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级公路交通环境复杂,交安设施不完备,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然而在实施一些道路条件改善措施后,甚至可能出现事故率提升、超速现象愈发严重等情况。对低等级公路来说,行车环境中各因素之间的协调性是保障安全的重点,需对行车环境对驾驶行为及交通安全性的内在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关注,使道路条件"供给"与驾驶行为"需求"保持一致性。研究采用GARMIN GDR35行车记录仪,在自然驾驶条件下,大量获取在低等级公路上驾驶人行车环境和行车速度的资料。根据道路线形与路面条件、周边景观绿化条件、道路附属设施条件等3类要素对行车环境进行分类,并筛选出不同环境类别下的行车速度形成数据集。然后选择高斯混合模型对数据集中速度的分布情况进行拟合,并采用EM算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车环境下的行车速度主要呈双峰分布,体现了不同行车环境的协调性;当两个分布所占比例差大于0.95时,可看成是单峰正态分布,行车速度的离散性小,行车环境的协调性好;所占比例差小于0.3时,可形成弱双峰分布,行车速度离散性大,行车环境的协调性差,总体上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试验发现,行车环境不协调的情况普遍存在于低等级道路之中,在进行有关安全保障措施时,应给予行车环境协调性评估分析足够的重视。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雨,汪凡,陈雨人
关键词: 交通工程,协调性,高斯混合模型,低等级公路,行车环境,行车速度分布
来源: 公路交通科技 2019年08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公路与水路运输
单位: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14BAG01B06)
分类号: U491
页码: 115-123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770K
下载量: 126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66.cn/article/36ba5125106e3645ec94b5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