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论华语电影人物塑造中的“情”“志”离合

论文摘要

从"情"与"志"的角度理解时代"精神",构建"集体人格",是中国传统诗学的一贯追求。对"情志复合"的诗性传统保持自觉,塑造理想的"集体人格",是传统与时代对华语电影创作的双重启发。第五代电影着眼于"劣根性",于"情趣"不甚着力,其人物带有明显的"文化符号"属性;第六代电影偏重于从"特殊群体"的角度理解"个体意识",其人物难免停留于边缘、灰暗、原生态的层面,而较少调动大众情志的气势;而当下的资本电影仍处于"模仿"阶段,其人物带有浓重的"复制黏贴"的痕迹,但毕竟已显出明显的情志复合的迹象。

论文目录

  • 一、“诗统”的命脉与电影的逻辑
  •   (一)何谓“诗统”
  •   (二)电影的逻辑:通俗艺术的极致
  • 二、“理想人格”塑造中的“情志离合”
  • 三、华语电影对“情志复合”的曲解
  •   (一)第五代电影中人物的“情志断裂”——一群没情调的“符号”
  •   (二)第六代电影中人物的“情志偏离”——一群没有“个性”的个人
  •   (三)资本电影中人物的“情志模仿”——一个个被复制黏贴来的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于得溢

    关键词: 华语电影,集体人格,情志复合

    来源: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流行力新变身——时尚类新媒体创作文本分析”(JAS170282)

    分类号: J905

    页码: 70-76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150K

    下载量: 62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66.cn/article/3869cbf5475fad7827e637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