心基因。采用DAVID及R软件的clusterProfiler对蛋白互作网络与潜在靶点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以及疾病聚类分析以获取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疾病的潜在途径。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化合物以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对化合物以及靶点的结合能力进行评估与验证,通过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1.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共纳入118篇研究,包括15461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六个结局指标的疗效均优于使用利巴韦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0001),且症状较轻。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机制研究对“化合物-靶点”网络图与“疾病-靶点”网络图进行合并取交集共得到8个热毒宁可能作用于流感的潜在靶点,CXCL10、CCL2、IL6、STAT1、PTPN11、TNF、BRAF和MMP9。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潜在靶点主要富集于生物过程“ERK1和ERK2级联正调控”和“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KEGG结果表明潜在靶点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甲型流感”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三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与靶点均有良好的对接能力。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甲型H3N2流感机制研究对GSE30550芯片进行分析,有症状感染组对比健康组差异存在48个上调基因,其中,XAF1、IFI44L、RSAD2、OAS1、MX1、IFIT2、OAS2、IFIT3、IFIT1 和 IFI44 为差异基因PPI网络中的核心基因,明显富集于甲型流感通路。共得到热毒宁注射液可能作用于甲型H3N2流感的潜在靶点8个,分别为LPO、IL1B、EGFR、CCL2、CXCL10、LAP3、PTPN11与CSF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相应化合物与靶点结合能力均较好,其中,EGFR与芦丁的结合能力最佳。4.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合物靶点中,26个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5个与发热相关,251个靶点与ACE2共表达。度值最高的三个靶点分别是CA2、CA12和CA1。在化合物靶点PPI网络中HSP90AB1有着最高的度值。GO富集共得到FDR<1×10-6的条目1491项,KEGG富集分析得到FDR<1×10-6的通路113条,包括18条信号转导通路、12条免疫系统通路、6条细胞生长与死亡相关通路和10条病毒感染性疾病通路。疾病聚类分析的结果中,富集水平最高的聚类7个项目中,3个与肺部疾病相关。富集分析得到3542条GO功能条目和147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化合物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靶点PLP、ACE2、Mpro有着较好的结合能力。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作用机制研究共得到130个热毒宁可能作用于手足口病的潜在靶点,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合物作用于 MMP2、CA6、MMP13、ELANE、MMP1、MMP9、EGFR、TYR、ABCB1 和 APP 这十个靶点的化合物较多。但 AKT1、MAPK1、VEGFA、IL6、STAT3、TP53、IGF1、EGFR、HRAS和TNF这十个靶点在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中有着核心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与对应的靶点都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研究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利巴韦林更好,安全性更高。基于芯片分析以及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热毒宁注射液能够通过多个活性成分协同调控多种靶点,对于感染类疾病能调节细胞因子风暴,并通过对于发热相关细胞因子调控达到解热的目的,调节多个靶点与通路共同达到治疗流感、手足口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目的。本研究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了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以供临床借鉴,并为进一步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手足口病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任晓婷[3](2021)在《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依据2018年卫健委颁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修订版)》制定,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对导师孙丽平教授经验方双花柴芩散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阐明其临床优势,为科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门诊流感样症状患儿,进行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咽拭子),检测结果呈阳性,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双花柴芩散(中药免煎剂型)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退热及其他基础治疗均一致,治疗周期为5天。在治疗期间,观察并详细记录基线特征、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检验等情况,将试验数据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纳入情况:本临床研究共收集临床病例100例,剔除2例,剔除率为2%;脱落3例,脱落率为3%,最终纳入病例95例,试验组48例,对照组47例。基线特征分析:受试患儿95例,男55例,女40例。试验组男29例,女1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发病前1周内明确流感患者接触史53例,密切接触33例,接种流感疫苗8例。两组受试患者治疗前平均体温无显着差异。治疗结果分析:两组在缩短发热时间,缓解全身中毒症状中恶寒、头痛、肌肉酸痛,呼吸道症状中喷嚏、咽痛、咳嗽、咯痰的临床症状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在汗出、口渴、鼻塞、流涕的缓解时间不存在显着差异。试验组在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中的临床症状、功能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对父母的影响无显着差异。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临床治愈(愈显率、有效率)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安全性评估分析:试验组出现实验室检验异常指标2例,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出现实验室检验异常指标6例,不良反应3例,两组在用药安全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双花柴芩散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在完全退热时间、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等方面,尤其在缓解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黄培颖,曾仲意,陈雁,许秀婷,杜嘉瑜[4](2021)在《中药注射剂联合抗病毒类西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联合抗病毒类西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应用计算机检索四大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VIP、CBM)及三大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中药注射剂联合抗病毒类西药治疗流感对比单纯抗病毒类西药(或加用安慰剂)治疗流感,或2种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抗病毒类西药治疗流感之间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7月。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制定好的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以及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 5.1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利用ADDIS 1.16.8软件及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共纳入49篇文献,5 061例患者,涉及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及双黄连注射液6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方面,6种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均优于单纯西药抗病毒治疗,概率排序第1为双黄连注射液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2)不良反应率方面,所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概率排序第1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其副作用最小;(3)退热时间方面,炎琥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及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均优于单纯西药抗病毒治疗,概率排序第1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4)镇咳缓解时间方面,清开灵注射液及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均优于单纯西药抗病毒治疗,且清开灵注射液优于炎琥宁注射液,排序第1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5)住院时间方面,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及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均优于单纯西药抗病毒治疗,概率排序第1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其综合住院时间最短。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量较少、总体质量较低,因此,应谨慎全面地看待该研究结果,今后仍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焦阳[5](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EBV感染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真实世界的研究方法,对EB病毒(简称EBV)感染患儿的诊疗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EBV感染患儿的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及用药规律,并对比不同用药疗程的临床疗效,为优化儿童EBV感染的治疗方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理念,统计分析纳入山东省中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EBV感染患儿的基本信息,根据主要治疗药物用药疗程不同,分为更昔洛韦5天组和7天组,并记录不同组间EBV感染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疗效。结果:1.儿童EBV感染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及秋末冬初(88.5%),男性(59.4%)多于女性(40.6%),幼儿期相对高发(42.4%)。2.感染多以原发性感染非IM(39.6%)及既往感染(42.3%)多见,即非典型感染居多(81.9%),发热(94.9%)、咽峡炎(87.5%)、淋巴结肿大(89.8%)为常见临床症状,肝脾肿大(17.5%)相对较少;易合并呼吸系统相关疾病(83.41%),肺炎支原体感染(52.88%)多见。3.湿热蕴结证(47%)、邪郁肺卫证(35%)、毒炽气营证(17.1%)为主要证型,其中湿热蕴结证(47%)最为多见。4.治法主要以清热、祛湿、和解、解表、祛痰为主;用药以清热、止咳化痰、解表及补益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中成药主要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止咳化痰类为主。5.更昔洛韦7天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更昔洛韦5天组。结论:1.儿童EBV感染与年龄性别相关,主要以男性幼儿期为主;2.儿童EBV感染类型多见非典型感染,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最为多见;3.中药以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清热类药物为主;中成药多以注射用炎琥宁、喜炎平注射液等清热解毒类药物为主;4.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治疗儿童EBV感染,更昔洛韦7天组的疗效优于昔洛韦5天组,长疗程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更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陈俊[6](2014)在《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病毒体外感染BHK细胞的影响及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遵照循证医学原则,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梳理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同证型的中医症候要素及结局转归,总结其病机、传变及预后规律,验证中医预案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对2011年乙脑中医预案进行完善。运用不同中医方案治疗乙脑患者,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乙脑中医治法,筛选有效中成药。从而系统深化乙脑的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认识,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规范化体系的建立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间,现场考察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284例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参照2009年中医药行业专项“中医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规律与诊疗方案的研究”(简称乙脑项目)课题组制定的中医预案,在急性期将所有病例分为轻型(毒蕴肺胃证)、普通型(毒损脑络证)、重型(毒陷心包证)、极重型(阴阳衰竭证),填写《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调查表》(CRF表),记录人口学资料,各症状、体征发生的程度、频次、出现时间、消失(或明显减轻)时间,中医证候及舌脉信息,中医辨证分型,住院时间,用药记录,结局判断,随访记录等。将CRF表记录的中医症候要素按照不同证型进行整理和排序。根据“乙脑项目”临床实施方案的分组方法,轻型、普通型病人纳入随机组,重型、极重型纳入队列组。通过计算机软件(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中央随机系统)生成随机数字,具体采用区组与动态随机结合方法,应用SAS9.1.3统计软件PROC PLAN程序进行随机化分配,将受试者所接受处理随机安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①中医辨证处方②柴石退热颗粒③抗病毒口服药④喜炎平注射液。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对高热、神昏、抽搐(乙脑三大主症)的治疗效果、对预后的影响。尤其以发热为切入点,观察中医治疗方案中有效药物的临床疗效。定量资料的描述将计算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定性资料描述各类的例数及百分数。统计学处理由SPSS16.0软件完成,两组可比性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进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组间比较用LSD法。P<0.05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P<0.01指差别显着。结果1.病例资料:2012年本研究共观察乙脑病例284例,在急性期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毒蕴肺胃型61例,占总例数的21.48%;毒损脑络型114例,占总例数的40.14%;毒陷心包型98例,占总例数的34.51%;阴阳衰竭型11例,占总例数的3.87%。年龄最小为3月,最大为15岁,平均年龄5岁7月;男女比例为1.63:1。2.传变及预后规律:毒蕴肺胃证病在卫表,易于治愈;毒损脑络证为气分热甚,邪在中焦,或气营同病、有生风之兆,大部分临床可治愈。毒陷心包证为热毒内陷营分,耗气伤津,兼或营血同病,动风耗血,或兼湿热并重、痰湿内生,约30%病患预后欠佳;阴阳衰竭见热伤气阴,易成内闭外脱、亡阴亡阳之象,病情危重,须积极抢救生命。并且,乙脑病情变化较一般温病更迅速更危重。3.恢复期,近40%病情较轻者中医症候要素:纳差、便秘、乏力少言、低热、多汗、口渴、胸闷、恶心,或伴肢体痉挛、颈强;舌象:舌暗红、少苔、质干,舌淡暗、苔白厚、舌体胖大;脉象:脉细无力。另有23.8%例病情较重者中医症候要素:发热易反复、伴抽搐、神志不清、头痛,肢体强直、神志呆滞、记忆力下降、肢体瘫痪、失语、面肌瘫痪、性格改变;舌象:舌淡或暗红、苔白厚,舌暗或紫、有瘀斑瘀点;脉象:细涩、弦细。4.将两期五种中医辨证分型症候要素与2011年中医预案分型要素对比,发现两点不同之处:①部分发热者伴胸闷、纳差、便溏、苔薄白或白厚,提示暑热挟湿致病。②部分邪犯气营或营血同病者,病程较长、病情偏重,在恢复期有18%的病例出现肢体强直、神志呆滞、肢体瘫痪、失语、面肌瘫痪、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观察结束时仍有11.6%的病例出现残障,表现出痰瘀阻滞,经脉失养之证。5.临床疗效:观察结束时,分析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西医组的疗效,结果显示,随机组疗效:治疗组治愈率90.6%,好转率7.69%,无效率1.71%;对照组治愈率74.14%,好转率18.97%,无效率6.7%。队列组疗效:治疗组治愈率67.53%,好转率23.37%,无效率9.09%;对照组治愈率46.88%,好转率40.62%,无效率12.5%。随机组和队列组分别组内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大主症疗效分析:随机组,治疗组退热中位数为72小时,对照组为96小时;队列组,治疗组退热中位数为96小时,对照组为144小时;通过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研究组加用中医治疗组退热趋势快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组,治疗组神志完全复苏时间中位数为72小时,对照组为120小时;队列组,治疗组退热中位数为85小时,对照组为132小时;通过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研究组加用中医的治疗组神志恢复正常趋势快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CRF表抽搐各类型的止痉情况,逐天进行记录,并与基线对比(观察第一天),结果显示:随机组治疗第三天,两组较基线均有缓解,且治疗组缓解优于对照组;队列组治疗第五天,两组较基线均有缓解,且治疗组缓解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7.284例乙脑患者,治疗组194例均按照中医治疗方案执行,中药使用率达100%,治愈率为83.6%,其中服用柴石退热颗粒有44例,治愈率为93.18%;中医辨证处方33例,治愈率为81.82%;抗病毒口服液30例,治愈率73.33%、喜炎平注射液120例,治愈率84.16。8.其他中成药使用程度依次是:炎琥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安宫牛黄丸、四磨汤、保和丸等。中医辨证处方主方使用程度依次是:白虎汤、银翘散、三仁汤、清营汤、泻白散、竹叶石膏汤、沙参麦冬汤、羚角钩藤汤等。9.柴石退热颗粒治疗乙脑44例,平均退热起效时间为10.23±6.24h,平均完全退热时间为68.92±18.54h;对照组治疗乙脑31例,平均退热起效时间为12.53±7.31h,平均完全退热时间为106.55±24.83h;两者分别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柴石退热颗粒治疗乙脑,对队列组病人治愈率优势大于随机组,在退热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神昏、抽搐、缩短疗程、降低后遗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安全性检测: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不良事件发生与药物无关,极少数病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本研究表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于夏季,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男性略多于女性。乙脑中医病机及传变规律基本符合卫气营血传变特点,乙脑传变更迅速,病情较一般温病更危重。通过对2012年临床中医症候要素的梳理,并与乙脑中医预案内容进行对比,证明乙脑项目中医预案对乙脑的分期分型辨证治疗符合临床实际,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发现2012年乙脑致病的特点为暑热挟湿,治疗原则在“清热解毒”基础上,注意湿热并除,加用淡渗利湿中药。并对2011年中医预案恢复期加以优化,增加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我们用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现代科研技术方法证实中医药在防治乙脑这种病毒感染类传染病中作用突出,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筛选出有效中成药如喜炎平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柴石退热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安宫牛黄丸等等。其中,柴石退热颗粒临床治疗乙脑效果主要表现在退热起效时间快、退热效力强、有效控制抽搐及减轻意识障碍,缩短疗程,同时,可以降低重症乙脑后遗症的发生。对重症病例的治疗优势尤为明显。由此可见,中医药治疗再发的经典传染病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深入发掘先辈治疗经验,对防治此类传染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以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为支撑,在细胞水平上对柴石退热颗粒抗乙脑病毒(JEV)的作用功效及作用靶点进行初步探索,为中药抗乙脑病毒提供客观实验依据,从而扩大柴石退热颗粒抗病毒谱,同时,为下一步进行分子基因水平的研究以及整体动物试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BHK-21传代细胞株建立乙脑病毒体外细胞感染模型,检测实验用病毒的活性,以BHK细胞检测药物细胞毒性,再以不同浓度的药物干预细胞,通过不同给药方式,使用同步感染法和空斑减少计数测定病毒滴度,分别考察药物对JEV感染细胞的抑制作用,对病毒的直接杀伤作用,以及药物对JEV吸附、侵入细胞的阻断作用和细胞内增殖的抑制作用。另设立利巴韦林药物对照组和病毒感染对照组。所得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组间比较用LSD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所有统计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着意义。结果1.乙脑感染细胞体外模型的建立:本实验所用JEV为强毒株,经活化后接种于BHK-21细胞,使细胞在48-72小时间发生细胞膜变圆、细胞染色质加深、细胞脱落、凋亡等病理变化,并且病毒在细胞传代3次后病变时间趋向稳定。2.药物细胞毒性实验:利巴韦林随着药物浓度的递增,显示出抑制细胞扩增的效应,在1600ug/ml浓度下可将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三倍,但不引起细胞凋亡;而柴石退热颗粒对细胞的毒性表现在对细胞的杀伤,当药液浓度达到320ug/ml时,大部分BHK-21细胞表现出坏死。柴石退热颗粒药液的最大无毒浓度(TD0)为160ug/ml,利巴韦林10ug/ml即可达到对乙脑病毒的抑制作用。3.药物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柴石退热颗粒40,80,160ug/ml组、利巴韦林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柴石退热颗粒160ug/ml组与柴石退热颗粒40ug/ml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160ug/ml组与利巴韦林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柴石退热颗粒对JEV的直接杀伤作用:柴石退热颗粒160ug/ml组较病毒对照组,病毒滴度下降了约53333.3PFU/ml,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意义。5.柴石退热颗粒抑制JEV复制的作用靶点研究:柴石退热颗粒160ug/ml组预处理细胞后感染病毒能降低其复制率,与病毒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柴石退热颗粒80、160ug/ml组在病毒侵染细胞时给药,能一定程度阻断JEV的入侵,较病毒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两浓度之间对病毒入侵的影响无差别;柴石退热颗粒160ug/ml组作用于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环节,对病毒复制的影响较病毒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利用BHK-21传代细胞建立了乙脑病毒感染细胞的体外模型,观察柴石退热颗粒对乙脑病毒感染的抵制作用。结果显示,柴石退热颗粒在体外细胞模型上能较好的抑制乙脑病毒感染,且抑制作用与中药浓度呈正相关,高浓度组作用效果与利巴韦林相当。该药物抗JEV的作用机制表现在药物对JEV吸附、侵入细胞的阻断作用和细胞内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说明柴石退热颗粒对宿主细胞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国钰妍[7](2014)在《中医辨证论治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中药与西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并评价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中流感中医辨治方案与抗流感病毒西药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科学治疗流感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筛选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及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流感样症状门诊患者,进行口咽拭子采样及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胶体金法),检测结果阳性者确诊为流感病例,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知情同意的流感轻症患者纳入本临床观察,采用中央随机的方法,以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中流感轻症中医辨证方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抗流感病毒西药奥司他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天。在课题组制定的研究病例报告表中详细记录入组病例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等)、流行病学特征(病程、体温、症状、体征、流感患者接触史、疫苗接种史等)、实验室检验检查结果(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尿常规、心电图、胸部CR等)、病原学检测结果,动态观测、记录入组第1、2、3、5、7天体温、症状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第7日患者随访时复查其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病例观察数据库,录入全部病例数据,以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3例,试验组21例,对照组22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因发生不良事件脱落1例,试验组、对照组各因疗效不佳加用研究方案外用药剔除1例、2例。(2)退热疗效方面,试验组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12.95±12.189h、25.45±14.612h,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22.11±10.898h、38.42±13.611h,试验组较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缩短9.16h、完全退热时间缩短12.97h,且其在24h、48h的退热率上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3)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咳嗽、咳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塞、咽痛、乏力、口渴等其他症状疗效上两组并未体现出差异(P>0.05),而试验组在第3天、第5天、第7天的总体症状积分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表现出更高的证候疗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疾病总体疗效方面,试验组疾病总体疗效痊愈率、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未见无效病例,对照组无效率31.6%,试验组在疾病总体疗效上优于对照组,另外,试验组中风寒束表、风热犯卫、热毒袭肺三型证治方案治疗流感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奥司他韦对风寒束表、风热犯卫型流感疗效尚可,对热毒袭肺型流感无效。(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1例出现轻度腹泻,未予停药,症状自行缓解;对照组1例出现心悸、头晕、血压升高,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1例继发肺部感染,试验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论:(1)基于《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流感中医辨治方案相较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缩短,表明本中医辨治方案在缩短退热时间上优于奥司他韦。(2)本中医辨治方案在改善流感症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方面有显着疗效,尤其在咳嗽、咳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症状的改善上优于奥司他韦,且具有更佳的中医证候疗效。(3)本中医辨治方案在疾病总体疗效上显着优于对照组,全部病例未见无效病例,且表现出更高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本中医辨治方案相对于奥司他韦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
罗亚锋[8](2012)在《基于晁恩祥教授经验的中药治疗流感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流感是始终困扰人类的古老疾病之一,2009年的甲型流感大流行,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流感研究的重视。中医学对治疗流感预防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晁恩祥教授是中日友好医院着名教授,对中医呼吸病及温病学均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经验,是国家流感防控小组的副组长,多次参与国家流感治疗指南的制定。我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验证晁恩祥教授经验对流感治疗的有效性,为中药治疗流感积累循证医学依据。背景:2012年2月到4月,北京出现较多的流感患者,经北京市CDC检测,这次流感的病原为B型流感和甲型流感(H3N2)病毒。方法:对2012年2月到4月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的患者,用流感快速检测法测定为阳性的患者,中医辨证为外寒里热和风热犯肺者,随机分到解表清里抗流感方和疏风宣肺抗流感方组,观察患者的退热时间和症状缓解积分。结果:本项研究共观察了66例流感患者,脱落7例,脱落率为10.6%,其中解表清里抗流感方组共39例,脱落4例,脱落率为10.3%;疏风宣肺抗流感方27例,脱落3例,脱落率11.1%。B型流感36例,甲型流感(H3N2)30例。B型流感组用疏风宣肺抗流感方治疗18例,其中治疗组10例,对照组8例;用解表清里抗流感方治疗18例,其中治疗组14倒,对照组4例。甲型流感(H3N2)用疏风宣肺抗流感方治疗10例,其中治疗8例,对照组2例;用解表清里抗流感方治疗20例,治疗组13例,对照组7例。甲型组用解表清里抗流感方治疗的患者,两组在症状积分、疗后体温、退热时间上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甲型组用疏风宣肺抗流感方治疗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在疗效积分、疗后体温上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退热时间上,治疗组退热时间均值为:28.5±22.27小时,对照组退热时间均值为:60±16.97小时,p=0.1033,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乙型组用解表清里抗流感方治疗的患者疗效,两组在疗效积分、疗后体温、退热时间上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乙型组用疏风宣肺抗流感方治疗的患者疗后体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治疗组症状积分均值:4.5±1.07,对照组症状积分均值:9.86±6.10,p=0.0289,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缓解症状更好。退热时间上:治疗组退热时间均值:35.5±21.00小时,对照组退热时间均值52.57±26.87小时,p=0.1919。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甲型流感(H3N2)型,和乙型流感,均是疏风宣肺抗流感方较有效。结论:研究显示对于甲型流感(H3N2)型和乙型流感,疏风宣肺抗流感方是有效治疗方药。下一步研究建议以疏风宣肺抗流感方开展,解表清里方需要进一步观察适合使用的患者的条件,重新设计研究,验证其有效性。
吴洪俊[9](2000)在《强力宁治疗单纯型流感55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卢红蓉[10](2006)在《清燥救肺汤治疗肺热证(肺部感染)的文献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肺部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肺部感染属于中医肺热证范畴,肺热证是肺经气分热证,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为特点,主要由温热邪气导致。中医药在肺部感染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从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探讨中医学对肺热证的认识,清燥救肺汤方证特点及清燥救肺汤治疗肺热证的作用机理,为清燥救肺汤作为治疗肺热证的有效方剂提供文献和实验依据。1、文献研究此部分研究首先对古代医学文献中肺热证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则进行了总结。古代文献中,与肺热证相关的病名有肺热病、风温、咳嗽、肺胀、肺炎喘嗽、马脾风等。肺热证属于温病范畴,主要由火邪或热邪导致。到清代,温病派学家对肺热证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温病派学家以“风温”命名肺热证,其发病病因为风温之邪,病变的中心在肺,属于肺经气分证。热邪为阳邪,易耗气伤阴;从肺的生理特点来看,肺为娇脏,易受邪侵,外感风温之邪,肺之气阴易受伤。气阴的损伤贯穿于肺热证发生、发展过程的始终,在肺热证的治疗中清代温病学家十分注重保护人体阴液,尤其注重胃阴的保护,因而用药常配伍甘寒之品以生津养阴。结合肺热证的现代临床发病特点,肺热证的发病人群多为年老体弱或有基础疾病者,其共同点是正气不足,若热邪为患,热邪耗气伤阴,则气阴更虚;肺热证过程中,肺失宣降,易致痰致瘀,痰、瘀、热相互影响,更伤气阴。故肺热证过程中必有气阴损伤,肺热气逆、气阴不足是肺热证的重要病机,清热宣肺、益气养阴扶正是中医治疗肺热证的重要治法之一。文献研究第二部分论述了清燥救肺汤的方证特点及其临床运用进展。自创制以来,清燥救肺汤在临床中使用范围很广,涉及到咳嗽、咯血、肺痿、喉痹、鼻衄等多种疾病。其所治病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外感所致的肺热气阴伤证,一类内伤所致的肺热气阴伤证。外感温热邪气或久病耗气伤阴;或汗、吐、下太过,津气受损,虚热内生;或其它脏腑热内传于肺,均可致肺热、气阴不足。从西医学角度,清燥救肺汤可用于内科疾病、五官科、皮科等临床各科,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涉及病种10余个,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等。此方既可用于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呼吸系统危急重症抢救。清燥救肺汤的组方特点是集清、宣、润、养于一体,其中桑叶、石膏辛寒宣肺清热,麦冬、阿胶、火麻仁甘寒养阴生津,杏仁、枇杷叶味苦而质润,肃降肺气,人参、甘草培土生金复津液,具有清热不伤正,扶正不敛邪,顺应肺脏的生理特性,切合肺热证肺热气逆、气阴两伤病机特点,是一首治疗肺热证的良方,尤适用于邪盛正虚或正虚邪恋型者。2实验研究
二、强力宁治疗单纯型流感55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力宁治疗单纯型流感55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流感临床实践指南(2021)(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过程与方法 |
1.1 注册和计划书 |
1.2 工作组的构建 |
1.3 临床问题的构建 |
1.4 方药及中成药的遴选 |
1.5 证据的检索 |
1.6 证据的筛选、评价及综合 |
1.6.1 纳入标准 |
1.6.2 排除标准 |
1.6.3 筛选过程 |
1.6.4 质量评价 |
1.7 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 |
1.8 指南的评议 |
1.9 指南的更新 |
2 指南的范围 |
3 术语及定义 |
3.1 六淫 |
3.2 直中 |
3.3 合病 |
3.4 变证 |
3.5 邪闭心包 |
3.6 手太阴温病 |
3.7 手厥阴温病 |
3.8 阴气欲脱 |
3.9 阳气欲脱 |
4 中医辨证施治路线 |
5 诊断 |
5.1 西医诊断标准 |
5.2 西医鉴别诊断 |
5.2.1 普通感冒 |
5.2.2 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
5.2.3 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
5.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5.2.5 其他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 |
5.3 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判断标准 |
6 治疗 |
6.1 诊治思路 |
6.2 流感轻症 |
6.2.1 伤寒太阳病 |
1)寒邪束表 |
2)寒郁化热 |
6.2.2 手太阴温病 |
1)温邪郁卫 |
2)温邪袭肺 |
6.2.3 湿热病 |
6.3 流感重症 |
6.3.1 伤寒三阳合病 |
6.3.2 阳明温病 |
6.3.3 手厥阴温病/伤寒少阴病 |
1)热陷心包 |
2)寒邪直中 |
6.3.4 原有内伤基础病加重 |
6.4 流感危重症 |
6.4.1 邪气闭肺,正气欲脱 |
6.4.2 邪闭血分,正气欲脱 |
6.4.3 邪闭心包,正气欲脱 |
6.5 流感恢复期 |
6.5.1 流感后咳嗽 |
1)辨证要点:咯痰量多,咽喉不利。 |
2)辨证要点:干咳,口舌干燥而渴。 |
6.5.2 流感后痞满 |
6.5.3 流感后乏力 |
6.6 中成药 |
6.6.1 金花清感颗粒[53](证据级别:B;推荐强度:强推荐) |
6.6.2 疏风解毒胶囊[54-59](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强推荐) |
6.6.3 连花清瘟胶囊[60-99](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 |
6.6.4 喜炎平注射液[100-105](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 |
6.6.5 痰热清注射液[106-113](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
6.6.6 热毒宁注射液[114-121](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
6.6.7 六神丸/胶囊(专家共识推荐;推荐强度:弱推荐) |
7 康复调摄 |
(2)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热毒宁注射液及其组方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甲型H3N2流感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西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 中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3 讨论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1.6 脱落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概述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测指标 |
2.4 疗效判定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纳入情况 |
3.2 基线特征分析 |
3.3 治疗结果分析 |
3.3.1 完全退热时间 |
3.3.2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
3.3.3 中医证候积分 |
3.3.4 西医症状积分 |
3.3.4.1 临床症状 |
3.3.4.2 功能 |
3.3.4.3 对父母的影响 |
3.3.5 临床疗效 |
3.4 安全性评估 |
3.4.1 实验室检查 |
3.4.2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小儿时行感冒(风热犯卫证)的病因病机 |
2 组方思想 |
3 方药分析 |
4 疗效分析 |
5 创新点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中药注射剂联合抗病毒类西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文献数据获取及质量评价方法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 |
2.2 纳入文献特征及质量评价 |
2.3 直接Meta分析 |
2.4 网状Meta分析 |
2.4.1 证据网络 |
2.4.2 总有效率 |
2.4.3 不良反应率 |
2.4.4 退热时间 |
2.4.5 咳嗽缓解时间 |
2.4.6 住院时间 |
2.5 小样本效应检测 |
3 讨论 |
(5)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EBV感染的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一)病例纳入标准 |
(二)病例排除标准 |
四、研究方法 |
(一)数据采集 |
(二)数据库建立 |
(三)疗效评价 |
五、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一)基本情况 |
(二)发病季节分布 |
(三)性别及发病年龄分布 |
(四)住院天数 |
二、临床特征 |
(一)中医症候分布 |
(二)中医证型分布 |
(三)感染类型分布 |
(四)合并疾病分布 |
三、实验室检查 |
(一)炎性指标 |
(二)异型淋巴 |
(三)酶学改变 |
(四)免疫指标 |
(五)合并病原体 |
四、临床用药 |
(一)中药使用情况 |
(二)方剂使用情况 |
(三)中成药使用情况 |
五、临床疗效 |
(一)总体临床疗效 |
(二)总体治疗后EBV-DNA情况 |
(三)倾向性评分后两组比较 |
六、安全性观察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一)发病季节分析 |
(二)性别及发病年龄分析 |
二、临床特征分析 |
(一)中医症候分析 |
(二)中医证型分析 |
(三)合并疾病谱分析 |
三、实验室检查 |
(一)炎性指标及合并病原体 |
(二)异型淋巴及细胞免疫 |
(三)酶学 |
四、临床用药 |
(一)中药及方剂使用情况分析 |
(二)中成使用情况分析 |
五、临床疗效分析 |
(一)真实世界中临床疗效及治疗后EBV-DNA情况分析 |
(二)倾向性评分后两组症状、疗效及EB-DNA情况分析 |
六、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EBV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儿童EB病毒感染观察表 |
附录二:EB病毒感染患儿积分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6)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病毒体外感染BHK细胞的影响及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图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症候要素与辨证分型及治疗的分析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疗效评价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研究方法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急性期、恢复期中医症候特点与辨证分型相关性的研究 |
2.1.1 一般资料 |
2.1.2 乙脑急性期中医症候特点 |
2.1.3 乙脑患者恢复期中医症候特点 |
2.2 临床疗效及中药使用情况 |
2.2.1 一般资料 |
2.2.2 临床疗效 |
2.2.2.1 疗效比较 |
2.2.2.2 三大主症治疗情况 |
2.2.3 中药使用情况 |
2.3 对乙脑预案中医辨证分型的中医辨证要素梳理 |
3. 讨论 |
3.1 现代医学对乙脑致病的认识 |
3.2 中医温病辨证体系 |
3.3 中医对乙脑辨证及治疗的认识 |
3.4 本研究对乙脑中医辨证规律的探讨 |
3.5 本研究对乙脑中医治疗方法的探讨 |
第二节 柴石退热颗粒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观察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疗效评价标准 |
1.6 研究方法 |
1.7 治疗方法 |
1.8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体温 |
2.3 疗效 |
2.4 抽搐、神昏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
2.5 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
3.讨论 |
3.1 乙脑的治疗现状 |
3.2 中西医对发热的认识及治疗 |
3.3 柴石退热颗粒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3.4 本次临床观察的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
第二章 柴石退热颗粒对乙脑病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一节 柴石退热颗粒对 BHK-21 细胞的毒性测定 |
1.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材料 |
1.3 主要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3.1 JEV 流行病学特点、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特性 |
3.2 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及 BHK-21 细胞系 |
3.3 药物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二节 柴石退热颗粒对 JFV 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3.1 JEV 的侵染和复制 |
3.2 药物抗病毒的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方法 |
3.3 西医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认识 |
3.4 中药抗病毒作用的认识 |
3.5 柴石退热颗粒抗 JEV 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分析 |
3.6 不足与展望 |
第三章 小结 |
讨论 |
1. 中医辨证分型的症候要素及转归分析 |
2. 乙脑中医恢复期辨证分型的完善 |
3. 乙脑中医治法及有效中药的研究 |
4. 柴石退热颗粒抗乙脑病毒的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
参考文献 |
附录 2: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预案(中医部分)2011 年版 |
附录 3:CRF 表 |
附录 4:图表 |
附录 5: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7)中医辨证论治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晁恩祥教授经验的中药治疗流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对流感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方药中涉及中药的药效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流感治疗的临床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下篇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方案 |
1、背景和目的 |
2、研究设计 |
3、目标人群 |
4、样本量 |
5、随机方法 |
6、纳入标准 |
7、排除标准 |
8、治疗方法 |
9、疗效评价指标 |
10、安全性指标 |
11、研究难点与处理 |
12、伦理及知情同意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清燥救肺汤治疗肺热证(肺部感染)的文献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清燥救肺汤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
综述三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
前言 |
中篇 文献研究 |
一 中医学对肺热证的认识 |
1 清以前肺热证的文献研究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则治法 |
2 清代医家对肺热阴伤证治的研究 |
2.1 清代医家对肺热证的认识 |
2.2 热邪为患,气阴伤必然存在 |
2.3 肺为娇脏,易致肺之气阴伤 |
2.4 顾护正气,保护阴液,尤重胃阴 |
2.5 益气养阴首用甘寒 |
3 肺热证的现代发病探讨 |
3.1 致病邪气易伤气阴 |
3.2 肺热证中病理产物损伤气阴 |
3.3 好发人群具有正气不足的特点 |
3.4 保护正气,扶正就是祛邪 |
二 清燥救肺汤方证研究 |
1 清燥救肺汤创制的时代背景 |
2 清燥救肺汤的源流考 |
3 清燥救肺汤组成特点 |
3.1 辛寒宣肺清热 |
3.2 甘寒养阴生津 |
3.3 苦而润降肺气 |
3.4 培土生金复津液 |
4 清代医家对此方的评价 |
5 清燥救肺汤与同名方、异名方研究 |
5.1 清燥救肺汤的同名方 |
5.2 清燥救肺汤的异名方 |
6 清燥救肺汤与同类方的比较研究 |
6.1 桑杏汤 |
6.2 养阴清肺汤 |
6.3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7 前人应用清燥救肺汤的经验总结 |
三 导师临床应用清燥救肺汤举例 |
四 清燥救肺汤临床使用的探讨 |
下篇 实验研究 |
引言 |
第一部分 清燥救肺汤抗小鼠流感病毒肺炎的药效学研究 |
实验一清燥救肺汤和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FM1 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清燥救肺汤和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FM1 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清燥救肺汤对流感病毒FM1 感染小鼠肺脏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清燥救肺汤保护流感病毒FM1 感染小鼠病毒性肺炎免疫损伤机制研究 |
实验四 清燥救肺汤对流感病毒FM1 感染小鼠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MCP-1 和NO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强力宁治疗单纯型流感55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流感临床实践指南(2021)[J]. 刘清泉,陈腾飞,赵国桢,刘建平. 中医杂志, 2022
- [2]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D]. 贾珊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任晓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药注射剂联合抗病毒类西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J]. 黄培颖,曾仲意,陈雁,许秀婷,杜嘉瑜. 中国中药杂志, 2021(16)
- [5]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EBV感染的真实世界研究[D]. 焦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病毒体外感染BHK细胞的影响及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规律的研究[D]. 陈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12)
- [7]中医辨证论治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国钰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基于晁恩祥教授经验的中药治疗流感的临床研究[D]. 罗亚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强力宁治疗单纯型流感55例临床观察[J]. 吴洪俊. 医学文选, 2000(S1)
- [10]清燥救肺汤治疗肺热证(肺部感染)的文献和实验研究[D]. 卢红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