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276例结直肠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李静波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病理科201800)

【中图分类号】R73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45-01

大肠肿瘤性病变最常见的即为肠粘膜的腺瘤性病变,即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1],随着电子肠镜的开展及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肠道腺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及肿瘤的体积越来越小。现对我院2013年送检的276例结直肠腺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收集上海嘉定中医医院2013年结直肠腺瘤肠镜标本及手术标本276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98例。年龄在23-89岁,其中16例伴有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病变(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

1.2把276例病例分为青年组(小于40岁),中年组(40-60岁),老年组(大于60岁)。

1.316例腺瘤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切片,均经过免疫组化证实,试剂购于上海杰浩公司,结果判断标准依照棕黄色颗粒的多少及染色深浅来判断。

2.结果

2.1青年组腺瘤性病变13例,均无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中年组60例,2例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老年组203例,14例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2.2免疫组化检测: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EA(+-++)Ki76(20%++)P53(+-++)。

3.讨论

此组病人大多数是大肠癌早期筛查的病人,临床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或不明显,但均为粪潜血试验阳性,电子肠镜检查有病变,镜下摘除或活检。此组病人中中老年人占大多数即95%以上。其中青年组占4.7%,中年组占21.7%,老年组占73.5%。伴有腺上皮高级别病变的病例16例多集中在老年组病人中,中年组2例占12.5%,老年组14例,占87.5%。腺瘤癌变潜能与肿瘤的大小组织类型及异型增生的程度密切相关,肿瘤越大,绒毛结构越多,异型性越明显,其癌变潜能越大[2]。据报道,小于1㎝腺瘤的癌变率为1%,1-2㎝的腺瘤癌变率为10%。[1]在此组病例中小于1㎝的腺瘤仅一例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癌变率为0.72%。而其他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病例腺瘤大小均在1㎝以上。癌变率为5.4%。虽然统计结果低于文献报道。这可能与标本来源于体检病人有关。但从其中也体现了大肠腺瘤的发展规律。即腺瘤越大癌变率越高。四十岁以上病人腺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四十岁以下的病人,因此定期对四十岁以上人群进行早期大肠癌筛查及肠镜检查对腺瘤性病变的检出和对肠癌的早发现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对大肠腺瘤的标准治疗是肿物切除术,其后要反复进行结肠镜检查,在一组平均随访26个月的病例中,新息肉的发生率为30%[2]。此类研究有待于对这组病例的继续随访及观察。

参考文献

[1]武忠弼,杨光华主编《中华外科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737-739页.

[2]JuanRosai主编,回允中主译.《ROSEIA&ACKERMAN外科病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799-801页.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66.cn/article/92340985f96673e5b1ae3383.html