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德里达后文学性接受的批判与发掘

论文摘要

德里达的文学观在文学本质、后文学性问题的论争中成为学界争相引证的焦点。无论它被塑造成为反本质主义,还是被流俗化为相对主义、折中主义,无论是贬抑还是回护的观点,都几乎同解构文学性之旨趣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是基于自然主义的偏狭认识论使然。只有回到现象学本质,回到后形而上学维度,方能趋近它的内核。德里达通过对"模仿"等形而上学诗学范畴的重构及"处女膜"等概念的创设,实现了后文学性的界说,并开创了解构与重构、理论界说与写作实践"雌雄同体"的言说方式。

论文目录

  • 一 德里达后文学性理论的接受现状
  •   1.被降格为反本质主义者或塑造为取消形而上学的“英雄”
  •   2.被流俗化为相对主义、犬儒主义
  •   3.将解构作为逻辑悖谬、自相矛盾的粗陋本相加以暴露
  •   4.施展折中、调节、统一之能事,将问题虚假地转移
  • 二 超越自然主义的“毒药”
  • 三 形而上学机制的发掘与重构
  • 四 后文学性:理论界说与文本实践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开晟

    关键词: 意向性本质,后文学性,后模仿,处女膜,雌雄同体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文艺理论

    单位: 闽江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文艺理论研究”(18AZW002)

    分类号: I0-02

    DOI: 10.13764/j.cnki.ncds.2019.06.013

    页码: 115-124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161K

    下载量: 97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66.cn/article/6ce76798080074f8fe56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