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我国大学教师流动的历程与特征——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分析

论文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学教师流动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市场引导""市场主导"四个阶段。流动历程呈现以下特征:流动目的与流动方式由"政府本位"转向"市场本位";学术职业吸引力与职业门槛渐趋提高,高层次人才职业内流动成为新时期大学教师流动的主要类型;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人才净流失格局尚未扭转,人才资源的区位劣势因"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人才流动机制;完善欠发达地区高校"引才、育才、留才"的良性发展机制。

论文目录

  • 一、“政府主导”阶段(1949—1984年)
  • 二、“市场参与”阶段(1985—1998年)
  • 三、“市场引导”阶段(1999—2009年)
  • 四、“市场主导”阶段(2010年至今)
  •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结论
  •     1.流动目的与方式由“政府本位”转向“市场本位”
  •     2.职业内流动成为主要流动类型
  •     3.流动方向呈现单向性且“马太效应”明显
  •   (二)政策建议
  •     1.完善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人才流动机制
  •     2.完善欠发达地区高校“引才、育才、留才”的良性发展机制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者卉,孙百才

    关键词: 新中国年,大学教师,学术流动

    来源: 教育与经济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高等教育

    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分类号: G645.1

    页码: 57-62+78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214K

    下载量: 476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66.cn/article/1614975419348c491f6e0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