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的现金移运

论文摘要

1937年前后,面对有可能爆发的大规模中日战争,国民政府未雨绸缪,展开财政动员。其中,在关涉战争所需资金这一最表面也最核心的部分,做了大量工作。大规模的现金内运和外运,使中国金融在全面战争爆发后,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损失,形成战争初期财政坚固和外汇稳定的状态。这些无形中为全面抗战爆发初期政府信誉和社会信心的树立奠定了基础。不过国民政府抢运钞券现银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又是被动的。钞券内移与现银外运、不同地区存银外运的缓急,基本上取决于日本对华侵略战争的下一个具体目标,国民政府未能作出一个整体规划的移运方案。

论文目录

  • 一、 风吹草动下的现银关切
  • 二、 大规模战争来临时的现金转移
  • 三、 紧急密集的现银外运
  • 余 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潘晓霞

    关键词: 现银,蒋介石,孔祥熙,财政动员

    来源: 抗日战争研究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国金融风潮中的非常与日常研究”(18BZS091)的阶段研究成果

    分类号: K262.9

    页码: 28-37+159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197K

    下载量: 156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66.cn/article/3677824b92f9ba7f3614af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