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珠江河口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论文摘要

河口区大型底栖动物具有的重要群落特征往往可以反映群落所经历的环境污染。为更好地了解珠江河口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作者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进行了4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利用PRIMER 6.0软件进行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群落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珠江河口区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2种,优势种包括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中国绿螂(Glaucomya chinensis)、焦河篮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和羽须鳃沙蚕(Dendroneris pinnaticirrus)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269.3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129.61 g/m2。12个站次的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1.81±1.38、0.50±0.27和1.60±1.13。该结果显示除P01断面的秋季和冬季环境质量为优良外,其他站位在不同季度都显示出轻度到重度的污染。Cluster聚类分析和nMDS标序结果表明,P01断面与P02和P03断面群落相似度较低,与断面地理分布情况一致;P02断面和P03断面存在交叉聚集,群落相似度较高。结合环境因子结果可知,沉积物理化因子与群落分布特征相关性较大,其中最能解释珠江河口区群落多样性分布特征的环境因子为盐度和pH值。

论文目录

  • 1采样及数据处理
  •   1.1站位布设和样品采集
  •   1.2数据处理
  • 2结果
  •   2.1珠江口环境因子测定结果
  •   2.2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
  •   2.3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
  •   2.4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
  •   2.5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
  • 3讨论
  •   3.1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   3.2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   3.3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间变化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周细平,李贞,吴培芳,吴茜,陈逸欣,刘康格,刘东艳,王玉珏,王跃启

    关键词: 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来源: 生物多样性 2019年10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与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611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J05068),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闽教科〔2017〕52号)

    分类号: Q958.8

    页码: 1112-1121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937K

    下载量: 191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66.cn/article/2d8691b31ba083a7002240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