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明进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农村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较大发展
首先加强了基础建设。通过机构改革,全县12个乡镇基本建立了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开办了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其次特色文化发展突出。积极发掘传统艺术,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如回族“宴席曲”;藏族“华热服饰展”、“锅庄舞”等艺术表演。第三群众自发文化活动初显生机。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老年秧歌队,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推动了人们健身的热潮,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2.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相对经济、精神相对物质一直处于次发展地位。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宥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一是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处于“随意”状态。二是人力不足,尽管设有专兼职文化干部,但多数被统一调配做其它工作,并未专事文化。
3.几点建议
当前,我们已进入经济促进社会、城市反哺农村,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一: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农业大国,只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只有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振兴和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从长远和发展计,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第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建设。
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解决文化事业单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问题。
收稿日期:2009-11-11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66.cn/article/0b5a715470f2e25ecc7168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